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历史小说和军纪物语问鼎之作,与《源氏物语》并称日本古典文学两大巅峰巨著。首个真正意义上的中文全足译本。珍贵彩图直观展现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近六万字详尽注释全解平氏家族荣辱兴衰。
佚名编著,王新禧译的《平家物语》以史书编年体为主轴,站在平家的角度,详细叙述了源氏和平家争夺权力的全过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平家物语/译文名著精选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日)佚名 |
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日本历史小说和军纪物语问鼎之作,与《源氏物语》并称日本古典文学两大巅峰巨著。首个真正意义上的中文全足译本。珍贵彩图直观展现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近六万字详尽注释全解平氏家族荣辱兴衰。 佚名编著,王新禧译的《平家物语》以史书编年体为主轴,站在平家的角度,详细叙述了源氏和平家争夺权力的全过程。 内容推荐 佚名编著的《平家物语》是13世纪成形的日本长篇历史战争小说,在日本家喻户晓,与《源氏物语》并称为日本古典文学的两大巅峰巨著。 本书主要讲述了以平清盛为首的平氏家族的故事。前6卷描写了平氏家族的荣华鼎盛和骄奢霸道,后7卷着重描述了源平两大武士集团大战的经过,渲染了平氏家族终被消灭的悲惨结局。 《平家物语》围绕平氏家族由盛至衰这一中心线索,艺术地再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平安王朝末期旧的贵族阶级日趋没落,逐渐为新兴武士阶层所取代,而上升到政治舞台上的武士集团由于被贵族同化,又被地方上拥有实力的武士集团所吞没。 《平家物语》最大的艺术成就在于塑造了王朝文学所不曾有过的披坚执锐、跃马横枪的英雄人物。这些形象的出现,标志着日本古典文学开创了与王朝文学迥然有异的新的传统,给后世文学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目录 译序 第一卷 一、祇园精舍 二、殿上的暗算 三、鲈鱼 四、秃发 五、满门荣华 六、祗王 七、两代之皇后 八、立匾的纷争 九、火烧清水寺 十、册立东宫 十一、与殿下争道 十二、鹿谷 十三、鹈川合战 十四、立愿 十五、抬神舆 十六、火焚大内 第二卷 一、流放座主 二、一行阿阇梨之事 三、西光被斩 四、小松的规劝 五、替少将求情 六、劝谏 七、烽火事件 八、流放新大纳言 九、阿古屋松 十、新大纳言遇害 十一、德大寺殿 十二、堂众合战 十三、山门灭亡 十四、善光寺被焚 十五、康赖祝文 十六、卒都婆漂流 十七、苏武 第三卷 一、赦文 二、蹬足 三、御产 四、公卿齐聚 五、大塔建立 六、赖豪 七、少将归京 八、有王 九、僧都辞世 十、旋风 十一、医师问答 十二、无文太刀 十三、灯笼大臣 十四、献金远渡 十五、法印问答 十六、大臣流罪 十七、行隆之事 十八、软禁法皇 十九、城南离宫 第四卷 一、严岛御幸 二、还御 三、源氏齐集 四、鼬事件 五、信连 六、泷口竞 七、山门牒状 八、南都牒状 九、长佥议 十、僧众齐集 十一、宇治桥合战 十二、高仓宫败亡 十三、幼王出家 十四、相士通乘 十五、鵺 十六、火焚三井寺 第五卷 一、迁都 二、赏月 三、妖怪事件 四、快马 五、历数朝敌 六、咸阳宫 七、文觉苦修 八、募化簿 九、流放文觉 十、福原院宣 十一、富士川 十二、五节会 十三、还都 十四、火焚奈良 第六卷 一、上皇崩御 二、红叶 三、葵前 四、小督 五、檄文 六、信使飞报 七、入道辞世 八、筑岛 九、慈心坊 十、祇园女御 十一、邦纲辞世 十二、州俣合战 十三、沙哑声 十四、横田河原合战 