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不可不读的谋略50计/商战谋略系列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作者 于贵海
出版社 黄山书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谋略50计》一书是学者于贵海的一部力作,是继《三十六计》之后在计谋学领域的又一科研新成果,是近些年来研究中国古代、近代及现代谋略在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和人际关系各方面运用的集大成者,是计谋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谋略50计》一书对散见于各种典籍中和社会上流传的“计名”进行了广泛的搜集、加工和整理,择其要者和实用性强的计名辑录在册,分门别类、有机排序,构建系统化的逻辑体系,构思新颖,具有很强的创意性。

内容推荐

中国是兵家的国度,历来讲究谋略的运用。各种兵家著述盛行于世,其中为人所推崇者,莫过于《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等。所有这些兵家奇书,都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时至今日,世人仍然在享受着这一载誉千年的文化果实。

《谋略50计》是继《三十六计》之后在计谋学领域的又一重要成果,是近年来研究中国古代、近代及现代谋略在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和人际关系各方面运用的集大成者,是计谋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众所周知,对于《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的研究、解析、整理及例说的各种版本书籍多达几百种,这固然是对中国古代计谋学研究的重大进展和深入,但在《三十六计》之外还有很多计策和计谋需要概括和总结,系统的、完整性的专著犹如凤毛麟角。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谋略50计》一书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它对散见于各种典籍以及社会上流传的“计名”进行了广泛搜集、加工和整理,择其要者和实用性强的计名辑录在册,分门别类,有机排序,构建出系统化的逻辑体系,构思新颖,具有很强的创意性,相信这是计谋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本书在内容上分为八套,即文战、武战、智战、谋战、兵战、敌战、攻战和守战,每套计都带一“战”字,故取书名《谋略50计》。其中,必有两套计名对应、对称、相辅相成,如文——武、智——谋、兵——敌、攻——守。特别有意思的是兵战计,该套六个计名都带“兵”字。“兵战计”这一命题为新提法,系根据中国古代和近代战争的“用兵”之道及兵法总结提炼而成。战争就是“用兵”,所以“兵”字是战争的核心问题,而其他各种计谋的使用也都围绕着“兵”字来运转。与此同时,本书第六套“敌战计”中六个计名都带“敌”字,与《三十六计》第二套“敌战计”中六个计名一个“敌”字也没有的命题相比,有所开拓和深化。

