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圣经故事(彩图版多雷插图本)/名著图文馆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俞萍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圣经故事(彩图版多雷插图本)》由俞萍编著:千百年流传,影响亿万人的世界名著!

法国插画之神古斯塔夫·多雷绘图,这些画紧扣《圣经》内容,前后贯通,画面中散发的气息和《圣经》所传导的精神非常切合,从而使本书成为图文互补、相得益彰的难得读本。

被誉为“世上最伟大的图文绝配”!

使你花最短的时间,以最轻松的方式,了解这部最著名的经典。

内容推荐

《圣经故事(彩图版多雷插图本)》分为“旧约故事”和“新约故事”两部分。《圣经故事(彩图版多雷插图本)》由俞萍编著,收录了著名的圣经图画故事。

众所周知,圣经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影响。热爱文学的人,大多数都阅读过圣经,若要在文学上有所造诣,也需要阅读圣经。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正如整个大海都是盐一样,整本圣经都是诗。”可见,一个人若就能了解圣经的内容,那的确是一件极其有意义的事情。当然,作为一名基督徒更应对圣经爱不释手,因为它不仅包罗万象,更是上帝默示和教导人类的话语。

目录

旧约故事

 开天辟地

 伊甸乐园

 始祖犯罪

 该隐诛弟

 挪亚方舟

 通天之塔

 亚伯拉军

 回首盐柱

 撒拉生子

 以撒娶妻

 孪生兄弟

 雅各出逃

 回归故里

 约瑟述梦

 约瑟圆梦

 埃及籴粮

 摩西出世

 走出埃及

 红海大捷

 天赐食物

 摩西十诫

 惩治叛逆

 木杖开花铜蛇救命

 巴兰之驴

 摩西去世

 过约旦河

 攻打耶利哥城

 智取艾城

 击溃联军

 治理迦南

 女先知底波拉

 士师基甸

 耶弗他和女儿

 大力士参孙

 便雅悯人的罪过

 心地善良的路得

 先知撒母耳

 约柜回归

 扫罗为王

 大卫击杀歌利亚

 扫罗追索大卫

 大卫与亚比该

 扫罗求问亡灵

 大卫登基

 乌利亚的信

 王子押沙龙

 基遍人向扫罗家复仇

 大卫立所罗门为王

 所罗门智断疑案

 所罗门建圣殿

 示巴女王觐见所罗门王

 王国的分裂

 狮杀神人

 乌鸦送肉

 何烈山之遇耶和华

 以利沙显神通

 犹大国王约沙法

 耶洗别宫前喋血

 亚他利雅弄权杀身

 以色列国的衰亡

 天使击杀亚述人

 耶路撒冷失陷

 重建家园

 尼希米视察城垣倾圮

 以斯帖王后

 约伯祸福

 《诗篇》和《雅歌》

 以赛亚预言未来

 耶利米宣告主约

 以西结跪拜异象

 但以理圆梦解兆

 但以理梦中见异象

 牧羊人阿摩司得默示

 约拿鱼腹三日

 弥迦哀歌撒玛利亚和耶路撒冷

 撒迦利亚观看四风奔腾

后典故事

 犹滴救国

 苏撒拿伸冤

 但以理入狮坑而不死

 多比行善

 金甲骑士

 安条克四世的暴政

 犹太人起义

 勇士刺象

 犹大·马加比以身殉国

 前仆后继

新约故事

 天使报信

 耶稣降生

 圣母寻子

 施洗约翰传道

 撒试探

 耶稣开始传道

 初收门徒

 变水为酒

 洁净圣殿

 耶稣和尼哥底母

 叙加古井

 耶稣在迦百农

 廊下治病

 登山宝训

 耶稣复活一少女

 施洗约翰之死

 安息日掐麦穗

 耶稣和淫妇

 法利赛人巧言问难耶稣

 穷寡妇的奉献

 平息风浪

 差遣十二使徒

 五饼二鱼

 耶稣变容

 马大和马利亚

 寓言四则

 天国的奥秘

 耶稣在伯大尼

 骑驴进耶路撒冷

 最后的晚餐

 耶稣被捕

 耶稣蒙难

 耶稣复活

 耶稣显现

 门徒聚会

 彼得医治瘸子

 亚拿尼亚和撒非拉

 司提反殉道

 扫罗归主

 彼得见异象

 天使救彼得出狱

 保罗传道

 启示录

后记——咬文嚼字说《圣经》

试读章节

开天辟地

太初之时,天地一片混沌,黑暗笼罩着一切。地球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漂浮。它的上面被无边无际的水包裹着,没有陆地,没有生命。整个世界暗淡无光,寂静无声。

