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馆女经理被害与效率低下的中非司法
2011年5月1日,我应邀出席博齐泽总统主持的国际劳动节庆祝活动。活动在使馆前的烈士大道上进行,基本内容是总统检阅社会各界的游行队伍。平日里看上去陈旧不堪、风雨飘摇的观礼木台罩上幔布,柱子上缠了绢花,显得焕然一新,总统、议长、总理及政府成员、议员和外交使团在台上就座。政府各部门、社会各团体、企业及班吉市民、郊区农民队伍依次走过,有的单位就一人举个牌子。当一老一小两个农民头顶木薯从台前走过时,总统招手让他们过来,拿出两张纸币,按当地习惯先把纸币在对方头顶揉搓几下,再塞到两人手里。爷孙俩人不住作揖,千恩万谢地走了。最后是警察和军队。当衣冠不整的军队或站或坐在军车上,举着规格不一的枪支和掷弹筒从检阅台前经过后,这天的活动便告结束。前来观看的市民和学生被拦在数百米外的地方,不时发出尖叫或鼓掌烘托气氛。外交使团要比总统提前一小时到达,又要比总统及内阁成员晚走,我尚未习惯热带酷暑,又是一场意志的磨炼和身体的考验。
次日,天未亮,电话铃声响起,急促的带有哭音的腔调响起:“中餐馆女经理被人伤害!”班吉市只有一家中餐馆,正式名称就叫“中国餐馆”,地处市中心“零公里”旁边的一条胡同里,是中资机构人员常去用餐之所。电话里传来的消息使我打了一个冷战,立即驱车赶往现场,并招呼医疗队派人前去抢救。我刚到中非,还未来得及看望华人华侨,就出了这种事,始料未及。只见房间凌乱,地上的保险柜被撬,财物失窃,女经理面朝地趴在床边地板上,双手双脚被人用黑色的胶皮电线从后面梱绑起来,早已没有气息。医疗队说死者身上没有明显受侵害的迹象,系被人捂住口鼻窒息而亡。卧室门窗没有明显撬痕,门是用钥匙打开的,钥匙就放在门边。“内贼”或熟人作案的可能性较大。我当即与到场的中非警方交涉,要求他们保护现场,搜集证据,尽快破案。同时与中非外交部长和公共安全部长通话,进行交涉。当天下午,在使馆召集中资机构负责人和华人华侨代表会议,说明在中非这样的国家,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要求大家高度重视安全问题,重在防范,切不可掉以轻心,认真清查和堵塞安全漏洞。随后数天,我先后会见博齐泽总统、图瓦德拉总理、甘比外长、古安德加公共安全部长、芬迪罗司法部长,并数次通过总统办公厅通报博齐泽总统,要求中非方尽速破案,切实保障中方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博齐泽总统指示公共安全部长,说他对发生此事深感痛心,要求尽速侦破,采取措施保证中方人员安全,希望此事不会影响与中国的友好关系。
在会见司法部长芬迪罗时,对方指着水沟纵横已难以通行的司法部院子,以及常年渗水留下道道泥痕的办公楼走廊墙壁,脏乱的办公室和残破的沙发,说这种破败的景况已无法办公,请求中国为中非建造一座司法大楼。我顺口说沙石院子经过一个雨季后可能会被冲刷出多条水沟,这些又深又宽的水沟看出来是好些年冲刷出来的,为何不在每个雨季过后把院子平整一下?司法部大楼廊下长椅上坐着不少人,无所事事,每人动一下手,不就把院子平整了?办公楼漏雨,应早点修缮,堵塞漏洞。中国有句老话:“小洞不补,大洞尺五”。对方笑笑,不予回答。一年后,传说芬迪罗因参与推翻博齐泽总统的活动,同时大量贪污,被解除职务,为逃避司法追究而亡命法国。其担任某市市长的兄弟也因贪污而被解职。中餐馆命案是中国与中非关系史上最为严重的事件,使馆根据国内指示与中非方进行了多次交涉。中非政府和警方表示高度重视此案,认为中餐馆的中国籍厨师、一名寄住在中餐馆楼上的中资机构人员、两名中非籍夜间保安具有重大作案嫌疑,遂将4人逮捕。