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帮助》是一本典型的“我注六经”式的著作,其鲜明的特点与引人之处在于作者以其人生体验对老子其人其书做出了个性化的理解。本书主要内容是对《老子》81章的意译和证词。作者的“意译”吸收、综合了诸多注家的成果,而用自己的语言化出。“证词”部分是作者以其七十余年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悟所泣所笑所思所感,与老子的思想进行对证、查证,即作者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解读《老子》一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老子的帮助(王蒙的道理插图修订珍藏版)(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王蒙 |
出版社 | 安徽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老子的帮助》是一本典型的“我注六经”式的著作,其鲜明的特点与引人之处在于作者以其人生体验对老子其人其书做出了个性化的理解。本书主要内容是对《老子》81章的意译和证词。作者的“意译”吸收、综合了诸多注家的成果,而用自己的语言化出。“证词”部分是作者以其七十余年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悟所泣所笑所思所感,与老子的思想进行对证、查证,即作者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解读《老子》一书。 内容推荐 本书为王蒙对《老子》的个性化解读,是一本典型的“我注六经”式的著作。作者用自身的历史体验、社会体验、政治经验、文学经验、思考历程去为老子的学说“出庭作证”:用自身的亲见、亲闻、亲历与认真的推敲思忖为老子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理论提供一个当代中国人的人证、见证、事证、论证和反证。老子由此给我们带来智慧、从容、深刻、宽广、耐心、自信、气量和定力。 目录 老子的帮助(前言) 意译与证词 第一章 众妙之门 第二章 知美即恶 第三章 虚心实腹 第四章 和光同尘 第五章 天地不仁 第六章 谷神玄牝 第七章 无私成私 第八章 上善若水 第九章 功遂身退 第十章 如婴儿乎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第十二章 五色目盲 第十三章 宠辱无惊 第十四章 夷希微混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 第十七章 我自然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 第二十章 我独昏昏 第二十一章 惟恍惟惚 第二十二章 曲全枉直 第二十三章 飘风骤雨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迹 第二十八章 知白守黑 第二十九章 天下神器 第三十章 必有凶年 第三十一章 兵者不祥 第三十二章 名有知止 第三十三章 自胜者强 第三十四章 大道汜兮 第三十五章 淡乎无味 第三十六章 欲取固予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 第三十八章 失道而后德 第三十九章 天得一以清 第四十章 有生于无 第四十一章 明道若昧 第四十二章 一生二、三 第四十三章 无有入无问 第四十四章 知止不殆 第四十五章 大直若屈 第四十六章 却走马以粪 第四十七章 不行而知 第四十八章 为道日损 第四十九章 以百姓心为心 第五十章 善摄生者 第五十一章 是谓玄德 第五十二章 塞兑闭门 第五十三章 盗夸非道 第五十四章 以身观身 第五十五章 比于赤子 第五十六章 是谓玄同 第五十七章 以奇用兵 第五十八章 祸兮福所倚 第五十九章 莫若啬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六十一章 大国下小国 第六十二章 道为天下贵 