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羌族/中华民族全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张曦//黄成龙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张曦、黄成龙编著的《中国羌族》充分展示羌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全面探寻羌族波澜起伏的历史轨迹,深刻解读羌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真切反映羌族生机勃勃的发展前景,积极推动羌族走向未来的团结进步,着力加强羌族面向世界的交流沟通。记述准确,笔墨生动,图文并茂,创意新颖。如有关家庭礼仪、取名习俗、婚姻习俗、节庆习俗等社会文化的介绍,让读者在趣读中增长知识,引发想象。是一本反映羌族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性读物。

内容推荐

《中国羌族》是“中华民族全书”系列之一。

张曦、黄成龙编著的《中国羌族》从羌族的族源、人口、历史、语言、文字等方面着手,勾勒了羌族概况。第二章分别介绍了羌族的生产、饮食、服饰、居住诸习俗以及风物特产、历史遗迹等。第三章分别对羌族的民间教育、民间科技、民间医药、民间文学、民间工艺、民间体育、民间造型艺术、民间歌舞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民间文化进行具体描述。第四章内容涉及羌族的传统社会组织、家庭礼仪、交往礼仪、亲属称谓、诞生习俗、取名习俗、婚姻习俗、丧葬习俗、节庆习俗、禁忌习俗等社会文化。第五章主要内容是羌族的宗教信仰、宗教活动、哲学思想、预测和占卜等信仰文化。第六章以史实为依据,向读者充分展示了羌族在积极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祖国建设等方面所作的贡献。第七章以具体的文化事项为依托,尝试概括出羌族的一些精神气质。第八章从民族教育发展、民族文学创作、民间艺术创新、民族社团活动、民族创意产业等方面着手,向读者展示了羌族的文化传承内容。第九章从商贸交往、族际往来、文化互动等角度,概述了羌族的族际互动和历史变迁。第十章从汶川特大地震给羌族带来的灾难纪实,到探讨羌族的灾后现状、困难和需求,以及羌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描绘了羌族的文化发展愿景。第十一章分别从古代、近代和当代各选了10多名有影响的羌族文化人物进行简要介绍,以期增强羌族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第十二章文献综述部分对羌族的重要文献进行了分门别类的介绍,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有志于羌族研究的学者提供了实际的助益。

