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西服装发展史教程
分类 生活休闲-时尚娱乐-服饰搭配
作者 冯泽民//刘海清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服装的产生、变化和发展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服装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生活史的侧影。本书以大历史的眼光,从人类文明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中西服装发展的历程,并运用文化学原理,从历史的服装现象中透析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服装的文化本质。

内容推荐

全书先从服装发展的共性特征人手,总领人类服装的演变历史,再分别重点表述中国和西方的服装发展进程,最后对中西服装做了跨文化的比较。每章前后都有概况与综述,以求史论融为一体。全书配有六百余幅图例,便于阅读理解。本书是高校服装专业教材,同时还可供文史、服装爱好者以及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人类服装的起源(2)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服饰状况(2)

 第二节 原始人类的服装动机(7)

 第三节 服装起源与人类生产劳动的关系(9)

第二章 人类服装的共性特征(12)

 第一节 影响人类服装变化的主要因素(12)

 第二节 服装变化的现象(15)

 第三节 人类服装发展的一般规律(18)

中篇 中国服装发展史

第三章 原始社会服装——朦胧与萌芽(26)

 第一节 最早的缝纫工具和身体饰物(26)

 第二节 纺织工具与麻、毛、丝织物(29)

第四章 奴隶社会服装——积淀与定型(33)

 第一节 原始信仰及其对服装观念的影响(34)

 第二节 礼制与冠服制度(37)

 第三节 冕服(40)

 第四节 两种基本服装形制:上衣下裳和上下连属(44)

 第五节 服饰礼仪与社会民俗(48)

第五章 封建社会前期服装——成熟与融会(52)

 第一节 丝绸与丝绸之路(53)

 第二节 楚汉袍服(56)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衣衫(61)

 第四节 男子冠巾与时尚(65)

 第五节 女子发式及时尚(71)

第六章 封建社会中期服装——绚丽与素雅(76)

 第一节 纺织印染与衣料(77)

 第二节 唐宋官服(80)

 第三节 唐代女服(85)

 第四节 唐代女妆(91)

 第五节 宋代女服(98)

 第六节 服饰时尚与百工百衣(101)

第七章 封建社会后期服装——寓意与腐熟(106)

 第一节 衣料与图案的新变化(107)

 第二节 辽、金、元的民族服装(111)

 第三节 明代官服(115)

 第四节 明代妇女服装(120)

 第五节 清代官服(122)

 第六节 清代妇女服装(131)

 第七节 明清服饰时尚(134)

第八章 近现代社会服装——锐变与革新(138)

 第一节 晚清时期服装(139)

 第二节 辛亥革命后的男装(143)

 第三节 新文化运动后的妇女服饰(145)

 第四节 近代中国民族服装的发展(150)

 第五节 20世纪下半叶服装(156)

下篇西方服装发展史

第九章 古代服装——源头与迁徙(164)

 第一节 古代西亚与北非服装(166)

 第二节 古代欧洲的服装(175)

第十章 中世纪服装——华美与肃穆(188)

 第一节 拜占庭服装(189)

 第二节 5~12世纪的西欧服装(193)

 第三节 哥特式服装(197)

第十一章 近代前期服装——矫饰与纤柔(204)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205)

 第二节 巴洛克时期服装(212)

 第三节 洛可可时期服装(217)

第十二章 近代后期服装——嬗变与流行(225)

 第一节 工业革命及其对服装的影响(226)

 第二节 男装的嬗变(228)

 第三节 女装的流行(235)

 第四节 时装设计师(244)

第十三章 20世纪服装(上)——成熟与经典(249)

 第一节 世纪之交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服装(250)

 第二节 20世纪20年代的服装(258)

 第三节 20世纪30年代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服装(267)

 第四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及20世纪50年代的服装(274)

第十四章 20世纪服装(下)——大众与多元(284)

 第一节 20世纪60年代的服装(284)

 第二节 20世纪70年代的服装(294)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的服装(303)

 第四节 20世纪90年代的服装(314)

结束语 中西服装发展的跨文化比较(330)

附录一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服饰简图(342)

附录二 国际主要服装品牌检索(349)

试读章节

以赠俪皮、束帛为礼的婚俗

奴隶社会婚姻的一个根本特征是私有制婚姻观念最终确立,已经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但一妻指的原配,并未限制男子纳妾。婚姻的图4—18河南安阳出土的关系确立,夏商周三代都有一个相同的礼节,即男子要送聘礼给女

戴发笄的商代玉人方。《通典》载:“人皇氏始有夫妇之道;伏羲氏制嫁娶,以俪皮为礼。”伏羲是传说中原始社会时期的部落首领,但后人把制定嫁娶婚姻制度之创始者推给他,未免推得太早,从社会发展史看,婚姻制度的出现应在奴隶社会早期的夏代。送彩礼必须以两张鹿皮为标准,反映了人们对服装在婚姻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这种送皮料的风俗,一直流传至后,周代遂成为定制,且增加了标准,将整个订婚过程做了规定,使婚俗有所制约。

周代婚礼规定有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其中纳征是确定婚姻关系的重要一环,男方送礼给女方,如同今天的订婚。纳征又称纳币。币,指一种交换物,有男子以物易人之意,是奴隶社会人们婚姻观的一种反映。