第六十三章 味无味 第六十四章 未兆易谋 第六十五章 将以愚之 第六十六章 善下能王 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宝 第六十八章 善战不怒 第六十九章 哀兵必胜 第七十章 知我者希 第七十一章 病病不病 第七十二章 是以不厌 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第七十五章 难治轻死 第七十六章 柔弱处上 第七十七章 天道与人道 第七十八章 受国之垢 第七十九章 天道常与善人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试读章节 汉语与汉字的特点是重概括,重联系,重寻找同一性。既然人与人之间有共同的本质,人与天(世界)有共同的本质,如淮南子认定,天圆地方,所以头圆足方;天有日月,所以人有二目……那么,你应该想到,你应该相信,万物万象众生众灭,就总会有一个包罗万物万象众生众灭万代万世万有的同一的本质、规律、道理、法则、过程、道路、同一性。这个本质就是道。为了与一般的各种具体的道相区分,我们有时称之为大道。 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却又是规定一切主导一切决定一切的。它是本源也是归宿,它是物质也是精神,它是变化多端又是恒久如一的。它具有超越经验乃至超越一般哲学思维的、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却又极合情理的哲思——神学品格。这样的概括令人叹服感动,虽然不无混沌模糊之处。 这样的道,是模糊推理的产物,是抽象思辨的产物,更是想象力的产物,也有信仰的果实的成分。它是中国式的概念崇拜、概念精神、概念神祗。它是神性的哲学,是哲性的神学,是神奇的概念,是概念之神。 中国人有一种聪明,他不致力于创造或者寻找人格神或神格人,因为这样的人一神,具有二律悖反的麻烦。《达·芬奇密码》中提出了耶稣的妻子抹大拉的问题。《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提出了圣徒是否大便的问题。中国神学不把精力放在这样未免可笑的烦琐问题上,而是对于人一神采取存而不论、敬神如神在的态度。老子等致力的是寻找世界的本质、起源与归宿。这些无法用科学实验的方法统计学的方法见习实习解剖切片的方法获得的本质属性,是通过天才的思辨得到的。尤其是老子,他断定说,这个本质与起源归宿就是大道。 更正确地说,道就是本质与起源、归宿。你只要有本质的观念、起源与归宿的观念,你就已经有了道的观念。你怎样称呼它,称之为道或德或罗各斯(理念、理性或基督教所认定的与神同一的道)都没有关系。 而寻找本质、起源与归宿的冲动是非常平常与自然的。一个人想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回事、从哪里来的、到哪里去,一块石头、一粒种子、一颗天上的星星或者陨落的流星,都会引起人们追问本质、起源与归宿的兴趣。最后呢?就出现了终极关怀或者终极追寻了。 而按照老子的思路,只要有终极追寻就有道。如果你是拜火教,火就是你心目中的道;如果你是生殖器崇拜,生殖器就是你的道。 大道的魅力不在于传播它的人即老子的神灵奇迹,而在于它的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无所不载的性质。它导致的不是对于人格神或神格人(圣徒、上帝的儿子或者佛陀等)或神格物(如上面所说的火、生殖器等)的崇拜,而是对于神性概念大道的崇拜与探求。这样,道这一概念的神性,就与完全的宗教区别开来了。而它的至上性、终极性、主导性、本源性与归结性,又在无限的远方趋向于宗教。它与宗教是两条通向无限的平行线,而根据微积分的原理,两条平行线趋向于相交在无限远处。 在老子提出道的问题的同时,又用同样的句式、同样的说法提出了名的问题,一个是道可道,非常道;一个是名可名,非常名,这不是偶然的。因为老子的寻道是遵循着名的系统、概念的系统、命名的系统与方式来最后体悟到、找到了大道的。他没有在异人或者圣人中寻找神祗,没有在传教者、苦行者、善行者、劝善者、灵异者或自行宣布自身已经成神成佛或至少已经与上帝通了话的人中寻找神祗,寻找世界的本源与主宰。他也没有在奇迹或者奇物中寻找神祗。