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羌族概况

 第一节 族称族源/4

 第二节 人口状况/6

 第三节 历史沿革/10

 第四节 生态资源/12

 第五节 语言文字/19

 第六节 民族区域自治/25

第二章 羌族的物质文化

 第一节 生产习俗/29

 第二节 饮食习俗/35

 第三节 服饰习俗/46

 第四节 居住习俗/52

 第五节 交通习俗/59

 第六节 风物特产/63

 第七节 历史遗迹/70

第三章 羌族的民间文化

 第一节 民间教育/84

 第二节 民间科技/86

 第三节 民间医药/93

 第四节 民间文学/101

 第五节 民间工艺/106

 第六节 民间体育/111

 第七节 民间造型艺术/115

 第八节 民间歌舞艺术/118

 第九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124

第四章 羌族的社会文化

 第一节 传统社会组织/137

 第二节 家庭礼仪/141

 第三节 交往礼仪/142

 第四节 亲属称谓/143

 第五节 诞生习俗/148

 第六节 取名习俗/149

 第七节 婚姻习俗/150

 第八节 丧葬习俗/155

 第九节 节庆习俗/159

 第十节 禁忌习俗/166

第五章 羌族的信仰文化

 第一节 宗教信仰/171

 第二节 宗教祭祀活动/177

 第三节 哲学特征/185

 第四节 预测和占卜/196

 第五节 族徽和标志/197

第六章 羌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

 第一节 推进祖国历史发展/200

 第二节 促进民族融合和祖国统一/202

 第三节 推动祖国科技进步/206

 第四节 丰富祖国文化多样性/210

第七章 羌族文化的精神气质

 第一节 崇尚自然的多神信仰/213

 第二节 富于幻想的浪漫情怀/216

 第三节 豪迈洒脱的性格/219

 第四节 自我约束的文化特质/220

 第五节 热情好客的朴素感情/222

 第六节 英勇抗暴的自由追求/223

 第七节 能歌善舞的艺术天性/224

 第八节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227

第八章 羌族的文化传承

 第一节 民族教育发展/229

 第二节 民族文学创作/237

 第三节 民族艺术创新/242

 第四节 民族社团活动/247

 第五节 民族创意产业/252

 第六节 民族文化价值/254

第九章 羌族的族际交往

 第一节 商贸往来/257

 第二节 族际互动/260

 第三节 文化互动/266

第十章 羌族的文化发展愿景

 第一节 劫后余生的羌族文化/273

 第二节 羌族文化的保护与重建/282

 第三节 羌族地区文化保护的需求和契机/290

 第四节 羌族的文化发展前景/295

第十一章 羌族有影响的文化人物

 第一节 古代有影响的文化人物/306

 第二节 近现代有影响的文化人物/312

 第三节 当代有影响的文化人物/318

第十二章 羌族的重要文献

 第一节 有关羌族的古籍文献/333

 第二节 羌族研究体系的形成/335

附录

 一 羌族历史大事记/340

 二 参考文献/360

后记/366

编后记/368

试读章节

二、英雄史诗和叙事长诗

在羌族悠久的发展过程中,曾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英雄史诗和神话叙事长篇。羌族史诗与叙事长篇是羌族先民们集体意愿的表现和智慧的结晶,对羌族后世文学从内容到构造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英雄史诗《羌戈大战》、神话叙事长篇《木姐珠与斗安珠》是史诗与叙事长诗的代表作品。

《羌戈大战》中详尽记述了羌族人民的祖先在从西北迁居到岷江上游地区的过程中,历尽千辛万苦,与戈基人苦斗、与魔兵血战的真实历史,是一部传奇式的英雄史诗。全诗长达600余行,分《序歌》《羊皮鼓的来源》《大雪山的来源》《羌戈相遇》《找寻神牛》《羌戈大战》《重建家园》7个部分。

下面摘选介绍“羌戈大战”和“重建家园”中的片段:

羌戈第一战,羌人得胜凯歌还;

消灭无数戈基人,鲜血洒满大雪山。

羌戈二次来交战,羌人胜利抢了先;

打死戈基人不少,鲜血染红大草原。

日补坝上风云变,不久羌戈重开战;

神人又来作吩咐:这是双方大决战。

羌人站岩左,戈人岩右站;

羌人束带多英武,戈人耸肩四面看,

几波尔勒神站岩边,对着羌人戈人把话传:

“岩下是乐土,岩下幸福园,

谁先到达岩脚边,天下的牛羊归他管。”

拨羌人事先有准备,一早藏在岩下边;

岩上设立草把人,穿衣束带巧打扮。

神人走向羌人处,一个一个往下掀,

然后探头岩下问:“岩下生活欢不欢?”

羌人岩下忙答应:

“岩下生活好,岩下花好看;

岩下甜果多,岩下快活似神仙。”

天神回头望戈基:

“戈人快快去,赶在羌人前,

迟缓一步失乐园!”

羌人岩下欢,戈人心不甘:

跌跌撞撞往下跳,大部摔死岩下边。

自从这次决战后,戈人无力再作战;

阿巴白构率羌人,进驻格溜建家园。

日补坝,宽又宽,宣草长满山;

羌人战败戈基人,欢欢喜喜建家园。

羌人堡寨修好了,白石神供在房顶上;

网房密密围四周,碉楼高耸好嘹望。

阿巴白构住寨内,日夜操劳百事管;

分派九子住九寨,十八大将镇四边:

大树从小芽长起,大河汇集点滴泉;

羌人能过安乐业,全靠前人血汗换;

凭了祖先的智慧,尔玛人的子孙有今天:

凭了祖先的勇敢,子孙才住岷江岸;

歌声鼓声响云天,祖先的功勋数不完!

