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才能以最佳的方式获得增长从而解决那些最令人烦恼的挑战?不同的公司能通过共享来获得竞争优势吗?如果这些共享者当中也包括对手以及公共或民间部门实体,又当如何呢?我们能从共享中收获什么呢?
艾瑞克·罗威特编著的《共享经济(如何迎合商业社会和环境需求及获取竞争优势)》为各种组织(不论类型或规模)提供了一种将它们各自行业的运营模式转换为一种能带来恒久繁荣的运营模式的途径,为我们展示了领导者怎样才能转变公司“心态”从而构建共享联盟,与所有合作伙伴一起通过共享获得竞争优势。
公司获得竞争优势,所有人获得恒久繁荣,这二者其实触手可及,因为《共享经济》一书正是为使行业、政府和社会领导者们实现增长从而解决其最深层次的挑战而量身打造的。
艾瑞克·罗威特编著的《共享经济(如何迎合商业社会和环境需求及获取竞争优势)》是为那些确实希望今天让世界更美好,明天让未来更美好的年轻或年长的领导者而写的。共享是我们实现繁荣与可持续发展齐头并进的新模式。通过详细阐述如何在商业活动的三个领域——竞争战略、企业文化和运营进行共享模式的可复制的调整,促进各种公司进行商业模式的改变。
●我们研究的这种共享真的能够对我们的全球经济产生积极影响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在“经济”一词的定义上达成一致。为了我们讨论的需要,经济包括某个地区劳动力、资金、土地资源、制造业、贸易、生产、分配以及对于商品和服务的消费的集体产出。
这一定义暗示着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一种线性关系,也就是说,这一定义并不重视“环形”经济活动,比如消费后对于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生产直接到消费这一线性模式无法持久,除非我们能够假定资源和原料用之不竭。
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些资源是有限的,再加上资金有限,很明显我们能取得的增长也是有限的。不错,40年前德内拉-梅多斯(Donella Meadows)等人出版了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增长的极限》一书,书中对该话题进行了翔实的论述。我们目前没能为70亿人口中的很多人提供最基本的商品和服务,更不要说人口达到90亿会怎样,他们在1972年预测的精确性已经得到证实。全球能源、食品和水系统压力大的原因众多,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一一进行讨论。
有人会问,我们是否真的需要增长?如果我们共同面对零增长率会怎样呢?这种“中性增长”难道不能帮助我们至少维系我们的资源消费率而无需改变我们的生产——消费形式?有些专家到处鼓吹建立一个“稳定状态的”世界,一个我们不再扩大经济规模的世界,一个立法限制消费的世界。
这是行不通的。
姑且把这种明显的对实现这种稳定状态的人文主义挑战放在一边。即使现存人口保持目前的消费水平,在未来40年要增加的另外25亿人口本身就决定了增长的必要性。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不论这些专家认可与否,对“必要增长”的追求将一直是我们全球经济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增长如何让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加速?
因此问题就从“我们是否需要增长?”变成了“增长怎样能支持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愿望?”。为解决这一新的问题,我们需要首先给增长的元素下一个定义。不按照固定顺序来说,增长的范围包括雇佣层次提升后带来的消费水平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有可支付投资资金支撑的稳定的新兴实体和相关新理念。
增长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持续的更为明显的道德、环境和社会影响。我想很少有人会否认我们正面临许多挑战,而且看起来这些挑战让我们重要的经济、技术和人力资源相形见绌。
但我认为我们不会在全球范围经历马尔萨斯经济学所说的情况,而且这也不是我们首次与困境共舞。此前,我们已经面对过很多重大挑战,如大萧条、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后遗症。每一次,人类精神都得以延续。这让我们的生存充满动力,也激励我们攀登更高的高峰。人类精神今天依然存在,因此,希望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子孙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愿望同样存在。
人类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这一强大的二合一组合将会再次带领我们走出全球困境。在企业家、活动家、金融家以及很多我们选出的真正致力于共创伟业的官员面前矗立着一座新的大山等我们攀登:要确保我们的子孙后代有充足的水、食品、能源和资源可用,而消费这些资源后对地球少破坏甚至不破坏。为了实现这一愿景,必须以超乎人们想象的步伐发展科技;必须以创新的道德的方式克服经济障碍;必须与陌生的同行之人结成伙伴关系;必须能够容纳与众不同的新行为。
我们还是暂且回到“必要增长”的主题,看一下这两种经济模式之间的差异。随着人口的膨胀,全球食品系统将被要求养活更多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增长就必不可免,因此问题就变成了“我们应该怎样扩大食品系统的规模以满足这些更多的需求?”。专家们认为解决方案中一个核心的部分在于我们有多大能力将拥有小块农业耕地的农民(所谓的小股东)与全球食品系统进行整合。为此,联合利华正准备紧随市场而扩张,同时通过培训这些农民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来改善小股东的生活。
P16-18
自我的上部作品《价值的未来》(The Future of Value)于2011年秋季出版以来的这段时间对我而言意义重大。在美国国内外的会议上、公司社交活动场合以及高校里,我就有关可持续发展和竞争战略这一话题发表了很多演讲。
一路走来,我有幸与来自私人部门、公共部门及民间部门的许多领导人进行过对话。这些对话总会引发人们提问:“我们能行吗?”“我们能够集体改变路径、投资于城市基础设施、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并引领世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大道吗?”我的回答一贯是:“是的”。我坚信人类精神中有生存下去的欲望以及超越马尔萨斯经济学的欲望。
然而,有种模糊不清的忧虑开始向我袭来。长期以来,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可持续发展顾问们都建议我们的企业客户专心自扫门前雪:专注于自己能够控制的领域;减少在能源、水以及原料方面的消费;减少温室废气的排放。当然,我们会给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一些建议,但通常无外乎“去听听非政府组织对你们的业务活动的看法”。
时间久了,这种模糊不清的忧虑逐渐成形。我让客户们只专心收拾自家门前雪的建议是不是不完整,甚至有些糟糕呢?如果全世界每家公司都实现了这一目标,世界会呈现可持续发展的景象吗?我的回答是“不会”。
意识到这一点后就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什么才能让全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呢?
