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做人愚一点好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何丽野
出版社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做人愚一点好》编著者何丽野。

这本书里的话大多是我对自己一生的错误和成功经验的总结。我向您保证,书中的话都是真话,没有假话,没有忽悠。

活了五十多岁,说起来也算没有白过,也读了不少书,学了不少东西。这一辈子也并不是过得浑浑噩噩,也是一直在动脑筋,一直在思考的。自己觉得也有一些经验,有些学识,想把它们讲出来,写出来,于是就有了这本书。其中基本的思想观点都是我的原创。也许有个别观点来自于前人,但也经过充分的消化和吸收,用自己的人生经验验证过的才列进去。

内容推荐

《做人愚一点好》编著者何丽野。

《做人愚一点好》内容提要:苏格拉底说:世人都很愚,只是人们不知道自己愚,知道自己是愚者才是最高的智慧;孔子也曾说过: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后来世人用“愚不可及”来说一个人笨得无可救药。其实孔圣人的原意是:愚是一种很难企及的人生境界。

当你努力想使自己变得更有智谋、更有心计、更加聪明善变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朝着另一个方向走,也许你会更成功、更幸福?

假如人人都能奉献出一点愚,我们的人生,还有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好了,该歇歇了,转过身来吧!

你会发现,另—个方向是栅音花明,另一个方向是豁然开朗、别有洞天!

目录

苏格拉底:

我知道自己愚,神才说我是世上最聪明的人

有了正确的态度,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

自知之明就是“自知无知”

愚人画像

现代社会的博弈法则:不要试图做智者

愚者有福了

文化篇

《周易》教人做愚者

乾卦:做“自强不息”的愚者

坤卦:做“厚德载物”的愚者

《周易》四卦论智愚

孔子怎么看待智与愚?

老子:人应该回到无知无识的婴儿状态

愚是道德的起源

毛泽东的“老三篇”

西方大哲学家自认愚者

科学起源于愚者的逻辑

西方科学家自认愚者

事业篇

智者的失败和愚者的成功

机关算尽太聪明

傻人有傻福

司马懿用最笨的办法战胜了诸葛亮

陈水扁和马英九谁笑到最后?

成功的鲜花往往插在愚者的牛粪上

看不清细节的愚者能掌握全局

愚者脑子慢。走得也慢。反而易成功

无知无畏者的勇气

成功就是一根筋吊牢

笨人笨人福,紧人紧卟卟

愚者在帕金森定律中胜出

红花需要绿叶衬

聪明人当不了一把手

宋江凭什么稳坐梁山第一把交椅?

掌声为愚者响起

南方出状元,北方出皇帝

愚者高论:汽车不就是两个沙发四个轮子吗?

股市里的愚者和智者

愚与智的对立统一

智者的创新是站在愚者肩上

人生篇

愚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狗为什么能成为人类最好的朋友?

智者一时,愚者千古

若要好,大做小

愚者让人感觉“靠得住”

这个字念什么?

你怎么忍心伤害他?

胖人与瘦人

胖的一把手与瘦的二把手

痛苦是和人比出来的

麻子找个近视眼

请你配合一下,把衣服脱了

现实主义的智者与理想主义的愚者

愚者鲁迅

做事过分的愚者和中庸的智者

男女篇

“常有理”的男人和“不讲理”的女人

智男推动历史车轮前进

智男心甘情愿服从愚女

可爱的女人就是不讲理的女人

可爱的女人是有直觉的愚,愚得有分寸

太可爱的女人会令男人倒霉

痴情愚女与花心智男

爱他(她),就愚一点

和谐家庭的最高机密

国人篇

国人多智,洋人多愚

聪明人老是挨打

识时务者为俊杰

中国人都是“智叟”

商鞅变法为什么能成功?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的故事

中国人是“差不多先生”

“看客”是转移竞争压力的方式

看客的面子由愚者来挣

聪明的看客把愚者架到炉火上烤

中国智者VS西方愚者

不讲功利的西方文化VS功利性的中国文化

会过日子的中国人VS不会过日子的西方人

中国人为什么没有信仰?

中国人,学着愚一点吧!

