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昆明的除夕(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也斯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昆明的除夕(精)》编著者也斯。

我们在香港长大,可却从未停止过阅读中国的古典与现代文学;中国的山川人物,对我们来说,既陌生又熟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内地逐步变化,我们也有机会接触到不少内地的诗人、小说家、电影导演、剧作家和音乐家,发觉彼此有不少共同的话题,展开了新的对话。

这册散文集出版,不是说它是一个完整的记录,而是因为那里面尝试捕捉一个时代的气氛和文化精神面貌,对我来说那里有一些我觉得值得记下来的素质。

内容推荐

《昆明的除夕(精)》系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也斯先生散文集。

《昆明的除夕(精)》本书以香港视角,真情抒写、缅怀祖国山川风物,评介知名作家和艺术家。文笔雅致细腻,气息温婉又不失缜密、尖锐的思辩之音,既见证了香港学人对内地文学的关注和热忱,又复活了人们对1980年代生活的珍稀记忆。正如作者所言:“不是说它是一个完整的记录,而是因为那里面尝试捕捉一个时代的气氛和文化精神面貌,对我来说那里有一些我觉得值得记下来的素质。”

目录

辑一武侯祠的小石雕

武侯祠的小石雕

三苏祠取景

滇池的都江堰

走向未来

扬琴和吉他

汤圆的故事

百菜百味

从车上望出去

诗人的空间——记杜甫革堂

巨大的头颅

满天星光

昆明的红嘴鸥

昆明的除夕

凿石和浮云

石林的阿诗玛

辑二富春江的轮渡

时空的漫游——访问上海

在上海看《中国梦》

龙华寺的木匠

富春江的轮渡

江水里也有不少杂物——李杭育的矛盾

陆文夫的美食

另类交流

辑三大雁塔远眺

没有尾巴的马儿

如何测量陵墓的中心

大雁塔远眺·远眺大雁塔

怎样阅读《黑炮》

《孩子王》与文化问题

刘西鸿:从小说到电影

摇摇晃晃地前进

王朔:危机中的自照与书写

辑四黄土地如何起舞

高行健的“声音”

高行健的《冥城》

沈从文在香港

爱玩的张辛欣

和舒婷谈诗

顾城:现代的童话

《黄土地》如何起舞

如何寻找新关系

序刘索拉《混沌加哩格楞》

辑五幸存者的声音

沈从文的静——悼沈从文

汪曾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郑敏的声音

阿城:制约下的自由

扎西达娃的胡子

幸存者芒克

秋天的信

试读章节

为什么当我拍摄这个地方,总好像没法拍出那种流动的感觉?在门口,一头牛缓缓走过,背后有人拉着车,车上堆着长竹枝,刚好横过祠门。有人把自行车搁在墙边,进门时,抬头看一眼上面的横匾,看一眼旁边欲飞的檐角。但在拍出来的照片里,这一切,到头来恐怕又只会剩下一帧呆照。

就好像新造的塑像,也有峨冠轻裘,也有仰视与沉思,是的,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可惜的是原有的高大的雕像毁掉了,说是塑了新的雕像,却又太生涩了。只有那两棵拔天的银杏,在微风中轻轻摇动枝叶,在人群中屹立不移。举起照相机,你才发觉镜头容不下那高耸;走开点,又显不出那巍峨。算了,让我们走向东西厢房,看陈列的图画,依循那些回廊,左弯右拐地沿湖走去吧。新画的图画,简略地把诗人的生平概括,画中那张脸孔有点平庸,某些抽象的东西好像漏去了。转出来,那不是木假山?正是。不,不是,那不是木假山,原来带到京城的木假山已不存在了,借木假山寄托人品质的文章留下来,后人应和的诗文仍在,又有清人把其状仿佛的木假山送到木假山堂去,唤起我们对于原物的追想:原本的木假山是怎样的呢?

沿着回廊,想拍些什么?我也不知道。酒后剧谈犹激烈,花前思絮自翻飞。好,好句!让我们站在这前面,拍一个照!可是,不知怎的,拍出来的照片里,只剩下一半对联,独自翻飞。拍不出:那些迂回的感觉、呼应的结构、回望的角度;拍不出:那些轻风与水流。当你执著一滴水,它只会在你手中干去。不是说,一阵风吹过,池面的倒影会闪闪幻化更多更多的重像?乱我须与眉,散为百东坡?不知怎的,总好像没有风;好像,也没有流动的水。我们望向池面,只见一层薄薄的苔色。

不是应该有流动的水吗?像那诗人心目中的文章,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那是他的想象和思流,也是他诗文里开合张弛的章法。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不仅是他的诗,也是他的人,虽然遭受迁谪流离之苦,但是能够随缘放旷逍遥。不但性喜临水,也能与水周旋,既爱泛舟中流,也能治水疏浚,与人为善。水是他文章的体裁、生活的背景、思想感情的流动变化。我们想到他临池洗砚、他为民求雨、他对江水思归。突然遇雨,他又会豁达地随便戴起笠着起屐来,大概还会哈哈大笑,污挖井,好教人不致饮腐水而中毒。如果他现在还住在这里,他也会凿池引水,好让这片凝定的苔色,再流动起来?好抹去满面的水珠。他欣赏好风如水,但也实在得去设法排让湖水滟滟,涵照万象的变化?

