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将军故里(子长县)/全景延安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全景延安编委会
出版社 朝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延安在当代中国,对当代中国人,有着非比寻常的历史意义,这座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央地带,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环绕四周,远在三千多年前的夏朝即有村镇的山城延安,在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成为了无数先辈心向往之的“革命圣地”。《全景延安》丛书以图文形式为视角,全景展现延安地区的历史沿革、人文景观和风俗物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巨大变迁。本书为系列之一,介绍了将军故里子长县。

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部的子长县,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是民族英雄谢子长的故乡,是土地革命后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县城瓦窑堡更是著名的革命红都。这里素有陕西的“将军县”之美誉,曾经先后有9名军人从这里走出去并且成为了共和国的将军。

内容推荐

《全景延安》丛书以图文形式为视角,全景展现延安地区的历史沿革、人文景观和风俗物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巨大变迁。

本书为系列之《将军故里(子长县)》分册,内容包括:子长的人文历史、高原独特的民俗风情、独树一帜的民间艺术、革命红都瓦窑堡等。

目录

一、子长的人文历史

史前文明遗址

古城堡遗址

古牌坊

民间传说

二、革命红都——瓦窑堡

革命斗争旧址

伟人旧居

革命烈士陵墓

革命烽火映红天

子长籍将军谱

三、“第二个敦煌”——钟山石窟

钟山石窟由来的传说

钟山石窟的主要景观

钟山石窟的雕像故事

钟山石窟的奇事和传说

四、高原独特的民俗风情

衣、食、住、行,突显乡土风情

“动农”与“破土”的习俗

传统节日中浓郁的乡土气息

火辣辣的“红事”

闹满月和贺寿

日常礼仪

地方土特产品及风味小吃

五、独树一帜的民间艺术

子长道情

高原唢呐音

伞头引领的秧歌队

子长说书

戏剧

精妙的民间工艺美术

火热的民间文艺活动

六、红色沃土展新颜

天下名堡

城镇建设

龙虎山风景区

新农村建设

蓬勃发展的农牧业

宾馆住宿

旅游行程

试读章节

【刘少奇旧居】

1935年10月19日,担任中央筹粮委员会主任的刘少奇到达陕北吴起镇,进入苏区。11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甘泉下寺湾召开会议。会议决定,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刘少奇分工主管工会工作。11月7日,刘少奇和张闻天、秦邦宪、王稼祥等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到达瓦窑堡。11月上旬,由刘少奇任委员长的中华全国总工会西北执行局在瓦窑堡成立。

全总西北执行局成立后,刘少奇即主持着手恢复和整顿陕北和陕甘苏区的工会组织。刘少奇十分关注在苏区乡村中组织雇农工会,主张依靠雇农工会和贫农团来发动群众开展土地斗争。他指示各级工会发动工人赶制棉鞋等,使久经跋涉之苦又缺衣少鞋的红军战士能安然过冬。刘少奇还派出干部到瓦窑堡附近发动劳苦群众参加红军,补充红军在长征中的巨大损失,同时强调要在扩红的数量中保证工人成份的新兵占到三分之一以上。为了充分发挥工会在革命中的作用,刘少奇还于11月下旬在中央党校召开的中央和陕北省瓦窑堡市机关干部会议上,作了有关《在苏维埃政权下工会的作用与任务》的专题报告。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瓦窑堡举行,刘少奇出席了会议,并在会议期间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对关门主义等问题,作了重要发言。20日,中共中央召开常委会议,讨论了北方局的工作,决定派刘少奇为中共中央驻北方局代表,指导华北党的工作,进行统一战线工作,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党的新政策。

1936年1月中旬,刘少奇离开瓦窑堡,经临潼等地前往华北,并于3月抵达天津。在离开瓦窑堡前,刘少奇专门召见了继任全总西北执行局委员长的邓振询,谈了当时的形势和工会工作的任务,指出工会工作要充分发动和组织群众为实现党的统一战线而努力,以迎接全国抗日高潮的到来。刘少奇的指示对促进西北苏区工会工作的迅速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从2月份起,陕北省总工会及陕甘省总工会陆续建立,会员迅速发展到40000余人。

刘少奇在瓦窑堡期间,还先后参加了1935年12月1日召开的反日讨蒋同盟代表大会和12月11日为声援北平学生运动举行的反日讨蒋示威大会。

刘少奇旧居位于瓦窑堡老城内铁狮子巷。旧居为四合院,占地450平方米,窑洞坐北向南,进深6.8米,宽3.3米,高3.2米。刘少奇住在正面一排三孔砖窑内。旧居现保存完好。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批准瓦窑堡革命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少奇旧居划入瓦窑堡革命旧址保护范围。

【张闻天旧居】

193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甘泉下寺湾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率红军主力前往苏区南线作战,粉碎敌人对西北苏区的第三次反革命“围剿”。并决定张闻天、秦邦宪、刘少奇、王稼祥等率中共中央机关前往中共陕甘晋省委所在地瓦窑堡。会后,张闻天等离开下寺湾,经安塞等地前往瓦窑堡,并于11月7日到达。