上帝的灵在水面上运行。看到这种景象,他决定要改变这一切,便说:“要有光!”刹那间,光出现了。它通体明亮,光芒四射,犹如一团金焰刺破了黑暗。不久,光亮消退,黑暗重又降临。上帝把有光亮的时候称做白天,把黑暗的时候叫做夜晚。昼夜交替,这就是世界的第一天。

第二天,上帝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要把水和水分开!要有风!”于是,就有了蓝蓝的天,天上点缀着朵朵白云。天将水分为天上的水和天下的水。微风吹过,水面荡起层层涟漪。

第三天,上帝说:“天下的水要聚集在一起,使陆地露出来!地上要长出青草、结种子的蔬菜和能开花结果的树木!果子都要包着核!”话音刚落,陆地从水面冒出,耸入天空的是山峰,坦荡如砥的是平原,那低洼之处便是沟壑了。上帝称陆地为地,称水聚集的地方叫海。陆地上遍布花草树木,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这些花草树木仿佛给大地穿上了一件漂亮的节日盛装。清风吹拂,空气中飘荡着浓郁的花果香气。

第四天,上帝说:“天上要有光体!可以分出昼夜,定出月份、季节和年岁。”说话间,两个光体出现了。大光体管白天,是太阳;小光体管夜晚,是月亮。月亮的周围还有许多星星闪闪烁烁。以后日月星辰便各司其职了。

第五天,上帝说:“水中要有生命!空中要有鸟雀!”于是,上帝造出了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鱼,还有水中的其它动物,又造出了长着翅膀、形态各异的鸟儿。这样,水中游鱼,空中飞鸟。上帝看见这一切,非常高兴,赐福它们说:“繁衍生殖吧,鱼儿和鸟雀!让天地充满生机!”

第六天,上帝说:“地上要生出活物来,牲畜、昆虫和野兽各从其类!”上帝又造出了种类繁多的动物。这些动物在天地间东奔西走,大呼小叫,好不热闹。

看着动物们狂欢乱舞的样子,上帝想,它们得有个管理者才行。于是,他抓起一把尘土,仿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人,让人来管理空中的飞鸟、水中的游鱼、地上的野兽以及各种昆虫。

上帝对人说:“你们要生养众多,要治理海洋,要管理陆地。水中游的、地上跑的、空中飞的,都是你们的臣民,你们得照料好它们。”

昼去夜来,第六天就在这样繁忙的工作中结束了。

天地万物都已造齐,上帝望着自己的杰作,非常满意,就给自己放了一天假,休息去了。这第七天上帝赐名为圣日,也叫安息日。

温馨提示:上帝创造万物及犹太教的安息日都源于这个故事。

P3-4

序言

感恩与感谢

——代自序

敬爱的读者朋友,您手中的《圣经故事》是我编著的同名图书的第五种版本。感谢您能打开书本,我们能在书中相遇就是一种缘分,更何况还有开卷有益的古训在激励着我们。回首往事,我至今还不敢相信,自己十多年前编著的《圣经故事》能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人民文学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先后出版,并多次加印,反复再版。我明白读者喜爱的是《圣经》经典和书中优美的插图,并不是我拙劣的转述文字。尽管如此我还是要对每一位读者表达我由衷的谢意!一本经典著作的简编本能通过几家著名出版社的十几名编辑的严格审读,并顺利出版,其编著质量和畅销性,读者应该无须抱太多的质疑。吉林出版集团于2014年出版的《圣经故事》彩色插图本,和同名黑白插图本相比,除增加了十多幅插图和相应的文字外,全书文字也进行了再次修订。

《圣经》号称“书中之书”,是从古至今全世界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的一部书。著名作家勒南说:一千年后,只有两部书还会再版——一部是《圣经》,另一部是《荷马史诗》。此说虽然夸张,却道出了西方学者对于西方文明的两大源头—希伯来文化和古希腊文化的无比景仰之情。相对而言,以《荷马史诗》为起点的古希腊文化遗产在中世纪的漫漫长夜中遭到了千年冷落和埋没,在文艺复兴之后才重新得到发扬光大;而以《圣经》为代表的犹太—基督教文化,却从罗马时代便逐渐扩展开来,成为西方文明中不绝如缕的中心线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了解儒家、道家哲学的西方人,就不能真正理解中国文化,不了解《圣经》文化的东方人,便无法透彻认识西方文明,无法读懂像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歌德的《浮士德》以及托尔斯泰的《复活》等最有代表性的西方文学。

