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皮球》——中国最好的散文家、隐藏最深的民间思想家梁小斌最新力作!
他的诗歌曾经闪耀在星空,他的思想却因为自身的沉重而仍被埋葬。
德国有尼采,中国有梁小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翻皮球/窝藏书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梁小斌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翻皮球》——中国最好的散文家、隐藏最深的民间思想家梁小斌最新力作! 他的诗歌曾经闪耀在星空,他的思想却因为自身的沉重而仍被埋葬。 德国有尼采,中国有梁小斌。 内容推荐 《翻皮球》为《窝藏书系》之一。 《翻皮球》简介:三十年来,梁小斌的笔记体手稿在大江南北的文友手中传看,他对日常事物无与伦比的洞见,对世界真相的解读让人惊叹。作为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他曾经以《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震撼了一个时代;作为一个深藏民间的思想家,梁小斌用他精耕细作的笔记将这个深深蒙尘的时代之镜从一角开始擦亮。 目录 第一章 成俑经历 我是梁小斌 信仰境遇由逻辑世界想到的 消失 鞭子 愿望 关于源头的回答 思想 人民的思想 认识论 历史的贞操 第二章 融化到此为止 融化到此为止 界线 优雅 和谐 不仅是羞涩 自由 羊态 真实的生活 直觉 虔诚 第三章 诗是反驳 对屠杀的研究 释放之后 温情 幸福感 作家的身姿 隐语 内心生活 诗是反驳 世界观 空白之处 学习生活 我们是害虫 剥毛豆及其他 除名之后 第四章 在一条伟大河流的旋涡里 晨霜 关于记忆 我想把你们的酒桌推远一点 搬进教授楼的管道工 晾晒白菜的盛大节日 逗留在欢迎仪式之外 马蜂 召唤 蹲着的心事 律令的诞生过程 气息 第五章 绘事后素 捕鸡者说 夏日黄昏 旗杆在握 空碗和米饭 作文 邻居 分行 失明与格律 人在其他领域出名 你又不是名人 福祉 绘事后素 彩球升上天空之前 躲避 读《古兰经》 方舟 握手 凶悍:我的诗歌立场 生土豆时期 时间逼近了 第六章 修理风筝的人 绳索 修理风筝的人 言语与感动 关于亚里士多德 确切消息 时间逼近 老师 劣迹原貌 珍惜由来 本职工作 “我们已经躲好了” 黑暗中的渴念之人 不要打听树木的年龄 向农活献媚 踩坏的风琴 关于“圣女” 第七章 我将如期而至 祖国,究竟是指什么? 失去了锁链之后 锄头与蜘网 壕沟里的中国山水画 手持火炬的人 多余的骨头 阵地上的分娩 苦难,如果仅是为了震撼 第八章 笨拙在别处 吃过了 关于铁链 你烧的山芋特别凶 到底有多重 那就买票吧 爆炸成功之后 号志灯 伟大工程始建时 笨拙在别处 困惑 理解 准则 结论 火炬 拉萨河 我与这个世界并无仇恨 击鼓人的叩问 第九章 梁小斌如是说 合肥人 我放下了 回归匠心 关于李力的絮语 他将如期而至 诗到茫然未有时 黄土有震 我是怎么熬过来的 代后记 以蜷缩的方式伸展自己 试读章节 我是梁小斌 1 我1954年出生在安徽省合肥市。父母亲是国家干部。我是喝奶妈的奶水长大的,后来母亲总是埋怨:奶妈的奶水没有营养。 我很顺利地读完了小学。四年级时,班主任在评语栏上这样写过“优点:胆小”,我最害怕体育课与劳动课;在全班同学注视下,从跳箱上翻过去,简直是一种耻辱。班主任每每用忧郁的眼神看着我时,我只略感对不起她。 小学毕业那年,我住进医院后不久,“文革”开始了。院长叫我探听隔壁一位病人的动向,后来我告密:他每天将剩饭倒到水池里。 某年夏夜,父亲被大学生们带走了;我一直认为他是换一个地方去住。我很不情愿给他送开水,因为害怕见到他,而母亲以为我在和父亲划清界限。 对“文革”的来龙去脉,我也正儿八经地思索过。外婆说:你怎么会懂,你多么单纯啊。而父亲早就认为我是一个复杂的人,我对思想复杂感到自卑。 我从未体验到自己的单纯。 在合肥三十二中就读时,我一点也不爱读书,却跑到街上看连环画。在给工宣队长递交检讨时,他很满意,说是有文采,允许我悬崖勒马。 进入高中后,我对一位语文老师印象深刻。