第七卷 一、清水冠者 二、出兵北国 三、拜诣竹生岛 四、燧城合战 五、愿书 六、坠落俱利迦罗谷 七、篠原合战 八、实盛 九、还亡 十、木曾致山门牒状 十一、返牒 十二、平家致山门连署 十三、主上离京 十四、维盛离京 十五、圣主临幸 十六、忠度离京 十七、经正离京 十八、青山琵琶 十九、一门离京 二十、弃福原 第八卷 一、山门御幸 二、名虎 三、线团 四、撤离太宰府 五、院宣敕封征夷大将军 六、猫间 七、水岛合战 八、濑尾杀身 九、室山 十、鼓判官 十一、法住寺殿合战 第九卷 一、名马生食 二、宇治川先锋 三、河原合战 四、木曾败亡 五、樋口诛罚 六、六度立功 七、三草布阵 八、三草合战 九、老马 十、先后之争 十一、二进二出 十二、翻越险崖 十三、越中前司之死 十四、忠度之死 十五、生擒重衡 十六、敦盛之死 十七、知章之死 十八、落水 十九、小宰相投海 第十卷 一、悬首示众 二、大内女官 三、屋岛院宣 四、回奏 五、戒文 六、押赴东海道 七、千手前 八、横笛 九、高野山 十、维盛出家 十一、参诣熊野 十二、维盛投海 十三、三日平氏 十四、藤户 十五、大尝会 十六、御幸高野 第十一卷 一、逆橹 二、胜浦·大坂越 三、嗣信之死 四、那须与一 五、弓落水 六、志度合战 七、斗鸡·坛之浦合战 八、远矢 九、安德帝投海 十、能登殿绝命 十一、八咫镜归都 十二、剑 十三、一门游街示众 十四、镜 十五、文书 十六、副将被斩 十七、腰越状 十八、大臣殿被斩 十九、重衡被斩 第十二卷 一、大地震 二、染布匠人 三、流放平大纳言 四、土佐坊被斩 五、判官离京 六、吉田大纳言 七、六代 八、长谷六代 九、六代被斩 灌顶卷 一、女院出家 二、移居大原 三、御幸大原 四、六道 五、女院往生 附录 附一 平家谱系图 附二 源氏谱系图 附三 平安时代日本年号与西历对照表 附四 平安京大内图 试读章节 六、祗王 一天四海既已掌控手中,那么无论民间有怎样的闲言、嘲讽,人道相国也全然无须顾忌了。他肆意恣纵,由着自己的性子为所欲为。举例而言:当时京中有一对姊妹花,名叫祗王、祗女,是有名的舞妓;她们的母亲刀自,也是舞妓出身。清盛公甚为宠爱姐姐祗王,妹妹祗女也由此身价倍增,为京都公卿所追捧。清盛公又给她们的母亲刀自,择地营建了一栋重檐斗拱的华屋,每月还送一百石米、一百贯钱作为生活开销。祗王一家家道昌盛,安享富贵。 舞妓始于鸟羽院时期,最早由岛千岁、和歌前这两人表演。起初舞者的装束是穿着“水干”、戴着立乌帽子、腰插银鞘腰刀,扮作男子,故称之为“男装舞”。后来立乌帽子与银鞘腰刀都被去除,舞妓只穿着“水干”,甩动白色的长袖翩翩起舞,因此这一歌舞被唤作“白拍子”,深受贵族们的喜爱。 京里其他舞妓耳闻目睹祗王的尊荣,或羡或妒。羡者道:“祗王真是幸运呀,同为乐女,哪个不想遇到贵人呢?肯定是因为她名字中有个‘祗’字,所以才运气特佳。我们也把‘祗’字加在名字里,瞧瞧能否走运。”于是纷纷改名,有人叫祗一、祗二,有人叫祗福、祗德,都希望自己像祗王般好运当头。那妒者却说:“幸运与否,乃前世修因、后世得福,同名衔文字毫不相干。”不少人听了,便不把‘祗’字加到名字里。 时光荏苒,三年后,京都新崛起了一位舞妓,来自加贺国,名叫“阿佛”,年方二八,芳名远播,被敬称为“佛御前”。京里上下人等纷纷赞叹道:“往昔虽多见舞妓,然如此丽人、如此妙舞却还是头回见到哩。”因此阿佛颇受欢迎。 但阿佛却自有思忖:“今时我虽声名显扬,然而未蒙太政入道青睐,心中实感遗憾。我不妨照着乐户的惯例,毛遂自荐,自行登门拜会吧。”于是便在某日来到西八条府门前,门房的下人慌忙人内禀报道:“京都闻名的‘佛御前’,此刻正在府外求见大人。”人道相国不屑道:“什么?舞妓须当候人传唤,方可上门,岂有不召自来之理?况且祗王就住于此处,神也好佛也罢,都不准进来,让她速速离去吧!” 阿佛受到这样的冷遇,心灰意凉,正要转身离开的同时,祗王向人道进言道:“舞妓自荐,其实是本行常有的通规。况且阿佛年龄尚幼,不假思索便谒府拜会,也属情有可原。如果就这么冷酷地回绝她,我有点于心不忍。因我也是乐户中人,感同身受,心有戚戚。所以恳请大人唤她进来,见她一面吧。