“中国餐馆”方面坚持认为是餐馆厨师伙同其他人共同作案。一是厨师最后与女经理分手,分手后还通过电话。二是厨师与女经理不睦,多次公开表示出辞职之意。三是失窃现场没有明显破坏痕迹,熟人作案可能性最大。四是餐馆院子里两条狗被人喂了麻醉药,第二天仍口吐白沫站立不稳,推测亦为熟人所为。多轮审讯后,4人均否认与此案有任何关系。但是,法律讲求证据,推测不能代替司法程序。我与公共安全部长古安德加讨论此案。对方明告:中非警方破不了案。既无手段采集必要证据,更无分析DNA和指纹的技术,只有通过反复审讯嫌疑人的方式从口供中找寻破绽,进而确定案犯。此案长期拖下去的可能性极大。他们确实不知道应如何办理此案:“如果遇害者是个当地人倒好办了,给一点钱便可了结。”
半年过去了,中资公司遭扣押人员和一个黑人夜间保安被排除嫌疑释放,餐馆厨师和另一个黑人保安被继续关押。芬迪罗司法部长告:厨师只要交保2000万中部非洲法郎即可获假释,甚至可以回国,在需要时再回来应讯。2000万非洲法郎相当于4万美元,身无分文的厨师何来这笔巨款?厨师是中国公民,只身在外,使馆从关怀角度定期看望,并送去必须的生活用品。送去的食品之类往往很快便被同牢房的中非犯人分食。芬迪罗所提条件显然有借机敛财之嫌。一年多后,时间到了2012年8月2日。这天,厨师因患疟疾,使馆安排其到班吉友谊医院由中国医生诊治,回来后发现班吉中心监狱已被游行的青年砸毁,管理人员和狱警也都不见了踪影。原来是青年们因对征兵腐败产生不满而发动暴力游行,顺便砸了监狱。管理人员和狱警只求自保,面对愤怒的人群唯恐避之不及,职责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关押在此的750名犯人见门窗被砸开,乐得一哄而散。P15-17
2014年4月29日,中非过渡国家元首卡特丽娜·桑巴-庞扎女士在总统府举行隆重仪式,向有关人士颁发荣誉勋章。
13时,日正中天,赤道非洲的骄阳垂直照射着大地,总统府院子里毫无遮拦。即将接受勋章的10多位人士站在炽烈的阳光下等候元首授勋。我便是其中的一位。我著深色西装,系红色领带,汗滴不住地从体表滚落而下,不一会儿,内衣便已湿透。以前曾出席中非总统给别人的授勋仪式,今天自己接受勋章,内心有别,但阳光下的外在感受则完全相同。
中非国家勋位委员会主席讲话和宣布授勋仪程:值此“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中非过渡国家元首签署元首令,并亲自向有关人士颁发荣誉勋章,以表彰他们为促进民族和解、推动和平进程所付出的努力。被授勋人员包括中非政府成员,以及为推动有关国家与中非关系做出贡献的法国和中国驻中非大使。
中非方获授勋章的人士有过渡委员会(临时议会)主席恩根代、过渡政府总理恩扎帕耶凯和数名部长。外籍人士只有我和法国驻中非大使夏尔·马里纳斯两人。
中非形势发展到今天,法国的作用和影响无处不在。中非过渡政府在一切方面都必须仰仗法国。法国驻中非大使获授荣誉勋章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中国则属于另外一种情况。中国奉行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发展与中非的全面友好合作关系且不附加任何条件,对无端遭受战乱与苦难的中非人民深表同情和声援,并尽最大努力提供支持和帮助。中非媒体曾经表述说:法国是以其对中非局势的控制力和不时施加的强大压力使对方畏惧,中国则是以其和蔼可亲的形象、不谋私利和真心帮助第三世界国家发展而获得敬重。我认为,中非过渡元首庞扎女士分别向法国和中国大使授勋,具有极为强烈的象征意义。
