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西游记》一直是世界神话传奇书籍中的经典。它缔造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新境界,使其得以与写实小说分庭抗礼;它开拓了神魔小说的新领域,确定了神魔小说在长篇小说中的独立地位。《英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中国一部最珍贵的神奇小说”。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以现存版本中刊本最早的《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即世德堂本)和刊本较早、内容较为完整的《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简称李评本)为底本,参考其他版本整理完成的,配有一百多幅明刻版画,画面清晰,古风古韵,能够让读者切实体会到古人眼中的西游世界。
《西游记》取材于唐代高僧玄奘赴西天取经的真实经历,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赴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吴承恩编著的《西游记》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建构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等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并使这些人物最终成为经典的文学形象,数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诗曰: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濛,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干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且就一目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目午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嚎而万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日混沌。又五千四百岁,亥会将终,贞下起元,近子之会,而复逐渐开明。邵康节日:“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到此,天始有根。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子会,轻清上腾,有日,有月,有星,有辰。目、月、星、辰,谓之四象。故目,天开于子。叉经五千四百岁,子会将终,近丑之会,而遂渐坚实。《易》日:“大哉乾元!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至此,地始凝结。再五千四百岁,正当丑会,重浊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谓之五形。故日,地辟于丑。又经五千四百岁,丑会终而寅会之初,发生万物。历日:“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阴阳交合。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寅会,生人,生兽,生禽,正谓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日,人生于寅。
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日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日南膳部洲,日北俱芦洲。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日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潆判后而成。真个好山!有词赋为证。赋日:
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木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风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目进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座金阙云宫灵雷宝殿,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二将果奉旨出门外,看的真,听的明。须臾回报道:“臣奉旨观听金光之处,乃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小国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玉帝垂赐恩慈日:“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你看他一个个:
跳树攀枝,采花觅果,抛弹子,邷幺儿,跑沙窝,砌宝塔,赶蜻蜓,扑扒蜡,参老天,拜菩萨;扯葛藤,编草悚,捉虱子,咬又掐;理毛衣,剔指甲,挨的挨,擦的擦,推的推,压的压,扯的扯,拉的拉,青松林下任他顽,绿水涧边随洗濯。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呼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但见那:
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
冷气分青嶂,馀流润翠微。潺谖名瀑布,真似挂帘帷。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叉道:“那~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好猴!也是他:
今日芳名显,时来大运通。有缘居此地,天遣八仙宫。
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叉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但见那:
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锅灶傍崖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像个人家。
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石猿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窝、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这里边:
刮风有处躲,下雨好存身。霜雪全无俱,雷声永不闻。
烟霞常照耀,祥瑞每蒸薰。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叉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叉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有诗为证,诗日:
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会日月精。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娃配丹成。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美猴王领一群猿猴、猕猴、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合契同情,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独自为王,不胜欢乐。是以:
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作生涯。秋收芋栗延时节,冬觅黄精度岁华。
