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你是不是早已厌烦了随团旅游被导游牵着鼻子走的赶场?厌烦了一群咋咋呼呼、吆三喝六、朝夕相处的团友?厌烦了上车睡觉、下车撒尿、景点拍照、回去全忘掉这种公式化的旅游方式?《一人一车一帐篷(我的台湾自由行)》作者海风先生为我们呈现了不一样的行走方式,只需一人一车一帐篷,精心选择骑行路线,不走寻常路,只爱陌生人。以日记的形式记载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因为别样的旅行方式,作者看到的不只是日月潭、阿里山、清境农场、高雄西子湾、恒春古城、垦丁公园、绿岛、太鲁阁、九份、野柳等经典景点,更有意义的是得以在自由自在的游走中与台湾警察在派出所里畅谈两岸关系;与小饭馆老板在茶余饭后谈笑风生;与家庭主妇在“国小”校园里聊聊家常;与陶瓷手工艺人谈谈经济形势;与公路建筑工人同吃同住……
《一人一车一帐篷(我的台湾自由行)》是作者海风2013年暑假去台湾骑游时的旅行游记。作者以朴实的文笔,将每年的骑行路程和所见所闻为主要叙述对象,饱含真情地描述了自己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展现了台湾(主要是中南部)的风土人情,呈现了一个真实的台湾。
苦中作乐的行程
骑行渤海湾结束之后,我马不停蹄地坐火车赶到了福州。
一下火车,炎热的天气给了我当头一棒,闷热的空气立刻将我包围。从凉爽的威海来到炎热的福州,毛囊迅速被湿乎乎的汗液糊住。在站台上装好行李,我一刻没有停留,出闸口、过隧道,来到地面,找到附近的汽车站买了张开往平潭的车票。
现在我相当害怕车站过安检这个环节,我必须将行李从单车上卸下,装进大大的编织袋里,用绳子捆扎好,再将单车折叠好,装进装车袋里过安检。然后我还要像打仗一样争分夺秒地将我的物品从安检台拿下,移到一边。动作稍慢一步,就有可能影响其他乘客的安检进度。接着,我还要手提行李肩扛单车,像民工过年回家一样在候车室里找座位等待验票上车。如果很幸运碰到好心的工作人员,安检时就可以免去我的单车。
最狼狈的时刻是我在青岛乘火车时。当时,为了节省20块钱的搬运费,我手提肩扛地从进站口到候车室,验票后,又从候车室搬运到列车上。长长的车厢,偏偏我坐的卧铺车厢又在火车的另一端。我汗流浃背、肩酸手疼,走走停停,苦不堪言。
苦吗?其实不苦。因为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是我喜欢做的事情。累吗?其实,也不累。跟那些在城里务工的农民工相比,我这点累根本就算不上什么。
只有经历了事事的艰辛,才格外珍惜平日的安逸。
买好票,我没有推着单车进入候车大厅,而是绕到旁边大门进入车站停车场,找到去平潭的车位。我这才卸下行李,打包、装车,熟门熟路。
车站内的候车区域,人声嘈杂,进进出出的汽车发动机轰鸣,尖锐刺耳的喇叭声此起彼伏,墙柱上的大风扇卖力地“呼呼”吹着热风。
车站工作人员的柜台边摆放着一个大塑料桶,放着大冰块,以此来降温。刚开走了一趟班车,还要再等40分钟。今天的目的地就是平潭岛,路程只有100多公里,两个小时就到了。我不慌不忙地坐下,百无聊赖地看着来来往往的汽车和行人。
平潭码头露营
中午到达平潭,吃饭、去码头交钱换票,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吃饭时,我发现老板娘竟然是广东人,在广州还有亲戚。老板娘免不了询问了我台湾之行的计划,期间东拉西扯,谈谈广州的变化,聊聊平潭岛的发展。
平潭岛由于与台湾隔海相望,距离最近,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海峡号”开通两年来,当地政府也看到了这里的发展潜力,正在到处大兴土木。按照老板娘的话说,这里的房价有些已经达到每平方米一万五千元了。哪里有潜力,哪里就有商机,哪里就有外来人口。
如果说,有一件事让我放心不下,那就是当晚的露营地点。其实,骑行台湾,我一点都不担心露营的问题。台湾的治安比大陆好,民众的文明程度高,幸福指数也高,我可以做到随遇而安。然而,目前我还在海峡的这头,仍然脚踩着大陆,我必须考虑这最后一晚的露营安全问题。
在码头取票时,我询问工作人员,是否可以在广场边上露营,美丽的礼仪小姐坚定地拒绝了我这个小小要求,没有丝毫的余地。
可我就是想在这里露营过夜啊!
