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图文编著的《陆军之翼(军用直升机)》收录世界各国数十款著名武装直升机的全方位剖析信息,逐一为你点评“阿帕奇”、“黑鲨”、“美洲虎“等“树梢杀手”的强悍战力。近千幅精美图片完全记录世界各国陆军航空兵力量。全新视角诠释经典战役档案。关注军事科技与武器的你不可错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陆军之翼(军用直升机) |
分类 | |
作者 | 铁血图文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铁血图文编著的《陆军之翼(军用直升机)》收录世界各国数十款著名武装直升机的全方位剖析信息,逐一为你点评“阿帕奇”、“黑鲨”、“美洲虎“等“树梢杀手”的强悍战力。近千幅精美图片完全记录世界各国陆军航空兵力量。全新视角诠释经典战役档案。关注军事科技与武器的你不可错过。 内容推荐 铁血图文编著的《陆军之翼(军用直升机)》着重介绍飞机大家族中的后起之秀——直升机,包括武装直升机、运输直升机和战斗勤务直升机3大类,对世界各国的多款直升机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讲解。书中所介绍的直升机以军用型号为主,并兼顾警用型号;所介绍的每款直升机都配有大量的精美图片,包括整体展示图、局部图等。此外,我们还加入了与直升机相关的一些趣闻和小知识,以增强趣味性。 《陆军之翼(军用直升机)》适用于广大军事爱好者作为科普读物阅读参考,对青少年了解军事知识亦有裨益。 目录 第1章 电影中的直升机 1 1.1 《黑鹰坠落》——折翼的美国之鹰 7 1.2 《火鸟出击》——“阿帕奇”大显神威 9 1.3 《第一滴血3》——兰博狩猎“雌鹿” 11 第2章 走近直升机 13 2.1 直升机简介 15 2.2 直升机的动力机构 17 2.3 直升机的发展史 19 2.4 直升机的分类 26 2.5 直升机的未来发展 38 第3章 美国直升机 41 3.1 武装直升机 43 3.2 运输直升机 78 3.3 战斗勤务直升机 100 第4章 俄罗斯直升机 107 4.1 武装直升机 109 4.2 运输直升机 125 4.3 战斗勤务直升机 149 第5章 欧洲及其他国家直升机 159 5.1 武装直升机 161 5.2 运输直升机 191 5.3 战斗勤务直升机 205 第6章 世界主要警用直升机 215 6.1 贝尔206警用直升机 217 6.2 米-2警用直升机 219 6.3 AW139警用直升机 221 试读章节 1.总距操纵杆(Colleclive Pitch Control) 简称总距杆,用来控制旋翼桨叶总距变化。总距操纵杆一般布置在驾驶员座位的左侧,绕支座轴线上、下转动。驾驶员左手上提杆时,使自动倾斜器整体上升而增大旋翼桨叶总距(即所有桨叶的桨距同时增大相同角度)使旋翼拉力增大,反之拉力减小,由此来控制直升机的升降运动。通常在总距操纵杆的手柄上设置旋转式油门操纵机构,用来调节发动机油门的大小,以便使发动机输出功率与旋翼桨叶总距变化后的旋翼需用功率相适应。因此,该操纵杆又被称为总距油门杆。 2.周期变距操纵杆(Cyclic Control) 简称驾驶杆,与固定翼航空器的驾驶杆作用相似,通过操纵线系与自动倾斜器相连接,一般位于驾驶员座椅的中央前方。驾驶员沿横向和纵向操纵周期变距操纵杆时,自动倾斜器会出现相应方向的倾斜,从而导致旋翼拉力方向也发生相应方向的倾斜,由此得到需要的推进力以及横向和纵向操纵力,进而改变直升机的运动状态和自身姿态。 3.脚蹬(Anti-torque Pedals) 与固定翼航空器的方向舵脚蹬作用相似,都是控制航向工具。由于直升机的类型比较多,脚蹬起作用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对于单旋翼带尾桨直升机,脚蹬经操纵线系与尾桨的桨距控制装置相连,通过控制尾桨桨距的大小来调节尾桨产生的侧向力,达到控制航向的目的。对于单旋翼无尾桨直升机,则是通过脚蹬控制机身尾部出气量的大小来调节侧向力。对于双旋翼直升机,脚蹬控制的则是两旋翼总桨距的差动,即一个增大一个减小,使得两旋翼反扭矩不能平衡,从而使机身发生航向偏转。 2.1.4 直升机的优缺点 直升机的突出特点是可以做低空(离地面数米)、低速(从悬停开始)和机头方向不变的机动飞行,特别是可在小面积场地垂直起降。正是这些特点使直升机具有广阔的用途及发展前景,在军用方面已广泛应用于对地攻击、机降登陆、武器运送、后勤支援、战场救护、侦察巡逻、指挥控制、通信联络、反潜扫雷和电子对抗等:在民用方面应用于短途运输、医疗救护、救灾救生、紧急营救、吊装设备、地质勘探、护林灭火和空中摄影等。海上油井与基地间的人员及物资运输也是民用直升机的一个重要应用。 