目录

第一套 文战计

 第1计 假动作

导论——

例说——

1.公子小白装死捷足先登

2.刘邦阵前负伤摸脚以定军心

3.姜维虚拉弓弦诱使郭淮丧命

4.李世民与驸马握槊故意认输

 第2计 观察术

导论——

例说——

1.郗疵察言观色知道韩魏必反

2.卫姬、管仲、东郭皆看破齐桓公心机

3.黄霸智断二女争儿案

4.相士假设五彩祥云巧识王妃

 第3计 钓鱼计

导论——

例说——

1.七品芝麻官速破盗马案

2.萧宝夤长江钓鱼脱险计

3.大水坑变成聚宝盆

 第4计 恐吓计

导论——

例说——

1.管仲命王子向鄣国大军压境

2.张飞长板桥上怒吼吓退曹操

3.韩雍虚张声势耀武扬威唬人

 第5计 调包计

导论——

例说——

1.程婴舍亲子营救赵氏孤儿

2.尔朱敞换服装逃出险境

3.东宫娘娘章献狸猫换太子

 第6计 离间计

导论——

例说——

1.公叔嫉贤妒能离间逐走吴起

2.陈平换宴席分化项羽和范增

3.孔明使离间计收降姜维归蜀

第二套 武战计

 第7计 下马威

导论——

例说——

1.孙武训练女兵斩吴王宠姬

2.田穰苴未出兵先斩监军庄贾

3.崔简妻郑氏惩治淫棍打滕王

 第8计 回马枪

导论——

例说——

1.郑庄公反戈一击诛姬段

2.刘备杀个回马枪胜曹操

3.张绣追击曹操先败后胜

 第9计 激将法

导论——

例说——

1.猪八戒花果山上巧激猴

2.苏秦巧激将张仪去秦国

3.刘邦骂破成皋败曹咎

4.度尚焚营灭财激众平乱

 第10计 设陷阱

导论——

例说——

1.诸葛亮阵前设陷坑巧擒孟获

2.郭子仪布陷阱大败安禄山

3.梁山好汉水下凿船沉官军

4.徐达使用草人陷阱破泰州

 第11计 动物战

导论——

例说——

1.胥臣“马马虎虎”胜楚军

2.田单大摆火牛阵转败为胜

3.江卣放火鸡焚烧叛军营寨

4.赵通纵猿猴放火险地取胜

 第12计 抄后路

导论——

例说——

1.曹操奇兵袭乌巢断粮道

2.关羽大意失荆州走麦城

3.萧翼先骗后偷《兰亭集序》

4.陈玉成断敌后路败清军

第三套 智战计

 第13计 出奇制胜

导论——

例说——

1.曹沫劫持齐桓公索回鲁国土地

2.神偷“我去也”三盗敌军统帅部

3.陈平六出奇计助刘邦打天下

4.刘鄂钻水洞里应外合破兖州

 第14计 随机应变

导论——

例说——

1.刘邦被踩脚封韩信为真齐王

2.曹操青梅煮酒刘备假装怕雷

3.王猛朝令夕改避防部下反叛

4.韦孝宽用相克之法大战高欢

 第15计 虚虚实实

导论——

例说——

1.曹操说假话,许攸亮底牌

2.郭敬实则虚之循环浴马计

3.李神福空手布阵吓退敌军

4.燕青打擂虚让三招败任原

 第16计 各个击破

导论——

例说——

1.官渡之战曹操流言分敌计

2.努尔哈赤萨尔浒大破明朝军

3.康熙分化瓦解平定三藩之乱

4.石达开分割水师大败曾国藩

 第17计 兵贵神速

导论——

例说——

1.曹操神速破乌桓安定边疆

2.司马懿先斩后奏神速擒孟达

3.李靖速平伏允打通丝绸之路

4.希特勒闪击波兰挑起二战

 第18计 攻其无备

导论——

例说——

1.甘宁百骑劫曹营凯旋

2.邓艾奇兵渡阴平灭亡蜀国

3.狄青出其不意智取昆仑关

4.郑成功收复台湾赶走荷兰人

第四套 谋战计

 第19计 投石问路

导论——

例说——

1.商臣慢客察秘抢班夺权

2.田婴策国君纳王后

3.楚庄王问鼎中原要称霸

4.秦国献金牛蜀国铺平路

 第20计 顺藤摸瓜

导论——

例说——

1.王之涣审问狗破奸杀案

2.王安礼辨笔迹破诬告案

3.包公解疑团套破钉杀案

4.戴知县逻辑推理破奇案

 第21计 引鸟入笼

导论——

例说——

1.苏秦临终一计,刺客自投罗网

2.诸葛亮引司马懿误人葫芦谷

3.高俅诈称看宝刀,林冲误入白虎堂

4.蒋介石巧手引鸟,张学良贪利入笼

 第22计 引蛇出洞