就以许多中国人难以理解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连年不断的战争来说,如果读过《圣经》,站在《圣经》文化的历史视角来看,巴、以矛盾并不复杂,它不过是千百年历史的一种正常延续,时间改变的只是战争的武器—飞机大炮代替了古代的铁石兵器,战争背后的文化实质,依然与历史一脉相承。

目前中国读者比较常见的《圣经》读本,一是和合本的《新旧约全书》(《圣经》在我国有多种译本,和合本是公认的优秀译本);一是房龙的《圣经故事》。此外还有一些以图画为主要内容的《圣经故事》,但文字过于精简,三、五万字根本概括不了博大精深的“圣经”精神。作为普通读者,如果不是上帝的信仰者,或者立志于研究宗教文化,我以为不必去读繁难费时,长达一百多万字的《新旧约全书》。美国人房龙编写的《圣经故事》,基本上是作者自己对《圣经》文化的一种解读和批判,对《圣经》内容的介绍过于简单且主观武断,它更适合对于《圣经》内容已经比较熟悉的西方读者。显然,东方人以房龙的《圣经故事》作为了解《圣经》的入门读物是不大合适的。

因此,作为一名宗教文化的爱好者和研究人员,我一直想编写一本适合中国青少年阅读的《圣经故事》—它要以较少的文字,最大限度忠实地呈现《圣经》的基本面貌;它的文字要简洁易懂,清新流畅。这个愿望到吉林人民出版社首次出版插图本《圣经故事》之日,算是有了基本了却。这部二十万字左右的简写本《圣经故事》以中文官话本“上帝”版为基础,以现代英语版的《福音圣经》和中文联合本(由侨居海外的中国学者根据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直接译出的《圣经》版本),以及环球圣经公会的《新译和合·圣经》(简体·神字版)为主要参照,同时广泛参考、借鉴了其他学者编写、翻译的十几种《圣经》读本和研究成果,前后历时三年编写而成。以后每次再版,我都要重新修订,所以这二十万字凝聚了我近二十年的心血,但限于编者的水平,作为千万种《圣经》故事中的这一版本一定也存在问题,希望能得到读者的及时批评和指正。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这部插图本《圣经故事》中的二百四十幅版画是法国19世纪伟大的版画家、雕塑家和插图画家古斯塔夫·多雷的传世杰作。这些画紧扣《圣经》内容,前后贯通,画面中散发的气息和《圣经》所传导的精神非常切合,从而使本书成为图文互补、相得益彰的难得读本。

历史上取材《圣经》的绘画和雕塑不乏精品。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摩西》和《最后的审判》,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等都是传世杰作。

但这些作品对于内容无比丰富的《圣经》,总显得零星而不够完整。法国画家多雷创作的二百四十多幅《圣经》故事版画,以其对《圣经》内容的深刻领悟和准确传达,上百年来一直为专家和教徒所推崇。多雷《圣经》插图中体现出的严谨的画风、虔诚的态度,尤其是瑰丽而奇特的想象,以及对史诗般宏大场面和气氛的渲染、驾驭能力,是其他插图画家难以望其项背的。可以看出多雷在进行创作时,将古典主义的精神、现实主义的态度和浪漫主义的想象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从而使得每幅插图既烘托了《圣经》精神又获得了自身独立的审美价值,而这恰恰是多雷的《圣经》版画插图得到后世公推的原由。

希望这本凝聚了古今中外许多《圣经》文化爱好者心血的小书,能够受到青少年读者的欢迎。

俞萍

2013年3月

后记

后记

——咬文嚼字说《圣经》

多年前出于对圣经文化的喜爱,我编写了一本《圣经故事》,目的是方便青少年了解一点西方文明的渊源。图书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我接受朋友的建议,配上了二百三十八幅彩色插图。那些插图以德国画家卡罗斯费尔德的版面为基础,由美术界的朋友进行二度创作,通过手绘和电脑加工,将黑白版画变成了西洋油画的样子。图书出版后得到了许多读者的喜爱,不但加印数次,甚至远销港澳台以及东南亚部分国家和北美华人圈。