苏东坡有一天从朝中回来,吃完饭以后,摸着肚子问他的婢女

试读章节

他决不会回答说:“我太笨,搞不出像样的学术成果。”

许多母亲,我常常听到她们这样说自己的孩子读书不好:“他就是不用功啊!人是聪明的。就是不用功。”许多教师也常常对学生的家长这样说:“你的孩子是聪明的,只是不用功、太调皮。”我不知道这些教师是真的这样想,还是仅仅为了安慰孩子的父母。

我从来不曾听到一个母亲这样说她的孩子:“他已经很用功了。只是因为笨,所以书读不好。”从来没有过。顶多可能会这样说:“他读书不好,好像不是读书的料。可是他在其他方面很聪明。”

所以,我们每天看到无数正在用功的孩子。天还没亮的时候你到大街上看看,冷清清的大街上,少数几个行人中,除了扫大街的清洁工人,就是背着沉重的书包、正要去学校早自习的孩子;到了夜晚十二点你再去各个小区里看看,凡是窗户还亮着灯的,除了打麻将的,十之八九是还在用功的孩子。

因为他们的父母相信,孩子已经很聪明了,需要的只不过是用功。

有一个哲人这样讲,每个人都不满足于自己的财产,但每个人都满足于自己的智慧。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聪明人。

只有很少的人会真正把自己当作愚者。那是要在历经风雨之后,真正的大彻大悟。所以讲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个贵有自知之明非常不容易。

古希腊圣哲苏格拉底,托他朋友去庙里求签,想知道谁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自己好跟着他学。结果求回来的签上写着:“苏格拉底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

他震惊了。自己以为自己是个愚者,所以才想要求神告诉自己:谁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怎么神反而说自己才是最聪明的人呢?

最后他想通了:世上的人都很笨,但他们不知道自己笨,反而以为自己很聪明。只有我知道自己是愚者,所以神说我才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

所以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我知道我一无所知。”

因为我们事实上就是愚者,只是许多人不知道,不愿意承认而已。人们会努力去了解和认识他人,但很少努力去认识自己。因为他们自以为已经很知道自己了——“我自己的事我还不知道吗!我自己的情况我还不了解吗!”其实不是这样。

一般人实际上并不了解自己,其标志就是:人们往往高估自己的道德品质与能力才干,对自己的缺点多缩小或原谅,对自己的优点则夸大,没有人会认为自己身上以缺点为主,优点只是少数,没有人会这样。一般人都认为自己的主要方面是好的。即使知道自己有某些缺点错误,也会以为“白璧微瑕”,是“瑕不掩瑜”,甚至以为自己“大智若愚”。

若是你不相信这个话,你可以做一个实验:去问问你的朋友或家里人,上级领导或同事也可以的,问他们对你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优点与缺点。要诚心诚意地问。让他们尽量说真话。

你会发现,他们的回答会让你冒一身冷汗。他们对你的看法与你对自己的看法绝对是大相径庭。

当然,反过来做也可以。你可以去问问他们,他们自己对自己是什么样的看法。然后把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与你的看法相对照。你也会发现,两者是很不一样的。

现在的人,都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表现在一点就是:都愿意当面说人好话。比如说经常称赞人聪明。

一个小孩子,他的父母问他:“二加二等于多少啊?”他响亮地回答:“等于四!”

于是立马会引来周围一片赞叹:“啊,真聪明!真是天才!将来一定是个大数学家!”

而他的父母在旁边洋洋自得地说:“他已经会做乘法了耶!二乘以二也等于四,他也知道哎!”

一个人从小在这种氛围中长大。他怎么会认为自己愚呢?

在老子看来,自知之明是圣人才有的一种品质,“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意思是说,圣人了解自己,但不表现自己;爱惜自己,但不把自己看得很尊贵。但一般人是做不到这些的。

在很多时候,人们不过是“大愚若智”而已——自以为聪明,其实是蠢人一个。因此实际上世上是蠢人多,真正的智者少。

我们千万要牢记苏格拉底的话:世人都很蠢,只是人们不知道自己很蠢。反而以为自己很聪明。

我估计读者看到这里,也会同意我这个话。但你同时会以为自己就是那个很少数的真正的智者中的一个。

著名漫画家华君武曾请人刻了一方闲章,上书“大愚若智”四个字,时刻把玩,以提醒自己。原来,华君武在1957年“反右”的时候,也跟风画过一些漫画,发表在报纸上,讽刺过一些被冤枉的“右派”,伤害了本不该伤害的人。每提起此事,华君武便悔恨,不已。他多次对人表示:“我当时这样做,无非是想表现自己的积极、进步,应该说是有私心的。看起来好像很聪明,其实很蠢!所以我说,自己那一段就是大愚若智。”为了记取这段教训,他专门刻了一枚“大愚若智”的闲章。P5-P7

序言

摆在您面前的这本书,是一个过来人一辈子人生经验教训与学识的总结。

岁月匆匆,光阴荏苒,弹指一挥间,不觉已是五十开外年龄。想当初二十多岁的时候,正是青春好年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气吞万里如虎。那时候,好像天地就为自己设立的一样。我经常对自己暗暗鼓劲:“你一定要成功,一定会成功。不成功便成仁!”