导论——

例说——

1.孔明退避三舍引司马懿出战

2.御史丢状试真伪勘破诬告案

3.裴行俭假粮车引突厥兵上当

4.王阳明审案假退堂引盗串供

 第23计 旁敲侧击

导论——

例说——

1.晏子讽谏齐景公:踊贵履贱

2.东方朔用弦外之音救助乳母

3.简雍妙语讥讽刘备撤销禁令

4.古弼动手打人变相责备皇帝

 第24计 不战而胜

导论——

例说——

1.蒯通唇枪舌剑取河北三十城

2.韩信一纸书信降服燕国

3.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4.李白醉草吓蛮书渤海国归降

第五套 兵战计

 第25计 伏兵计

导论——

例说——

1.韩信十面埋伏垓下灭掉项羽

2.曹操声东击西贾诩将计就计

3.诸葛亮退兵木门道射死张邰

4.黑旗军援越抗法击毙敌司令

 第26计 疑兵计

导论——

例说——

1.李广阵前“下马解鞍”令敌生疑

2.赵云鼓角齐鸣曹操兵退汉水

3.孔明的空城计实质是疑兵计

4.刘兰成敌营后放火智退官军

 第27计 诈兵计

导论——

例说——

1.吴军兵分两路越王乘隙过江

2.陈登巧施三诈吕布皆人圈套

3.曹操的梦中杀人和以发代首

4.王世充用假李密智破真李密

 第28计 缓兵计

导论——

例说——

1.魏国新城守将张特的缓兵计

2.裴度丢印秘而不宣完璧归赵

3.曹翰缓击更鼓敌军无法会合

4.李允则缓救库火以稳定军心

 第29计 骄兵计

导论——

例说——

1.楚国师叔七战七败灭亡庸国

2.冒顿单于骄兵计智灭东胡国

3.李牧戍边积极防守大败匈奴

4.曹操卸鞍骄敌文丑抢马乱军

 第30计 稳兵计

导论——

例说——

1.楚庄王临危不乱阵前谈家常

2.张良妙计稳军心刘邦巧封侯

3.宰相调虎离山皇帝偷梁换柱

4.老军校论城防豪言壮语安众

第六套 敌战计

 第31计 观敌计

导论——

例说——

1.孙子兵法妙论观敌三十二法

2.曹刿论战长勺观敌大败齐军

3.晋国士兵也知齐国军队遁逃

4.薛宣割黄绢用观察之法断案

 第32计 诱敌计

导论——

例说——

1.楚兵上山砍柴绞国出城捉俘

2.赤眉军豆车诱饥兵杀回马枪

3.诸葛亮引敌人境火烧博望坡

4.宋军排下五阵金兵一将被擒

 第33计 惑敌计

导论——

例说——

1.越军敢死队阵前自戕惑吴兵

2.太史慈练箭迷敌突围搬救兵

3.檀道济半夜量沙冒充军粮足

4.贺若弼破船示形换防惑敌计

 第34计 疲敌计

导论——

例说——

1.管仲舍金购鹿楚国地废田荒

2.伍子胥疲楚再伐楚胜券在握

3.勾践献美女施疲敌计败夫差

4.高欢妙用疲敌术大败尔朱兆

 第35计 避敌计

导论——

例说——

I.周亚夫奉旨平叛绕道抵洛阳

2.刘琦上楼抽梯诸葛不慎中计

3.阮籍饮酒自醉避世独善其身

4.徐敬业钻马腹避火大难不死

 第36计 退敌计

导论——

例说——

1.叔詹空营疑兵计退楚军

2.烛之武入敌营哭退秦军

3.弦高顺手牵牛智退秦师

4.南文子识诡计料兵如神

第七套 攻战计

 第37计 攻心计

导论——

例说——

1.张丑施恐吓计边关脱险

2.张良四面楚歌围攻项羽

3.陈平美人图解白登之围

4.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南中

 第38计 火攻计

导论——

例说——

1.周瑜孔明联手火烧赤壁

2.尉迟运火上浇油退反兵

3.小丫头深夜放火擒强盗

4.元昊放火烧野草退辽兵

 第39计 水战计

导论——

例说——

1.赵襄子水淹智伯分三家

2.韩信诱敌水淹齐楚联军

3.关云长水淹七军震乾坤

4.桓崇祖修城决水败魏军

 第40计 借战计

导论——

例说——

1.借头压众:曹操缺粮平军心

2.借风使舵:庄后下嫁多尔衮

3.借花献佛:袁世凯孝敬慈禧

4.借火点烟:俾斯麦力争平等

