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铁凝桥的翅膀/文化人散文随笔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顾骧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铁凝,文学创作一级作家,当代著名女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河北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河北大学兼职教授。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玫瑰门》、《棉花垛》、《哦,香雪》、《铁凝文集》(五卷本)等长、中、短篇小说及散文、电影文学剧院本三百余万字,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约150余万字。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部分作品译成英、德、法、日、俄、西班牙、丹麦、奥地利等国语种出版。本书收录的是其散文随笔作品,分三辑,包括:唯有读书好,人事半消磨和人在画中行。

内容推荐

本书共收入铁凝的散文随笔四十篇,篇篇都是美文精品。全书按内容分为三辑:

“唯有读书好”:文学魅力。有作者在重大文学论坛上的演讲,也有与著名评论家对话录等。迥异的文字,诉说同一个主题:文学是人类精神的栖息地。

“人事半消磨”:怀人忆事。怀念汪曾祺、孙犁等文坛前辈,记述自己双亲日常生活中的琐趣,念想幼年生活过的胡同,评述人性的微妙,等等。这些个人历程中所遇的人和事,在作者的笔下都充满深情,浸透着哲思。

“人在画中行”:品画随感。对西方的经典画作、中国的民间年画等,作者都兴趣盎然,以独特的视觉进行精练的评述;人生需要艺术的点化,艺术演绎着人生的故事。

目录

主编者言

第一辑 唯有读书好

阅读的重量

文学是灯

让我们相互凝视

桥的翅膀

从梦想出发

无法逃避的好运

“关系”一词在小说

在面具和面具之间寻找自己跌落的

面孔

优待的虐待及其他

以蓄满泪水的双眼为耳

文学应当有捍卫人类精神健康和

内心真正高贵的能力

第二辑 人事半消磨

相信生活,相信爱

怀念孙犁先生

猜想井上靖的笔记本

车轮滚滚

闲话做人

母亲在公共汽车上的表现

擀面杖的故事

男性之一种

女性之一种

孩子之一种

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

一个人的热闹

为什么要把时光留住

想象胡同

关于头发

黄金与钻石

第三辑 人在画中行

我与乡村

厨房

武强年画

怀念插图

农民舞会

德加眼中的芭蕾舞女

护心之心

狮如何变成孩子

蜻蜓

皇帝与绘画

称金少妇

河北有位白寿章

惊异是美丽的

试读章节

各位都知道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有五千年未曾中断的文明史,发明了与图书密切相关的活字印刷和造纸术。中国的古代文人创造了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些传统的经典一直传承至今,构成了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根基,世世代代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当我们自如地与那些有着高深文化修养的古人进行心灵对话时,我们渴望提升自己对人生的体验和理解。在中国,即使在最偏远的乡村,淳朴的农民也会把他们心目中有学问的人尊称为“读书人”。在中国,有一种延续了不知多少世纪的现象也很普遍:当一些青年男女开始互相借书的时候,很可能他们之间的爱慕也已经开始。书籍是他们之间含蓄而优雅的媒介,仿佛照耀着他们精神气质的星辰。

在这金子一般的季节里,在法兰克福,我们同样不能不为这片土地上孕育出来的绚烂文化感到震动。德意志民族为世界奉献了歌德、席勒、贝多芬、康德、黑格尔等文化巨人,这些名字早已跨洋越海,生活在中国人的文化记忆中。我还知道,就在不久前,德语国家举行“诗意城市2009:中国”大型文学项目;柏林、萨尔茨堡、苏黎士等十一个城市的公交地铁站、大街、商铺的商业广告牌都被换成了宣传中国当代诗歌的海报。我所尊敬的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先生的女儿海伦·格拉斯,一位著名演员,为了朗诵中国诗人的作品,特意专程从自己的城市赶去。此事已经在我国诗人中间传为佳话。如此大规模醒目而热烈的宣传、推广和参与,表达着世界越来越多的读者对当代中国文学的注目。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速度”一词追赶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现实里,我庆幸我们能够相聚在这里,向阅读致意。感谢物质时代带给我们所有的进步和方便,但巨大的物质力量并非我们生存的全部依据。实现了丰厚物质积累的社会,必须别无选择地致力于文化的再提升,人类才有可能为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的和平与进步进发真正乐观的能量。作为一个写作的人,似乎也在这时找到了自己永恒的信心。