即使不观舞不听曲,只须恩赐一见,她也会不胜感激的。”人道相国道:“你既如此说,那便见上一见,而后再叫她回去不迟。”遂命人去门前传唤阿佛。此时阿佛已坐上牛车准备回去,第二次传话一到,立刻掉头入府。人道相国出来相见,道:“今日原不打算见你,无奈祗王一再劝说,只好见你一面。既已相晤,怎能不听听你唱曲呢?请先唱一首‘今样’吧!” 阿佛应声:“遵命。”舒展歌喉,唱道: 妾身宛似姬小松, 观君当可寿千年; 君前池苑龟山上, 仙鹤群飞聚而嬉。 她巧妙地将松、龟、鹤等吉祥物融人歌中,借以指代自己和清盛公。如此反复唱了三遍,莺舌婉啭、喉清韵雅,闻者无不倾首耸耳,惊为仙乐。人道相国一迭声击节赞赏,道:“佛御前的‘今样’唱得妙极了,想必舞也跳得极好哕?请献一段霓裳舞如何?传鼓手上来!” 鼓手依命打起鼓点,阿佛伴着鼓声翩然起舞。她绛唇玉颜、姿容妩媚,青丝萦风、飞袂修裾;纤腰低回似亭亭采莲,扬眉转袖若盈盈雪飞,博得了满堂喝彩。 舞终歌尽,入道相国已是目为之眩、魂为之销,全副心思都巴巴地转到了阿佛身上。他请求阿佛留在西八条府中,阿佛道:“您何出此言呢?我是个不召自来的不速客,适才已被您斥退,只因祗王御前的恳求,才得以返回。今相国留我在府,一来我心中有愧,二来令祗王御前情何以堪呢?还是让我回去好了。”人道相国道:“你要走万万不行。既然你对祗王有所顾虑,那我立刻逐祗王出府。”阿佛急道:“这如何能行?即使和祗王御前一同留下,我都已深感不安,相国竟要将祗王御前驱走,独留妾身一人,使我心中更觉惶恐。若您日后思我念我,令人来传,我即刻便至,今日还是放我离去吧。”人道相国道:“毋须多言,我意已决。这就叫祗王搬离此处。”于是命人去通知祗王,连催了三趟。 祗王在内室知悉清盛公倾倒于阿佛的声色,心中已料到数分,却不想背弃就在目前。催促离府的急报接二连三传来,她心绪烦乱,只得草草收拾些行李,准备启行。然而人非草木,常言道:前生缘注定,方得同栖一树荫,同饮一河水。此刻分别在即,难免唏嘘感伤,何况又在这里住了三年,愈发使人恸心留恋。祗王柔肠寸断,凄入肝脾,泣不可抑。可是愁眉泪眼亦是无用,终究仍要别离,她默想从今往后,此身将永不再回,理应留下些印迹以示纪念,遂取来毫笔,涕泗沾襟,在纸屏门上题了一首短歌: 春芽与衰草,同在原野生; 一朝秋风至,萧瑟同凋零。 题罢,坐车归返己家。甫一进门,便合身倒在纸屏门后,纵声悲啼。刀自和祗女见了,忙问道:“所为何事?”祗王抽泣不答,询问跟她同回的侍婢,才明了原委。自此以后,每月一百石米与一百贯钱再不送来,换作阿佛的亲人享受此等殊荣。京里人议论纷纷,都道:“既然祗王从人道府里得了‘长假’,我们何不寻她冶游伴玩!”于是有的致信邀约,有的遣派使者。祗王虽然沦落潦倒,却心气甚高,不愿做他人玩伴,既不收信,亦不见使者。但这些殷勤相召之事,让她更觉黯然,终日以泪洗面。P14-17 序言 一、波澜壮阔的古典史诗巨著一《平家物语》 物语文学,是日本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产生于平安时代前期,由口头说唱发展为文学作品。它脱胎于日本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并受到中国六朝、隋唐传奇的启发,最终演变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对后世日本文学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著名的物语文学作品,早期有《竹取物语》、好客洼物语》、《伊势物语》、《大和物语》等。到了平安时代中期、镰仓时代前期,《源氏物语》和《平家物语》相继诞生,将物语文学推上了最高峰。 《源氏物语》作为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日本的“国宝”,承继盛唐遗韵,行文带着江南的细腻幽微与缠绵,如樱花烟雨,在日本开启了“物哀”时代。