 第41计 窃战计

导论——

例说——

1.信陵君窃取兵符救赵国

2.吴用令时迁盗甲赚徐宁

3.黄铁脚竹竿吹气窃酒壶

4.苏伯假戏真做窃取王位

 第42计 厚黑术

导论——

例说——

1.齐襄公乱伦害亲杀人灭口

2.武则天争皇后害死亲生女

3.李抱真火烧和尚聚敛钱财

4.黑心皇帝朱元璋杀四宰相

第八套 守战计

 第43计 忍字计

导论——

例说——

1.勾践亲尝夫差粪便另有图谋

2.张耳城门飞脚陈馀忍痛挨鞭

3.韩信忍受胯下之辱终成大器

4.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历史巨著

 第44计 化装计

导论——

例说——

1.伍子胥须发皆白过昭关

2.曹阿瞒割须弃袍走潼关

3.刘兰成乔装打扮进敌营

4.黄善聪女扮男装闯江湖

 第45计 拍马术

导论——

例说——

1.竖刁易牙开方皆拍马有术

2.吕不韦溜鬓异人巧取天下

3.曹操为关公制作锦囊护须

4.和坤靠拍皇帝获宠兼发财

 第46计 假托计

导论——

例说——

1.燕昭王招贤纳士筑金台

2.赵匡胤黄袍加身夺皇权

3.智取生辰纲需白胜卖酒

4.白莲教掩埋石人举义旗

 第47计 机辩术

导论——

例说——

1.普罗塔哥拉法庭半费之讼

2.伙夫出使救赵王马到成功

3.外黄小儿游说项羽救全城

4.解缙巧辩打玉桶更换铁桶

 第48计 挖洞计

导论——

例说——

1.吴王女儿死诱埋活人殉葬

2.苏不韦挖地洞报杀父之仇

3.李光弼地道战大败史思明

4.美军观察员杜伦参加地道战

 第49计 迷魂阵

导论——

例说——

1.孔明的八阵图是个迷魂阵

2.克娄巴特拉用美色征服恺撒

3.百铁余预埋铜佛蛊惑众心

4.祝家庄的盘陀路近似迷宫

 第50计 留后路

导论——

例说——

1.阳虎“恩将仇报”反刺朋友一刀

2.冯谖为孟尝君买义焚烧债券

3.苏秦向燕王谈忠信者会获罪

4.曹操结交关羽华容道上脱险

试读章节

中国流传的一句俗语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话说周文王欲推翻商纣王夺取天下,苦于没有实力,只好招兵买马,招贤纳士,做一些准备工作,特别是希望得到一位胸怀六韬三略的圣贤作为他的老师,以指导他如何去做来取得天下。不久,文王就听说有一个叫姜尚(吕望)的大圣贤在渭水流域隐居,何不躬身盛请来朝辅佐于我?于是,他多次去渭水河边,但未找到这个70多岁的老头儿。这天偶占一卜,大吉,卦日:“有师者,天助也。”文王于是戒斋三日,沐浴更衣,乘车来到渭水北岸,远远望见一个钓鱼的老头儿,就趋车急往。他恭恭敬敬地站在老者的身后,但姜太公连头也不回,半真半假地在那儿钓鱼。

周文王急忙上前慰劳并询问道:“您很喜欢钓鱼吗?”

姜太公这才慢腾腾地抬起头来说:“我听说君子以实现自己的抱负为乐,小人则以完成自己所做的事情为乐,我现在钓鱼的情况与这个道理相似,并不是喜欢钓鱼。”

周文王问:“为什么说钓鱼的情况与这个道理很相似呢?”

姜太公回答说:“钓鱼时要运用三种权术,正像君主收罗人才时一样。君主用高官厚禄吸引人才,就如同用鱼饵诱鱼上钩;君主用重赏收买人才,就如同用香饵诱鱼冒死来食;君主用不同的官爵职位授予各类人才,就如同用不同的诱饵钓取不同的鱼一样,垂钓就是为了得到鱼,此事寓意很深奥,而且从中也可参悟更大更深的道理。”

周文王说:“我很希望听一听这其中的奥妙。”

姜太公说:“钓丝细微,鱼饵明显可见,小鱼就会来吞饵上钩;钓丝粗细适中,鱼饵香美,中鱼就会来吞食上钩;钓丝粗长,鱼饵丰厚,大鱼就会来吞食上钩。鱼儿吞食鱼饵凡不免被钓丝所牵,失去了自由;人享用了俸禄,就要臣服于君主,被驱使用。所以用香饵来诱鱼上钩,就可烹而食之;用爵禄来吸引人人仕就可以御而用之。以家作为基业而谋取一国,就可一举而得到那个国;以国作为基础来谋取天下,就可以成就统一天下的大业,呜呼!微哉!乐哉!”