出于某种原因,我此时回想起了以前读大学时的一段经历。当时我在日本求学,住在大阪附近的一个寄宿家庭里。一个邻居是一家大的日本贸易公司的高级主管。有一天,这个邻居请我去吃饭。他想帮助我理解他的商业哲学。当时,日本的经济运行顺畅,如同一架润滑良好的机器。想到可能将自己的智慧移植给一个美国人,他感到十分兴奋。因此,他将两个多米诺骨牌正面朝下扣在了厨房的桌子上。
他问道:“桌子上有几个多米诺骨牌?”
我毫不犹豫地说:“两个。”不过心里面很好奇自己是不是有什么没注意到的。
他回答道:“不,你再想想看。”
我以为自己的日语完全没能表达自己的意思,所以这次我举起了两根手指,结果他还是说不对。他装出一副讨厌的样子,然后把多米诺骨牌收了起来。
到了2012年,时间过了差不多20年后我终于开始理解了他的想法。他当时希望我说:“这要看情况而定。”也就是说,如果这两个多米诺骨牌代表两家相互竞争的公司,那么可能的结果就是零或一。两个对手之间进行博弈,一段时间后两者还能共存的可能很小。但是如果这两个多米诺骨牌代表两个合作伙伴,那它们携手后的可能就是无限大的,因此这种情况下可能的结果就是“至少三个”。
这一教训让我思考同样的概念思维能否应用到可持续发展问题上来。如果一家公司跟与自己相当的公共部门和社会部门的机构进行资源共享又会怎样呢?再加上更多来自所有三个部门具有这种共识的组织又会如何?这样我们又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呢?
本书是为那些确实希望今天让世界更美好,明天让未来更美好的年轻或年长的领导者而写的。领导者们,将你们先入为主的那些有关共享和伙伴关系的观念放在一边(因为它们太耗费时间,而且在我们需要一匹马的时候却给我们牵来一头骆驼),并转而以开放的心态来读读这本书吧,这至关重要。
读过本书,我确信你将得出的结论会与本书中重点描述的公司和组织已经得出的结论完全一样,即:共享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好机会。如果要解决那些我们共同关注的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如环境和社会挑战,跨部门(是的,甚至是行业内部)的共享会造就另外一样东西:所有人将获得更大的繁荣。如此,我们的努力就可以带来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一种繁荣与可持续发展齐头并进的模式,即:共享经济。
艾瑞克·罗威特(Eric Lowitt)
于马萨诸塞州尼德姆(Needham,Massachusetts)
“对于热衷于改善社区福利和解决我们所处时代所面临挑战的企业和组织来说,《共享经济——如何迎合商业、社会和环境需求及获取竞争优势》是一部力作。正如艾瑞克·罗威特所指出的,将企业、政府和公民社会的黄金三角结成伙伴后将会产生奇迹,因为这一伙伴关系专心致志、行动坚定不移而且极其值得信赖。对任何一名社区领导来说,该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穆泰康 可口可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联合利华渴望实现正面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成就,任何一个像我们一样有志手此的企业都将非常依赖于合作、共享和伙伴关系。我们非常需要那种使《共享经济——如何迎合商业、社会和环境需求及获取竞争优势》一书如此引入入胜的创新型思维。”
——保罗·波尔曼 联合利华首席执行官
“世界自然基金会所取得的最持久的成就来自于很多难得的伙伴关系。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太多,我们自己无力独自解决。为了给所有人创造一个可持续的未来,我们需要很多人的能量和努力。《共享经济——如何迎合商业、社会和环境需求及获取竞争优势》一书在这一重大话题上的观点非常明确……一本有见地、吸引人的著作。”
——卡特·罗伯茨 世界自然基金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各组织必须接受二种彼此依赖的观点,,所有利益相关者在其整个价值链上的利益的实现都要依靠互利的方式。前方的路依赖于各组织致力于采用共享途径来实现其运营灵活性、竞争上的韧性以及有效的风险管理,因为它们将使其成功得以持续。”
——斯蒂夫·勃文 美因波恩特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若诠解决复杂的环境和社会挑战,跨部门协作为我们指明了前行之路。《共享经济—一如何迎合商业、社会相环境需求及获取竞争优势》。一书展示了如何为公共部门、私人部门以及民向部门的利益而培育跨部门协作。”
——蒂姆·布朗 雀巢北美饮用水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