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马蜂》作于1923年,剧作的主旨在于批判守旧思想,宣扬婚姻自由和个性解放。但和当时同类题材不同的是,作者以一种轻松、幽默、含蓄的风格表现戏剧的主题。剧中以吉先生、余小姐为代表的新思想和以吉老太太为代表的保守思想是完全对立的。但作者没有让双方直接交锋,而是通过前者的机智应付达到矛盾的解决,而喜剧气息则表现在守旧的老太太用尽心机却最终被新一代年轻人用智慧所战胜。吉老太太表面上声称自己开明,内心却想阻挠儿子吉先生和余小姐的爱情,于是以关心的姿态想将余小姐介绍给别人。吉先生则在母亲面前不动声色,私底下却加紧了对余小姐的进攻。余小姐本来思想开放,但在吉老太太面前却故作保守,一面答应吉老太太做媒的请求,另一面却坚信她与吉先生的情感将难以动摇。剧情就在这种真真假假的互相欺骗中展开。新一代年轻人终于以自己的智慧取得了爱情的胜利。《激情在这里燃烧——老话剧的舞台辉煌》由王雷和王冠群和徐慧编著。
王雷和王冠群和徐慧编著的《激情在这里燃烧——老话剧的舞台辉煌》内容包括:拉开现代话剧大幕的春柳社;现代话剧第一位女明星——俞珊;“话剧皇帝”——金山;学贯中西的戏剧家——洪深;喜剧圣手——丁西林;“话剧之父”——欧阳予倩;书写中国话剧史的田汉;中国的莎士比亚——曹禺;现代话剧的拓荒者——熊佛西;以戏剧宣传抗日的夏衍;人民艺术家——老舍;历史剧大师——郭沫若;“话剧神童”——吴祖光;擅写讽刺剧的陈白尘;拒绝“伟大”的演员——于是之;现代话剧的四大名旦。
《一只马蜂》作于1923年,剧作的主旨在于批判守旧思想,宣扬婚姻自由和个性解放。但和当时同类题材不同的是,作者以一种轻松、幽默、含蓄的风格表现戏剧的主题。剧中以吉先生、余小姐为代表的新思想和以吉老太太为代表的保守思想是完全对立的。但作者没有让双方直接交锋,而是通过前者的机智应付达到矛盾的解决,而喜剧气息则表现在守旧的老太太用尽心机却最终被新一代年轻人用智慧所战胜。吉老太太表面上声称自己开明,内心却想阻挠儿子吉先生和余小姐的爱情,于是以关心的姿态想将余小姐介绍给别人。吉先生则在母亲面前不动声色,私底下却加紧了对余小姐的进攻。余小姐本来思想开放,但在吉老太太面前却故作保守,一面答应吉老太太做媒的请求,另一面却坚信她与吉先生的情感将难以动摇。剧情就在这种真真假假的互相欺骗中展开。新一代年轻人终于以自己的智慧取得了爱情的胜利。
剧作结尾时,吉先生和余小姐已私订终身,当他们互相拥抱时,吉老太太闯入,两人便急忙以“一只马蜂”来掩饰真情,从而也将喜剧推向高潮。《一只马蜂》不仅构思巧妙,对话也幽默诙谐,作者让人物在一连串的反活与谎话中表现自己,使剧情变得轻松活泼。丁西林对人物的态度也较温和冷静,他用一种既嘲弄但又不乏爱护的态度描写每一个人,赞扬新一代年轻人的智慧和勇气,同时也对他们的轻浮进行了温婉的嘲讽,而对守旧的吉老太太,写出其守旧的可笑但未带恶意,表现出一种温和轻松的幽默品格。《一只马蜂》不仅是丁西林早期剧作中的佳作,也是五四时期最优秀的喜剧作品之一。1925年北京大学现代评论社出版丁西林的话剧集《一只马蜂及其他独幕剧》,收《一只马蜂》《酒后》《亲爱的丈夫》等三部话剧。 1926年6月5日,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在北京首演《一只马蜂》,由赵太侔导演,广受好评。《压迫》则是丁西林早期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充分展现了丁西林在喜剧创作中的风格特点,以其写实与轻松的特点,被戏剧家洪深称之为“那时期的创作喜剧中的唯一杰作”。
《压迫》讲述了发生在北京的一件由租房引起的故事:房东太太整天在外打牌,唯恐家中未婚的女儿与房客发生“自由恋爱”,不愿把房子租给没有家眷的人,最终,萍水相逢的男女房客联合一致,假扮夫妻,终于租到了房。这部剧的创作源于朋友问的一个玩笑,在一封给朋友的信的小序中,作者写道:“我们和你开玩笑,说你如果不结婚,你一定租不到房子。因为北京租房,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铺保,一是有家眷。”后来朋友因为租不到房子得了热瘟病而亡故,丁西林为了纪念朋友,便写了这部独幕剧。原本是一个悲剧的题材,他却以喜剧的形式演绎出来,取其喜剧因素,把租房的滑稽可笑的现象加以制造创作,创造出富有社会意义的喜剧性的斗争,丁西林在喜剧取材上的独特之处可见一斑。而从生活中切开一道口子,并从中挖掘出丰富的内涵,则是丁西林最为擅长,也最为突出的喜剧创作特点。独幕剧的特点就是篇幅短小,矛盾集中。丁西林在《压迫》中,通过矛盾层层推进的方式,保持着剧情的紧张感,使情节在观众们面对悬念产生的期盼中不断展开,最后又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解决了所有的问题,使观众如释重负,同时又觉得妙趣横生。P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