《礼记·杂记下》载:“纳币一束,束五两,两五寻……”规定了纳币的标准。送给女方一束丝帛,1寻为8尺,5寻即l匹长40尺,从两端向中间卷起为2卷,1束丝帛共10卷,即5匹,共长200尺。因女子婚后主要承担家务做饭、做衣,古人衣服之礼特别多,一人需要很多衣服来满足礼仪活动要求,加之每件衣服所需用料也特别多,一般需要几十尺布。此外还要送鹿皮2张,皮衣一套。由此可见当时人们特别看重服装。P49

序言

服装的产生、变化和发展与人类社会的产生、变化与发展密切相关,服装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生活史的侧影。由于服装的物质材料和精神内涵的不断发展和积淀,所以服装的历史也折射出人类社会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变化。再者,由于人类居住环境和地区的差异、审美心理的变化以及社会习俗的不同,服装史也就成为一部不同地域人类的风俗史。

因此,对服装发展史的学习与研究,不仅仅是重现历代的服装样式,而是通过历代千姿百态的服饰来洞察其中的文化本质和发展规律。从这一目的出发,我们要揭示各个历史时期和特定历史地域的经济、政治、宗教、艺术、科技、战争等各种因素对服装的作用与影响,以期了解服装发展过程中传承与变革的真正原因,为今天的服装研究找寻科学依据,提供有益的借鉴。由于人类历史的悠远和人类活动范围的广阔,前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服装遗产,尽管这些遗产是以不同的形式保存至今,尽管各个地区各个时代服装存在着共性或差别,我们仍能从其主流中寻找出彼此间内在的关联,发现其独自的个性中所反映出的文化内蕴。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顺利达到目标的有力保证。对服装发展的研究,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科学的方法,中国、西方服装史料多,历史跨度大,不可能也没必要将中西服装发展的历史逐个朝代面面俱到地予以介绍,如果这样,就会使服装史失去中心,模糊了重点,把握不了主脉,更何谈把握服装发展的规律,洞悉服装文化的本质。所以,我们采取大历史观的研究方法,把服装的演变作为主体,考察其在历史不同阶段的静态形式和动态轨迹,突出不同重点,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让历史为服装作证,让服装为历史代言,使一部无言的服装史变成生动的倾诉历史变迁的演剧。

本书将中国服装发展史划分为六大时期,分别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前期、中期、后期和近现代社会(即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及社会主义社会)的服装予以介绍与评说,各历史时期则侧重不同的方面,以避免流水账式的记载。西方服装发展史同样分为六大时期(但因欧洲历史的划分与中国的不同,不能一一与中国服装发展史予以对应),这里粗略地勾勒出西方服装的演变,突出表述不同时期的服装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和影响。

在我们学习研究中西服装发展史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服装与社会不能割裂不同的服装形式与当时人类生活的社会环境是处于同一时空状态下的,因此服装必然会和这一状态下的其他因素密切关联,诸如政治、宗教、思想、经济、科技、社会道德等等,彼此不可割裂开来,我们应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考察不同时代的服装现象。

2.服装与历史不能断裂人类历史有文字记载的有五千年,考古发掘可以证明的则长达数百万年,漫长的历史中服装的遗存微乎其微,我们只能借助其他实物或记载来考察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服装现象,这样难免会有空白点,而这些空白点的弥补,则需要我们根据科学的推断来实现。实际上,我们对渊源流长的服装史了解很少,而且有些已知的服装史料中也难免存在偏差失误之处,所以服装发展史的线索不可能已臻完善,它还需要我们细心地考证和分析。尽管如此,主线还是清晰的。我们不能不注意到一个时代的服装形式的出现,与其前后时代服装形式的相互关系。因为任何一个历史现象的出现都不是孤立的,它必定有其原因,也必定会产生新的结果,服装也是如此。

3.服装与地理不可分裂人类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不同的地理状况直接影响人类的服装形式,寒冷地区与炎热地区的服装在材料和形制上显然不同。高山、平原、大漠、湖泊等自然地理限定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与范围,生活在这些环境中的人类所穿着的服装必然与之相适应,同时也与在这样不同地理条件下生活劳动的需要相适应。所以对服装的分析,不可与当时地理条件分裂开来、与人类生活劳动的自然环境分裂开来。

服装发展史作为一门考察服装演变状况和变迁规律的学科,是服装科学体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分支,它不仅在整个服装科学体系中占有基础学科的重要地位,同时在我们研究这门学科的理论结构和认知规律上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说:“欲知大道,必先知史。”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所谓大道,即指政治理论,所谓明智,即是理性思维。他们所谈读史的作用,同样适用于服装史的研究。历史是产生理论的沃土,是理论的宝库。要研究服装的理论,不能不首先重视服装史的研究;同样对服装史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的提高。理论付诸实践,则能激发人的创造力,能从历史的尘埃中发现灿烂的文化思想,才能在今天的实践中重铸辉煌。

在服装史的研究中,还必须涉及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诸如古今中外的哲学、宗教、法律、经济、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典籍和实物资料,借鉴这些资料,可以推断服装演变的因果,证实服装造型的真实性。通过对中西服装史的学习和研究,开阔学术视野,启迪理性思维,在回顾几千年的服装史之后,面对21世纪的服装新天地,我们会创造出更加美好绚丽的明天。

编 者

2005年4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3:3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