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一目,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众猴慌忙罗拜道:“大王何为烦恼?”猴王道:“我虽在欢喜之时,却有一点儿远虑,故此烦恼。”众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目欢会,在仙山福地,古洞神洲,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叉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75无量之福,为何远虑而忧也?”猴王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严,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众猴闻此言,一个个掩面悲啼,俱以无常为虑。
只见那班部中,忽跳出一个通背猿猴,厉声高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J如今五虫之肉,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猴王道:“你知那三等人?”猿猴道:“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猴王道:“此三者居于何所?”猿猴道:“他只在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肉。”猴王闻之.满心欢喜,道;“我明日就辞汝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噫!这句话,顿教跳出轮回网,致使齐天大圣成。众猴鼓掌称扬,都道:“善哉!善哉!我等明日越岭登山,广寻些果品,大设筵宴送大王也。”
次日,众猴果去采仙桃,摘异果,刨山药,属精,芝兰香蕙,瑶草奇花,般般件件,整整齐齐,摆开石凳石桌,排列仙酒仙肴。但见那:
金丸珠弹,红绽黄肥。金丸珠弹腊樱桃,色真甘美;红绽黄肥熟梅子,味果香酸。鲜龙眼,肉甜皮薄;火荔枝,核小囊红。林檎碧实连枝献,枇杷缃苞带叶擎。兔头梨子鸡心枣,消渴除烦更解醒。香桃烂杏,美甘甘似玉液琼浆;脆李杨梅,酸荫荫如脂酥膏酪。红囊黑子熟西瓜,四瓣黄皮大柿子。石榴裂破,丹砂粒现火晶珠;芋栗剖开,坚硬肉团金玛瑙。胡桃银杏可传茶,椰子葡萄能做酒。棒松榧柰满盘蛊,桔蔗柑橙盈案摆。熟煨山药,烂煮黄精。捣碎茯苓并薏苡,石锅微火漫炊羹。人间纵有珍羞味,怎比山猴乐更宁?P1-3
《西游记》是一部以神话为题材的浪漫主义长篇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它缔造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新境界,使其得以与写实小说分庭抗礼;它开拓了神魔小说的新领域,确定了神魔小说在长篇小说中的独立地位。《英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中国一部最珍贵的神奇小说”。
《西游记》约成书于16世纪明代中叶,其作者历来有种种不同说法。19世纪20年代,胡适与鲁迅根据典籍资料论证出《西游记》作者是淮安嘉靖中岁贡生吴承恩,对于此观点,学术界虽存在极大争议,但仍大都认可。吴承恩(1500一1582),字汝忠,号射阳,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小商人的家族,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他晚年出任长兴县丞,但因痛恨官场黑暗,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西游记》取材于唐代高僧玄奘赴西天取经的真实经历,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赴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太宗贞观年间,青年和尚玄奘赴天竺(今印度)取经,历经十七年,行程几万里,终于带着六百多部梵文佛经回到长安。他口述西行见闻后,弟子辩机辑录完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弟子慧立、彦惊又撰写了《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其中插入了一些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这些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不断得到加工、润色,神异色彩愈加浓厚。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的院本《唐三藏》、《蟠桃会》,元代杂剧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都进一步升华了唐僧取经的神话意蕴。吴承恩集合这些民间资源,经过艰苦的再创作,最终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西游记》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臻于一流的伟大作品。在整体风格上,全书洋溢着浓厚的幻想色彩。作者以其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建构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不论是光怪陆离的风物环境,还是别具一格的神魔人物,无不充满瑰丽的想象、神奇的夸张,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让人惊叹不已。
在形象塑造上,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融魔气、人气、仙气于一身,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如孙悟空既有敏捷好动的猴性特征,又有掌控自身命运的抱负,还具有七十二般变化的神通。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鲜活的心理活动,对人物进行了十分细致地刻画,并注意在不同故事中反复渲染人物的性格,凸现孙悟空的机智勇敢,猪八戒的贪吃好色蠢笨,唐僧的好坏不分和取经的虔诚之心以及沙和尚的忠诚老实,使这些人物最终成为经典文学形象,数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在艺术格调上,寓庄于谐的游戏笔墨,使全书充满喜剧色彩和诙谐气氛。作者将游戏笔墨充分运用于全书的情节构思、场景设置、形象塑造和叙述描写之中,有时是信手拈来调节气氛,有时对刻画性格、褒贬人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是揶揄嘲讽人情世态的利器,有时则是将神魔世俗化、人情化的催化剂……可谓嬉笑怒骂,皆成妙文。
在艺术结构上,全书以取经为贯穿始终的主要线索,由大闹三界、取经缘起、西天取经三大部分组成。这三大部分既是有机联系的艺术整体,又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每一部分都由各有起讫、相对独立的若干小故事组成。正是这些既关联又独立的小故事组成了五光十色的西行历险图,让人目不暇接。
法国当代比较文学家艾登堡说:“没读过《西游记》,就像没读过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一样,这种人侈谈小说理论,可谓大胆。”《西游记》是屹立于中国小说之林的一座丰碑,在世界小说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自问世以来就不断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
《西游记》现存版本中,最受关注的是刊本最早的《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即世德堂本)和刊本较早、内容较为完整的《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简称李评本)。本书是以这两个版本为底本,参考其他版本整理完成的。本书还配有一百多幅明刻版画,画面清晰,古风古韵,希望能够让读者切实体会到古人眼中的西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