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泉久远的历史中,苍山美水,白云过道,引出了多少年如一日的美丽传说。
【隋炀帝游猎神木本山】
甘泉县城西南5公里处的神林山麓,有泉水飞流激射,清澈透亮,厥味甘美,饮之心旷神怡,隋炀帝因之赐名美水泉。此事说来还有一段美丽的故事。
隋炀帝游猎北巡,来到雕阴县界,也就是如今的甘泉县界,途经府村时,遇到一名叫薄姬的俊秀女子。炀帝动情,即选纳为妃。薄姬聪明伶俐,美丽动人,炀帝十分宠爱,遂命工匠大兴土木,在府村建行宫别墅,同时修府建镇。次年盛夏,炀帝再次幸临府村避暑,文从武卫,前呼后拥,浩浩荡荡。别墅内,薄姬趁炀帝欢爱开心之机,提出要上山游玩。炀帝平时有狩猎爱好,一听便满口答应,并让侍从携带弓箭一同徒步上山。
一路上,炀帝与薄姬海阔天空地谈笑风生,不觉已来到神林山,远眺层峦叠嶂,近观古松参天,好一派山野风光。突然“扑哧”一声,迎面飞来一对奇异的小鸟,其角颈素白,脚尾赤红,顶上有扇状羽冠,体形娇小,十分美丽迷人。薄姬兴奋不已,一边失声高叫:“漂亮,漂亮!”一边拽着炀帝的袍袖:“陛下,快看,奇鸟。”炀帝见妃子好生喜欢,便急忙抽箭搭弓。薄姬拉住炀帝,娇嗔道:“皇上,奴家要活的!”炀帝收回弓箭,即命随从人员围捕。他们虽人多力大,但英雄无用武之地,谁也不会飞,无论怎么喊叫围截,也对小鸟无可奈何。这对异鸟好像有意戏弄他们似的,飞飞落落。快到山脚时,鸟儿似乎疲倦难飞,落在一棵矮树上一动不动。炀帝示意左右避开,亲自蹑手蹑脚向鸟靠近,快到跟前时,猛闪身,双手一拢,捉住了。
薄姬迫不及待地掰开炀帝双手,“啊!”她惊叫一声,“皇上,您的手!”大家围拢一看,神奇的鸟不见了,皇帝的手指出血了,袍襟挂破了。侍从们大惊失色,不知所措。炀帝一看,开怀大笑道:“神鸟指路,出猎见红,吉兆!吉兆!快去查找,何物刺破衣和手?”薄姬一眼瞅准,原来鸟栖身的那棵榆树浑身长满了一寸多长的刺针,环视周围还有一片榆树林,与众不同,都长着刺针。炀帝信口道:“奇榆。”
午后,人们口渴难忍。忽听泉水淙淙,环顾发现离刺榆十余丈处,石崖距地一丈,涌流山泉。炀帝饮之,顿时神清气爽。薄姬喝后,亦觉甘甜醇美,余味不绝。大家纷纷大口享用,连声称赞,炀帝遂赐名“美水泉”。
踏上归程,路过泉旁山坳一小村庄。庄内十余户人家闻报,早已迎候皇上圣驾,给炀帝进水供食。炀帝呷茶,芳香;喝粥,清香;用馔,甘香;佐菜,郁香;饮酒,醇香。一桌盛宴喷香浓香,炀帝食之不辍,咋舌不已,对泉水更是盛赞不休,临走,又赐名该村为“美水沟”。
回朝后,炀帝食而无味,时常惦记着美水泉,于是下旨将雕阴县改为甘泉县,同时指令甘泉知县贡美水于长安宫,供自己享用。贡水必以泉旁榆刺为证,水中若无榆刺,则视为非此泉水。千里之遥,山路崎岖,一年四季,十分艰难。寒来暑往,百姓苦不堪言。送水者肩挑、畜驮,排队成行,络绎不绝,路途冻、饿、累死者不计其数。
后来,甘泉新来一位县令,看到此景,不忍百姓受此痛苦,便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带了几个心腹来到美水泉,先将自己的玉印堵塞泉眼,并用三合土和五金液浇灌,死死封固。随后禀报皇帝美水泉干涸,贡水遂终。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投资开挖“美水泉”,引水进城,供县城居民食用。同时开发美水系列产品,如美水饮料、美水酒等。上世纪80年代,美水泉二期工程中,在泉旁挖出一枚玉印,篆刻“孟其瑞印”四个字。
