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云志编著的《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胡适卷)》是国家出版基金重点资助项目,收录了胡适最具代表性的思想论著,分作文学革命、启蒙思想、哲学与方法、历史与文化、教育与人生、政论与时评等六个部分加以编排,为读者揭示一个思想家的风貌,是了解传主的入门书,增加读者对中国近代思想史更全面的认识。
耿云志编著的《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胡适卷)》精选胡适在思想、学术、教育与文化,以及政治方面的著述,分作文学革命、启蒙思想、哲学与方法、历史与文化、教育与人生、政论与时评等六个部分加以编排,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胡适的思想。
导论
一 文学革命
文学改良刍议(1917)
论短篇小说(1918)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1918)
《尝试集》自序(1919)
谈新诗
——八年来一件大事(1919)
《国语讲习所同学录》序(1920)
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1922)
陈独秀与文学革命(1932)
《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导言(1935)
二 启蒙思想
易卜生主义(1918,1921)
贞操问题(1918)
美国的妇人
——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讲演(1918)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1919)
四论问题与主义
(论输入学理的方法)(1919)
新思潮的意义
——研究问题输入学理
整理国故再造文明(1919)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1920)
《吴虞文录》序(1921)
杜威先生与中国(1921)
几个反理学的思想家(1928)
请大家来照照镜子(1928)
名教(1928)
介绍我自己的思想(1930)
惨痛的回忆与反省(1932)
信心与反省(1934)
写在孔子诞辰纪念之后(1934)
今日思想界的一个大弊病(1935)
三 哲学与方法
中国哲学史大纲导言(1919)
实验主义(1919)
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1921)
五十年来之世界哲学(1922)
《科学与人生观》序(1923)
戴东原的哲学·引论(1925)
治学的方法与材料(1928)
哲学的将来(1929)
治学的方法(1935)
中国人思想中的不朽观念(1945)
中国哲学里的科学精神和方法(1959)
四 历史与文化
《水浒传》考证(1920)
《红楼梦》考证(改定稿)(1921)
《国学季刊》发刊宣言(1923)
读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1923)
古史讨论的读后感(1924)
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1926)
《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序(1929)
《上海小志》序(1930)
中国的文艺复兴(1933)
试评所谓“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1935)
充分世界化与全盘西化(1935)
《人与医学》中译本序(1935)
中国的印度化:文化借鉴的范例研究(1936)
眼前世界文化的趋向(1947)
科学发展所需要的社会改革(1961)
五 教育与人生
非留学篇(1914)
不朽
——我的宗教(1919)
新生活
——为《新生活杂志》第一期做的(1919)
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1920)
爱国运动与求学(1925)
人生有何意义(1928;1929)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1932)
领袖人才的来源(1932)
九一八的第三周年纪念告全国的青年(1934)
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1947)
大学教育与科学研究(1947)
中学生的修养与择业(1952)
《克难苦学记》序(1954)
《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序(1958)
一个人生观(1959)
六 政论与时评
我们的政治主张(1922)
国际的中国(1922)
欧游道中寄书(1926)
我们要我们的自由(1929)
人权与约法(1929)
我们什么时候才可有宪法
——对于《建国大纲》的疑问(1929)
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1929)
我们走那条路(1930)
民权的保障(1933)
建国问题引论(1933)
再论建国与专制(1933)
汪蒋通电里提起的自由(1934)
从民主与独裁的讨论里求得一个共同政治信仰(1935)
个人自由与社会进步
——再谈五四运动(1935)
政制改革的大路(1935)
我们能行的宪政与宪法(1937)
自由主义(1948)
民主与极权的冲突(1949)
容忍与自由(1959)
附录
胡适年谱简编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