起初,我以为畅销的原因是书中提供了新的插图,为喜爱《圣经》的读者提供了不同的收藏版本。但是不久从江苏老家传来了一个让我感到意外的消息,说是乡间的一位牧师居然用这本《圣经故事》给教民布道。这让我感到很不安:《圣经》博大精深,完全不是一本故事书所能概括的,再说即使是取材于《圣经》巾的同一件事,自己的编写是否能准确传达出《圣经》的原意呢?于是,我惴惴不安地将书托朋友转送给几位学者和一位基督教徒作家审读,希望能得到客观严谨的评判。最后的审渎结果让我稍感放心,他们在仔细比较了现行的多种《圣经故事》的基础上,尤其在忠实于《圣经》原文这一点上,对我编写的插图本《圣经故事》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同时也给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对于他们付出的无私帮助,我要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应吉林出版集团的要求,围绕法国画家多雷的插图来编写、修订《圣经故事》,借此机会,我又重新仔细翻阅了三个版本的《圣经》以及七八本有关的书籍,发现有些根据《圣经》改写的故事书巾,确实存在许多不够准确的地方,甚至某些出版社出版的书中还有文不对图、前后颠倒的情况。此外,遣词造句不尊重原文等情况,更是普遍存在。

《圣经》作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图书,其最初的写作语言竟然是现今濒临消亡的希伯来语(《圣经》的写作共用了希伯来文、亚兰文和希腊文,其写作和翻译无法用一句话表达清楚),以后又被翻译成拉丁语。德国宗教改革后马丁·路德博士将其翻译成民众可以看得懂的德语,其后又被翻译成英语、汉语等各种语言。如果这部神奇的经典在每次语言转换中都被任意曲解的话,那还能流传至今吗?相反可以想象的是,每一个好的版本——无论是翻译还是改写,都要做到最大程度的忠实,才能保证它的经久不衰。现就我此次编写《圣经故事》,在对《新译和合·圣经》文字的理解和使用上举例一二,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同时求教于方家学者。

《创世纪》第一章:神说:“水要滋长生物;地上和天空之中,要有雀鸟飞翔!”于是,神创造了大鱼和在水中滋生各种能活动的生物,各从其类;又创造了各种有翅膀的飞鸟,各从其类。神看这是好的。神就赐福给它们,说:“要繁殖增多,充满海洋;雀鸟也要在地上增多!”(本后记中引用的文字都出自《新译和合·圣经》简体·神字版,环球圣经公会有限公司,2005年4月初版)

这是写卜帝在创造天地万物第五日的所作所为。有的改编者把其中的“繁殖增多”改为“繁衍生息”,我认为不太妥当。

“繁殖增多”和“繁衍生息”都强调生命的增长,但两个词语有细微的差别。“繁殖增多”强调生命的繁殖和数量的增加,而“繁衍生息”是有生也有死,生生死死、代代延续的意思,强调的是时间和生命延续。结合上下文,我们知道,那时上帝刚刚创造世界,他急切地希望这个世界快速出现生机勃勃的景象,所以上帝的意思是希望生命快速繁殖、生物数量快速增加,好让整个世界充满生机,而且那时由于亚当、夏娃没有因偷吃禁果而犯罪,死还没有进入整个世界,所以根本不存在死亡这个概念。因此,这里还是用“繁殖增多”比较恰当。

《创世纪》第二章:耶和华神用地卜的尘土造成人形,把生气吹进他的鼻孔里,那人就成了有生命的活人,名叫亚当。

有的改编者把其中的“尘土”改为“泥土”,不太好。“尘土”比较小,比较轻;“泥土”给人的感觉相对要厚重一些。用“尘土”更能表现出上帝的万能——他用一粒微尘就可以造出一个人来。另外,我看到的一些文字在说上帝造人时,好像都用“尘土”一词,而说女娲造人则用“泥土”,这也是一种用语习惯。

有意思的是,上帝在造其他生物的时候,都是“无中生有”,而造人则要用“尘土”,可见造人比造其他东西要复杂。人——这个万物的管理者在一开始就让上帝倾注了更多心血,以后他们再折腾出一些故事惹上帝操心,也就不足为怪了。

《创世纪》第三章:耶和华神呼唤那人,对他说:“你在哪里?”他回答:“我在园巾听见你的声音,就害怕;因为我赤身露体,就藏了起来。”耶和华神说:“谁告诉你,你是赤身露体呢?难道你吃了我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吗?”那人说:“你所赐给我、和我在一起的女人,她把树上的果子给我,我就吃了。”

这是亚当、夏娃偷吃了善恶果后,上帝与亚当的一段对话。个别改编本把亚当话中的“你”改为“您”。我最初改编的时候也用“您”,觉得这个词语看起来更合乎人物的身份,因为亚当地位低,对上帝就应该尊称“您”。但后来翻阅了三个译本的《圣经》,这段文字都是用“你”,相关的一些读本也大多用“你”,只看过一两本用“您”的书,当时也没太多感想。现在仔细琢磨琢磨,觉得经文中的“你”用得更准确。因为这时的亚当刚刚吃下善恶果,可以说是混沌初开,还没有什么尊卑观念,所以跟上帝说话的时候,就直接你我相称,这样非常符合亚当的特点。