他是顺名——概念、概括之藤,摸道即本源与主宰之瓜。他硬是摸出道——命名出道来了。 可以理解这样的思路,这样的思路对于国人来说,顺理成章:请看,人的命名是人。人与牛马羊猴等合起来命名为动物,再与树木花草等一起命名为生物。生物与金木水火土等无生物合起来命名为万物。与怪力乱神梦幻,与人的心、意、爱、怨,与种种人文存在等合起来命名为万有或众有。再概括一步便是有,而有的反面与有的发展结局或有的产生以前是无,是死亡、寂灭、消失、空虚……然后万物万象的有与无的相悖相通相生相克,综合起来就是大道。大道是至上的概念,是顺名摸终极的果实。这是一个思索推理概括体悟的过程,是一个智慧与想象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相当合理的与有说服力的过程,是一个基本上防止了牵强附会与群体起哄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缺憾是比较模糊抽象,不像找到一个能成为佛的王子,或者一个本是上帝的儿子背起十字架的献身者、牺牲者那样生动直观感人。 而与这个概念道最靠近的、最最能体现这个本质概念的是另外两个同出而异名的概念:无与有。一切的有都来自无。一切的有都会变成无。一切的无都可能产生有,一切的无都会接纳有。一个人生了,他从无的王国进入了有的王国。一个人死了,他从有的王国进入了无的王国。无就是天国,无就是永恒,无就是万物的归宿。无又是有的摇篮,无是有的前期作业。一个人年岁渐老了,他从幼小与年轻的过程进入了无幼小与无青春的过程了,也就是进入了有成熟、有老迈的过程了。 无是有的无。有是无的有。绝对的无的情况下,什么都没有了吗?什么都没有了,谁来判定这个无呢?既无主体也无客体的情况下,还有什么无的观感与解说乃至想象呢? 所以我始终不赞成对于高鹗续作《红楼梦》的批评,说他没有写出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如果干净到所有贾府的人、有关的人死光灭绝的程度,还有什么悲剧感呢? 无可以是有,至少有一种对于空无的感受与慨叹、思考与判断。如说一个生命个体的疾病已经无药可医,无法挽救,那就说明此人的病已经有了重要的结论、根本的判断,已经有了料理后事的必要性与紧迫性。P4-6 序言 我喜欢感受与描绘形象,也喜欢激活与抒发情感,我喜欢享受神思与幻梦,也喜欢拈量与分析道理。我喜欢戏剧性的猜测与挂牵,也喜欢抽象概括的挖掘与追问。我赞美太阳、月亮、星星、爱情、婴儿;也赞美哲人额头的皱纹,尤其赞美那些深邃的、勇敢的、巧妙的、迷人的,有时候是惊人的雷霆一样、闪电一样、春凤一样与小树一样的思想。 与某些可爱的同行不同,他们戏说自己所以从事文学创作是由于自幼就数学不及格,而我从小喜欢文学与数学,二者难分轩轾。逻辑的过程也是精神的历程,也充满了激情与灵感,冒险与欢愉。算式与几何图形对于老王小王从来都洋溢着美的契机。我早就想过说过,世界上有许多美:花是美的,树是美的,女子是美的,而我尤其喜欢智慧的美丽。 因为你讲真善美也好,讲创造与理念也好,你注重文学、社会学、哲学、数学、生物学、物理学、经济学、美学与医学也好,你从事工农兵学商三百六十行随便什么行也好,我们面对的是同一个世界、同一束玫瑰。我们感受的是同一个世界、同一束玫瑰,我们表达着关切着、眷恋着与思索着的是同一个世界、同一束玫瑰。 我喜欢小说,也喜欢小说学,我喜欢诗,也喜欢诗学,我热爱生活,也喜欢品味与发见生活的道理。我喜欢唱歌也喜欢阅读科学与哲学的硬碰硬的思辨。 而不管是多么艰深的道理,它的生命在于从中可以发现生活的气息与生命的力量,可以从中发见玫瑰的鲜艳与多刺,爱情的甜蜜与辛劳,民谣后面的形而上崇拜,还有夜空微风的低语。在这一点上道理与情歌一样令人如醉如痴。它过去是活的,今后也永生。道理是灵动的、鲜活的、流转的、多情的与多彩多姿的。 于是我有了一批得到读者厚爱的讲道理的书。关于人生,关于红楼梦与李商隐,关于读书阅人,关于老子与庄生。安徽教育出版社准备以《王蒙的道理》为总题,出一套讲道理的豪华精装插图版的拙作,我觉得有趣,我觉得这件事做得不无道理,我希望它出得很美好,我希望能够尝试道理与痴情齐飞,清明共长考一色的滋味。 请接受我给可爱的世界与她的深远的道理的祝福与祝愿,请接受我对一束束玫瑰的不变的爱。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