中非国家勋位委员会主席宣读了过渡国家元首庞扎女士为孙海潮大使签署的授勋令:中非方感谢中方长期以来向中非政府和人民提供的无私帮助。孙大使带领全体驻中非使馆人员,在中非最艰难的时期坚持与中非人民一起,向中非政府和人民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和物资支持。患难见真情,荣誉勋章表达了中非人民对中国发自内心的感动和感激之情,是两国友好关系的卓越见证。 庞扎过渡国家元首亲自把勋章别在我胸前,轻声说:“我得注意不要把你的衣服弄坏了。”我笑答:“感谢元首(总统)对中国和我本人的友好情谊。我能掂量出这枚勋章的份量。其价值远超出一件衣服!中方赞赏中非新一届过渡政府在元首领导下为恢复国家和平与安全所做的努力,希望中非人民早日过上安宁的生活。”
我和庞扎女士的对话刚结束,就听到身后“扑”地一声。回头一看,只见一位仪仗队女兵因在艳阳下站立过久体力不支晕厥倒地,几个人正手忙脚乱地为她解开衣领,挪往阴凉地方,仪仗队形已不复整齐。此种情形,我已在多个场合看到。有时是仪仗队员,有时是礼仪小姐,有时甚至是礼宾席上的人员。
授勋仪式结束后,大家随过渡元首前往总统府大厅,出席短暂酒会。酒会极其简单,少许点心和几瓶汽水而已。稍做逗留,我与庞扎元首握别。元首再次提到与中方合作项目事宜,我回称:一旦安全形势允许,中方将会恢复有关的合作项目。中方还将同国际社会一道,为实现中非的和平与稳定做出努力,将继续向友好的中非人民提供可能的帮助。庞扎元首再次对中方表示感谢。
离开总统府返回使馆,经过班吉市中心,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我衷心希望首都的安全不要再发生大的问题,但事实却给出了相反的答案。
2014年5月28日傍晚,班吉市第三区法蒂玛基督教堂,正在祈祷的信徒遭到突如其来的手雷袭击,20多人当场死亡,30多人受伤。这是又一起严重的教派仇杀事件。基督教徒愤怒了,立即做出了强烈反应。基督教与穆斯林两大教派的对立再度升级。
当晚,大批基督教青年上街焚烧轮胎,构筑路障,追杀穆斯林。非洲维和部队在两大教派中间设置隔离带,施放催泪瓦斯驱散抗议人群。基督教青年指责同为穆斯林的布隆迪维和士兵执法不公,与之发生激烈冲突。“反巴拉卡”民兵组织趁势介入,向穆斯林族群“复仇”。整整一夜,枪声持续不断,间杂有沉闷的手雷、掷弹筒和催泪弹的爆炸声。法国军队也前往出事地点和重要街区巡逻,但避免与闹事群众直接接触,以免发生伤亡引发仇恨,更不能导致自身伤亡。 次日清晨,只见班吉主要街道上都被设置了重重路障,有人手持木棍和长刀高声喊叫。四处浓烟滚滚,商铺关闭,街面上不见一个行人,一片萧杀景象。班吉市陷于全面瘫痪。报道称,每个路障后面都有“反巴拉卡”人员在实施指挥,恩扎帕耶凯总理批评某些政府官员出于自身目的煽动基督教青年抗议和制造动乱。
我向法国大使了解有关情况及对形势发展的看法,对方答称法军不会强行干预,但也不会任由形势恶化,正在利用自身影响私下与有关各方接触,要求他们克制并约束所属人员的行为,否则将面临严重后果。我注意到,这次骚乱规模虽大,但未出现前几次那样的抢掠事件。数天后,路障才被拆除,班吉秩序渐趋平稳,但民众仍如惊弓之鸟,在惶恐不安中艰难度日。
6月1日,过渡国家元首庞扎女士到医院看望教堂袭击案中受伤的群众。过渡政府总理恩扎帕耶凯要求公务员上班,民众恢复生产,呼吁各武装派别积极参与解武进程,宣布6月8日为“全国自愿解武日”,对主动上缴武器者将免除惩罚。电讯部宣布,为防止有人利用短信散布谣言和煽动骚乱,自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无限期停止手机短信服务。
