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作为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它与西安半坡、秦兵马俑坑这类考古学遗址不同,并非轰动一时的重大考古发现,而是一种长时期文化积淀的结果。作者根据已掌握的资料,重新编写了这本名曰《碑林史话》的通俗小册子,把碑林的千年沧桑归纳成一个个小题目,以三五千字的篇幅写成二十多篇短文,尽可能地减少考证文字和原始资料的引用,力图使读者能轻松阅读而不致有繁冗之感。
碑林历史的源头——从《开成石经》说起
韩建、刘那迁置唐石经
最早入藏碑林的唐代名碑
范雍创建京兆府学
吕大忠再迁唐石经
虞策崇宁建学与唐石经迁至碑林现址
碑林的形成与“碑林”称谓之由来
金代的“碑院”
碑林在金末遭受的一次人为破坏
忽必烈汉法治关中与碑林的重建
堂邑刘斌的故事——一位元代工匠对碑林的贡献
最早著录碑林藏石的文献——骆天骧及其《类编长安志》
碑林、文庙及府县三学建筑群落的形成
嘉靖年关中大地震对碑林的破坏
赵崡和他的《石墨镌华》
清代金石学的鼎盛与碑林的发展
毕沅对碑林的特殊贡献
一位日本学者眼中的碑林——足立喜六及其《长安史迹考》
国宝的归宿——《景教碑》移藏碑林的前前后后
近代以来碑林最大的一次整修——1937—1938年整修碑林始末
于右任与《鸳鸯七志斋藏石》
碑林史上第一个专门管理机构——民国时期的西安碑林管理委员会
《熹平石经》残石的传奇经历
陕西的第一所博物馆——民国时期的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今日西安碑林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