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丝路心语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作家协会编的《丝路心语》分为三辑,收录了《丝路随记》《丝路行》《绝地》《从河西到天山》《时间沙》《驼背上的丝路》《我有南海四千里》《在中国南海游泳》《远芳侵古道》等文学作品。

在这些心语中,读者可以听到作家们对世界和平的祈愿、对人类文明的祝祷、对真善美的讴歌,亦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自信、自尊、自豪,以及神州大地的风采、希望、前景,中国人民的精、气、神。

内容推荐

中国作家协会编的《丝路心语》是一部收录中国作协所组织“‘一带一路’文学之旅”主题采访创作活动的作家作品专集,共包括散文20篇、诗歌6组64首,以及3篇综述报道文章。

作家们对我国境内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进行自然地理的倾情探检,历史文化的悉心考察。体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触摸丝路脉博的律动,倾听丝路文明的诉说,同时经受丝路文化的熏陶,忠诚记录下时代的强音,留存住作家、诗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行迹、担当及审美经验。

目录

万水千山话丝路(代序)

第一辑

 丝路随记

 丝路行

 绝地

 谁的龟兹

 从河西到天山

 托克拉克

 时间沙

 驼背上的丝路

 西安以西(组诗)

第二辑

 我心随海蓝荡漾……

 我有南海四千里

 在中国南海游泳

 悠远香熏

 泉州抒怀

 从东莞到宝安(组诗)

 面对大海,绵长的汉语使我节奏缓慢(组诗)

 死火山要是复活了多好(二首)

第三辑

 重叠的身影

 远芳侵古道

 大地的琴弦

 宿命的草原

 对视

 荒原

 难忘之旅

 丝路久歌(组诗)

 元上都的草(外二首)

综述

 行走丝路,感受文明

——中国作协组织作家开展“丝路文学之旅”采访活动

 蔚蓝通途上,闪耀着文学的光芒

——中国作协组织作家开展“海上丝绸之路”采访活动

 穿越历史照亮今天

——中国作协组织作家开展“草原丝绸之路”采访活动

试读章节

丝路随记

马金莲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失神的一个刹那

从我生活的西海固到达陕西,前后5个小时,夜宿西安。之前有过几次途经西安的经历,但每次都脚步匆匆,仅仅在咸阳机场或者西安火车站中转一下,没机会在西安城里多滞留一步。现在确确实实走在西安街上,目光抚摸着沿途经过的高高低低的建筑和街道,还有街道两旁的树木。

没来之前想象过,西安是什么样儿的?现在行走其中,迫不及待地抬头打量,西安,楼比较高,高楼随处可见。但是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是,它很古老,它是全中国经历朝代最多的城市,历经了十三朝的古都哦。历史上最鼎盛的四个朝代周、秦、汉、唐,都是在这里建都。还有一说,说是十六朝古都,这是把几个刚建立就夭折的小朝代也算在了其中。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方方正正的,不管是我站在宾馆高处俯瞰,还是走在街上仰头向上看,尤其那些大的建筑,整体呈现出一种端庄、肃穆、宽厚、敦和的风格。酒店是这样,写字楼是这样,火车站远远望去也是。尤其有趣的是火车站对面的城墙,我之前压根儿没想到,城墙里有商场、厕所、餐馆,一个大的交通流转地点的门口,该有的一切,这城墙洞子里都有。远远看着,这边的人进了城墙,一会儿从另一边钻出来,那景象就像城墙肚子里是另一个奇特的世界。就连某一个小店小铺,也修整装饰得方方正正,处处应和着千年古都的风韵和神采。西安人说的是陕西话,而我的祖先在清朝末年正是陕西人,我今天的土话,就是正宗的陕西话。可能在城市建设中,有意遵循保存古老的风格,所以我慢慢看过去,看不出这些建筑的年代,它们似乎都面带沧桑,但同时又焕发着低调而雍容的风采。远望都是白墙、灰瓦、朱红色门窗,中国味浓郁的建筑。

当我们站在历史博物馆门前,我有一种穿越回到古代的感觉。我看到了一座古老城市留下的压缩的历史痕迹。所以我屏住了呼吸。我再唠叨一点关于丝路行的事儿吧,因为万里丝路之行,起点就在陕西西安,陆上丝路不管怎么说都绕不开西安。西安,它曾经是整个东方文明的中心,尤其盛唐时候,它是享誉盛名的国际性大都市。它有多厉害呢,就像今天美国的纽约、中国的北京。