拨开神话的外衣,史诗反映了古羌人曾经历过一次次民族大迁徙的历程。通过英雄史诗的故事与岷江上游的考古发现、文献等资料的相结合、相印证,今日岷江上游35.5(2000年人口普查)多万羌族,就应该是从大西北向西南迁徙并与戈基人大战过的那支羌族先民的子孙。

羌族叙事长诗《木姐珠与斗安珠》描述了仙女和一个人间青年发生恋爱的故事。大意是,天神的三女木姐珠聪明、美丽而勇敢。她不满仙境的寂寞,羡慕人间风光,便私自下凡,爱上了勤劳善良、诚朴的牧人斗安珠。天神知晓后大怒,要谋害牧人,并严惩仙女。后来,牧人在仙女的帮助和众神仙的支持下,战胜了天神的破坏和阻挠,终于与仙女结为夫妇。他俩在离别天宫时,拒绝了天神的赏赐,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返回羌寨。从此,他们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修房造屋、开荒种地、纺线织布,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全诗共分10个部分,分别是《倔强公主》《牧羊少年》《龙池巧遇》《赠发定情》《大胆求婚》《三破难题》《火后余生》《再次求婚》《险遭毒计》《创造幸福》。

这里摘录介绍其中最后的几段:

我要用手把人间容貌改,我要用心血把大地浇灌!

我要叫山山水水听人话,我要把人神界限全改变!

喜鹊筑巢辛勤衔百草,蚂蚁打洞倾力日夜忙,

木姐珠和斗安珠,为幸福哪怕汗流淌!

石砌楼房墙坚根基稳,三块白石拱立房顶上,

中间一层干净人居住,房脚下面把禽畜养。

山坡地高寒种青稞,河坝地肥沃种米粮;

高山上的牧草发茂盛,正好养马放牛羊。

从此羌人学会种庄稼,牛羊成群放满山;

宽广的原野尽羌属,子孙繁衍大发展!

金秋带来了丰收的喜悦,漫山遍野滚动着金浪,

青稞小麦结子累累,禽畜成群一片兴旺景象!

人间更比天上好,我们的信心倍增添,

创造幸福靠双手,前进还须攀高!

木姐珠、斗安珠祝福时,正是十月初一这一天;

从此岁岁相沿成习俗,年年秋收后祭祖先!

《木姐珠与斗安珠》脍炙人口,在羌族地区流传很广,几乎家喻户晓,影响颇为深远。就内容而言,称得上是一部优美的叙事长诗。从它的社会和历史影响来看,又带有浓重的神话史诗的色彩。《木姐珠与斗安珠》对羌族族源、社会历史发展及羌族文化的研究都有较大的价值。

此外,还有风俗长诗《说亲词》《喜事歌》《哭嫁歌》等作品,形象地反映了羌族的传统风俗和生活习俗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表现了他们在宗教、道德等方面的一些基本观念。这些长诗运用了拟人化、重叠、反复等手法,语言朴实,比喻生动又富于哲理。

三、民间故事

羌族的民间故事也是羌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包含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机智故事、鬼狐故事、寓言故事等。民间故事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生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现实性和较高的艺术性。

如生活故事《财主和长工》体现地主与长工斗争的故事,凄惨的爱情故事有《成成门和阿拉扎吉》和《傻女婿的故事》等。民间故事十分贴近生活,表现手法多样,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能够探究到羌民族在历史上的生活习惯,对于羌族的族源、习俗等而言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羌族寓言故事诙谐幽默,具有机智犀利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内容短小精悍,寓意鲜明,语言朴实无华,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幽默与诙谐相映成趣。

P103-106

序言

言及羌族,除甲骨文和上古文献之外,唐时王之涣《凉州词》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之名可谓家喻户晓。无独有偶,宋代范仲淹在《渔家傲》中也写有“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的诗句。据相关民族史研究,今日之羌族至迟是从春秋时期开始由西北草原陆续南迁,在宋元两代形成现今岷江、涪江流域居住格局的。羌族作为中国古老民族之一,见证了中国历史王朝的兴替和新中国的诞生。经历了民族身份识别以及民族平等和民族自治权的实现,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和自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对于羌族民族文化、经济的发展来说,其积极推动作用自不待言。然而作为一个人口较少、偏居川西北一隅的少数民族,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几乎不为人知。及至2008年的“5·12”大地震,使得羌族地区全面受灾,随着救援和重建工作的展开,外界的人力、物力纷纷介入灾区,覆盖全国,甚至影响世界范围的平面媒体、视频媒体对救灾场面和灾后重建场面展开了生动报道。可以说,正是通过这些报道,外界才真正地看到、接触到、感受到羌族这个实体的少数民族。

