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的论文涉及包括商业贸易和人权在内的广泛的法律关切。本书的论文作者们在经过对欧洲之行的深入思考后,更注重法律的实际应用,论文内容结合中国法律具体情况,这对中国现行的法律工作有较大的参考借鉴作用。本书还能增进欧中之间对于各自法律体系与法律规范的相互理解。
今年是中欧建交三十周年。经过三十年的努力,欧盟已经跃居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则成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与此同时,中欧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快速发展。1998年,中欧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起步;2001年,中欧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在政治、经贸、科技、文教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密切,合作成果显著。中欧关系进入了有史以来的最好时期。
作为中欧合作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双方于2000年设立了中国一欧盟法律和司法合作项目,这也是目前在中国最大的涉外法律合作项目。该项目资助了大批中国法官、检察官、律师及其他法律工作者到欧洲法律机构、学府访问和学习。所有这些活动都是为了促进法治的发展,并为双方法律人士提供一个交流观点、分享经验和相互学习的平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需要立足于自己的国情,研究继承自己的传统与文明,而且需要关注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有益经验和做法。因此,这种交流对于正在进行雄心勃勃的改革、积极参与全球事务的中国,尤为重要。同时,这种交流也使欧方受益,促进了中、欧两个古老文明的对话,增进了双方的理解、信任和共识。
本论文集是十三位年轻的中国法律工作者在欧洲访问和学习9个月后的所思、所想,其中有对市场体制下公司运作的思考,有对完善司法体制相关问题的反思,还有对行政及刑事司法程序中人权保护的探索。它们既是作者们个人努力的成绩,也是中欧法律合作、交流成果的体现。尽管文章中的某些结论或者观点可能还未臻成熟,但其中所蕴含着的青年作者们为祖国法制建设添砖加瓦的爱国之情和追求真理的执著之念,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值此中欧建交三十周年之际,我很高兴为他们的论文集作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
武大伟
200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