他借给我一本《女神》,我第一次听到他在私下场合说到“泛神论”。《女神》里作者向地球母亲所发出的一种博大的呼唤令我激动。后来我在一个生产队落户,经常躺在大草堆上发愣。我时常跑回家。母亲说:既然你觉得家里没有意思,又跑回来干吗?我一点说不出其中道理。 1975年,我得了肾炎,住进医院。 在家养病期间,我读黑人诗选,我还读到了《唐璜》,但我对拜伦并不迷恋,对普希金略有好感。黑人诗人朗士顿?休士诗歌中放射出的黑色光芒令我炫目。 后来我才知道,像我这样孤僻的年轻人,崇拜起诗人的深沉气质,远离了自己的个性真实。 1976年进入合肥制药厂后,我继续读国内诗人的作品。仅从文风上判断某个诗人的素质,从语感上猜想某个诗人的善良。恰好公刘同志在安徽,我匆匆忙忙给他写信,后来他约我见面,希望我多写。不久,他向诗刊社推荐了我的作品。 1979年,《彩陶壶》在《安徽文学》十月号上发表。我萌发了做一个善良诗人的愿望,有病治病,没病写诗,就是我那时的艺术观和世界观。 后来到北京参加“青春诗会”。那时我至少还把浪漫主义奉若神明,形成诗人优雅、纯洁的品格是我的目标,这导致《雪白的墙》的创作(这似乎符合了一个时代的命题,使我获得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诗歌创作奖)。稍后一段时间,我写出《家乡的草堆》《日环蚀》等诗。我已体会到:形成个性的美好是件使人精疲力尽的工作,犹如体力劳动一样。 因为我不能维持正常的上班,1985年,工厂工劳科长亲自把除名决定送到我的手里。我说:本来应该是我去拿的,麻烦你们送来了。自此,我的生活靠全国诗友们的赞助。我无法忘记,在我创作上最困惑的时期,谢冕同志、孙绍振同志、吴思敬同志给予我莫大的关心和支持。 1986年,我凝神观照自己如何生活,写出了长诗《断裂》。《断裂》表达了人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所忽略的许多人生体验,评论界认为是在“展览丑恶”。因为认清了自己,我感到欣慰。 诗刊社在我生活窘迫时对我表示了关切,1986年起我担任诗刊社刊授学院辅导老师。似乎也体会到“往碗里夹好几种菜,是一种幸福”了。 还有,我们总是在谈创伤,至今我仍不明确,创伤的真实部位在哪里。 还有,诗自然是要质朴的,但质朴的情感有时被有教养的诗人所垄断,在质朴之外,仍有我不曾触摸过的世界。难道说,诗人只有心肠变坏了,才具有进行意义?或者说,我一开始就并非纯洁。我在学习纯洁的细节时感受到了压迫。 2 我的写作生涯是从写“公社开完欢迎会,一颗心飞到生产队”这样的句子开始的。其中还有也很重要的另外一句话:“想着想着入梦乡,手儿放在心窝上。”这就是我初出茅庐时的作品,并谎称曾经发表在人民公社的黑板报上。因而我与顾城是很不相同的,与他的发轫之作“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相比较,顾城较早地注意上了自我,我却在随大流式地注意跟自己毫不搭界的社会公众生活。 实际上,我是一个逃离伟大的上山下乡劳动运动的冠军。我不由想到那更为离谱的一句:“明天一早就下地,一定要开好第一犁。”讲这句话之前乃至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从没有摸过任何一件劳动工具。我仅在人民公社的打谷场上,凝视漫天铺开的金色谷粒,像一个头戴金色草帽、手握竹竿的游魂,当时心里所想并不高深。至今,我仍在不同的场合反复朗诵我第一次进村时的情景,引来满场哄笑,这又成为我写了一首好诗的佐证。 P2-5 后记 以蜷缩的方式伸展自己 梁小斌先生嘱咐让我来编辑他这部书稿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处在极度紧张与不安的情绪当中。我觉得这将是中国文化界和思想界的一个重大事件,我很荣幸,但也感到责任的重负。 我与梁小斌先生认识有15个年头了。他比我父亲小一岁,是我的长辈。在我结婚的当天,他不辞路途颠簸赶到我的家乡,因为一个著名诗人的参加,我的婚礼作为一桩美谈在家乡广为流传。 每次推开梁先生住处的门,他都窝在沙发上。我为杯子加水,两人就这样没有开始地聊下去。有时为了一件小小的事,我俩也会争论,究其道理,他在文字中均有阐述。更多时候,我俩像朋友一样相处。 梁先生经常从无人问津的地方开始思想:“手上有一根刺,使我不得不回忆这只手今天抚摸了些什么。”