在我们站的地方背后,有一尊巨大的白色塑像,手里握着书卷,也是诗人的造像呢!水凝止在池塘里,也许你总是没法给流动的思想和感情塑一个像的。看过他■劲的书法,拓印就往往失去那饱满和强健;看过他潇洒的诗句,任何一尊稳重的塑像,就好像只是生命本身一个微弱的反映了。诗人不在这里或那里,不在塑像和画像那儿,不在名人的题字、商店发售的纪念品那里,不在固定的池水、淤渍的苔绿那里。如果要为诗人塑一个像,除非我们能塑一个流动的肖像。

没办法,收起照相机,吃中饭去吧。祠内的饭堂里,闹哄哄的。墙上贴着诗人当年炖肘子的妙方,我们不禁微笑起来,想起这位馋嘴的诗人,在一次又一次的贬谪中细尝民间朴素的特产,在简陋的生活中与人同乐,仍然对生命有很好的胃口。这儿这么热闹,原来是有人正在结婚请客,大家在笑在吵,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堂倌端上热腾腾的饭菜,被这气氛感染,我不禁在旁边留了个空位。我是在等待我们的诗人偷偷地从塑像的座上、从画幅中溜下来,他一定会更喜欢坐在这里,在这热闹的人声中,吃一口肘子、白果鸡,跟我们对饮一杯大曲……P6-P8

序言

我们的父母在一九四九年前后从内地来到香港,我们在香港长大,可却从未停止过阅读中国的古典和现代文学;中国的山川人物,对我们来说,既是陌生又是熟悉的。一九七四年短短的回乡之行,在当时的政治气氛之下,叫我特别感到了内地与香港的不同;可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内地逐步变化,我们也有机会接触到不少从内地出来的诗人、小说家、电影导演、剧作者和音乐家,发觉彼此有不少共同的话题,展开了新的对话。

在八十年代我们特别感到一个变化中的中国,一九八五年至一九八九年尤其像是一段黄金时期,其间我有不少机会到内地访问旅行,在香港也接触到许多来访或过境的作家和艺术家,这集中的散文,多是在这阶段写成的对山川人物的感触。另有几篇写在这阶段之后的,则在篇后注明写作日期了。

我一九八五年回港开始在香港大学英文以及比较文学系教书,其中开的一门课是“中国现代主义”,讨论作品以诗为主。一九八七年我们主办“现代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学”研讨会,邀来了不少当代重要的批评家、小说家和诗人,展开讨论。一九八八年在“中华文化促进中心”办“文化寻根与文化反思”会议,被称为是“寻根派”最后一个会议。到一九八九年五月在歌德文化协会办“中德作家会面”时,台湾作家都来了、大陆作家却因故不能出席:除了芒克。我在这阶段除了在学术研究的范围,探讨广义的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之外,课余也写了不少在现实生活中经历到感受到种种文化的感性文字。我在《信报》和《中国旅游》上写游记,在《星岛晚报-星期日杂志》和《大公报》的《比较文学》专栏写书评,在《博益月刊》上写人物印象,都好似是有个方向地写下当时阅读中国的感受,也有一种参与其中的共鸣与忧虑。我当时亦在撰写中国文学与电影的论文,在香港大学的比较文学系开“当代中国社会文学与电影”一课。一九八九年夏天后一位同事担心这科目会不如过去那般受同学欢迎了,事实上那年秋天选收的同学逾百人,是历年最多的,还是有更多人想认真了解中国的过去与现在。

在一九八五至一九八九年间写的文字不仅这些,有关文学与电影的论文固然不包括在内,另外写电影的一些随笔也没有收入。我写过的诗与诗人亦不限于这些,另外有些我喜爱的作家也不一定有机会写到。比方最近出书前翻出旧照片,翻到几张王安忆在我家里抱着我女儿拍的照片。王安忆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小说家,但就是一直没有机会写。文学和文化的论文以后有机会再整理出来吧,我同意让这散文集出版,不是说它是一个完整的记录,而是因为,那里面在尝试捕捉一个时代的气氛和文化精神面貌,对我来说那里有一些我觉得值得记下来的素质。

这本小书在九十年代曾以较短的篇幅出版过,当时的编辑提议删去一些篇章,以较纯粹的散文形式出现;现在新版的编辑让我把原来也想包括的一些不那么纯粹的文字一起出版,我想或可以更好地记录那段日子予我们的感受。我多谢先后两位编辑支持我出版这本书,相信这里面也寄托了我们许多人的怀念和寄望。书出版前夕我又有机会重逢了一些人物,也看到了许多不同的变化,有些事情变好,有些事情变坏,但存在过的素质,好像还不是那么容易消失。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0:0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