如果将它比作《红楼梦》的话,那么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平家物语》则可比作《三国演义》。这两大名著一文一武,并列为日本古典文学双璧,千百年来双峰并峙于日本文坛,互相辉映,光耀万代。 《平家物语》的诞生,与时代的发展演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源氏物语》在华丽绚烂的平安时代备受关注,但当日本历史进入由武家执掌军政的幕府时期后,《源氏物语》这类描写宫廷和贵族阶层靡靡情事的情爱物语,受到了新兴武士阶层的鄙夷。相反地,充满热血激情、金戈铁马,反映时代本质与武士阶级统治特征的军记物语,则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空前繁荣,成为镰仓、室町时代主流的文学体裁。 军记物语又称“战记物语”,直自来说,就是战争小说。它以描述战争为主要内容,全景式展现日本中世纪战焰滔天的豪壮场面,通过对战事的具体描写,反映武士的生活、性格和忠义行为。它同古代物语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着本质的不同,它不但是历史转换期的产物,也是武士阶级代替公卿贵族掌权的革命性产物。此前哀婉静雅的“柔情类物语”垄断着日本文坛,这时被军记物语一举打破,也是必然之事。 相对于平安朝文学的贵族化、女性化,作为物语文学的新样式,军记物语所呈现的武士化、男性化特质,吸引了大批武士和庶民。由于是在长期动荡中产生,战争的苦难经历使军记物语的作者们思索了诸多深层次问题。因此军记物语大篇幅描写了人的尊严,父子兄弟的亲情、妇女儿童的蒙害以及战乱带来的悲剧等等,以超越敌我,超越胜负的视点来洞察历史、观照社会,表达了希望和平安宁的心愿。它以铿锵有力的文字,一扫平安朝文学的繁丽纤弱与无病呻吟。虽有文饰、附会、夸张等弊病,但应承认其根本意图是以关心大众利益、强调人的主观意志以及追求建设新世界为主导的,而且都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发展面貌。这与以往只注重个人生活情调的“柔情类物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镰仓时代的《平家物语》、《保元物语》、《平治物语》、《源平盛衰记》以及室町时代的《太平记》,台称为日本五大军记物语。这其中《源平盛衰记》是《平家物语》的异本,《保元物语》、《平治物语》则是模仿《平家物语》而成,文学性与艺术性都相对较低。所以军记物语的代表作就是《平家物语》和《太平记》。《平家物语》更因其极高的文学、历史、思想价值,被日本文学史家誉为“民族的英雄叙事诗”、“镰仓文学的最高成就”、“日本的国民文学”。它的问世,不但将军记物语推向了高峰,更是日本文学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是日本古典文学发展到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具有里程碑式的划时代意义。 二、《平家物语》内容及作者简介 12世纪末,平安王朝已走到了尾声,天皇与贵族掌握实权的中央集权制日益衰落,拥有领地和私人武装的封建武士集团全面抬头。源氏和平家作为在朝廷和地方都握有重权的两大武士集团,因盘根错节的复杂恩怨,以及对统治权力的觊觎,终于在公元1156年至1185年爆发了激烈的战争。《平家物语》以史书编年体为主轴,站在平家的角度,详细叙述了源氏和平家争夺权力的全过程。 作为一部长篇史诗巨著,《平家物语》版本众多,其中13卷本是公认的通行本,约在1201年至1221年这段时间初步成形,然后不断得到补充完善,流传至今。全书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四部分: l~5卷讲述平忠盛发迹,由武将擢升为朝廷重臣。后来其子平清盛当上太政大臣,平家满门荣华,显赫一时,令世人钦羡赞叹。