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赛季短信投票人气王浦滨“根本就没有拿到钱,我就是带了两块写着‘300万’的牌子回来了……”;第二赛季亚军窦大海“资金没有到位是一个普遍问题,其实第一赛季也只有两个人拿到了钱,当然这中间原因很多”;第二赛季短信投票第一选手韩小兵“和风投方面一直在接触,我目前不方便回答这个问题……”
《赢在中国》所承诺的投资奖励并没有在赛后迅速兑现,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首先,融资规则不恰当。与后来的“倒霉者”不同,第一赛季冠军宋文明算是一个幸运儿,顺利地拿到1000万元的风险投资,只是他付出的代价有些高——公司75%的股份。这种苛刻的条件,要是放在美国硅谷,投资者提都不敢提,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出现,俨然是对创业项目的疯狂掠夺。
创业之初,简单地以为拿到风险投资就是成功,但是,当面临此后的股权分配和各种磨合问题时,就为以后的融资困境埋下了伏笔。
其次,作为一个创业真人秀节目,《赢在中国》将重点放在对人的选拔上,与选手所做的项目和从事的行业相比,更关注选手的才能和思想。风险投资者在认可选手之后,还要花费精力认清项目,风险投资虽然取名为“风险”,其实是再谨慎不过的一群人,头脑中充满了商业的理性思考,对项目和行业没有足够的了解,“掏钱”时动作肯定缓慢无比。
当一位创业人士无比郁闷地请教被拒绝的原因时,一位风投人士就曾直接表示:“最典型的拒绝理由是投资方对行业把握不准,一般来说,VC机构内部都有专门的行业研究部门,该研究部门的研究方向及水平直接决定了VC的行业投向。如果寻找投资的企业恰恰与这个机构的研究部门的研究方向背离较远,往往会遭到拒绝。”
缺乏对项目和行业的了解,投资者往往会拒绝注资。如果向“门不当户不对”的投资机构融资,也可能遭遇冷落。在“手握重金”相似的面貌下,投资机构的侧重点不尽相同,与其开始接触时,创业者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对方的研究部门的行业研究范围,如果所处行业不在对方研究范围之内,你最好尽早另作其他打算。
如果你找到和自己“臭味相投”的投资机构,的确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此时如果恭喜你,还有些为时过早。行业发展既与行业特点有关,也与经济大环境关系密切。而国家的宏观调控,就是经济大环境的“幕后黑手”。如果你所处的行业,正赶上国家宏观调控,或在未来3—5年内国家政策走向不清,投资者对于行业将来的发展方向无法预期,因而也会直接拒绝“上门求资者”。
当然,你可能没那么不幸,幸运女神有时也会眷顾你:你处于一片大好的朝阳行业,恰好该行业又是投资者的擅长领地,同时,还没有国家宏观调控的干扰。这时,你也不要以为自己得到资金的事实已经板上钉钉,特别是同行的前辈已经占领市场的情况下。基于投资收益最大化的考虑,投资者不会将鸡蛋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如果已经对行业内的“老大”、“老二”进行过投资,除非你抢占到“老三”的位置,否则,要想借助资本的力量腾飞,可能是一件难以完成的任务。
有时候,即使项目无可挑剔,但是如果执行项目的“人”有可以被挑剔的地方,投资者不能建立对创业团队的信任,即使双方“成家”以后,也有“离婚”的可能性。
一位资深融资顾问有过类似的经历:“我曾经帮助过一家矿山挖掘机企业进行融资,当时找了三个意向投资人,后来,一家投资机构因为实力不足退出了;而另外两家都不同程度地表示对管理团队还没有建立完全的信任,其中一家后来也退出了,剩下的最后一家投资机构很聪明,它帮助企业重构了管理流程,然后在两个关键岗位派驻了自己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最终融资成功。”
总之,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同理,融资成功的企业原因都颇为相似,融资被拒绝的理由却有千万种。但是,无论如何,投资者只会锦上添花,绝不会雪中送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获得投资之前,先将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才是创业者的第一要务,千万不要被资本迷惑了眼睛,更不要被周围疯狂的人群迷惑了眼睛。P9-11
换位思考,假如你是VC
当经济的步伐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渐渐迈出,眼前开始呈现出蓄势待发的美好景象时,一种“两热一难”的现象,不可抑制地进入视线。
两热,指创业热和创投热;一难,是融资难。
社会上,创业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以大学毕业生为例,《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数据显示:2009年应届大学生中,21.6%选择“自主创业”,位列“政府部门”、“国企”、“外企”三个传统热门求职单位之上,一雪此前备受冷落的前耻,成为就业当之无愧的首选。