好的文学在今天所以仍然被读者需要,正是因为它有能力表现一个民族最富活力的呼吸,有能力传达一个时代最生动、最本质的情绪,有能力呈现一个民族在自己的时代所能达到的最高想象力。我相信这是很多作家对自己真切的期待。作家并非由读者造就,但是没有读者,作家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此时此刻,我的同行们,一百多位中国知名作家就在这里。他们年龄不同,艺术追求各异,他们对现实敏锐而大胆的把握,对人的精神深处犀利而透彻的挖掘,对当代中国人复杂而又多彩的生活的表现,对未来明亮而坚定的希望,以及对优美汉语的娴熟运用,共同构成了今天的中国文学不容忽视的风景。中国作家带来了自己的书和愿望。去年,中国出版图书二十七点五万种,其中新版图书近十五万种。遗憾的是绝大多数都是中文版,因此很多出色的中国作家和作品尚未被国际社会所认识。

我们知道,发端于欧洲的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新的曙光。你们也知道,古老的中华民族今天也正在经历一场有史以来令人震撼的经济社会复兴。我相信,一个民族的真正复兴决不仅仅是经济的,它也应该是文化的。而所有民族文化的勃兴,都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也因此,我们期待通过这次的盛会,通过文学和世界各国的作家、读者交流。这交流定会是丰富、有趣和愉快的,没有恐惧和嫉妒——也许全世界只有文学和文化的交流不会带给人恐惧和嫉妒吧?谁会因为德国诞生了伟大的歌德就嫉妒德国?谁又会因为中国诞生了伟大的屈原和《红楼梦》就嫉妒中国呢。

让我们相互凝视,相互的凝视将唤起我们对感知不同文化的渴望,这里也一定有对他者的激赏,对自身新的发现,对世界不断的追问,对生活永远的敏感,以及对人类深沉的同情心和爱。即使在二十一世纪,这些词代表的仍然是人类向往的积极的美德。

P18-19

序言

有关这套丛书,向读者交代几句。

十年前,中国友谊出版公司邀约我主持编选了一套《艺术家·学者散文随笔丛书》,计六卷。据说,这套丛书销售情况尚可,现已卖脱,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与友谊出版公司协商,取得了这套丛书的版权,再版、重印,并扩展了作者人选;原有文集也对篇目加以调整、增汰,重新定名为《文化人散文随笔丛书》,以全新面貌推出。丛书仍由我主纂,第一批出版十卷。作者为(以齿序):陈从周(已故)、吴冠中、袁鹰、于是之、邵燕祥、贺捷生、肖复兴、徐小斌、铁凝以及在下本人。包括园林艺术家、美术家、话剧表演艺术家、音乐评论家、军旅作家、诗人、编辑家、小说家、影视作家等,老、中成有,男女齐全,行当皆备。总之,是一群文化人。十年前,我在《艺术家·学者散文随笔丛书》“弁言”中说过:这些艺术家、学者,并非仅仅在文章中谈画、论戏、赏乐、论园林……可贵之处在于让我们透过作者笔下斑斓的艺术世界,感受到真诚磊落的人生感悟、独特的生命体验、对文化的坚贞守望。这一作者群中,差不多都有多种散文随笔问世,有些作品可说是已脍炙人、口,用不着我以广告式语言在这里饶舌。这一套丛书所收作品,皆为作者精选拔萃之作。

这一套丛书,经与朋友商量,用了这一个平实的、大体与内涵契合并与前一套丛书衔接的书名。我们就是一群文化人嘛。出版社方面曾建议,加一“名”字,称为《文化名人散文随笔丛书》;出版单位从图书市场营销心理学考虑,自有其道理,似乎这样就抬高了这套丛书的身价,这是当下的流行风尚。出版单位有它的苦衷,他们既要为文化传播作奉献,也要赢利啊!本套丛书作者,有些人被作为“大家”,甚至也有人曾被尊呼为“大师”。说是“文化名人”,也无不可。不过,“名人”是读者心目中的认知度,何必“癞蛤蟆爬秤钩——自称自”呢?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出版社的美意,我们未予采纳。

