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辉珠宝的《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大全集》融常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为一体,采用精炼简洁的文字阐述历史,讲解常识。内容上,本书分为中国卷和世界卷两部分,选取了中华五千年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风云人物、灿烂文化等内容,以故事的方式、求实的严谨态度讲述了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文明的昌盛和覆灭、帝国的衰败和传承、宗教的形成和传播,再现了上千万年来历史的沧桑变化。从中国上古时期到新中国成立,从世界古代史到近现代史,本书都以精巧而缜密的行文结构详细地讲述了每一个历史细节,为你重现出清晰的历史背景以及脉络有序的历史故事。不做作、不卖弄,只把最真实可靠的历史常识与你分享。另外,本书还特意添加了知识链接,内容涉及政治、文化、经济、科学、自然等多个领域,使视野更加开阔。而精心选配的大量真实资料图片,将使人瞬间穿越时空,以最直观的形式将曾经发生的历史呈现在读者面前,使阅读变得快乐有趣。
从原始走向现代、从落后走向进步、从愚昧走向文明、从专制走向民主,这就是历史。历史是一幅恢弘壮阔的画卷,一部气势磅礴的史诗。
同辉珠宝的《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大全集》分为中国卷和世界卷两部分:中国卷分为上古时期、先秦时期、秦汉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辽西夏金时期、元朝时期、明朝时期、清朝时期、民国时期十个板块,世界卷分为古文明时代、希腊文化时代、中世纪时代、文艺复兴时代、工业革命时代、近现代世界史六个板块。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大全集》没有一般史书的晦涩和冗长。每一个历史人物,每一个历史事件都以精简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真实而又贴切,带着你一起重温历史、解读历史、思考历史。生动的文字让你感受到盛唐的辉煌气象、古罗马的灿烂文明;深刻的描写让你去体会拿破仑叱咤风云的雄心;真实的叙述让你直击9·11的惊心动魄;侦探的眼光带着你一起去揭开光绪帝和戴安娜王妃死因的神秘面纱;客观的评价将引导你解读一幕幕曾真实发生过的历史大片,了解那壮阔灿烂的历史文明和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
完璧归赵
战国时期,赵王得到了楚国遗失的宝玉“和氏璧”。不久之后,秦王得知了此事,便派遣使臣前来告诉赵王,秦国愿意用15座城池来换“和氏璧”。
赵王心想:秦王一向是个只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次怎么会如此大方。若是不答应他的请求,恐怕秦军会大举进伐;若是答应了,又恐怕上当。思来想去,赵王一直拿不定主意,便和大臣们商量了起来,但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蔺相如得知此事后便对赵王说:“大王,请您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会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15座城池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完整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有勇有谋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到达秦国后,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恭敬地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爱不释手,非常喜欢。秦王看完后,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轮着看,然后又交给了后宫的妃子们。
蔺相如站在阶下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15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没有用城池换宝玉的诚意。可这宝玉现在在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蔺相如想了片刻,顿生妙计。只见蔺相如走上前去对秦王说道:“大王,这块‘和氏璧’看着虽然挺好,可是有一点小瑕疵,让我来指给大王看看。”秦王一听“和氏璧”有瑕疵,赶忙叫人从后宫把宝玉拿来交给蔺相如让他指出。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迅速往后退了几步,身体靠在柱子上,大声对秦王说道:“当初大王派人送信给我国君主,说要用15座城池来换这‘和氏璧’。赵国大臣们都说,千万别相信秦王的话。但我并没有这样想,这黎民百姓都讲求信义,何况是秦王您呢。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没想到大王您却只顾着和下人欣赏,根本不提起换15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诚心。现在宝玉就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非要逼迫我,那我就和这宝玉一起粉碎在这柱子上。”说完,蔺相如举起“和氏璧”,面对着柱子,顺势就要摔上去。