而今呢?“成功”不知在哪里,“成仁”却是可以看得到,已经是不远了。从自然生命来说,如果不出意外,我大概还有几十年;但是从社会生命或者政治生命来讲,却是已经接近结束。因为我的年龄已经进入“准退休”的行列了。

老头子们退休以后,所能做的无非是到处走走看看,在公园里下棋聊天,老太婆们或者在公园里跳跳舞。基本上就属于“等死一族”了。当然也有可能到什么地方去发挥一下“余热”,但那也是来日无多了。

当我在键盘上打人“来日”这两个字的时候,跳出来的却是“来日方长”四个字。心里又是一阵感慨与酸楚。因为我想起了“来日方长”的一个出处。

“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

这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一个唱段。我对这段非常熟悉,唱完以后还要来一段气震山河的哈哈大笑。

现在是再也笑不起来了。

二十多年以前,还有一首歌也是我们经常唱的,叫做《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举杯赞英雄,光荣属于谁?为祖国,为四化,流了多少汗,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自豪地举起杯,挺胸膛,笑扬眉,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我现在能“自豪地举起杯”吗?

以前我反思自己,后悔某事做错的时候,经常跟自己讲的一句话就是:“来日方长,以后改正吧!”而今,来日方长变成“来日无多”。在学校里,人家对我客客气气。这并不完全因为我是个教授,更因为我这个年龄的人,是属于“无所畏惧”那一类,好多跟我差不多年龄的人,经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就是:“我反正是马上要退了。”这话听起来很恐怖,就跟“我反正马上要死了”这个意思差不多。

用姜昆、唐杰忠的相声《虎口暇想》里的一句话来讲:“我都是快要死的人了,你跟我较什么劲呀!”

确实,谁也不会跟一个快要死的人较劲,所以大家对我们客客气气,一般不会有人来得罪我们,除非他想要拼命。

枫林晚霜,春华秋实。到我这个年龄,似乎也该是对自己的一生来个总结性反思的时候了。有人说,如果一个人把年龄倒过来走,从七十岁回到二十岁的话,会有一半的人成为伟人。这话的表面意思是不通的:如果一半人成为“伟人”,那就没有什么伟人可言了。但它的真实意思是很对的:人在年轻时都会犯错误,而当他到了年老,积累了经验的时候,又已经没有改正的机会了。如果以老年人的经验来走年轻人的路,会走得更好些。

改正的机会是没有了。但是把自己的人生错误和经验、心得写出来给大家看看,自认为应该还会有点价值的。

因为我回过头来看自己的一生,最感到遗憾的、经常想的就是:如果当时有一个人来点拨我一下,该有多好啊!

如果在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我的父母能更有知识,更有见识,我的一生将会大不相同。可惜的是没有。在那个风雨飘荡的年代,他们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哪里还顾得上孩子。而且他们的文化程度也并不高,也没有什么太多的见识。我所有的人生道路过程都要靠自己去摸索,要靠自己在自己的错误当中去总结,去认识。

结果就是这样:很多时候,经验有了,但机会也失去了。留下的只有教训。清末民初大学问家王国维先生说过:“人生过处唯存悔,知识增时只益疑。”五十多岁了,想想这句话,真是至理名言。

天下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现在的年轻人也会有同样的想法吧!所以就想把自己的一些学识经验写出来,供年轻人在人生道路上作为参考。

我经常跟儿子讲,也跟学生们讲,我们以前那个年代,我是想听但没有人跟我说,今天是我想说但没有人想听。其实听听我这样的人的话是不会错的,因为那都是用经历和学识堆出来的。

这本书里的话大多是我对自己一生的错误和成功经验的总结。我向您保证,书中的话都是真话,没有假话,没有忽悠。

活了五十多岁,说起来也算没有白过,也读了不少书,学了不少东西。这一辈子也并不是过得浑浑噩噩,也是一直在动脑筋,一直在思考的。自己觉得也有一些经验,有些学识,想把它们讲出来,写出来,于是就有了这本书。其中基本的思想观点都是我的原创。也许有个别观点来自于前人,但也经过充分的消化和吸收,用自己的人生经验验证过的才列进去。

把这些学识与自己的人生经验用一根什么样的线串起来呢?想来想去,它们可以归为两个字,即“智”与“愚”,我发现,自己这一生跟这两字关系甚大。成功,往往不是因为智慧,而是因为有点“愚”;失败,却往往因“智”,即太过聪明,或者自以为聪明。当我自以为是一个智者的时候,往往是倒霉的开始;而我当自己是一个愚者的时候,事情却往往比较顺利。从中得出的结论就是:人生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于处理好“智”与“愚”这两者的关系。哲学、科学和中西方文化也跟这两个字很有关系,比如哲学就叫“爱智慧”。所以,用这两个字来概括我的一生学识与经验,概括我想跟您、跟今天的年轻人说的东西,是比较合适的。

由于我在书中提到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其中可能牵涉到一些人和事,但不这样写的话又不能说明问题,所以,如果对这些人有所冒犯,在这里我预先真诚地表示歉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4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