“文化人”这一概念,这一称呼,大体上流行于抗日战争时期,特指人文知识分子。在国共两党所辖区域均通行使用。在1938年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郭沫若任厅长的第三厅,聚集了一批著名的进步文化人,有田汉、阳翰笙、洪深、徐悲鸿、冯乃超等,有戏剧家、电影家、画家、文艺家……后来,有一次周恩来对时任政治部部长张治中说:“三厅这批人都是在社会上有影响的文化人啊!”(参见《悼念郭沫若》)在1941年中共领导的盐阜抗日民主根据地阜宁,新四军军部驻地停翅港附近的“卖饭曹”村,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将之设为“文化人村”。先后在文化人村生活和经常在这里聚会的,有著名文化人薛暮桥、骆耕漠、钱俊瑞、孙冶方、范长江、夏征农、黄源、李一氓、扬帆、蒋天佐、艾寒松、金人、阿英、贺绿汀、沈其震、孟波、何士德、胡考、赖少其、吕振羽、池宁、高扬、包子静、亚丁、林淡秋等。陈毅将军戎马倥偬中,常在文化人村与诸文友诗歌唱和、黑白对弈、论史之兴废、议抗日之大计。在那蒹葭苍苍的里下河河网地区,在日寇频繁“扫荡”的敌后险恶环境下,大批文化俊彦,为民族的独立解放而云集于此,实为我家乡盐阜大地历史上空前绝后的盛事。(参见《阿英日记》《盐城市志》)文化人从来都是运交华盖。“皖南事变”后时局紧张,大后方在渝的文化人纷纷撤离,避居龙云治下的昆明,或转道去缅甸仰光。1943年“整风运动”后的延安文化人,被诫示要“割尾巴”,“脱裤子”,身价大跌。在1943年新四军黄花塘整风中,陈毅则因“在统战工作与知识分子政策上犯右倾错误”而挨批,被逼走延安。(参见《杨尚昆回忆录》、“饶漱石在秦城狱中谈话”)

“文化人”这一概念弃而不用,替以“知识分子”普遍使用,大体上在1955年那场以言治罪、以文治罪、以思想治罪的“胡风反革命集团”冤案之后。在所谓的“胡风反革命集团的一些材料”中,毛御笔新批:“这个反革命派别和地下王国”,“过去说是一批单纯的文化人,不对了”……“文化人”与“反革命”勾连到一起了,可是“知识分子”命运又如何呢?据说,知识分子大多数是属于世界观没有改造好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原罪”天生。在紧接着“反胡风”运动后,一场更大规模、主要以知识分子为整肃对象的反右派运动爆发了。迨至冠以“文化”的“大革命”兴起,文化人、知识分子则陷于地狱般苦海之中,成为“贱民”“臭老九”。称为文化人也罢,知识分子也罢,历经了一个时代的摧残、凌辱、迫害,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遭遇之酷烈,史所罕见。秦始皇、明太祖也瞠乎其后了。文化人、知识分子是社会文化的载体,是历史文化的传承者,中国文化人的浩劫,是人类世界文明史的大悲剧。

作为文化人、知识分子整体,是社会文化物质与精神的载体;而作为知识分子个体,又有着各自的价值选择取向。“知识分子”是个外来词汇,源于十九世纪末的法国。对这个概念解释多种多样。华裔美国学者唐德刚先生就曾撰有万言长文,阐述中、美、俄三国对“知识分子”定义的异同。粗略说来,一种是宽泛的解释,类似我国通行的说法: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主要是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另一种是有确定性的界定:这就是知识分子应是具有独立的人格而不依附权势,为文不作媚时语。具有自由思想而不迷信传统与权威。具有道德的勇气和社会良知。心存社稷,对祖国和人民有着历史责任感。面对现实,敢讲真话,揭穿“瞒和骗”而无所忌惧。这种知识分子、文化人的界定,与我国传统文化优秀的道德精神有着某种呼应。这正是我们今天文化守望者的价值取向。当然文化人中也有“聪明人”“傻子”和“奴才”,有鲁迅归纳的“帮忙”与“帮闲”文人,这也是一种价值选择取向,奈何不得,强求不得。当下,贪腐丛生、贫富悬殊、公平罔失、诚信泯落、世风不古,人们多么需要这种具有正义、良知、责任的现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啊!人们呼唤着这样的文化守望者!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告:对这套丛书将视市场销售情况,若是看好,他们会继续推出第二批、第三批……善哉!我若能为文化守望者略尽绵薄,将是人生快慰之事,是为序。

顾骧 庚寅春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8:3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