《创世纪》第二十九章:雅各继续前行,到了东方人的地方。他看见田间有一口井;有三群羊躺卧在井旁,因为人都是用那井里的水给羊群喝;井口上有一块大石头。当所有羊群都到齐了,牧人就把井口的石头滚开,取水给羊群喝,然后把石头放回井口原处。雅各问这些牧人:“弟兄们,你们足哪里来的?”他们同答:“我们是从哈兰来的。”他问他们:“你们认识拿鹤的孙子拉班吗?”他们回答:“我们认识。”雅各又问他们:“他平安吗?”他们同答:“平安。你看,他的女儿拉结领着羊群来了。”

最后一句巾“领着羊群”的“领”字,若改为“赶”,不妥。领着羊群,是说牧羊人走在羊群的前边,“赶”则是牧羊人在羊群的后面。拉结是到井边打水给羊群喝的,她知道这口井的井盖很大,需要几个人才能搬动,况且已经有羊群和几个牧人等在井边,想必她也看见了,所以这时的她应该走在羊群的前边,才更合情合理。

《H{埃及记》第二章:有一个利未家的人去娶了一个利未女子为妻。那女人怀孕,生了一个儿子;见他俊美,就把他藏了三个月。直到她不能把他再藏了,就拿一个蒲草箱来,涂上沥青和石漆;把孩子放在里面,把箱子放在河边的芦苇丛巾。那时,法老的女儿下到河边去洗澡;她的使女们在河边行走;她看见了在芦苇中的箱子,就打发自己的使女去把箱子拿过来。

这是写摩西刚刚出生时的一段文字。“把箱子放在河边的芦苇丛中”,有的人把其中的“放”改为“藏”,我以为不妥。“藏”是隐藏的意思,把东西特意放在别人看不见、找不到的地方,那是存心不想让人发现。而摩西父母此刻的心情很复杂,他们既害怕别人发现小摩西,又希望别人能发现他。因为按照当时埃及王的法律,凡以色列人生的男孩都要丢到河里淹死,所以摩西若被那些恶毒的埃及人发现,只有一死,但如果碰到好心人,那就有救了。就这一点来说,摩西的父母是不会把孩子“藏”到芦苇丛中的。另外,“放”还有听天由命的意思。因为摩西的父母是利未人,而利未人是专门敬拜神的祭司。摩西的父母在放箱子以前一定向上帝祷告了,并且相信上帝会使这箱子漂到一个可以使孩子得救的安全之处。由此看来,用“放”,比较准确。

把“她的使女们在河边行走”中的“行走”,改成“散步”,也不妥。“行走”和“散步”的意思不同,两者都有走来走去的意思,但散步比较悠闲,是一种休息的方式。公主的使女们是来伺候公主洗澡的,她们有任务在身,不可能悠闲,所以还是用“行走”比较合适。

《出埃及记》第十六章:以色列人看见了,就彼此对问说:“这是什么?”原来他们不知道那是什么。摩西对他们说:“这就是耶和华赐给你们吃的食物。耶和华吩咐的话是这样的:‘你们要按着各人的食量收取,按着你们的人数为帐篷里的人收取,一人两公升。’以色列人就这样行了;有的多收,有的少收。他们用升斗衡量的时候,多收的没有剩余,少收的也不缺乏。

“多收的没有剩余,少收的也不缺乏”改为“不多不少,正好”,意思就有一点变化了。

这段是写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走到旷野时,粮食都吃光了,小孩哭闹,大人埋怨,摩西安慰大家说,耶和华听见你们的怨言了。他今天晚上一定会送肉给你们吃,明天早晨一定会送食物给你们吃饱的。果然当天晚上有很多鹌鹑飞过来,众人就吃到了鹌鹑肉。第二天早晨,人们发现营地的四周有露水,露水上升后,地上出现了像白霜一样的小小的圆圆的东西。以色列人不知道它是什么。摩西说,这是耶和华赐给你们的食物……

原文“多收的没有剩余,少收的也不缺乏”,更能显示出上帝的神奇和仁爱:他能让那些贪心的人劳而不获,即使收取了很多,也吃不到;让那些老弱病残之人,尽管收取的不多,也能吃得正好。如果改成“不多不少,正好”,就没有这个意思了。

以上只是我个人一点肤浅的认识和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教。愿这部多雷插图本《圣经故事》能得到更多读者的喜爱。

俞萍

2007年3月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6: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