张闻天到达瓦窑堡后,住在城内前河滩二道街田家院。院内有一排5孔砖窑,坐西面东。窑洞均为进深8米,宽3米,高4米。窑前有砖砌月台,宽3米,高1米,中段砌有砖踏步。院落占地面积约440平方米。张闻天住北起第一孔和第二孔窑洞内。第3孔窑洞为政治局会议室,其余窑洞为工作人员居住。

到达瓦窑堡后,张闻天与刘英结为伴侣。

11月13日,张闻天主持发布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吞并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同月中旬,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和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张浩从苏联回到瓦窑堡。他立即向张闻天和政治局口头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会议精神,和对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张闻天在了解了共产国际的指示精神后,即发电报和派专人送信,向在富县前线指挥作战的毛泽东、周恩来通报有关精神,征求他们的意见,并着手筹备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准备研究我党战略任务和策略方针的转变。12月6日,张闻天主持发布了《中央关于改变对富农策略的决定》,提出了中立富农的政策,以反对主要的敌人日本侵略者和卖国贼头子蒋介石。12月17日至25日,张闻天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张闻天在会上就“政治形势与策略”问题作了报告,并接受政治局委托,起草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25日,会议正式讨论通过了这一决议。会议之后,张闻天又在龙虎山下的西北办事处礼堂主持召开了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会上,毛泽东作了题为《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重要报告,详细阐述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决议精神。

瓦窑堡会议之后,中共中央和西北军委即着手东征的准备工作。1936年1月17日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东征等有关问题。张闻天在会上提出,中央领导随主力行动,到红军中去。同时提议成立有张浩、李维汉、何克全等参加的地方工作委员会,随军行动,做扩红、筹款、发动群众、开辟根据地的工作。2月下旬,张闻天等渡过黄河,随东征红军行动。3月20日至27日,张闻天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集中研究学习由刘长胜从苏联带回来的共产国际“七大”会议文件,并讨论了红军战略方针及和东北军谈判问题。会后,张闻天即离开东征前线,于4月初返回瓦窑堡。在此之后,张闻天又参加了5月14日至15日在延川太相寺召开的红一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参与了东征的总结和西征的安排部署。1936年6月21日,张闻天离开瓦窑堡,并于7月3日到达保安。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批准瓦窑堡革命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闻天旧居划入瓦窑堡革命旧址保护范围。

P56-58

序言

延安在当代中国,对当代中国人,有着非比寻常的历史意义,这座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央地带,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环绕四周,远在三千多年前的夏朝即有村镇的山城延安,在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成为了无数先辈心向往之的“革命圣地”。

从1937年至1947年的十年间,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大凡重要的会议和决策都是在这里举行、决定的。今天,这里仍然完整保留着杨家岭、王家坪、枣园、凤凰山等多处革命胜迹,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的故居旧址,这些既是历史的见证,同时也已成为文物的遗存。

说实在的,不去不知道,若从堪舆的角度来论天地阴阳,一瞥之下,延安就算得上是块风水宝地,河、塔、山、寺,样样俱全。若按民间说法,中国共产党以此为根据地最终建立新中国,还凭借了风吉水利。

位于延安城北、南隔延河与宝塔山相望的清凉山,景色秀美,题刻遍布,并以保存大量石窟而闻名。清凉山面西的一处崖壁,一块巨大石盖凌空飞出,石上自然风化侵蚀的沟状石层纹理,宛若浮云。每当夕阳西下,落日斜照,石上烟云顿然生辉。加上延河水的波光映衬云石,更是霞光异彩,绮丽纷呈,五色变幻,此处题为“宛若云霞”,果不虚言。不远的地方,有一口六角形的“月儿井”,月明星稀,沿井俯身下望,井底涌出一弯瘦月,与皓空皎月交相辉映,使人赞叹。

“诗湾”与“水照延安”两景亦奇妙有趣。“诗湾”是在一狭长湾状崖壁上题满了刻诗,也称“诗中画”。闲情在此,吟诵雅句,实在是一番好境界。“水照延安”更是有趣。一处石崖下有月牙状瘦长石槽,里面盈满水,将头贴近槽角,以眼侧视水中,延安全景尽收眼底,好像一晶莹秀美、玲珑雅致的山水盆景,令人叫绝。

因此,我想此套丛书叫《全景延安》,也正有这样的意味,即以图文形式为视角,全景展现延安地区的历史沿革、人文景观和风俗物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巨大变迁。

事实上,完全可以把这套书作为踏访和游历延安地区的导览,它描绘出一幅幅活色生香的地图,细致到了体贴的程度,一册在手,按图索骥,寻寻觅觅,便可以悠然地领略延安各个地区的丰采神韵,在心中把历史上作为“革命圣地”的昔日延安,同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21世纪的“新延安”,做一个跨越时空的对接,那将在记忆中构筑出另一番景象的全景延安。

丁亥年于中国现代文学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8: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