羌族融入社会主义大家庭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1950年1月15日,北川县率先建立县人民政府,其后,茂县在2月11日建立新政权。随着和平解放的推进,理县和汶川县分别在2月16日、2月24日先后成立县人民政府。从此,羌族的发展和新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一方面,羌族能充分享受到祖国建设成果所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优遇;另一方面,羌族同胞作为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积极参与并支持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改革开放后,在我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忽视文化建设的现象。这些不良风气对少数民族地区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羌族地区同样如此。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大众旅游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羌族文化的保护与发扬。然而,2008年的“5·12”大地震再度对羌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带来毁灭性的打击。21世纪的中国已经对20世纪的单纯追求经济发展有过反思,因而在轰轰烈烈的灾后救援工作中,在中央、地方及社会各界的推动下,陆续出台一些保护羌族文化的有效举措,包括2008年5月28日由四川省文化厅牵头开展的“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研讨论证,以及2008年10月由国家文化部颁布的《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等,遭受重创之羌族文化的保护被纳入国家政策的层面。现在,羌族地区的灾后重建已经结束,各界强烈呼吁的涉及羌族文化保护及促进发展的相关政策条例也正在落实。值此羌族文化待兴之际,宁夏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拟出版“中华民族全书”之羌族卷,这正是国家文化政策的一种体现,也是促进包括羌族文化在内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的实际举措,于灾后之羌族文化更可谓善莫大焉。

本羌族卷,由张曦博士、黄成龙博士以及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硕士蓝广胜分担,各章作者均为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硕士课程的在读生。其中,卞思梅和王海燕还分别是出生于茂县、汶川县的羌族学生。至本卷完稿之前,非本民族的学生都在羌族地区做过一次或两次田野调查,本卷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除少数文献以外,作者们所解读的大量文献都是2008年“5·12”地震以前的,而所有调查都是在2008年地震以后进行的。初看起来,两者之间似乎存在着一个断层,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岷江、涪江上游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历史上也有过许多次大的灾难,但是这些灾难并没有给羌族地区造成文化断层的局面。如1933年8月25日茂汶叠溪镇发生了7.5级的强烈地震,虽然当时经济及人员的损失极大,但并没有造成松坪沟一带的羌族文化出现断层,“释比”依然在传承,祭山会、羌历年依然在举办。可见,传统文化极强的生命力是能跨越灾难的时间段的。在某种意义上,地震前的文献解读及震后的田野调查的结合,反而有助于勾画出一个更为完整的岷江、涪江上游羌族文化生活、经济发展以及与祖国共命运的真实状态。  我们深知在提倡文化多样性的今天,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与其所处地理环境、地缘政治环境密切相关,是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中精炼而成的,是博大精深的,所以要真切地展示出这样一个民族文化,就必须具备多方位的视角。本羌族卷也遵循丛书编者提倡的多角度要求,力求展示出一个全面的羌族形象。本卷第一章由龙黎撰写,从羌族的族源、人口、历史、语言、文字等方面着手,勾勒了羌族概况。第二章由王海燕撰写,分别介绍了羌族的生产、饮食、服饰、居住诸习俗以及风物特产、历史遗迹等。第三章由王凤娇撰写,分别对羌族的民间教育、民间科技、民间医药、民间文学、民间工艺、民间体育、民间造型艺术、民间歌舞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民间文化进行具体描述。第四章由薛丽华撰写,内容涉及羌族的传统社会组织、家庭礼仪、交往礼仪、亲属称谓、诞生习俗、取名习俗、婚姻习俗、丧葬习俗、节庆习俗、禁忌习俗等社会文化。第五章由陈楠撰写,主要内容是羌族的宗教信仰、宗教活动、哲学思想、预测和占卜等信仰文化。第六章由卞思梅撰写,作者以史实为依据,向读者充分展示了羌族在积极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祖国建设等方面所作的贡献。第七章由任以婷撰写,以具体的文化事项为依托,尝试概括出羌族的一些精神气质。第八章由李艳平撰写,从民族教育发展、民族文学创作、民间艺术创新、民族社团活动、民族创意产业等方面着手,向读者展示了羌族的文化传承内容。第九章由王凤娇撰写,从商贸交往、族际往来、文化互动等角度,概述了羌族的族际互动和历史变迁。第十章由任以婷撰写,从汶川特大地震给羌族带来的灾难纪实,到探讨羌族的灾后现状、困难和需求,以及羌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描绘了羌族的文化发展愿景。第十一章由蓝广胜编撰,分别从古代、近代和当代各选了10多名有影响的羌族文化人物进行简要介绍,以期增强羌族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第十二章由任以婷撰写,文献综述部分对羌族的重要文献进行了分门别类的介绍,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有志于羌族研究的学者提供了实际的助益。

