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作家管桦的小说、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其中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是其代表作,曾编入全国中小学语文教科书。
《小英雄雨来》小说中主人公的原型,绝非是作家的凭空想象:书中的主人公,就是包括管桦本人在内的战争年代里的冀东少年儿童。小说中描写的芦花戏水、星耀夜读、智护交通员、苇丛雏鸭、五谷飘香的田园风光景物,文中的方言土语,无一不是出自于管桦的故乡——丰润县三女河乡女过庄村,可以说是作家对故土真情实意的描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中国儿童文学经典100部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管桦 |
出版社 | 湖北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作家管桦的小说、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其中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是其代表作,曾编入全国中小学语文教科书。 《小英雄雨来》小说中主人公的原型,绝非是作家的凭空想象:书中的主人公,就是包括管桦本人在内的战争年代里的冀东少年儿童。小说中描写的芦花戏水、星耀夜读、智护交通员、苇丛雏鸭、五谷飘香的田园风光景物,文中的方言土语,无一不是出自于管桦的故乡——丰润县三女河乡女过庄村,可以说是作家对故土真情实意的描述。 内容推荐 徜徉在这套百年长卷里,我相信,每一位读者,无论是少年儿童,还是成年人,都不能不对我们古老而伟大的母语顿生无限的景仰感和膜拜感……对于这样一套百年长卷,仅仅用“阅读”二字来对待是不够的。不,我们也许应该溯流而上,重新居住和生活在它的字里行间。无论是小说、童话、诗歌、散文、寓言……它们都曾经是20世纪以来,一代代中国孩子童年时代最美好的阅读记忆。这些作品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色彩缤纷的文学世界,中国四代儿童文学作家和一代又一代小读者,在其中生活、探索、呼吸和成长。 目录 小说 小英雄雨来 雨来这孩子 夜校 雨来被抓住了 扁鼻子军官 河沿上响了几枪 军事演习 我们就是到这儿埋地雷的 危险的侦察 特务 “这儿是中国的土地!” 愤怒的土地! 他们这是到哪儿去呢? 杨大娃 像八路军那样爱自己的同志 渡河 我不累呢,我是撒尿来着 跳进人来啦! 来了个骑自行车的人 杜绍英 妈妈决心拖住特务 “一定救回自己的同志!” 打呀!开枪! 芦花村好不热闹 腮帮上有“酒窝”的战士 再有二百个柜还不够呢 东屋住满了鬼子兵 快走吧! 放羊的 越胆小越害怕,越胆大越不怕 谁?站住! “快让我进去吧!” “敌人来了!” 一场大战 钻进网里的小鹰 “我要有枪早把你们打死了!” “这个小八路” 怎么逃跑呢? 就是李大叔 牛车上坐着个小媳妇 战斗开始了 小英雄的故事多着呢 上学 滦河上鹰的传说 诗歌 夏天旅行之歌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在果园里 乡村的晚上 布谷鸟 绿色的祖国 快乐的童年 美丽的村庄 苹果树 故乡 向日葵 春天 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歌 滑冰歌 春姑娘,快来吧 跳板 黄莺 过了个多么好的星期天 早操歌 值日生歌 快乐的节日 扬帆出海之前 故事 还乡河的传说 勇士 纺织娘 燕子 宝贝 竹笛 熊的故事 狐狸 老虎和黑熊打仗 百灵乌、乌鸦和风姑娘 管桦与《小英雄雨来》/劲驰 试读章节 小英雄雨来 雨来这孩子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道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碧绿的芦苇上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儿童雨来就是这村里的。 