他把对世间万物的真实感受准确无误地表达和记录下来,他从来不提立场和口号。 他从旁人熟视无睹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自己的思想,他“拾起他人丢弃的烟头,关起门来捣碎火星”。他的联想出入意料,比如他写道:“如果你现在的菜篮里只有几根葱,你却离开了菜场,那么,我会猜测,一定有一条鱼在家中砧板上等着你。” 在时光缓慢的流淌中,梁先生深遂的思想和天真的行为,让我兴奋迷恋而又难究其解。他一直追溯语言的源头,而我在尝试敲开他思想的奥秘之门。 2000年,我与叶匡政先生一起开始了梁小斌第一本思想随笔《独自成俑》的编纂工作。那是我俩第一次涉足出版工作,仅是在十几年前,那时的国内出版社尚未认识到梁小斌思想随笔集的意义。 叶先生是认真而严谨的人,我俩带着初稿一起去过很多省份。从整理手稿到编辑成书的过程,我俩几乎都在位于天津蓟县一个高速公路边的印刷厂里,与工人们同吃住度过的。我们仿佛在完成一项伟大的任务,我们雕刻并催生了《独自成俑》这部著作。 拿到墨迹飘香、书页颤动的成书当晚,我与叶先生都极度疲倦而又无比兴奋。叶先生躺在床上对着电话里的亲人,唱了一晚上“友谊地久天长”,至今回望,历历在目,感慨犹深。 随后,叶先生又出版了梁先生的《地主研究》《梁小斌如是说》等作品。 梁小斌先生经常会念叨起据说是《圣经》里的一句话:“时间已经来不及了,我不再做比喻了。”梁先生的一次次提醒明确指向了交稿日期的临近,编辑梁先生的著作是一个心力交瘁的过程,如果没有梁先生的一再鼓励与信任,我很难完成这本书的编辑工作。 梁小斌在中国八十年代中期即进入思想随笔写作,但他的思辨内容仍鲜为人知,因此重新摘录梁小斌思想笔记尤为重要。 编选梁小斌思想随笔是件复杂的工作,编者试着将本书内容分为九个部分:“成俑经历…‘融化到此为止”“诗是反驳”……并加了章节标题。坐在桌前编辑梁先生的文字,我试图大声朗读,但已读不出声。但以前我作为梁先生作品读者的时候,在不同场合公开朗读梁先生文字的日子都是我的节日。 本书内容一部分是从梁先生2005年前部分公开出版物中选取的;另一部分是2005年后梁先生未公开的笔记,这些新内容编者加了小标题,不一定精确,只是起到阅读提示作用。梁小斌为诗人画家写的评论,因能部分窥见梁小斌作为思想者的思辨风格,故也收入。 我知道,仅凭我个人的感觉编辑梁先生丰富的思想,是很难展现其全部面貌的,我因此而忐忑。 很多时候,我与自己的理想越走越远。幸运的是,我一直在坚持走近梁小斌先生的思想。思想是思想者遭遇结晶,思想者必须确认。他的思想没有背叛他亲历的遭遇。这一段话曾是叶匡政先生和我对梁小斌思想随笔所给的结论。 作为编者,我尚未背叛自己的编辑经历,也希望编辑出来的图书忠实地传达出我对梁先生日积月累的理解。 我以蜷缩的方式伸展自己。 如果你不被深深地吸引,他也会深刻地改变着你。 ——梁小斌语 刘让 2012年7月31日于合肥 书评(媒体评论) 梁小斌掩埋自身得以远遁人群,保留了一份与世风不相属的纯粹的童真,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标本;他又以对自身向内挖掘,自省出藏在我们内心的习惯和隐秘。他自省的力度刻意回避了轻率简单的结论,这种独具品位的思索有极其丰富的取向和内容,从而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和发扬的空间。 ——梁小斌研究会 梁小斌的文本鲜明的标志即是他从不背叛自己的经历。他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他所遭遇的人生体验,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他在中国文学里开创了一个典范,告诉人们只剩下大脑的人该如何行动,他的美和真诚感人至深。如果你不被深深地吸引,他也会深刻地影响着你。 ——刘让 这是一本不能匆匆翻阅的书,而是一部当代罕见的寓言和诗。 ——瓦当 在我们的文学界,还没有其他作家能够像梁小斌这样,用心灵的魔术将一切混乱的、轰轰烈烈的社会生活内在化,使其变为一种心灵的倾诉。 ——残雪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