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被领导的艺术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作者 曾仕强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任何一个人,不管在什么行业,担任什么职位,都同时充当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两种角色,但是平日里往往将领导艺术摆在第一位,反而忽视了被领导的艺术。

每一个人,几乎都在领导别人的同时接受别人的领导,所以我们最好先学习如何接受领导,然后才能懂得如何领导别人。因为只有学会被领导的艺术才能当好领导者。

《被领导的艺术》从做有准备的被领导者、与领导建立和谐关系、领会领导的真实意图、获得授权时做好本分等多个方面,运用心理学、处世哲学、管理艺术、领导学等领域知识,通俗、细致、独到地讲解了被领导的艺术和智慧。这是曾仕强教授首次系统讲授被领导的智慧,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必学的一门新课。

内容推荐

《被领导的艺术》:

怎样巧妙领会领导的真实意图?如何与领导建立和谐的关系?怎样才能既赢得领导的认同,又获得下属的支持?如何处理好同级之间的协作关系,达到领导期望的目标?……

为了帮助读者解决上述种种问题。曾仕强在《被领导的艺术》中将心理学、处世哲学、管理艺术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从做有准备的被领导者、与领导建立和谐关系、协助领导管理好下属、理顺同级之间协作关系、不断提升自我修养等多个方面,首次系统对“被领导的艺术”进行了独到的、细致入微的讲解。

目录

 前言 被领导是领导的基础

第一章 做有准备的被领导者

 选择值得付出的领导

 做有准备的被领导者

 被领导者也要有面子

 要学会卖力而不卖命

第二章 与领导建立和谐关系

 奉行交互主义彼此理解

 正确认识合理的不平等

 讨好领导是不明智行为

 不要触犯彼此私人领地

第三章 领会领导的真实意图

 中国人有意见不会直接表达

 巧妙探询领导心中真实想法

 学会站在领导的立场想问题

第四章 不做只听命令的奴才

 合理地阳奉阴违

 听与不听的拿捏

 执行命令慢半拍

 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五章 达到领导期望的目标

 做好领导交办之事

 多沟通还是多请示

 有了错误善于补过

第六章 获得授权时做好本分

 多承担责任少争权力

 不越权不弄权不失职

 时时汇报让领导放心

 防止领导者上侵下职

第七章 协助领导管理好下属

 替领导管好员工

 学会平衡情理法

 与领导默契配合

 协调上下级关系

第八章 同级之间能分工协作

 同级之间分工不同目标一致

 与同级和睦相处老板才放心

 领导若区别对待要泰然处之

 有能力时真心帮助其他同级

第九章 被领导者的自我提升

 不断地修身养性

 获得下属的支持

 赢得领导的认同

 与领导共同晋升

试读章节

要学会卖力而不卖命

要知道,工作不是卖身,中国人可以卖力,但是绝对不卖命。老板不能叫任何人卖命,拼了命去工作,那是不对的。

我曾经在电视上看到有老板这样说:“我一天只睡三个小时,你要是当我的干部,手机24小时都不能关机,必须随传随到……”我对这样的观点并不赞成,这样的老板太刻薄了,把别人的孩子不当人看,谁当他的干部谁倒霉。

老板要适可而止,要能够照顾员工,而员工要尽力而为,双方要合在一起。

中国人对每个人的要求都不一样,我们不会像西方一样。在西方,同样的岗位,工作也都一样;而我们,张三比较能干,领导就会慢慢地多给他一些工作。所以很多人会批评中国人不是同工同酬,其实同工同酬对那些有才华的人来说,是最大的损失。他们明明可以学到更多,但是却不学。