首都班吉秩序虽有所恢复,但外地安全状况并无改善,多地连续发生武装派别火并和平民遭枪杀事件,近百人死亡,更多人受伤。一次,法军与“塞雷卡”士兵相遇,法军要求对方放下武器遭拒后采取强制行动,法军与对方同时开火。训练有素的法军开火后跳下装甲车逃生,装甲车被毁,“塞雷卡”10余名士兵则连同越野吉普车一道被法军的导弹摧毁。
新一届过渡政府成立已近半年,但仍如上届过渡政府一样,作为有限。中央政府的权力仍仅限于首都班吉及附近地区,近百万难民无法返回家园。民众对新政府的期待变为失望,对法国驻军的态度也颇多抱怨。报章开始批评法国没有认真执行安理会有关解除非法武装的决议,说法国并不希望中非安宁,以便长期保持中非的“非开发状态”,把资源保留下来供法国开发;法国是中非乱局的始作俑者。中非动乱后,中国在北部的石油开发项目被迫中止;法国达到了目的。有人要求庞扎过渡国家元首辞职,要求法国从中非撤军,“中非的事情交由中非人来办”。有关政府改组的传闻甚嚣尘上。
2014年6月27日,“中共体”10个国家领导人在赤道几内亚首都马拉博第25届非盟峰会期间举行会议,讨论中非政治、安全和人道主义形势。乍得总统代比以“中共体”执行主席身份主持会议。会后发表了新闻公报,称“中共体”与会元首们分析了中非形势,重申支持中非过渡国家元首庞扎女士为国家重建所做的努力,要求中非过渡政府继续努力稳定局势和推动民族和解,按照中非问题路线图的要求实现国家和平,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新闻公报指出,与会元首们对中非武装团体继续欺凌百姓深感忧虑:呼吁所有武装团体、政治一军事集团、政治阶层停止任何形式的暴力行为,通过和平与政治途径寻求解决使国家摆脱危机的办法。呼吁中非危机有关各方承担起政治责任,实现真正的民族和解与团结。呼吁前“塞雷卡”和“反巴拉卡”等有关各方的领导人,命令其所属的武装分子停止攻击平民和任何形式的暴力行为,停止破坏重建国家安全与推动民族和解的努力。与会元首们对国际社会为解决中非危机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表示感谢,要求国际社会特别是联合国秘书长、非盟委员会、“中共体”总秘书处共同努力,立即成立由“中共体”中非问题协调人萨苏总统领导的协调机制,在第三国召开会议,商讨建立由过渡国家元首庞扎阁下领导的新一届过渡政治机构问题,使国家摆脱危机。
元首们通过了“中共体”秘书长阿拉米(乍得前外长)提交的“解决中非危机行动计划”:成立中非问题国际协调机构;甄别武装团体领导人,与过渡政府对话;改组过渡政府;帮助中非政府进行选民登记和选区划分;帮助中非成立独立选举委员会;继续为中非维和行动提供帮助;帮助中非重建警察、宪兵和情报机构;继续向中非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修改过渡宪法,保证选举公正、透明、可信;支持庞扎过渡国家元首在中非全境恢复行使国家权力。
中非舆论指出:中非的问题仍由国际社会主导,声称不再过问中非问题的乍得总统代比又回来了,再次对中非流下了“鳄鱼的眼泪”。但必须承认,中非独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大部分时间都在“受制于人”中度过,现在更是如此。试想,一个国家的政府不仅难以在全国范围内行使权力,而且政府预算和日常开支和公务员公资都要靠国际援助,不时爆发的“人道主义危机”使百姓生活也要靠国际救助,国家安全更要靠国际维和,这样的国家岂能不受制于人?