但平家在掌权之后,迅速腐化堕落,骄奢霸道、为所欲为,上不敬天皇、下不恤百姓,破坏佛法、凌夷朝威,恶事做尽做绝,引来朝野上下极大不满。法皇和旧贵族密谋倒平,但因事机不密而失败。 6~8卷讲述平清盛因热病辞世,由于长子平重盛已先于他死去,只好由资质平庸的三子平宗盛继承家业。平宗盛的魄力和才干远不及父兄,更缺乏强悍的个眭,无力应付此起彼伏的反乱,平家开始盛极而衰。这时身负血海深恨的各地源氏后裔,经过多年积蓄力量,蜂起举事。除镰仓源赖朝外,有“九邑将军”美誉的木曾义仲也在北陆崛起,起兵讨平,以风卷残云之势率先攻人京都,迫使平家举族撤往西国。 9~11卷讲述志得意满的木曾义仲,俨然以为天下在握,于是骄横粗暴、飞扬跋扈,在京中胡作非为,民心丧尽。镰仓源赖朝趁机命令弟弟源范赖、源义经讨伐义仲。义仲众叛亲离,迅速败亡。全书的重点由此转向被视为战神的源义经身上。义经进京后,受到了后白河法皇的信赖,奉命进击平家。他一路势如破竹,一之谷合战、屋岛合战,屡战屡胜,直逼平家盘踞的大本营。鼙鼓雷响,雅乐无用。颓废腐朽的平家完全无力抵抗,最后坛之浦化为修罗炼狱,海为血染、地为尸覆,幼帝安德天皇投海,平家全族败亡。源氏从此独揽朝政,日本进人幕府时代。但源义经也因为功高震主,受到源赖朝的猜忌,不得不远遁避祸。 12~13卷作为结尾,讲述源赖朝为绝后患,如何搜捕残害平家血脉;以及安德天皇生母建礼门院在绝望中出家为尼,最后于大原寂光院中了却余生。 《平家物语》的主体叙事线,侧重于平家兴衰和源平争霸两方面,对之前的重大历史事件“保元之乱”和“平治之乱”,以及源氏的家世均仅以略写一笔带过。作者既对平家强盛时的专横跋扈表示不满,又对其失势后的悲惨境遇表达了同情,同时在书中加入了自身对历史事件的看法。相对于其他军记物语,其价值观、历史观、伦理观,都带有一定的先进性。全书在结构上尽量避免了单调的直线性展开剧情,在情节的布置上变化多端,军事、政治、歌咏、恋情穿插其中,加以文词生动,雅俗共赏,又有琵琶师到处传唱,所以流行非常广泛,后来出现的能乐,净琉璃、歌舞伎等,也多选取其中的故事编为台本,其主要情节和人物在日本家喻户晓、深人人心。 …… 五、 《平家物语》新译本琐言 在拙译《平家物语》之前,就译者目力所及,已知的中文译本有如下五个版本: ①周作人译《平家物语》,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1月版。该书系(借雨斋译丛*中的一部,也是周作人最后一部译作,根据周作人的原稿复印件编排,不过并非足本,仅有前六卷内容。 ②周启明、申非译《平家物语》,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6月版。译者署名中的周启明,即周作人。此版前六卷系整理自周作人译本 (其实与周氏原文比照,可发现译文与注释均改动较大),后七卷由申非独力译出。 ③申非译《平家物语》,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12月版。此版校对极不认真,错字漏字比比皆是。 ④云南某出版社2002年3月版。经比照,此版本系在申非译本上略作改动而成,译文及注释与申非译本几乎一模一样,但译者署名却不是申非。也不知如此做法,是否得到过申非老先生的授权? ⑤申非译《平家物语图典》,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8月版。这是一个节选本,系叶渭渠主编的《日本古典名著图读书系》中的一本。全书以图片为主,译文内容仅为原著的十分之一左右。 综上可见,在拙译之前,《平家物语》其实只有一个周、申系统的中文译本。该译本的译文质量,见仁见智,译者不敢置喙。但周、申译本却存在着不少硬伤,也就是种种翻译细节上的错误(非校对错误)。这些错误主要集中在日期、人名、地名、佛教名词等方面,试举数例如下: 保延四年四月,错为“四年七月”(第一卷第十六章); 轮池道,错为“林池道”(第二卷第二章), 安倍晴明,错为“安信睛明”(第三卷第十五章); 唐诗“渔舟火影寒归浦”,错为“渔舟火影寒烧浪”(第五卷第十二章)。 