目前直升机相对飞机而言,振动和噪声水平较高,维护检修工作量较大,使用成本较高,速度较低,航程较短,而且容易受到地面攻击。 2.2.1 旋翼(rotor) 旋翼是直升机和旋翼机等旋翼航空器的主要升力部件,又称升力螺旋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第一代直升机的旋翼桨叶一般是由管式钢梁、木质骨架和蒙布组成的混合式结构。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的第二代直升机旋翼广泛使用以铝合金压制梁为基本结构的金属桨叶。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第三代直升机旋翼以复合材料(玻璃钢为主)桨叶为标志。第四代直升机旋翼的桨叶和桨毂将用更先进的复合材料来制造。 旋翼由桨毂和数片桨叶构成。桨毂安装在旋翼轴上,形如细长机翼的桨叶则连在桨毂上。桨叶旋转时与周围空气相互作用,产生沿旋翼轴的拉力,如果相对气流的方向或各片桨叶的桨距不对称于旋翼轴,还产生垂直于旋翼轴的分力。在直升机上,旋翼轴方向近于垂直,因此旋翼首先具有机翼的功能,产生向上的力。其次还具有类似于飞机推进装置的功能,产生向前的力。旋翼还具有类似于飞机操纵面的功能,产生改变机体姿态的俯仰力矩或滚转力矩。 一副旋翼最少有两片桨叶,最多可达8片。旋翼直径最小约5米,最大达35米。按桨叶与桨毂连接方式的不同,旋翼大体上分为铰接式、无铰式、半无铰式和无轴承式4种。 ·铰接式旋翼 桨叶通过水平铰、垂直铰与桨毂相连接。在一般情况下,桨叶除旋转运动外,还有绕水平铰的上下挥舞运动、绕垂直铰的前后摆动(摆振运动)及通过操纵轴向铰的变距运动。这种形式的旋翼桨叶根部的弯曲载荷较小,但结构复杂,维护不便。 ·无铰式(固接式)旋翼 取消水平铰和垂直铰,但仍有轴向铰。桨叶在挥舞方向和摆振方向相对于桨毂是固支的。桨叶的挥舞运动和摆振运动表现为桨叶根部(或桨毂支臂)的弯曲变形。与铰接式相比,它的结构简单,但桨叶和桨毂的弯曲载荷较大。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由于在旋翼上应用了强度较高的复合材料和钛合金,这种形式的旋翼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 ·半无铰式(半固接式)旋翼 它的特点是只有两片桨叶,彼此连成整体,共用一个中心水平铰,没有垂直铰(好像一个跷跷板,常称跷跷板式旋翼),但仍有轴向铰。这种形式旋翼_的结构也比较简单,但操纵性较差。 ·无轴承式旋翼 这种形式的旋翼不仅没有水平铰和垂直铰,连轴向铰也被取消。桨叶的变距运动靠桨叶根部(或桨毂支臂)的扭转变形来实现。它的结构简单,但要求桨叶根部的材料既有很高的弯曲强度和刚度,又有很低的扭转刚度。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采用先进复合材料桨叶基础上,无轴承式旋翼的研究已有一定进展,但仍处于试验阶段。 P16-18 序言 1907年8月,法国人保罗·科尔尼研制出一架全尺寸载人直升机,并在同年11月13日试飞成功。这架直升机被称为“人类第一架直升机”。这架名为“飞行自行车”的直升机不仅靠自身动力离开地面0.3米,完成了垂直升空,而且还连续飞行了20秒钟,实现了自由飞行。工作原理来源于中国古老玩具“竹蜻蜓”的直升机,经过了100多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展现出了其特殊一面。 随着战争的不断变化,空中力量与地面部队的结合日趋紧密。作为陆、空作战最佳搭档,直升机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从海上登陆演习到特种部队定点清除,从城市警用巡逻到野外山地救援,随处可见直升机的踪影。 当然,对于大多数军事爱好者来说,他们所见到的直升机更多的是来自干电影、电视或军事新闻,以及其他非官方途径,但是这些并不能满足日益加深的求知欲和鉴赏需求。 本书的相关数据资料来源于美国国家档案馆、美国国防后勤局等已公开的军事文档,以及《简氏防务周刊》、《军事技术》杂志等国外知名军事媒体的相关资料,各型直升机的相关参数还参考了制造商官方网站的公开数据。我们将其中有关这些直升机的来历、发展和参数等内容客观地记录下来。让读者可以对其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在内容上进行了去伪存真的鉴别、让内容更加符合客观事实。同时,全书内容经过多位军事专家严格的筛选和审校,力求尽可能准确与客观,便于读者阅读参考。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