看起来,中国人好像很爱欺负那些能干的人,好像谁有能力,谁就活该,应该多做事。其实不然,被领导者的脑袋要换一换,要转变思想:我的薪水不可能一直这样。老板一定会有一个制度,别的方面可以没有制度,但是薪水一定要有制度,工作是多是少,薪水就跟着起伏,这样大家才不会不平。若是发放薪水没有制度,只按领导者的个人喜好来操作,那大家肯定会非常愤慨。在这方面,我不会主动要求提高薪资,但是老板多给工作,对我来说就等于是加薪。因为那是一个机会,老板把它给了我,没有给别人,这就是一种难得的收获。曾经有一个年轻人高兴地和我说:“老板对我真好!他给了我薪水,还给我很多工作和学习的机会。一有学习的机会,他都帮我出钱,让我去听课,有什么事情都找我去商量,我等于领了好几份薪水。”能够这样想的人会很有前途,他可以不计较。

但是事情是有限度的,过犹不及,卖力是对的,卖力过了头,就成卖命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即便是为了父母,我们也应该善待自己的身体。现代管理造成了很多“过劳死”的悲剧。为了追求利润、效率,竟然过度劳累,以致死亡,这样以身相殉的惨剧,当然不为领导者所乐见。

有些年轻人,仗着自己年轻身体好,完全不懂劳逸结合,为了争表现,最后把自己累死。而有些成为主管的人,不懂得放权,想尽办法,却把自己累死。无论哪种情况,都是大家不愿意见到的。可依然有很多人不知不觉掉入这种管理陷阱中。被害死了还不明白真正的原因。

就算躲过了生理上的迫害,心态上的失调也必须进行调整。一个被领导者在领导面前拼命表现,又在自己的下属面前表现,就等于蜡烛两头烧,很快就会心力交瘁。一个好的被领导者,要做到自己在领导面前全力表现,回到部门后,下属全力为你服务。这样才能够跟下属打成一片,让下属知道你到领导那里不是拍马屁。而是去表现;你受到赏识·则说明你所率领的团队整体表现良好。如果你在领导面前努力表现,回到部门后凡事亲力亲为,久而久之,就会对身体造成很大伤害。

认真是必须的,但是身体更重要,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你能认真多久?领导给你的压力越大,你就越需要下属的支持·就越需要有一两位得力的助手。而对待助手要推心置腹,凡事都要和他们商量,让他们感觉到和你是处于平等的位置上的,这样他们才会真心对待你。

P21-22

序言

实际上人人都是被领导者

管理不是管人,而是管事、管物,管人以外的资源。如果把人当成管理对象,视同财力、机械、方法、物料、市场、管理信息、管理环境等,就相当于把人当成了物,严重违反了人性。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人有高度的自主性、创造性。人性需要受到尊重,如果把人当作一种资源,人就丧失了自主性,就没有尊严,这实在是一种大不敬。

敬就是给面子,中国人最要紧的就是面子,最不喜欢被人家管。你不管我,我可能还多做一点;你越想管我,我就越偷懒,最后把你气死。所以,把人,特别是把中国人当成管理对象,只会自找倒霉。管理要有效,一定要符合中国人的人性需求。

中国式管理的主体是人。在企业中,我们要把人摆在第一位。若能找到合适的人,就可以使企业发展壮大;找不到可靠的人,一切免谈。当企业中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就要想办法将人分门别类,比如按工作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财务人员、销售人员,行政人员等。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划分会越来越细。因为人的管理范围是有限的,坦白地讲,一个人最多只能同时管7个人,多了就管不了,这在管理学上叫作“管理幅度”。超过管理幅度,管理就要出问题,因为凡是看得见的东西都可以造假:你相信报表,他就用报表来骗你;你相信业绩,他就用业绩来骗你。

为了使管理有效率,企业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管理结构。无论是哪种组织结构,从表面上看,处于底层的员工是被领导者,老板和各级主管是领导者。其实,所谓的被领导者是相对于领导者而言的,一般可分为绝对的被领导者与相对的被领导者。在企业中,一般绝对的被领导者占大多数,他们没有任何的领导职务和责任,也不掌握权力,完全接受别人的领导;而有些人既是领导者又是被领导者,即对下属来说他们是领导者,对土司而言他们又是被领导者。而企业的老板,从职级上讲,称得上是绝对领导者,因为没有人可以直接对他们下命令,但事实上,他们也要受其他因素的控制,如市场环境、法律法规、自然条件的限制等,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也是被领导者。可见,人人都是被领导者。