日本天德四年是公元960年,错为954年(第十一卷第十四章); “东父”的注释错误,东父不是指东方朔(第十一卷第十八章)。 诸如此类硬性错误,经笔者逐一校勘,多达近百处。有些是因为周作人译稿本来就是错的,而申非并未仔细与日文原文核对,就直接照搬,跟着一起错;有些则可能因为早年可供查阅的资料较少,所以难予核实。拙译已经对此进行了全面订正。 拜当今互联网发达所赐,通过网络,译者得以收罗到各版本的《平家物语》原著。拙译新版《平家物语》,以读本系13卷《平家物语》为底本,参校“国立国会图书馆本”以及读本系统的延庆本、长门本等,认真翻译、注释。在译文风格上,尽量遵循读本系文白并用的特点;书中人物的对话,根据其身份和所处的环境,或半文言、或白话,力求使译文既古雅又不失畅晓。对于书中需要注释的地方,逐条查阅相关书籍及互联网,细心勘证,务求做到没有任何差错。 上文已经提及,诸版《平家物语》在内容上存在着较大差异,某些文字段落此本有而彼本无,某些对白情节又是彼本有而此本无。所以译者在初稿译完后,又集合读本系各版《平家物语》,逐句逐段进行了台校。台校主要是针对各本中有差异的内容,先比较、考证,再去除讹误、衍脱,最后拾遗补缺、择善而从,以使拙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13卷全译足本!合校内容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①文字差异 文字差异是诸版《平家物语》中最常见的。校勘时根据上下文的文意和所处语境,选取最合适的文字。例如第六卷第九章《慈心坊》中有一句偈语:“元现最胜将军身。”有版本作“示现最初将军身”。经过考订,在“最胜”和“最初”中取“最胜”。因“最胜”系佛家用语,与章节内容相吻合。 ②人名差异 因日文中的汉字存在音读和训读两种读法,部分人名因训读相同,所用汉字存在差异,例如藤原邦纲,有版本写作藤原国纲,便是因“邦”与“国”的训读都是“くこ”之故。此外尚有如“资方”与“资贤”、“定隆”与“定高”等,像这种人名汉字存在差异者,全书有数十处,本译文取日本史籍中较常见者。 ③章节划分差异。 各版在章节的划分上也存在不同。如第六卷第十章《概园女御》,该章节其实是讲了“祗园女御、邦纲辞世、州俣合战”等三个故事,部分版本却将这三个故事合于一章,未单独分立;而另有部分版本,则将三个故事分别各立一章,此举甚为妥当。故而合校时,拙译本定取后者,也按故事内容,将“祇园女御、邦纲辞世、州俣合战”分别各立一章。 ④段落划分差异 诸版《平家物语》在段落划分上也存在着差异,某些版本在一个段落中同时叙述多件事情仍不分段,给读者带来了一定的阅读障碍。拙译尽量按照中文阅读的停顿习惯,以事件发展、地点转换、表述角度转换等进行自然段的划分,务求令译文各章节做到层次分明,叙述清晰。 ⑤情节对话差异 《平家物语》不同版本间的情节和对话,存在着少量差异。某些版本缺少小部分隋节,对话也略有缩减。校勘时依据完整本予以补全。 以上数方面的合校,涉及的文字十分琐细,故而径直增补校订于正文中,不再另出校注。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平家物语》又是大部头著作,所以此书的翻译过程相当艰难,不但需要查阅大量的词典、史籍、佛经,更要忍受长期伏案所带来的病痛折磨,故而翻译耗时颇长,一再拖延交稿时间。幸得本书责编姚东敏给予了译者极大的支持和理解,在此深深致谢。 最后要说明的是,本书所采用的插图作品,分别选自《明星大学藏(平家物语)绘本》、《源平合战绘图》、《源平台战屏风绘》、《安德天皇缘起绘图》,以及部分相关浮世绘。这些绘画作品以画面为叙事语言,形式多样,物语绘、屏风绘、白描绘、扇面绘等,应有尽有;其内容多以人物群像为主、自然景物为辅,场面壮观、描绘雅致,可帮助读者直观感受这部恢弘牡伟的史诗巨著。 王新禧 2010年10月序于福州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