姜太公的大道理还没有讲完,文王就接连两次下拜致礼道:“真乃吾师也!是上天让我能够见到您。”于是,文王扶太公上车,二人同车返回都城,立姜尚为国师。

孙子:“利而诱之,乱而取之。”《三略·上略》:“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都揭示了钓鱼计的内涵和精髓。现在有很多行贿者舍出金钱,给当权者“上套”,使其为自己去办那不合法的事情,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当权者明知违法,也敢冒险去做,只因“有钱能使鬼推磨”、“钱可通神”。钱者,诱饵也。

例说——

1.七品芝麻官速破盗马案

晋朝时,有个叫罗际的人担任吴县县令。虽说县令是个七品芝麻官,但罗际在其位,谋其政,行其职,负其责,办案认真深得民心。

一天,有位老人痛哭流涕地来报案说:“我的千里宝马昨夜被人偷去了。”罗际问:“你的千里马是什么样呢?”老人说:“我的千里宝马,四岁口,浑身雪白,跑起来四蹄生风,日行千里,名字叫白雪神骏。”罗际又问:“丢马时有什么动静?”老人想了想说:“昨天夜里,听见好像是马贩子赶着一群马路过。当时,好像我的白雪神骏也叫了几声。”  罗际心里有数了,他对老人说:“你的千里马很快就会回来的,请等待。”老人擦着泪水,连连磕头,离开了县衙。

罗际命人以官府的名义贴了张告示:“今本县接朝廷圣命,出千两黄金,买一匹白马,浑身如雪,日行千里,此马要四岁口。有此马者,望速送来领赏。”

这种神骏白马,普通人家是养不起的。一些大户人家送来了白马,但达不到官府的标准,只好把马牵回去。

不几天,终于有两个马贩子送来了一匹骏马,这匹马与告示上说的一样。罗际命留下此马和送马人,派人将失马老翁叫来认马。那白马一见主人,又是撒欢,又是嘶叫,好像久别重逢的样子。老翁搂着马热泪盈眶,激动地说:“我的马终于回来了,谢谢罗大人。”

马贼见势不妙,想溜走。但早已被衙役们看住,哪里跑得掉!马贼自投罗网,只得认罪伏法。

2.萧宝夤长江钓鱼脱险计

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灭掉南齐政权后,居然大肆杀戮南齐旧王。为此,原南齐鄱阳王萧宝夤心神不宁,如惊弓之鸟。

公元502年,萧衍刚攻下建业(今江苏南京),就把萧宝夤包围在住所里,围了个水泄不通,情况万分危急。萧宝夤的心腹人颜文智献上一计:“乘敌人不备,将后院墙凿个洞,您连夜从洞中钻出逃走,我们先设法找条小船,停泊在长江边等候接应。”原来,鄱阳王的住所里有条地道,直通后花园的假山中,从那儿就可接近墙洞。

当晚,夜色苍茫,伸手不见五指。萧宝夤穿一身黑布短衣,脚踏草鞋,从地道进去从假山出来,爬出墙洞,一溜烟地跑到江边。他跑上小船,正想撑篙启程逃走时,天色已经破晓。萧衍的巡逻兵发现江里有人,马上跟踪而来。

萧宝夤见追兵逼近,心中暗想:“想逃,岂能甩掉追兵?乘这只小船难以脱身。”于是,他随机应变,装扮成钓鱼人。既钓河中小鱼,又钓岸上这些大鱼。

萧宝夤打定主意后,马上从小船上取出鱼钩,装上诱饵抛入江中。当敌人的追兵赶到近前时,他正专心致志地钓鱼呢,似乎根本就没有注意这批仗剑持刀者的存在。他一会儿顺流而下,收钓取鱼;一会儿逆水而上,悠悠装饵。敌兵打量着这渔夫,从容不迫,毫不惊慌,左看右看毫无破绽,只好渐渐离去。

萧宝夤见敌兵的背影全消失了,就马上奋臂划桨,“哗哗哗”地划上岸,几个心腹也赶来接应,他们白天躲在江边的芦苇和草丛中,晚上披星戴月地赶路,一直跑到最安全的去处,他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好险哪!终于甩掉了吃人的大鲨鱼。”