2014年7月1日,我前往总统府会见过渡国家元首庞扎女士,就中非局势近况和两国关系发展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总统外交顾问(前外长)邦加女士、总统府办公厅主任马班基等在座。庞扎女士向我介绍了在马拉博召开的第23届非盟峰会期间讨论中非局势的情况,说“中共体”元首们就中非局势的发展进行了集体磋商,发表了关于中非形势的新闻公报和“行动纲领”,将为推动中非实现民族和解做出新的努力。非盟将于近期召开中非问题联络小组会议。中非危机总协调人、刚果(布)总统萨苏将在布拉柴维尔主持召开中非全国和解论坛。在谈到对华关系时,庞扎女士代表中非过渡当局和人民感谢中方长期以来提供的帮助,指出中国和中非是传统友好国家,有关合作项目既是两国友好的有力见证,也为中非的社会与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中非过渡当局将始终坚持优先发展对华关系的政策,推动双边互利合作项目恢复并稳步向前发展,希望中国政府和人民继续对中非和平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予以宝贵的支持。
我对庞扎过渡国家元首积极发展对华关系表示肯定,重申中国政府重视发展与中非的友好合作关系,赞赏中非过渡当局为推动两国关系所做的努力。中方高度关注中非局势进展,强调中方对中非人民所经受的苦难深表同情,愿继续与国际社会一道,为实现中非的安全与和平提供必要帮助。中方正在考虑向中非提供人道援助的问题。我还充分肯定庞扎过渡国家元首在内政外交中体现出的领导智慧和个人能力,积极评价有关各方在和平解决中非危机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014年7月7日,我会见庞扎过渡国家元首6天后,5月28日在首都班吉发生的一幕在中部重镇班巴里重演。正在教堂做礼拜的基督教徒受到穆斯林武装袭击,23人当场死亡。基督教民兵组织“反巴拉卡”立即报复,数十名穆斯林群众遇难。班加里是中非北部通往首都班吉的战略要冲,是法国“红蝴蝶”军事行动的重要据点。冲突双方在法国重兵的眼皮底下大开杀戒,法军这次不能坐视不管了,必须进行干预。沉重的夜色中,枪弹乱飞,尽量避免伤亡的法国军人有11人受伤。
次日,7月8日,法国国防部长勒德里昂按预定计划第四次来访。面对冲突升级和伤亡巨大的悲惨局面,勒德里昂只好取消预定到班加里看望和慰问法军的行程,只在首都班吉看望了受伤的法国士兵。勒德里昂此访的目的是要求中非过渡国家元首庞扎于7月21一23日率领中非联合代表团前往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出席由萨苏总统主持的中非全国和解论坛。评论指出,勒德里昂每次来访都会面临冲突和暴力升级的局面,这是各派故意做给他看的,以便显示各自的力量。“又是一次耻辱之旅。法国在中非的使命业已失败。”
庞扎过渡国家元首与勒德里昂会晤后,即宣布为期三天的“全国哀悼日”,向在班加里遇难的基督教和穆斯林两大教派民众“沉痛致哀”。
2014年7月18日,我再次会见中非过渡国家元首庞扎女士及总统府办公厅全体成员,就局势发展及两国关系等问题交换意见。