秦王本想喊卫士们去抢,但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和氏璧”摔坏了,于是赶忙站起来对着他说道:“蔺大夫莫要着急,寡人说过的话怎么会不算数呢?”说完,马上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道:“从这儿到那儿,一共15座城,现在都划给赵国。”蔺相如害怕秦王不讲信义,便对秦王说道:“这块‘和氏璧’是天下珍宝,我来秦国之前,赵王曾为这宝玉斋戒五日,还在朝堂上举行了隆重的赠送宝玉仪式。现在大王您若要得到宝玉,也应该斋戒五日,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才能把这宝玉献上。”秦王原本不想这样做,但见蔺相如态度非常坚决,只得无奈地说道:“好!那就照蔺大夫的话办。”说完后,他便派人送蔺相如到驿店去休息。
蔺相如拿着宝玉来到驿店,赶忙叫来一个手下,让他扮成商人的样子,把“和氏璧”藏在身上,悄悄从小道赶回赵国。至于秦王会把自己怎么样,蔺相如一点都没顾及。
后来秦王思考良久,愈发心神不宁,最后发现和氏璧已经不在秦国了。但此时后悔已经来不及,若是要攻打赵国,此时的赵国已经在军事上做足了准备,一时半会儿也打不赢。最后,秦王被蔺相如机智勇敢的精神所折服,看他是位难得的人才,便没有为难他,放他回到了赵国。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遣大将白起东征韩国,一度占领野王城,切断了韩国上党郡和国都的联系。韩国想把上党郡献于秦国,但是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便请赵国发兵取上党郡。 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王派左庶长王龅攻韩,夺取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国屯兵于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长平村),安抚上党百姓。四月,王龅攻赵,赵孝成王派老将廉颇率军抵抗。六月,赵国军败。七月,赵军筑造高墙固守,秦军再次破城。
秦、赵相持多日,赵军损失惨重。廉颇根据敌强己弱、初战失利的形势,决定采取坚守的方式应对秦军。秦军多次挑战,赵国仍不出兵,赵王为此屡次责备廉颇。秦相应侯范雎派人带着千金到赵国贿赂权臣,使用离间计,散布流言说秦军不怕廉颇领军,最害怕的是赵括。赵王怨怒廉颇连连战败,损兵折将,又因他坚守不出,不肯出战,再加上听信流言,便派赵括代替廉颇做了主将。
赵括上任之后,不仅改变了原先廉颇的战斗部署,而且大批裁换将领,赵军战斗力急剧下滑。秦国见赵已经中计,暗中命白起为将军,王龅为副将。
面对骄傲自大的赵括,白起决定采取后退诱敌、分割歼灭的方法。白起命前沿部队担任诱敌任务,当赵军深入进攻时,秦军佯装溃败,将主力分配在纵深构筑袋形阵地,另外派遣5000人冲入赵军先头部队与主力之间,使赵军一分为二。8月,赵括在不明虚实的情况下,贸然采取进攻行动。秦军假意败走,暗中张开两翼设奇兵包围赵军。赵军乘胜追击,秦军早有防备,坚守壁垒并不迎战。白起迅速下令两翼奇兵出击,将赵军一截为三。赵军首尾分离,前后不能相顾,加上粮道被断,很快就战败。
到了九月,赵军断粮已有40多天,饥饿不堪,竞出现了自相杀食的现象。赵括走投无路,只得重新纠集军队,分兵四路突围,最后被秦军射杀。赵括军队大败,有40万人投降。白起使诈,把赵国降卒全部坑杀,只留下240余小兵回到赵国报信,赵国上下为之大惊。赵国的平原君马上给妻弟魏国信陵君写信,委托他向魏王请求发兵救赵。魏王于是派大将晋鄙率10万大军救赵,但迫于秦昭王威胁,魏王只让军队在邺城待命。信陵君为了救赵,只好用侯赢计策,窃取虎符,杀掉晋鄙,率兵救赵。魏军在邯郸大败秦军,才避免了赵国的过早灭亡。P30-31
岁月易逝,沧海桑田,唯有历史沉淀在那里,真实而又惊心动魄、曲折但又宏大壮观。历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时间抗衡,把遗文旧事保存下来,它是往古的痕迹、当代的鉴戒、后世的教训。读史使人明智,在行走的路上,读史使我们懂得分辨是非,学会在历史的长河中领略沿途风景。
本书没有一般史书的晦涩和冗长。每一个历史人物,每一个历史事件都以精简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真实而又贴切,带着你一起重温历史、解读历史、思考历史。生动的文字让你感受到盛唐的辉煌气象、古罗马的灿烂文明;深刻的描写让你去体会拿破仑叱咤风云的雄心;真实的叙述让你直击9·11的惊心动魄;侦探的眼光带着你一起去揭开光绪帝和戴安娜王妃死因的神秘面纱;客观的评价将引导你解读一幕幕曾真实发生过的历史大片,了解那壮阔灿烂的历史文明和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
本书融常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为一体,采用精炼简洁的文字阐述历史,讲解常识。内容上,本书分为中国卷和世界卷两部分,选取了中华五千年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风云人物、灿烂文化等内容,以故事的方式、求实的严谨态度讲述了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文明的昌盛和覆灭、帝国的衰败和传承、宗教的形成和传播,再现了上千万年来历史的沧桑变化。从中国上古时期到新中国成立,从世界古代史到近现代史,本书都以精巧而缜密的行文结构详细地讲述了每一个历史细节,为你重现出清晰的历史背景以及脉络有序的历史故事。不做作、不卖弄,只把最真实可靠的历史常识与你分享。另外,本书还特意添加了知识链接,内容涉及政治、文化、经济、科学、自然等多个领域,使视野更加开阔。而精心选配的大量真实资料图片,将使人瞬间穿越时空,以最直观的形式将曾经发生的历史呈现在读者面前,使阅读变得快乐有趣。
历史蕴藏着经验和真知,了解历史就是汲取经验,以前人的智慧和历史的教训来充实自己的头脑。翻开泛黄的书页,看历史的面容时而近时而远、时而熟悉时而陌生、时而清晰时而迷离,拂去岁月的尘埃,总有值得你感悟的瞬间。你已经了解或是不曾了解的,它们静默矗立,曾经发生过的精彩永远不会消亡——
在静静的书香里,在古老的文字中,请让历史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