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了几件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木制作品,从样式、制作技艺、制作人、历史、文化、产地6个方面对作品分别进行了介绍。
每个篇章的内容主要包括6个模块,分别为“一件作品”“一门手艺”“一位有缘人”“一方水土”“一段历史”“一袭传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木作传奇(精)/中国手作传统手工艺匠心系列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选取了几件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木制作品,从样式、制作技艺、制作人、历史、文化、产地6个方面对作品分别进行了介绍。 每个篇章的内容主要包括6个模块,分别为“一件作品”“一门手艺”“一位有缘人”“一方水土”“一段历史”“一袭传统”。 目录 一根藤 十里红妆 沙窝木碗 应县木塔 土家族吊脚楼 侗族风雨桥 乐平古戏台 榫卯传承 松配榫卯 序言 “心积和平气,木应正始 音。”白居易的《清夜琴兴 》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幅画 面:一个孤寂的人夜晚弹琴 ,木琴发出纯正的琴音让人 心态渐渐平和。 木制作品从来就是人类 的好朋友——琴、棋能够陶 冶人的性情;木雕作品令人 赏心悦目;我们的祖先“构 木为巢”,而后又留下了太 多矗立千百年的雄伟壮观的 木构建筑;还有与我们生活 息息相关的各种木制家具。 本书选取了几件代表中 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木制作品 ,从样式、制作技艺、制作 人、历史、文化、产地6个 方面对作品分别进行了介绍 。 每个篇章的内容主要包 括6个模块,分别为“一件作 品”“一门手艺”“一位有缘人 ”“一方水土”“一段历史”“一 袭传统”。 “一件作品”从样式、选 材、结构、特征等几个方面 向读者介绍作品。一般来说 ,针对一副手工作品,不仅 要介绍模型作品,还会着重 讲这个模型对应的实物作品 ,比如榫卯祈年殿篇章,不 仅介绍了精巧别致的祈年殿 模型、用鲁班锁锁定的瓦楞 、活的可拆卸的栏杆,同时 还介绍了祈年殿实物的特征 ,如殿内的柱子,四根代表 四季,十二根表示十二个月 ,二十八根象征周天二十八 星宿等。 再如应县木塔篇章,介 绍微缩模型的同时,还着重 介绍了木塔实物的雄奇壮观 ,以及木结构如何被用到极 致。 “一门手艺”则侧重介绍 作品的制作工艺,如乐平古 戏台的藻井,既美观,又可 起到音响的作用,所以在制 作上要求榫卯工艺做到严丝 合缝。 再如土家族吊脚楼的穿 斗架结构,作为穿斗架构件 的冲天炮,是那根承接来自 正屋和厢房屋脊荷载的柱子 ,它的创造设计能够充分展 示土家族工匠大师的高超技 艺。 “一位有缘人”则主要从 技艺人、能工巧匠着手,讲 述他们的经历,以及对木艺 的热爱、对行业的执着、对 自己初心的坚守,不离不弃 。如坚持做“一根藤”的汤智 欧、褚定江,虽然一根藤工 艺几乎没有了市场,但是依 然坚守,还坚持带徒弟,让 这门优秀的木艺不致失传。 还有“应县木塔”篇章模 型的制造者赵玉山,一生除 了建塔什么也不做,建塔一 直是他生命和灵魂的寄托。 为了建塔他借了许多亲朋好 友的钱,又都无法还上,现 在已经举债无门,“省吃俭 用,贷款建塔”的心声,令 人闻之落泪。 也有木业并非本职工作 ,完全出于对传统行业的热 爱,却一直坚持下来的能工 巧匠,如第二章的沙窝木碗 的传承人李学民、第九章中 “爸爸的木匠小屋”的屋主“ 郑爸爸”郑安全、第十章祈 年殿微缩模型的制作者王震 华。 李学民本来是个多年来 在建筑工地上打工的“新产 业工人”,凭借对家乡沙窝 木碗的热爱,放弃出外打工 挣钱的机会,坚持学习沙窝 木碗的制作技艺,又把自家 的二楼全部用作了沙窝木旋 的展览室。 郑爸爸的本职工作是水 环境治理,凭着年轻时学的 手艺加上对这门技艺的兴趣 ,把木艺当作了一生的事业 ,无论公司和家里都有一个 木工室。 祈年殿模型的建造者王 震华退休前是一位机械工程 师,退休后“闭关五年”,谢 绝与外界的一切往来,专心 制作榫卯结构的祈年殿。 第一章中的天台和合人 间文化园掌门人沈中明,第 二章的十里红妆博物馆馆长 何晓道,更是满怀着对传统 文化的热爱走进了这个行业 。 沈中明先生作为一名天 台人,年少时就对天台“一 根藤”情有独钟,当他有了 一定的经济基础后,他投资 买下了30亩的老旧厂房,没 有用于他的汽车用品行业, 也没有用在当时炙手可热的 “炒房”上,而是筹建“和合 文化博物馆”,为他钟爱的“ 一根藤”安家。 何晓道先生原本从事古 旧家具的收集整理,结果凭 着一腔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 满怀热情,收集出了一个十 里红妆博物馆。 “一方水土”说了这个作 品的产地有哪些特色,展现 伟大祖国的美丽风景、经典 故事及更多木质建筑。 “一段历史”,介绍了这 副作品的历史,从产生到发 展再到繁盛的一段经历。 “一袭传统”,道出了一 副木作品不仅有其令人惊叹 的精美外貌,更有其深刻、 宝贵的文化内涵。 