吃过晚饭,我在路边的面包店买了块面包,包里还有在火车上喝剩下的牛奶,都作为第二天吃的早餐。趁着夜色,我骑上心爱的座驾,向码头进发。
思来想去,只有那里才是最安全、最踏实的露营地。
扎营时,保安过来劝阻。我只得来到码头的外围海边,找了一处平坦的地面,拿出帐篷准备撑起内帐。一阵海风吹来,吹来了一阵阵沙子,还吹散了一地的行李物品。
换了几个地方都不合适,我只好求助于在广场上做广告牌的几名工人。四个贵州老乡正在加班加点地焊接、粉刷大型广告牌。广场的中间有一个帆布帐篷,我厚着脸皮走过去,幻想着和他们挤在一起凑合一夜。
帐篷里除了闷热,还拥挤不堪,根本就不能再容下一个人。最年轻的小伙建议我到他们做饭的角落去露营,保安看不到,应该可以。
露营的地方找到了,剩下的就是要洗涮了。
到候船大厅的洗手间里巡视了一圈,三个并排的洗手台,两个被污水堵住。本来洁净的台面因未及时清理而变得肮脏,看了有点让人作呕。只有角落里打扫卫生用的水龙头还可以勉强凑合。
我也不计较那么多,拔下插在水龙头上的塑料水管,屈身用手捧起自来水往身上泼。我心中哼着小曲,双手涂满沐浴露,在身上上下搓动。宽大的卫生间,除了味道不敢恭维之外,还是蛮不错的嘛!
我要的不多,只需一个独立的角落,有水即可!
没有条件,要想办法创造条件!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用心,一切皆有可能。P7-10
在具有神秘魅力的探险后面呈现出的坚忍不拔和无拘无束的流浪生活,是对我们天生的舒适和安逸的解药。它预示着一种对衰老、他人的虚弱、人际关系的责任、各种各样的弱点及缓慢而乏味的生活进程的青春少年式的拒绝。
——大卫·罗伯特《犹豫时刻》
1924年,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准备再次攀登珠穆朗玛峰,当被问及为什么要攀登珠穆朗玛峰时,马洛里平静地说道:因为山在那里。
骑行和登山一样,都是必须经历艰辛的磨砺才可以到达终点。经历过艰苦的努力后到达目的地的欢愉心情,是常人无法想象的。骑行不仅是对体能的挑战,更是对自己人生目标的思考。
从2007年开始,我利用暑假陆续地骑行了几个地方。有在戈壁滩顶着40多度高温烈日下的暴骑,有在青藏高原冒着磅礴大雨的骑行,有远走异国他乡千里走单骑的孤独之旅……在别人眼里,这些经历一个比一个精彩,一个比一个震撼,一个比一个激动人心、扣人心弦。对我而言,这是我枯燥生活中的添加剂、调味品,是我认识世界、了解自己的方式。只是这种方式略有不同,稍带自虐性质,但并非不可触及。
有学生问我,为什么要骑车旅行?这时,我才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是超越了骑行或旅行的概念,直达心灵深处,触及人人都要面对的问题,即我们每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对待世界的态度。这其实就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颗流浪的心,一颗充满希望的心。我用这颗心去远方,去看不一样的精彩世界,即使是艰苦的地方又何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训这样教导我们。在路上可以体会到不同的风情,可以更真实地看清自己,更容易使我们产生对人生、对未来的思考。当离开熟知的环境和熟悉的朋友,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所有的问题都必须是由你一个人来判断、做决定,一个崭新的、真实的、强大的自己就呈现在你的面前。因此,旅途是发现另一个自己的途径;旅行的意义,并不是浏览他人,而是寻找自己。
很多同学会问这样的问题:单车坏了怎么办?没有住宿怎么办?路上遇到危险怎么办?我深知,有这些疑问的同学,多半是不敢去骑车旅行的。因为,在出发之前,他(她)就已经给自己的出行设置了重重的障碍。不出发,可能有一万个理由;但出发,只需要一个理由!我们感知这个世界的方式有多种,为什么不用我们自己的双脚、双眼和心灵去认识这个世界?