雨来最喜欢这道紧靠着村边的还乡河。每到夏天,雨来和铁头、三钻儿,还有很多很多光屁股的小朋友,好像一群鱼,在河里钻上钻下,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沉底,还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 妈妈不让雨来耍水。妈妈说河里有淹死的人,怕是把雨来拉去当替死鬼。 有一天,妈妈见雨来从外面进来,身上一丝不挂,浑身的水锈,被太阳晒得油黑发亮。妈妈知道他又去耍水,把脸一沉,叫他过来,扭身就到炕上抓笤帚。雨来一看要挨打啦,撒腿就往外跑。 妈妈紧跟着追出来。雨来一边跑着,一边回头。糟了!眼看要追上了。往哪儿跑呢?铁头正赶着牛从河沿回来,远远向雨来喊: “往河沿跑!往河沿跑!” 雨来听出铁头话里面有道眼,就折转身,朝着河沿跑。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伸手一抓,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像个小泥鳅,一下没抓住,扑通,扎在河里不见了。河水卷起很多圆圈,渐渐扩大。妈妈立在河岸上,眼望着水圈发愣。 忽然,在老远地方,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像个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一边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夜校 秋天。 爸爸从集上卖苇子席回来,同妈妈商量:“看见区上工作同志,说是孩子们不上学念书不行,起码要上夜校。叫雨来上夜校吧。要不,将来闹个睁眼瞎。” 夜校就在三钻儿家的豆腐房里。房子很破。教夜校的是东庄学堂里的女老师,穿着青布裤褂,胖胖的,剪着短发。女老师走到黑板前面,嗡嗡嗡嗡说话的声音就立刻停止了,只听见哗啦哗啦翻课本的声音。雨来从口袋里掏出课本来。这是用加板纸油印的,软鼓囊囊,雨来怕揉搓坏了,向妈妈要了一块红布,包了书皮。上面用铅笔歪歪斜斜写着“雨来”两个字。雨来把书放在腿上,伸出舌头舔舔指头,掀开书。见女老师闪在一边,斜着身子,用手指点着黑板上的白字,念着: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有一天,雨来从夜校回到家,躺在炕上,背诵当天晚上学会的书。可是,背不到一半就睡着了。 不知什么时候,门吱扭响了一声。雨来睁开眼,看见闪进一个黑影。妈妈划了根火柴,点着灯。一看,原来是爸爸外出卖席回来了,可是,怎么忽然这样打扮起来了呢?肩上披着子弹袋,腰里插着手榴弹,背上一根长长的步枪。 爸爸向妈妈说:“鬼子又‘扫荡’了,民兵都到区上集合。一两个月才能回来。” 雨来问爸爸说:“爸爸,远不远?” 爸爸把手伸进被里,摸着雨来光滑的脊背,说:“这哪里有准儿呢?说远就远,说近就近。” 爸爸又转过脸对妈妈说:“明天你到东庄他姥姥家去一趟。告诉他舅舅,就说区上说的,叫他把村里民兵快带到区上去集合。” 妈妈问:“区上在哪儿?” 爸爸装了一袋烟,吧嗒吧嗒抽着,说:“三天里头,叫他们在河北一带村里打听。” P3-5 序言 热爱母语,亲近经典 整整一百年前,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儿童读物,孙毓修先生的童话集《无猫国》在上海出版。从此,中国儿童文学的大幕徐徐拉开…… 啊,百年中国!百年中国儿童文学! 多少悲欢离合,多少内忧外患;多少风起云涌,多少崎岖艰辛;多少欢欣,又多少痛苦;多少阴晴,又多少冷暖…… 《中国儿童文学经典100部》,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一百年来儿童文学历程的史诗长卷。它也向我们呈现着一个无限光明和美丽的母语世界,一片无限丰富和绚丽的文学原野。 文学家果戈理曾经说过:“你将永远诧异于俄国语言的珍贵,它的每一个声音都是一件馈赠,都似大颗闪光的珍珠。”是的,只有对那些无限热爱自己的祖国和母语,而且了解她们到“入骨”的程度,能够强烈地感觉到她们的美丽的人,我们的文学,才会真正地展示出它们全部的美质与知性,以及它们全部的丰富与神奇。