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知道点世界哲学(彩图版)/知道点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作者 李义天//袁航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是谁提出了“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命题?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是谁?印度教的教义有哪些?什么是托尔斯泰主义?结构主义运动是如何兴起的?……阅读本书,知道点世界哲学。本书由余秋雨作序,北大学者编写,是最权威经典的人文知识读本。本书全新彩图版,结合大量历史图片,图文并茂,内容通俗翔实,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本书语言活泼生动,落脚点虽然宏大,着眼点却是谦虚俏皮,便于学生和大众读者领略世界文明的博大精深。

内容推荐

是谁提出了“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命题?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是谁?印度教的教义有哪些?什么是托尔斯泰主义?结构主义运动是如何兴起的?……

这些我们都应该知道点。

“知道点”丛书落脚点虽然宏大,着眼点却是谦虚俏皮,北大青年学者数十年读书心得完美分享,图文并茂,带你领略世界文化与历史的博大精深。

目录

哲学·爱智之学

 “哲学”是个舶来品

 哲学不能当饭吃

 哲学家们想些啥

 思考:哲学的本质

西方哲学的诞生

 水是万物的本原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数的魔力

 存在者存在

雅典·思想的盛宴

 人是万物的尺度

 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希腊圣哲

 苏格拉底之死

 自知其无知

 柏拉图学园

 完美的理念世界

 理想国与哲学王

 古希腊哲学的高峰

 何谓“形而上学”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基督来自美索不达米亚

 痛失伊甸园

 《旧约》与《新约》

 摩西十诫

 救世主弥赛亚

 “因为荒谬,所以信仰”

 回头浪子奥古斯丁

 上帝之城

 罗马人的国教

耶稣的千年

 唯名论和实在论

 上帝是怎么存在的

 哲学是神学的婢女

 又是一堆证明

 奥卡姆的剃刀

启蒙之光照耀欧洲

 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乌托邦

 最聪明、最智慧和最卑鄙的人

 戴面具的哲学家

 我思故我在

 百科全书式的莱布尼兹

 太阳明天还从东方升起吗

 存在就是被感知

 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

 被骂名包围的哲学家

 上帝在自然之外

 反对专制、盲从和残暴的勇士

 法的精神与三权分立

哲学在德语中升华

 哥尼斯堡之子

 钻石王老五康德

 人为自然立法

 上帝在哪里存在

 谁是黑格尔

 绝对精神

 我造上帝还是上帝造我

 只有一个马克思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一半是天才,一半是疯子

 因为爱欲,所以痛苦

 上帝死了

200年的现代舞台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一个关于“综合”的梦想

 轴心时代

 新大陆的哲学

 有用的就是真理

 现代逻辑之父:弗雷格

 长寿的罗素勋爵

 有一个人叫维特根斯坦

 对不可说保持沉默

 在生活中说话

 语言遭遇分析

 维也纳学派

 返回事情本身

 学会“看”

 纳粹哲学家

 自由知识分子的典范

 人注定是自由的

 存在先于本质

 人类充满性幻想

 逃避自由

 单向度的人

东亚的智慧

 樱花之国

 樱花与武士之道

 佛渡东瀛

 佛是神的一种

 圣德太子:日本佛教的奠基者

 南都六宗

 在日本说“禅”

 大化改新

 朱熹的日本门徒

 扶桑心学

 “兰学”入侵

 “哲学”之父

 启蒙者:福泽谕吉

 人送称呼“东洋卢梭”

 日本哲学的原创

 京都学派

 三国时代话佛祖

 朝鲜佛教的圣地─金刚山

 带着茶香的佛经

 一场架,吵了年

 “实学”的勃兴

 东学:正宗的朝鲜货

 天竺之国的哲学传统

印度最古老的宗教历史文献─《吠陀》

 四种姓

 正统派与非正统派

 婆罗门教

 婆罗门六派

 沙门思潮

 印度教

 孔雀王朝

 阿育王与佛教

 佛祖释迦牟尼

 菩萨

 四大天王

 罗汉

 何谓“大乘” 何谓“小乘”

 四大皆空

 大千世界

 天龙八部

 因缘而起

 话说《金刚经》

 天竺四日

 四众、居士与早期佛教僧团

 “圣雄”甘地

 尼赫鲁与哲学

俄罗斯·思想者的天地

 大话“东正教”

 俄罗斯多神教

 罗斯受洗

 “第三罗马”以及“救世革命”

 飞翔的双头鹰

 俄罗斯思想

 斯拉夫主义

 西方主义

 欧亚主义

 民粹主义

 一个疯子的辩护

 作为科学泰斗的哲学家

 普世之爱

 美是生活

 列宁主义的形成

试读章节

在中国古代,没有“哲学”这个概念,也没有哪位思想家被称作“哲学家”。用“哲学”这个汉语词汇来表达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哲学”概念,实际上是在19世纪,从一位名叫西周的日本哲学家那里开始的。中国晚清的学者黄遵宪(1848—1905)把这一表述介绍到中国来。逐渐地,中国学术界也就开始用它来表述古今中外的哲学学说了。

西周用“哲学”这个词翻译的是英文单词philosophy,而英文的philosophy是来自拉丁词 philosophia,而philosophia又是从希腊词演变而来。所以,“哲学”这个概念,我们一直可以追溯到西方文明的源头那里去。可以说, “哲学”是一个舶来品。

那么,当西方人使用“哲学”这个概念时,他们想表达什么样的含义呢?在古希腊人那里,“哲学”就是表示“爱智慧”的意思。在整个西方的哲学传统中,“哲学”意味着对真理的追求、对世界的叩问、对历史的把握、对人间的理解、对神灵的感悟、对知识的分析和对一切的怀疑!