总而言之,居住在岷江、涪江上游的羌族人民虽历经沧桑,21世纪又经历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但是在举国上下的援助下,这一地区正在以新的面貌呈现给世人。同时,本卷拟从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对羌族进行全面的展现,也是希望告诉读者,羌族人民及羌族文化的内在力量是克服灾难的重要力量。历史上的多次灾难并没有击垮羌族人民及羌族文化,今天有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的支持,通过内在力量的发挥,羌族人民及羌族文化会与祖国其他少数民族一样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后记

黄河出版传媒集团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深切的人文情怀,根据平等尊重、真实客观、全面准确的原则,联合学界,以“文化生态学”的创新理念,共同打造《中华民族全书》,力图全面荟萃中国56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全景式展示中国56个民族多姿多彩的优秀文化,力争成为国内研究中国民族问题的百科全书。

全书由57卷组成,即在中国56个民族56卷的基础之上,特别推出一卷《中华民族》,以此统领其他56卷,力求达到整个全书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结合。全书以各民族有史料记载之时为上限,下限止于2010年,以期在充分发挥各民族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尽可能地吸收各民族研究的最新成果,着力反映各民族比较突出的一些文化事项与文化成果。

全书各卷的编著者均由热爱并熟悉本民族文化的专家学者担任,既有享誉国内外的民族学资深教授,也有在某一领域独具造诣的中青年学者。各卷编著者按照全书编纂方案和编写大纲的要求,从本民族的实际和研究现状出发,通过查阅又献,实地调研,悉心考证,掌握了大量第一手可靠资料,使各民族文化都能得到平等尊重的呈现和真实可信的表述,同时也集中反映各民族优秀文化之精髓,真切反映各民族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景,力争打造成为中国各民族的“文化名片”。

全书的编写出版得到了有关领导及单位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许多专家学者为此付出了辛勤劳动,提供了大力帮助。感谢全书编委会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全书的学术顾问和编著者的辛勤工作。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出版协会、广西民族出版社、云南民族出版社、甘肃民族出版社、民族文学杂志社、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省文联、新疆师范大学、宁夏社会科学院、青海社会科学院、云南省民族学会等机构的倾力相助。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图书报刊司图书处对全书内容的审查备案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领导和文化宣传处组织有关专家对全书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审核把关。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的陈英初先生为全书提供了《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集》电子版。并做了部分勘误。宁夏回族自治区民委为全书的内容审订提供了大力支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为全书出版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全书学术顾问广西民族大学的徐杰舜教授等相关专家不仅亲自编纂《中国汉族》《中国哈萨克族》,还帮助审稿把关。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张春荣先生为全书图片进行了统一把关和审定。宁夏回族自治区书法家协会郭佳荣先生为全书题写了书名。全书的编纂,还借鉴吸收了有关专家的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我们相信,在黄河出版传媒集团与各界的通力合作下,全书的出版发行——

将会以其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博大精深的丰厚内容,真实全面的生动表达,新颖深刻的思想亮点,成为深受社会各界欢迎的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长久文化影响力的精品。

将会在抢救和保护民族文化,记录和传播民族文化方面承担黄河出版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将会契合国家外宣形象与国内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需求,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将会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生命力和创造力。同时,全书将陆续翻译成多种文字。推动各民族文化的国际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我们深知,由于成书时间仓促,水平有限,谬误与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7:3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