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同的道路上行走,有的人走得铿锵有力,有的人走得歪歪扭扭。在路上,听着自己的脚步声,看着路上的风景,在并不平坦的漫长路上,品味艰辛、品味痛苦,更品味路途带来的人生感悟。只有在路上,我们才能找到真实的自己。
平日里,我们对很多事情好像都已经麻木了,整天提不起精神。我们生活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人和人仿佛处在一种利益瓜葛之中,做事情要考虑这个事情会为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利益。在这个飞速运转的社会里,我们脑子里每天接收着来自方方面面的欲望刺激。也许我们已经走得太远,早已忘记最初出发的目的,忘记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了。
我们常常抱怨社会不公,仿佛老天从来就没有正眼看过自己,好运也从未降临到自己头上。我们苦苦挣扎,总想改变社会、改变自己,可我们却习惯瞻前顾后、畏手畏脚。最终我们四面碰壁、心灰意冷、身心疲惫,抱怨着自己,抱怨这个活生生的、血淋淋的社会。
而乐观的人总是高昂着头、挺着胸膛,以积极的态度去认识这个鲜活的世界。丢掉思想的包袱,背上行囊,踏上单车,去远行吧!给心灵一个假期,给梦想插上翅膀,到远方,去放飞心情,去寻找自己,去感知世界!
在远方,你会发现,世界是多么美好!
“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尼采
骑行台湾在台风“潭美”来临前终于结束了。
尽管没能完成环岛的骑行,但所接触的风土民情早已超出了我的预期,收获颇丰,感慨颇多。对于未完成的北台湾骑行,那就留待以后的日子再去实现吧!
留下一个念想也好!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已经不再认为旅行就是疲于奔波、舟车劳顿,就是简简单单地离开故里。如今,旅行早已是我平凡生活中的细微部分。是旅行给了我生活的动力,是旅行让我回到原点,但又不止于原点。多年来的单车旅行,让我很从容地走出去看看,以“参与者”的姿态近距离地欣赏沿途的风景。漫长的旅途不再仅仅是所谓的景点,我体会到了“风景在路上”的深刻含义。
这几年的出行我也陆陆续续地写了一些游记,但总是有头无尾,或者虎头蛇尾。对于这样的结果,我相当不满意。
对于以体育为职业的我来说,写文字向来都不是我的强项。但,又有谁规定,文字只是那些文坛巨匠们的专利?
写作比骑行要艰难得多。
写台湾游记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必须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家庭琐事之外,挤出时间来调整好心情,让思绪沉静下来,同时,还必须尽量调动我那文学细胞并不发达的大脑。在不断的磨洋工般的进度下,居然也可以日积月累地完成了这篇拙文。
感谢好友郑文华对书稿提出的宝贵意见。同时,感谢刘敏玲同学为我勾勒出生动鲜活的行程路线图。
付梓之时,我并没有感到丝毫的轻松。时间仓促,能力有限,使得本人的处女作瑕疵多多。
还好,唯一令我欣慰的是我的态度端正。这是我用心去完成的、倾注我满腔热忱的处女作,不矫情,不做作。
The world is not in your maps and books…When you come back.youwill not be the same.(世界并不在你的地图与笔记里……当你回来时,你将重获新生。)
—J.R.R.托尔金《霍比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