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文集,已经出版了三期。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编写的这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文集(第4集·2005-2006年)》共收入实验室科技工作者2005—2006年公开发表的44篇论文,反映了近两年来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成果。
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编写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文集(第4集·2005-2006年)》共收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在2005—2006年期间公开发表的44篇优秀论文。重点内容紧紧围绕着塔里木、四川及我国南方的海相油气勘探实际,对海相烃源岩发育的控制因素、成藏特征、油气地球化学性质与成因、TSR反应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也包括包裹体研究、轻烃、生物标志物、碳同位素、模拟实验及化学动力学模拟等实验室分析技术方面的成果。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文集(第4集·2005-2006年)》可供从事油气地球化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油气勘探中的辩证思维——纪念地学哲学委员会成立20周年
中国南方高、过成熟区海相油源对比问题
关于油气勘探中石油生成的理论基础问题——与无机生油论者商榷
生物气研究新进展与勘探策略
中国海相烃源岩发育控制因素
中国海相油气成藏特征与富集主控因素
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田H2S及优质储层形成机理探讨——读马永生教授的“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田的发现与勘探启示”有感
塔里木盆地寒武纪一奥陶纪优质烃源岩沉积与古环境变化的关系:碳氧同位素新证据
四川盆地海相天然气富集成藏特征与勘探潜力
中国西北侏罗纪煤系显微组分生烃潜力、产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中国西北侏罗纪煤系显微组分热解油生物标志物特征及其意义
煤系烃源岩不同极性溶剂抽提物生物标志物特征
华北地台早二叠世太原组和山西组煤沉积模式与生烃关系研究
江汉盆地原油轻烃的地球化学特征
海黍子马尾藻(Sargassum muticum)中甾醇类化合物的研究
煤系烃源岩不同极性溶剂抽提物基本地球化学特征
含油气盆地包裹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深盆气藏形成机理实验模拟
哈得逊油田成藏研究
复合生烃系统——陆相断陷盆地烃源岩评价和油气预测的重要概念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对烃类的蚀变作用
川东北飞仙关组H2S的分布与古环境的关系
东营凹陷湖相烃源岩TOC与Sr的正相关性及原因
济阳坳陷生烃洼陷的成因类型及生烃潜力比较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高含H2S天然气TSR成因的同位素证据
TSR对深部碳酸盐岩储层的溶蚀改造——四川盆地深部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的重要方式
天然气中高含H2S的成因及其预测
惠民断陷湖盆演化过程与油气生成
四川盆地天然气特征及气源
车镇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生烃系统研究
四川盆地深部海相优质储集层的形成机理及其分布预测
川东北飞仙关组高含H2S气藏特征与TSR对烃类的消耗作用
稠油降解气的特征与识别及其勘探潜力
TSR(H2S)对石油天然气工业的积极性研究——H2S的形成过程促进储层次生孔隙的发育
四川盆地H2S的硫同位素组成及其成因探讨
四川盆地高含H2S天然气的分布与TSR成因证据
四川盆地威远大气田硫化氢的成因及其证据
酒西坳陷下白垩统新油源层研究
酒西坳陷下白垩统湖相碳酸盐岩生烃研究
乙烷稳定碳同位素动力学模拟及地质应用
生物成因天然气勘探前景初步分析
塔里木盆地东南地区若参1井天然气成因初探
生烃化学动力学在川东北普光气田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