平日里大家大多更为关注领导的艺术,将领导的艺术摆在第一位,反而忽视了被领导的艺术,这是不对的。既然人人都是被领导者,我们应该偏重于被领导的艺术,更何况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是密不可分的。  一般人多半会认为,领导者就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就是被领导者,二者怎可混淆?这是比较粗浅的看法,这些人掉入了二分法的陷阱,认为非黑即白、非奸即忠。只要往深层去想,你就会发现其实世界上“合”的比例反而比“分”的比例更高。领导者跟被领导者不是两种不同的身份,而是同一个人的两种角色,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不管在什么行业,担任什么职位,都同时充当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两种角色。一个领导者如果能够意识到自己同时具备被领导者的角色,他会觉得负担一下子减轻很多;但仅仅认识到自己的被领导者角色还不够,真正会领导的人不会把自己当作领导者,他们会“无为而治”。  很多人现在一听到“无为”就觉得是道家的思想,换言之,他们觉得只有信奉道家思想的人,才需要做到“无为”,这是很粗浅的看法。无为,并非字面上的意思,很多人将其解释为“什么都不做”,这其实是错误的。无为是指:我明明是领导者,但是会站在被领导者的立场来领导。这与前一种解释完全不一样。我还要特别加上两个字——艺术,一般人都认为“无为”是一种行为态度,或觉得是一种作风,实际上,那是一种“被领导的艺术”。任何东西,如果没有达到艺术的层次,吃亏的是你自己,受苦的是跟着你的人。  艺术是什么?艺术以科学为基础,如果你很熟悉科学的方法,而且运用得很巧妙,那就叫艺术。要了解艺术,可以参考岳飞的话:“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但很少有人会想为什么会“存乎一心”。“存乎一心”就是说,世界上不能有两条心,不能你一条心我一条心。当领导者与被领导者能够变成一条心的时候,那就是一种艺术,这不是通过科学能够了解的。  学会被领导的艺术才能当好领导者。每一个人,几乎都在领导别人的同时接受别人的领导,所以我们最好先学习如何接受领导,然后再学习如何领导别人。可以说,只有当好下属,才有可能真正当好领导。组织中最可怕的人,是那些既不能命令又不受命的害群之马,一方面无法领导他人,另一方面也不接受他人的领导。既不是好的领导者,又不是好的被领导者,最终什么都不是。  为了兼顾领导和被领导,我们必须适时调整自己的位置,随时重新定位,以维持上下或平行之间的人和事,首先学会被领导,然后才能当好领导。  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人格基本上是平等的,但是地位基本上是不平等的,这谁都不能否认。《大学》中讲:“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意思是:上面的人对我这样做,我很不高兴,就不要用这种态度去对我下面的人;下面的人对我这样的态度,我一肚子火,就不要用这种态度去对我上面的人;左边的人对我这种态度,我很不高兴,就不要用这种态度去对我右边的人;右边的人对我这种态度,我很不高兴,就不要用这种态度去对我左边的人。其实用四个字——将心比心,就可以完全概括了。从现在开始,不管是领导者还是被领导者,都要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来进行思考。  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二者之间要以“礼”相待,而“礼”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说的“角色期待”。每个组织成员都应该秉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按照自己应有的角色期待,来好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便是合乎礼的表现。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应该互信互谅,奠定互助合作的良好基础,才能够进一步以“絜矩之道”来促进协同一致的组织力量,并把组织的合力提升到最高的水平。  “将心比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相当困难。一般的人,从小都是只知道“自己”,不知道“别人”。你看,小孩子一看到东西就抓来自己吃,不会给别人吃。所以说,人都是相当自我的,只照顾利害关系,只想到自己的方便,不太考虑别人。所以,我们要记住儒家最了不起的“推”,一定要学会推己及人——想完自己,再推出去想别人。  不管是领导者还是被领导者,都要互信互谅,彼此站在不同的立场,互相包容,互相尊重。这样,事情才能做得好,而且做事的过程才不会草率,这样的艺术才可以长期有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17:2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