庞扎过渡国家元首高度评价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强调过渡当局将始终坚持优先发展对华关系的政策,与中国在国际、地区热点问题上加强协调与合作。过渡政府正在积极准备7月21一23日在布拉柴维尔举行的中非全国和解论坛,与各政党和武装派别磋商协调,并就修改过渡宪法等事宜征求意见,争取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使国家尽快恢复稳定,为明年的大选奠定良好基础。我重申中国政府重视发展与中非的友好合作关系,强调中方高度关注中非局势进展,希望有关各方以布拉柴维尔中非全国和解与政治对话论坛为契机,推动各政党与武装派别和解,达成停火协议,尽速实现国家安全与稳定,使人民免遭战乱之苦,国家走上和平建设之路。中方将继续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为实现中非的安全与和平提供必要帮助。
7月21日,根据6月27日“中共体”领导人马拉博峰会决议,中非全国和解论坛在布拉柴维尔召开。“中共体”各国领导人、联合国、非盟、欧盟等国际组织代表与会。“中共体”秘书处新闻公报指出,论坛目的是促进各派停火,在国际监督下签署停火协议,就过渡进程达成协议,然后在班吉进行全面政治对话。国际协调机构并非要把外部意愿强加给中非人民,而是希望与中非人民一起寻求永久性解决危机的办法。“塞雷卡”和“反巴拉卡”两大武装派别的代表应邀赴会,一些政党、宗教团体和妇女、青年等组织也派代表出席,加上政府及议会代表,290多人分乘“中共体”提供的多架飞机前往布拉柴维尔。另有49个政党在集体磋商后多数决定抑制本次论坛,认为中非问题“应在中非解决”,首先要解决联合国决议中关于“有罪不罚”的问题。到外国开会解决中非内政问题是对中非人民的“背叛、轻蔑和羞辱”。负有血债者应受到法律惩罚。与刽子手坐在一起谈判,那就成了赦免罪犯的会议了?法国、联合国、非盟“中共体”四方联合劝说和施压,未果。
和解论坛可谓一波三折。“塞雷卡”一度宣布退出谈判,派出5人小组专程到贝宁首都科托努请示乔托迪亚(他被迫辞去过渡国家元首职务,但仍被“塞雷卡”选为领导人),扬言若达不成协议将推出国家南北分治计划,以保证穆斯林族群的安全和在谈判中争取更多利益。论坛经几度延宕后终于重启,武装派别于23日下午签署了停火协议,其他问题留在班吉商谈。恩扎帕耶凯总理23日傍晚飞回班吉,消息说是因对论坛结果不满而提前回国。
不同派别间的较量还在后头,激烈的讨价还价还在后头。数十年来,政府与各派之间签署了多少协议,又有多少协议得到落实?利益争夺不会止息,中非的复杂的政治生态还将持续下去。
入夜,零星的枪声仍如往常般响起。我想,中非恢复安全与稳定尚需时日。国家沦落成今天的情形,是长期以来众多内外因素累积的结果。要想解决如此众多的问题,尤其是国家贫困和民众疾苦问题,没有立竿见影的良方。“非洲心脏”的动荡局面短期内难以平息。
……
敬录苏轼诗如下,以为本书作结并以明心志。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
苦雨终风也解情。
云散月明谁点缀?