《中国儿童文学经典100部》,就是这样一套品种繁富、风格斑斓的书系。 徜徉在这套百年长卷里,我相信,每一位读者,无论是少年儿童,还是成年人,都不能不对我们古老而伟大的母语顿生无限的景仰感和膜拜感。美丽的汉语,不仅仅是我们赖依生存和交往的工具,也不仅仅是我们全部文化与文明的载体,它还是我们最初的和最后的语言与回忆之乡,是我们这个古老、智慧而苦难的民族的文化和精神谱系,甚至是我们全部的记忆与命运! 对于这样一套百年长卷,仅仅用“阅读”二字来对待是不够的。不,我们也许应该溯流而上,重新居住和生活在它的字里行间。无论是小说、童话、诗歌、散文、寓言……它们都曾经是20世纪以来,一代代中国孩子童年时代最美好的阅读记忆。这些作品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色彩缤纷的文学世界,中国四代儿童文学作家和一代又一代小读者,在其中生活、探索、呼吸和成长。 通往一座座儿童文学高峰的路径有千万条,但每一段路途上都付出过艰辛,每一段路途上都留下了果实。正如梅子涵先生在一篇文章里所描述的那样,“每个人的记忆都是海洋。很远的日子在下面,昨天的故事在水上。离开童年,童年反而加倍情深,每条小鱼的游动都是感情的尾巴在摇,情深处没有不美好的风光”。 当然,时间和文学的选择法则,也都是严格和无情的。历史的目光,读者的心灵,最终所淘汰和扬弃的,也只是那些迎风媚俗的诗歌、童话、小说和散文,而另有一些作品,却经受住了一次次严格的检验和磨洗而流传了下来,并且被打上了优秀或杰作的标识,还将继续流传下去。 不同的作家因为年代、地域、文化背景以及性格气质、个人知识谱系的不同,所写出的每一部作品也会在题材、形式、想象力、感情状态、文字风格等等方面而各有千秋。然而,当我们仔细阅读这些作品时,就不难感到,任何时代背景下的作家,在努力传达着各自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在广泛地赢得了当时的那一代小读者的同时,也都在力图扩大自己的感受范围,拓展自己的创作视野,甚至为自己的作品设置了超越时代、超越国界、超越民族的“世界性标准”。他们都在努力地为“一切的孩子”写作,为未来的孩子写作,为整个人类,为全世界的孩子而写作。 因此,从这些作品里,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那些伟大和温暖的,既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所共有的童话精神和文学精神,那些天真的和具有童年趣味的儿童精神,那种舔犊般的母爱情感,那种对于每一个弱小生命个体的充分的尊重、理解与呵护,那种纯真、仁慈、宽容、细腻与柔和的情感,以及对儿童本位的坚持,对儿童游戏精神和幽默品质的寻找,等等。 是的,中国儿童文学的一代代作家,都在认真地维护着和守望着、努力地传承着和延续着在叶圣陶、冰心、张天翼、陈伯吹等早期儿童文学家那里就已经拥有的,那种对于童心的尊重、关怀和维护的“童话传统”。 回眸中国儿童文学的百年沧桑,我们还会看到,一代代儿童文学作家所走过的世纪之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春花秋月、山重水复。漫漫长路上,留下了众多的拓荒者、垦植者、播种者、泅渡者、乃至殉道者的艰辛、歌哭、梦想和收获……历史曾让那些人经历了那么多的崎岖和弯道,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和艰难,但是翻开这套长卷,我们会看到,他们私下的亲密的传承关系,却是多么美好! 所有的文学,包括儿童文学在内,如果不是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土壤里直接生长出来,它的生命力就不会长久。我们从这套书系里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也有我们的儿童文学与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苦难之歌、艰辛之歌、欢乐之歌和伟大的民族精神之歌。它们将在我们美丽的母语里,在一代代读者的记忆里,飞翔、传播,直至永恒。 徐鲁 2009年12月24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