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不是神话是童话
前不久国内在疯传一篇文章《被神话了的德国》。很多国内朋友在与我电话聊天中,难免多问一句:“我们真的把德国神话了吗?”
怎么说呢?在我眼里,德国不是神话,是童话!
在德国待久了的国人,回到国内“自我检讨”时,都会说:在德国待久了,不太习惯国内的人情世故,脑袋僵化。
就拿我自己来说,有一次在国内去政府机关办事。当时那个行政办事大厅开了两个窗口,一个普通窗口,另一个加急窗口。我心想自己的事不急,就耐心等在普通窗口这列。只是那个窗口虽然开着却并没有工作人员,而那个加急窗口倒是坐了位,窗口前也排了些人。大概等了半个多小时后,加急窗口前也没人排队了。看我还在那东张西望,加急窗口的工作人员向我招招手,边接过我递交的文件,边问我:“你干吗站在那个窗口?”我答道:“我这事不急,人家要加急的。”
对方服务态度不错,朝我笑了笑:“你在德国多少年了?”
我回答说:“八年”。对方又笑了:“瞧,待傻了吧。我们中国人的随机应变你都不知道了,还是早点回国吧。”
我真的变得跟德国人一样“傻”了吗?
在德国,我喜欢坐在自家的落地窗前看书,不远处经常有一两只小松鼠跳来蹦去的,儿子和邻家的孩子们在花园里追逐着、游戏着。偶尔他们会在阳光下阅读童话故事书,然后跑过来,手遮着鼻子问我:“如果撒谎,鼻子就会像皮诺曹那样变长吗?”我边逗他们,哟,鼻子怎么变长了?边感慨眼前的一切就像童话。
在童话世界里,总是有着绿绿葱葱的原始森林,有着精致的、屋顶尖尖的小木屋,有着很多快乐的小精灵和许许多多美丽的鲜花。虽说童话世界里,也有巫婆,但最终正义、责任、勇气,总会驱除邪恶。更有大魔导师运用智慧和魔法驱赶敌人。
童话王国里总是善恶分明、人物单纯,就像简单固执的德国人。
习惯了跟实诚的德国人打交道,回到国内,当我亲眼目睹人家当面撒谎却面不改色心不跳时,往往自己却不由脸红起来,不知是因了气愤,还是感到悲哀?
当我看到一些教授们,或为生存、或为利益,去奉承巴结一些“文盲”时,我承认我连悲哀的力量都失去了,我已无法生气。
他们无奈地对我说:在国内,有时候任何一个坐在某个位置上的人,你若不留神得罪了,他们就可能让你的日子或长或短不再阳光灿烂,这就叫“小鬼难缠”。你好端端的计划可能会被全盘打乱,赔上时间和金钱。而这些人,不一定就是官员,她可能是你孩子幼儿园的辅导员,也可能是你小区物业公司的某个人。总之,可能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小人物,只因为身居某个特殊位置,就可以决定让你快乐还是难受。
每个人都可能是他(她)朋友眼里的天使,却转身成了别人眼里的巫婆。
我还记得若干年前,父亲和他的弟弟,一个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湖南,一个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广东,反正他们都远离了上海的父母。而父亲与弟弟每年的相遇,就是叔叔回上海探亲或出差时,列车停留湖南时那短短的十分钟。兄弟情深,父亲总是想尽可能早点进到站台,这样就可以与自己的弟弟多聊几句。但每次车站工作人员都要百般刁难,一次父亲与他们争吵了几句,车站人员不顾母亲的苦苦说情,硬是把父亲扣留在了办公室,一直等列车离开。列车远去,带走的还有盼了一年仍不得见的遗憾……
那时年少的我,见识了太多人性的丑恶,内心除了恐惧还有愤怒。于是我变得喜欢独处,常常幻想着有那么一个童话的地方:天空湛蓝、森林遍布、湖水清澈,人们脸上溢满关爱,怜悯。
后来来到德国,在这个动物和人一样恬静的地方,我学着安静下来,心中曾经的许多愤懑逐步点点化解。我开始明白,当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时候,无论是社会顶端还是末端的人群,都会产生一种饥渴感。于是,哪怕一丁点的权力都会被无极限地放大,用来为自己抢夺多一点的资源。人性之恶需要靠公平公正以及严谨的制度去抑制,释放心中的戾气,阳光才能透射进来。
遍布德国各地的大小城堡,每年都会推出很多的活动,大人小孩都穿扮成童话世界里的人物,公主们个个都单纯而美丽;她们的王子们则勇敢并充满正义。当光明战胜黑暗的剧目拉开帷幕,音乐随之响起,在场人们开始围成圈跳舞。此情此景,我又想起万里之外自己的祖国,多么希望她也少一点神话,多一点童话。
P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