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 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
兹游奇绝冠平生。
当流弹击穿窗户玻璃落入房间……
中非共和国首都班吉。中国驻中非共和国大使馆。
今年的雨季有提前到来的迹象,进入4月便开始下雨。雨后,坎坷不平的路面上处处水洼。非盟维和部队和法国军队的装甲车都变成了“泥车”,手持冲锋枪随时准备射击的维和士兵们也都成了“土人”。
4月12日夜,雷电与风雨交加之中,使馆不远处又像往常一样响起密集的枪声。次日起来,一位馆员宿舍厨房的窗玻璃被流弹击穿,窗玻璃上留下一个弹洞和数条放射性裂纹,子弹跌落在地板上。大家已记不清这是落入使馆的第多少颗流弹,但从正面直射穿透窗户玻璃却是头一次。经过观察判断,子弹来自与使馆比邻而居的总理府方向。流弹虽已是强弩之末,但仍有穿透力,若馆员此时恰在厨房,后果将不堪设想。身处战乱环境下的外交人员,只有加倍提防,别无他法。2012年12月初,叛军联盟“塞雷卡”向政府军进攻,2013年3月24日占领首都,武装夺取政权。一年多来,每天夜里都会响起爆豆般的枪声,还不时夹杂着手雷甚或榴弹炮声。此起彼伏的枪声与我国春节期间的鞭炮声或焰火在空中的爆炸声何其相似,但效果却截然不同。鞭炮声能给人愉悦之感,枪炮声却使人顿增惊惧。焰火散放出的火花漫天飞舞,更添节日喜庆气氛,而流弹从头顶掠过划出的条条红线,行人胆寒,紧急躲避唯恐不及。使馆同志每晚都在12点以后就寝,又会被数度惊醒。政变后的那一周之内,仅从使馆院里和便道上便捡到数十颗弹头,从游泳池里一次就捡到4颗弹头。使馆草坪和树丛面积要大于院子和便道数倍,落在彼处的弹头难以发现,恐怕要远多于数十颗。
2013年12月5日深夜,“塞雷卡”起事一周年之际,基督教民兵组织“反巴拉卡”(反迫害奋起反抗之意)运动向政变当局发起强势军事反攻,向穆斯林族群发动大规模报复行动,反击阻止他们行动的非盟维和部队和法国驻军。受压已久的基督教族民众群起响应,有人当街杀死仇人,点火焚烧后割肉相食泄愤。有关画面通过网络迅速传播,“中非出现食人族”的传言不胫而走。中非全国460万人口,100多万人流离失所,30万难民逃往邻国,10多万人到法国军队防守的班吉国际机场附近躲避战乱,数次占领机场跑道以示抗议,迫使机场关闭,航班取消。“非洲心脏”与外界的唯一联系通道数度中断。年底年初恰逢旱季中期,酷暑难当,难民营10多万人挤在一起,不少人只能躲在几根木棍支起的塑料布下度日,缺水少食,缺医少药。食物依靠联合国难民署发放,饮用水靠国际红十字会罐车运送,人们排队领取,困苦万状,每天都有人死亡。死亡率极高的“埃博拉”病毒在非洲多个国家流行后,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深感担忧,极力劝说难民们返家,至今仍有近万人滞留机场。 使馆先后于2012年12月、2013年3月和2013年12月三次组织撤离侨民和中资机构人员。中资机构与中非机关学校的命运一样,办公室门窗被砸或卸走,室内被洗劫一空。中资机构数十辆汽车停放在使馆院里,多辆汽车的挡风玻璃被流弹击碎。
一天,使馆同志正陪同中非机械师检修发电机(这里随时可能停电,使馆自备发电机),忽听身旁“砰”的一声,回头看时,只见身旁的汽车挡风玻璃已被流弹击穿。不由大惊失色:“好险呀!”此前,发电机房的防护铁板已被流弹击穿,弹洞犹在。
馆员宿舍窗户玻璃被流弹击穿后两天,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夜袭与使馆一墙之隔的中非军队前总长住处,与非洲维和部队发生激烈枪战,两名武装分子被击毙。又过了两天,使馆门前不远处,倒卧着一具不明身份者的尸体。使馆周围曾先后出现过数具尸体。市民多次抬着遭枪杀的亲属尸体到总理府抗议。4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了关于中非问题的2149号决议,决定把非洲派驻中非的维和部队升格为联合国维和部队,帮助中非过渡政府恢复国家权力和司法秩序,保护平民,实施人道主义救助及准备于2015年2月份举行的大选。联合国维和兵力总额为10000人,另外加派1800名警察部队,于2014年9月15日前部署到位,由联合国驻中非多层面稳定特派团统一指挥。可能停电,使馆自备发电机),忽听身旁“砰”的一声,回头看时,只见身旁的汽车挡风玻璃已被流弹击穿。不由大惊失色:“好险呀!”此前,发电机房的防护铁板已被流弹击穿,弹洞犹在。