让创业者大呼过瘾的是,创投行业也热潮四起,进入全民创投时代。清科集团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0年第二季度,创投机构新增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投资金额为38.1亿美元,创2008年以来新高。在资本市场的感召下,中国民间资本也蠢蠢欲动,温州人豪掷1500亿元进军创投。
创业热遭遇创投热,犹如干柴遇烈火,原本应该谱写一段段“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资本良缘故事,但热闹的表象下并不一定存在繁盛的现状,日益升温的创投热却不一定满足求资若渴的创业者。
2009年末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群体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资金和市场竞争。即使在资本市场发达的美国,中小企业融资也正在走下坡路。2010年,美国银行放出的商业和工业贷款,比2009年同期下降21%,同时,企业获得风险投资的难度也再度增加,最终只有不足2%获得融资。
投资者头脑中在思考什么?明明家里堆积着金山银山,却一毛不拔、吝啬无比!每个在投资者处碰了一鼻子灰的创业者,被迫发出这样的疑问。
给阿基米德一个支点,他可以翘起地球;给我一个亿,我愿意回报你十亿,甚至上百亿。创业者心中从来不乏豪情壮志,虽然口袋空空,却表现得比投资者出手阔绰。
通常,面对这样的年轻人,投资者往往会一笑了之,凭什么给你一个亿?仅仅依靠听起来让人热血沸腾却看不到、摸不着的承诺?别说承诺,承诺只不过因为没把握。
创业者急着寻找“一夜情”,希望在一夜之间将一个亿拿到手;投资者的回报却需要通过此后月积年累的运营来实现。分歧由此而出。
此时,对创业者而言,僵持不是最佳选择,毕竟投资者不是非你不可,你却非投资者不可。创业者不妨换位思考,从资本回报的角度,替投资者想想。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才能了解投资者的心中所想,才能明白投资者的无奈,才能更符合投资者的要求,才能踏上距离资本最近的那条路。
对于每一个创业企业,投资者心中都有一把尺子,它们是一组特定的标准数据,包括市场、团队、赢利模式、技术等方面。你的“庄稼”卖的价高与低,投资者买与不买,取决于从“庄稼”身上量下来的实际数值和投资者心中那把标尺之间的差距。
越接近标准,投资者的出价越高;反之,投资者可能离你远去,赶赴下一个“选秀场”,将注意力放在其他热切盼望的企业身上。
于是,在向投资者开口之前,创业者不妨审视自身:是否有独一无二的技术,是否有前景广阔的市场,是否有成熟的赢利模式,是否有凝聚人心的团队……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创业者们请勇敢踏出面向投资者的第一步,并将自身优势不遗余力地展现在他们面前;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也不必灰心,请勇敢踏出自我反思的第一步,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朝着投资者的要求迈进。
世上没有日薄西山的行业,也没有生不逢时的时代。再不好的行业、再不好的时代,都有好企业的出现;再好的行业、再好的年代,也不乏“扶起不来”的企业。
勇敢的创业者,要时刻保持自信与努力,说不定,走在由这两者铺就的道路上,你就会与投资者不期而遇,并相谈甚欢。最终,投资者可能还会邀请你去做客,在你告别的时候,他亲手将一个亿送到你手中。
查立先生是我的老朋友,他写了本新书,名为《给你一个亿,你能干什么?》。此书出版后,给立志创业的青年朋友们很大的启发,增强了他们创业的信心,此书也成了畅销书。受查立先生的启发,我也写了这本书《谁能给你一个亿》,从另一个角度给创业者提供融资的谋略与有效途径,希冀创业者能够理智、务实地对待融资工作,从而更好地达到融资创业的目的。
周德文
2011年1月25日
投资者头脑中在思考什么?明明家里堆积着金山银山,却一毛不拔、吝啬无比!每个在投资者处碰了一鼻子灰的创业者,被迫发出这样的疑问。勇敢的创业者,要时刻保持自信与努力,说不定,走在由这两者铺就的道路上,你就会与投资者不期而遇,并相谈甚欢。最终,投资者可能还会邀请你去做客,在你告别的时候,他亲手将一个亿送到你手中。
《谁能给你一个亿》,从另一个角度给创业者提供融资的谋略与有效途径,希冀创业者能够理智、务实地对待融资工作,从而更好地达到融资创业的目的。
《谁能给你一个亿》由周德文编著。
“谁能给你一个亿?”在温州一个亿算什么?但是你要创业去找钱,重要的是要找到聪明的钱,温州的财富都是在商场的枪林弹雨里积累下来的,也算是中国的“Smart Money”!如何拿到温州的Smart Money,你得回答清楚德文的问题,你得过德文的这道关……有德文在把关,温州的VC翻不了船!
“谁能给你一个亿?”要是你要去温州找投资找VC,请先读一读德文的《谁能给你一个亿》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