如果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哲学”的话,那么虽然它从西方来,但它就不再仅仅是西方的东西了。因为在世界各地,在各个民族中,都有一些人在进行这样的思考。

历史学家告诉我们,世界上有许多种文明形态。在各个文明的发展历程中,面对浩渺无穷的宇宙、风云多变的自然、变化多彩的人生,人们都会产生种种疑问。于是,人们就期待有一些解释,能够帮助自己理解这些现象,弄清楚这个世界是个什么样的结构和状态,也弄清楚我们为什么生活,我们又应该怎样生活。当人们停下手中的活儿,开始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哲学的思想就产生了。也就是说,哲学来自于对生活的反思。

当然,迫于生计,不可能每个人都会这样想,也不可能每个人都会喜欢这样想。因此,社会中注定了只会有一部分人,可以专门地对这些问题进行钻研。他们把对于生活的种种反思加以整理,然后系统地表达出来,这些人就是“哲学家”。他们把社会上“哲学的思想”系统化、哲学化,表述为比较完整的“哲学”。

这样看来,“哲学”这个词虽然是个舶来品,但是我们自己的中华文明却从来不缺少“哲学的思想”,更不缺少作为一门学问的“哲学”。汉语中,“哲”字就正好是“智慧”的意思。我们国家古代有本字典叫《尔雅》,它里面就说:“哲,智也。”这门学问在中国古代曾称为“道”、“道术”、“玄学”、“道学”、“理学”等,但说到底,它仍然是我们这个民族中的贤哲之人对于宇宙和人生进行反思的结晶。

其他文明也是如此。在古印度,哲学通常被称为“见”或“察”,前者梵文的拉丁化拼音为 “dharm”,意为“见解”、“思想”、“观点”;后者梵文的拉丁化拼音为“anviksiki”,意为“探究的学问”,后来又用以专指逻辑。

所以,哲学是一门关于生活、关于思考、关于智慧的学问。它反思生活、求索智慧。

具有一定的哲学知识,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和处理自己同世界的关系,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指导。哲学会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在本质上是怎么样的?我们这些“人”在这个世界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我们应该如何同身边的世界打交道?我们应该怎样完善我们自己,又应该怎样改善我们的生活?

P3-5

序言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文系的一批青年学者编了一套“知道点”丛书,邀我写序。我对丛书的名称有点好奇,一问,明白了他们的意思,就决定写了。

原来,这套丛书里每一本的标题,都以“知道点”开头,如《知道点中国历史》、《知道点中国文化》、《知道点世界文学》??落脚点都显得宏大,而着眼点却很谦虚,显出青年学者的俏皮。中外文化是万仞群峰,我们不应该畏其高峻而仓惶躲开,更不应该看了两眼而自以为已经了如指掌。我们所能做的,是尊敬地在山脚下仰视,勤快地在山道口打听。简单说来,也就是:知道点。

首先,不知道是可惜的。区区五尺之躯,不以文化群峰作为背景,只是一种无觉无明、平庸卑琐的生理存在。人凭文化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沟通,并通过文化证明自己是谁,对此,即使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也有一种荣辱感。记得去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一次全国直播的青年艺术人才大奖赛,比赛中有一项文史知识测试,结果出乎意料,几亿观众对这一部分的关注远远超过比赛的主体项目,全国各省观众对于自己省派出的选手在艺术技能上的落败并不在乎,却无法容忍他们居然答不出那些文史知识的试题。由此可知,直到今天,很多中国人还是习惯于在文化上寻求自身尊严和群体尊严的,这很不错。

但是,紧接下来的问题是,又必须提防人们对于文史知识的沉溺。沉溺,看似深入,实则是一种以文化名义制造的灭顶之灾。中国明清之后一直有一批名人以引诱别人沉溺来谋生,很不道德。因此,必须在文化的群峰间标画一些简明的线路,在历史的大海中铺设一些浮标的缆索,使人们既领略山水之胜又不至于沉溺。这种做法用一种通俗用语来表述,就是不必知道得太多、太杂、太碎、太滥,只需“知道点”。

“知道点”,不是降低标准,而是提高标准。这就像线路的设定者一定比一般的逛山者更懂得山,缆索铺设者也一定比一般的游水者更熟识海。不仅更懂、更熟识,而且也更有人道精神,更有文化责任。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北大青年学者们编写这套“知道点”丛书是一项有价值的事业。新世纪的公民不可能全然舍弃人类以前创造的文化历史背景,却又不能让以前的创造来阻断今天的创造,因此应该有更多的山路划定者和缆索铺设者。只有这样,壮丽的历史文化才能真正成为新世纪的财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7: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