馆员宿舍窗户玻璃被流弹击穿后两天,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夜袭与使馆一墙之隔的中非军队前总长住处,与非洲维和部队发生激烈枪战,两名武装分子被击毙。又过了两天,使馆门前不远处,倒卧着一具不明身份者的尸体。使馆周围曾先后出现过数具尸体。市民多次抬着遭枪杀的亲属尸体到总理府抗议。
4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了关于中非问题的2149号决议,决定把非洲派驻中非的维和部队升格为联合国维和部队,帮助中非过渡政府恢复国家权力和司法秩序,保护平民,实施人道主义救助及准备于2015年2月份举行的大选。联合国维和兵力总额为10000人,另外加派1800名警察部队,于2014年9月15日前部署到位,由联合国驻中非多层面稳定特派团统一指挥。
法国2013年12月初开展向中非紧急增兵的“红蝴蝶”军事行动,驻军人数达到2000人,2014年4月初又说服欧盟峰会通过向中非派遣800名警察的决议,主要职责是维护首都班吉的安全,于5月底部署到位。
在国际社会的努力下,首都班吉安全状况有所改善。国际维和部队在外地的行动也取得一定进展,从喀麦隆港口城市杜阿拉到班吉的千里公路通道基本畅通。国家秩序正在艰难、缓慢地恢复,但每天晚上的枪声仍不绝于耳。4月22日夜,班吉市三、五、六区相继发生枪战,22人死亡。法军和非洲维和部队前往干预,一名喀麦隆维和士兵中弹身亡。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中非友好国家,为中非的和平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中非民众对华友好感情并未因政局变化而削弱,反而持续上升。
近来,我先后与中非过渡国家元首庞扎女士、过渡委(临时议会)主席恩根代、总理恩扎帕耶凯及有关部长举行了工作会晤,会见了宪法法院院长、全国选举委员会主席等人,参访了几所复课不久的学校,回访了两国友好合作的重要象征体育场和友谊医院。大家都强烈希望国家尽快由乱入治,和平早日到来,人民不再经受战乱和动荡之苦,不再听到令人心惊肉跳的枪声。
只有和平稳定,唯有劳动创造,国家才能发展,人民才能幸福,社会才能进步。
中非是个奇妙的国家,每年合法出口的钻石就有50万克拉;但却是公认的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在这块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的土地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它今日如此落魄潦倒?是是平均每十年就会发生一次的政变?是让中餐馆大厨自愿回到监狱中奇特的司法制度?还是偶尔惊爆出现的“中非出现了食人族”?或是那些导致国外侨民为频频上演中非逃命记的因素呢?
由于作者孙海潮特殊的环境和地位,使得他有机会在《发生在非洲心脏的原生态故事》中为大家展示一个平常人看不到、听不到、了解不到的中非共和国–不论是从政治、经济、民生、还是文化的角度。在这里,一切在很多人看来不合常规的事物都合理的存在着!
拥有世界上最完美钻石和咖啡的中非共和国,却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在这块公认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的土地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它今日如此落魄潦倒?是平均每十年就会发生一次的政变?是让中餐馆大厨自愿回到监狱中的奇特司法制度?还是偶尔惊爆出现的“中非食人族”号外?
或许《发生在非洲心脏的原生态故事》更应该被称为纪实性小说故事集。每一篇小故事都是根据孙海潮的亲身经历记叙而成。由于作者所处环境和地位的不同,他所展示的中非是一般人所接触不到的中非。所以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的不仅仅是对故事的宛尔一笑的趣味,还有故事后传达种种的信息的焕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