3.大水坑变成聚宝盆

唐朝时,有一个叫裴明礼的年轻人,出身贫寒,家徒四壁,只有两间破旧的草房。别人都不把他放在眼里,可是他却有一个颇为聪明的头脑,成为闻名于世的经商能人。

有一次,金光门外的大水坑低价出售。但因为积水臭气熏天,无人去买。裴明礼见有利可图,便卖掉自家的草房,正好抵上臭水坑的售价,把这块地方买了下来,他自己搭了一个窝棚居住。

裴明礼在大水坑中央竖起一根大木杆,上面吊着一个小竹筐,还张贴了一个告示:凡能用石块、砖瓦击中筐子的,一次奖赏一个圆饼。大人、小孩争先涌到水坑边,把石块、砖头、瓦片不停地投向竹筐。但是由于杆高筐小,击中竹筐的人甚少。偶尔有人击中,得到一个圆饼,吃着挺香,大家还眼馋。特别是小孩们不甘心,得饼心切,天天来投击竹筐。不到一个月的工夫,大水坑居然被填平了。

填平了大水坑,裴明礼在上面建起了牛棚和羊圈,供来往贩卖牛羊的商人使用。不久,牛羊的粪便堆积如山,但这正是附近农民种田的“宝贝”,裴明礼将其卖给种田人,几年间就赚了一万贯钱。

有了巨款,裴明礼就在这块地皮上盖起了一幢漂亮的房屋,周边种植了花草树木,开设了旅馆和饭庄,接待东西来人、南北客商……不到十年的时间,裴明礼就由贫变富,成为有名的大富翁。P12-14

序言

中国是兵家的国度,历来讲究谋略的运用。各种兵家著述盛行于世,其中为人所推崇者,莫过于《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等。所有这些兵家奇书,都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时至今日,世人仍然在享受着这一载誉千年的文化果实。

《谋略50计》是继《三十六计》之后在计谋学领域的又一重要成果,是近年来研究中国古代、近代及现代谋略在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和人际关系各方面运用的集大成者,是计谋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众所周知,对于《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的研究、解析、整理及例说的各种版本书籍多达几百种,这固然是对中国古代计谋学研究的重大进展和深入,但在《三十六计》之外还有很多计策和计谋需要概括和总结,系统的、完整性的专著犹如凤毛麟角。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谋略50计》一书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它对散见于各种典籍以及社会上流传的“计名”进行了广泛搜集、加工和整理,择其要者和实用性强的计名辑录在册,分门别类,有机排序,构建出系统化的逻辑体系,构思新颖,具有很强的创意性,相信这是计谋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本书在内容上分为八套,即文战、武战、智战、谋战、兵战、敌战、攻战和守战,每套计都带一“战”字,故取书名《谋略50计》。其中,必有两套计名对应、对称、相辅相成,如文——武、智——谋、兵——敌、攻——守。特别有意思的是兵战计,该套六个计名都带“兵”字。“兵战计”这一命题为新提法,系根据中国古代和近代战争的“用兵”之道及兵法总结提炼而成。战争就是“用兵”,所以“兵”字是战争的核心问题,而其他各种计谋的使用也都围绕着“兵”字来运转。与此同时,本书第六套“敌战计”中六个计名都带“敌”字,与《三十六计》第二套“敌战计”中六个计名一个“敌”字也没有的命题相比,有所开拓和深化。

从形式上来说,每一计中都有“导论”和“例说”,导论是本书的理论部分,是在阐述兵法、运用兵法乃至活用兵法等方面引导读者去进一步思考,例说则用来证明兵法的效用和威力。每一计的史例或例说均按时间顺序排列,所引史料丰富、翔实、生动、感人,颇值一读。

为了写好这部书,编者花费十余年的时间研究了各种兵法,可谓“十年磨一剑”。书中的引论部分则涉及几十部古代兵法,如《孙子兵法》、《司马法》、《六韬三略》、《诸葛亮兵法》、《百战奇略》、《草庐经略》、《兵经百篇》等等。在辛勤劳作完笔之后深有感慨:十年磨一剑,必有砺锋出;计谋无止境,尔今有新书。

在编写过程中,编者除参阅大量古典书籍外,还参考和吸收了现代史学界和计谋学界的优秀科研成果,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由于时间仓促以及能力所限,书中如有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9:2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