中国木作及其内涵是中 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也是整个人类世界的宝贵物 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上古“构木为巢”的人 类先祖有巢氏到春秋时期木 匠祖师爷鲁班,从夏朝奚仲 造车到“宋朝木工第一人”喻 皓,从唐代东阳木雕“活鲁 班”华师傅到明朝天安门的 设计者“活鲁班”师蒯祥,从 二百年清宫“样式雷”家族到 为一生从事古建筑研究和教 学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 从古至今历朝历代人们 创造发展着木质作品,也创 造了灿烂的木作文化,在人 类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 一笔。 《考工记》载,“攻木之 工七”,意思是木工分为七 类,《考工记》出自《周礼 》,可见周代木工已分工很 细。 从考古出土的遗物中看 出,河姆渡时期就已经有了 比较发达的木材加工工艺, 木工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 就已经出现了。 夏朝时已有 导语 木制作品从来就是人类的好朋友——琴、棋能够陶冶人的性情;木雕作品令人赏心悦目;我们的祖先“构木为巢”,而后又留下了太多矗立千百年的雄伟壮观的木构建筑;还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木制家具。 本书中的“一件作品”从样式、选材、结构、特征等几个方面向读者介绍作品。“一门手艺”则侧重介绍作品的制作工艺,如乐平古戏台的藻井,既美观,又可起到音响的作用,所以在制作上要求榫卯工艺做到严丝合缝。“一位有缘人”则主要从技艺人、能工巧匠着手,讲述他们的经历,以及对木艺的热爱、对行业的执着、对自己初心的坚守,不离不弃。“一方水土”说了这个作品的产地有哪些特色,展现伟大祖国的美丽风景、经典故事及更多木质建筑。“一段历史”,介绍了这副作品的历史,从产生到发展再到繁盛的一段经历。“一袭传统”,道出了一副木作品不仅有其令人惊叹的精美外貌,更有其深刻、宝贵的文化内涵。 精彩页 一件作品 2015年,第七届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在四百多位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的1500多件参展作品中,一副“一根藤”福禄寿屏风一举获得金奖。 屏风中的每一段木条用榫卯连接在一起,首尾相连,弯曲迂回,每一处既是终点又是起点,仿佛一根藤绵延缠绕。屏风中间的小寿龟和四只小鹿栩栩如生,代表“寿”和“禄”,四角的蝙蝠是“福”的谐音,并且这几个动物图案也是由一条线走下来蜿蜒盘曲组合而成的,所有这些元素构成了这样一副精美的福禄寿的屏风。 这副作品来自浙江省天台县和合文化园一根藤艺术馆,这种技艺也是天台独有,俗称天台条,又叫软藤挎条,因其有着回环穿插首尾相连的藤状图案,又被称为“一根藤”。 “一根藤”的由来 “一根藤”是天台民间一项独有的传统木作技艺,始于明末清初,素有“东阳雕、天台条”之美誉,清末民初尤为兴盛,发展成为江南影响较大的传统木工制作技艺。 现代技术的兴起,使这门传统工艺逐渐被冷落,由于一批热心这项技艺的工匠的坚守才不致失传。经过众人的努力,一根藤制作技艺于2017年被列入《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一根藤”的技艺是木工的仿生做法,它的原型就是生长在山野间的藤蔓。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藤蔓盘曲缠绕,寓意着子孙繁衍,无穷无尽。 “一根藤”技艺制作精细复杂,其核心技艺是榫卯,直硬的木条通过榫卯的连接,形成柔曲的藤蔓图案,刚柔并济,阴阳结合,纹路之间渗透着和合文化,其首尾相连成藤状且图案多以和合圆融的吉祥图案呈现,人们又称之为“和合藤”。 在民间,人们始终相信,门窗上的回环缠绕的“一根藤”是有生命的,它象征着“枝繁叶茂,家和人旺”。当光线透过木花窗照射进来,投影到屋内,窗影会显得特别灵动,带给人们吉祥美好的感觉。 “一根藤”运用 随着技艺的发展,“一根藤”也用在了祠堂庙宇的堂门、佛龛中,除了门窗,屏风、壁挂、床等也有应用。 天台人说“世上有千工床,没有千工房”,天台七帐床制作精细复杂,是眠床中最有档次的。现存于县博物馆的髹金一根藤七帐床,是民国时期家具,床的枕窗是一根藤如意纹条子,上方水口是“人物故事”雕刻,床栏有“喜鹊登枝”雕刻,工艺非常精湛。 床是人们憩息的场所,而且又与生命繁衍息息相关。婚床上的一根藤图案,更是表达了人们美好的祝福,体现了人们夫妻和合、幸福美好的生活愿望。 一位有缘人 发起人 建馆 2017年10月22日,一场天台传统“满堂红”的婚礼正在和合堂隆重举办。 新郎是天台和合人间文化园“掌门人”沈中明的二儿子。 举办传统婚礼,沈中明意在弘扬传统文化,唤起人们对传统婚俗的传承和发展。 多年来,沈中明一直不遗余力地进行天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工作。 经过数年努力,他花费巨资将位于天台国清景区的老厂区工业厂房改建为文化实体,依托深厚的天台山文化,致力于和合文化挖掘、传承、保护、弘扬,回馈社会,从2013年开始筹建了“天台山和合人间博物馆”。 P2-8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