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文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大批作家在国内外频频获奖,享誉文坛。“澳大利亚文学研究丛书”所涉及的多为大家,其作品不仅是澳大利亚文学流派生成与发展的风向标,而且对世界文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晌。叶胜年主编的《殖民主义批评--澳大利亚小说的历史文化印记》正是通过对这些作家和作品的透彻分析,发掘并展现了澳大利亚文学真正的艺术价值。
作为一种跨学科的文学研究,叶胜年主编的《殖民主义批评--澳大利亚小说的历史文化印记》一方面运用殖民主义及其理论来解读澳大利亚小说,探讨澳大利亚的囚犯、土著和移民的历史、文化与话语如何催生并发展了其色彩斑斓的小说形式和主题含蕴;另一方面则通过澳大利亚小说的研究,进一步认识殖民主义的两面性及其对澳大利亚社会、文化发展的意义。换言之,《殖民主义批评--澳大利亚小说的历史文化印记》力图将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结合起来,依靠对澳大利亚小说的解读来认知殖民主义的本质及其对社会和文化/文学的影响,从而在更高层面上洞察和领悟作为西方近代文明历史一部分的澳大利亚殖民史及其多元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一章 绪论
一、殖民主义的由来及其涵蕴
二、英国殖民主义的主要特征
三、后殖民一后现代理论和澳大利亚民族文化的殖民主义
意义
四、后殖民主义视野下的澳大利亚小说及其研究
五、结语
第二章 澳大利亚的劳教殖民地和囚犯小说
一、引言
二、《他这辈子》和澳大利亚的囚犯流放制度
三、戴维·马洛夫的《柯鲁湾畔的交谈》:殖民主义的思考
四、《戈尔德鱼书》:小岛上的人鱼游戏
五、结语
第三章 土著小说:种族主义和民族身份
一、引言
二、泽·赫伯特的和睦社会理想
三、土著人的身份和萨莉·摩根的《我的位置》
四、土著女人的悲剧:凯·普理查德的《库娜图》
五、梦幻的土著:《卡本塔利亚》里的土地权索求
六、和土著人面对面:帕·怀特的《遮羞的树叶》和戴维·
马洛夫的《想起巴比伦》
七、结语
第四章 筚路蓝缕:澳大利亚小说中的早期定居者及其精神和
物质生活
一、引言
二、破碎的澳大利亚梦:理查德·麦昂尼的移民故事
三、《如此人生》与《我的光辉生涯》里的民族主义思想
四、劳森的丛林小说
五、帕·怀特《人生》里的丛林情结
六、结语
第五章 国际潮流中的澳大利亚小说:从种族暴力到糅合与和解
倾向
一、引言
二、西娅·阿斯特利的《雨影多事记》和殖民题材小说中的暴力
描写
三、彼得·凯里的《凯利帮真史》和殖民主义暴力
四、基尼利小说中的暴力与和解问题
五、结语
第六章 澳大利亚小说中的殖民主义话语
一、引言
二、殖民主义话语的建构基础
三、土著小说的殖民主义话语特征
四、游走于“监狱”与“天堂”的囚犯话语
五、罹患“黄热病”的语言:《金屋》的殖民话语解析
六、移民的“寻根”语言:《漂泊者》的殖民话语解析
七、女性的解构语言:《珈洛什先生》的殖民话语解析
八、结语
第七章 结束语
参考书目
英汉对照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