甘泉县名的由来与隋炀帝有无关系,孟其瑞是否那位堵泉眼的县官无关紧要,那泉水厥味甘美却是真真实实、名不虚传的。
【范公刺兽野猪峡】
甘泉县与延安市交界处为“九焰山”,又称“湫沿山”、“九沿山”。山上苍松古柏森森,灌木花草葱葱,山谷即是有名的野猪峡。
九焰山和野猪峡的来历,民间有不少传说。很早以前,此处山林里野猪成群出没,除毁田毁禾外,还经常伤害过路行人。因此,人们称此地为“野猪峡”。传说北宋名将、延安知府范仲淹一日出巡,返回路经此地,被一群野猪团团围住。范仲淹骑马未定,为首的一头高大凶猛的公野猪就直冲过来。只见这头野猪两耳上竖,獠牙斜刺,鬃毛如针,张着簸箕般的大口,嚎嚎直吼。说时迟,那时快,范公嗖地抽剑出鞘,只听“扑哧”一声,剑头所指不偏不斜,正刺中那头野猪的右眼。野猪受伤,奔突疯狂一阵之后,便仓皇逃命。由于慌不择路,失前蹄从山崖旁滚落下去。这时押队的母野猪见同伴负伤落崖,便拼命扑来,其势更加凶猛。范公镇静勒马侧行,眼尖手疾,又一剑刺中猛兽的左眼,野猪来不及挣扎,也掉下高崖。其余野猪见势,四散而逃。范仲淹命随从迅速下山刺杀凶兽,以保路人平安。侍卫下去寻找,却不见血印,不见踪影,忽然谷底出现一个大湫塘。说来奇怪,野猪一公一母,一个伤右眼,一个伤左眼,双双落崖,却不翼而飞,干涸谷底顿时出现深渊。如此神秘,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又一说法则是这样:隋炀帝在此狩猎时,碰上一头凶猛的大野猪,急忙搭箭张弓,只听“嗖”的一声,野猪中箭滚下石崖。炀帝急忙派人下山寻找,可找了大半天也没有见猪影。正当一位侍卫返回时,忽听见山脚处的一个大湫塘里有猪的“嚎嚎”叫声,侍卫打捞上来一看,都惊呆了,原来是一头带箭的石猪。炀帝大惊,以为冒犯了神猪,发誓不再狩猎。
从此以后,野猪峡再也没有见到野猪,只是山根下出现了一个大湫塘,人们慢慢便淡忘了野猪峡。
若干年后的一天,一群孩子在湫塘里戏水,忽然,塘水四溅,浪花翻滚,水中冒出一个怪物。这怪物张着大口,伸长脖颈,两眼发光,浑身金黄色,酷似小马驹,但又不是。此怪跳跃三下就不见了。孩子们被这怪物吓得乱喊乱叫,纷纷跑回家中告诉父母。次日,周围一带村民倾家出动,前来观看稀奇,果真发现怪物如前所述。后来,每天正午时分怪物出现。一过路老翁说,那是金马驹,这里是风水宝地,日后要出大人物的。
风声传开后,过往行人小心谨慎,又想目睹金马驹,又怕它出来伤人。一年后,来了一个贪宝心切的四川人,他听说塘里有金马驹,自称有法术降拿,就成天在这里打捞。一日,四川人正待捕捞,金马驹忽然跳上岸来,一口把他叼下水去,大半天不见踪影。等附近人们赶来相救时,金马驹不见了,四川人也不见了,湫塘水也干了。众人却发现塘底出现九个石孔,孔孔焰烟滚滚。人们说四川人被金马驹吞咽,法术在金马驹肚里作祟,金马驹潜身石匣中,九窍生烟,穿石而出。此后,人们又称此地为“九焰山”,天长日久,九焰山转音为九沿山。
P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