陕西历史博物馆在西安大雁塔的西北位置,据说它这方方正正的样子正是这“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唐风建筑群风格,看上去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错落有致,气势雄浑庄重。馆区占地6万多平方米,馆藏文物37万余件,这么大,这么多,都展的什么呀,它们把西安这个地方的所有时间浓缩了,从远古人类使用的简单石器,到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选择了一些能代表的摆了出来,时间跨度有多长呢?100多万年。  我被一具棺材吸引了。这是我目前见过的最大的棺材。对于棺材这个词儿,我们回族是陌生的。我活了30多年,在村庄里见过了好多人的死亡和丧葬,但是从来也没有见过真正的棺材。这和我们回族实行土葬有关,我们不用棺材,就是清水洗,白布包裹,简单朴素入土。棺材这词儿对我们很遥远,我最初是在《盗梦笔记》里见识的,当然那里面的墓葬被作者描述得诡秘神奇云山雾罩,而我现在面对着一具真正的棺材。

人活在世上其实是很怕死的,正因为生命既有开始,也有结束,所以人活在世上,随着时间推移,自然需要面对死亡。死亡是所有生命必须面对无法逃避的千古命题。而人死后,归宿是什么?于是有了神话、传说和宗教。不管是什么宗教,它都试图阐释死亡之后的归宿问题。而死亡之后,肉体的安置,似乎是连通着前世和后世的一个过程、一个通道。于是在这个通道的问题上,有了各不相同的安置方式。藏族人实行天葬。有朋友给我讲过,说由专门的神职人员把尸体送上高高的天葬台,然后让天上的神鹰分食。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实行土葬。也有地方有民族实行水葬。而中国汉人自古以来最流传不衰的是棺材。而不管是什么样的丧葬方式,都是为去另一个世界在做准备。尤其棺材,用各种木材做出厚厚的封闭的匣子,然后躺在匣子里,是为了获得一种安全的庇护吧。灵魂最后飘落哪里难以知晓,就让肉体尽量地暖和点安全点,也算是对死亡无法抗拒之下的一点最无力的努力吧。

我现在看到的是一具金丝楠木棺材。它有多长呢,我围着玻璃展柜从这头走到那头,看得我眼花。它就像一个巨大的树倒下死去,然后把枝叶砍掉,留下的躯干部分全部掏空了,依形状挖空做了棺木。它就像是一叶独木舟。埋在里面的尸骨已经清理了,只留下一具空了的棺木空荡荡面对着后人猎奇的目光。我的目光一寸寸摩挲它,曾经睡在这里面的人,自然是身份无比尊贵的人,普通泥腿子是没有权利享受这样的殊荣的。人活在世上就是这样,有人荣华富贵锦衣玉食一生,有人衣不蔽体饥寒交迫一世,上苍以一种不均衡的手段摆弄着它所创造的生命。幸好还有时间,只有时间是公平的,它让一切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也就是一个人的一生,所有人的一生。最后,金丝楠木棺盛殓和破席子裹尸,都逃不过一个死亡的结局,这是最好的结果,死亡替世界抹杀了等级,实现了平等。

P3-5

序言

万水千山话丝路

白庚胜

《丝路心语》是一部收录中国作协所组织“‘一带一路’文学之旅”主题采访创作活动的作家作品专集,共包括散文20篇、诗歌6组64首,以及3篇综述报道文章。参加这次主题采访创作活动的作家中,既有文坛宿将高洪波、何建明,又有写作新秀马金莲、丛龙瑞;既有专业高手郑彦英、刘醒龙、范稳、刘迪生、鲁敏、陈应松,又有基层中坚墨白、铁流、刘建东、牛红旗、王炳根、马叙、徐常根、刘晓平、丛龙瑞;既有军旅文胆徐剑、马萧萧,又有产业作家徐峙;既有女性俊彦冯秋子、王妹英、黄灵香,又有少数民族神笔王华、阿郎,等等。

在历时两年、三批、五十余位作家参与的实地游历采访中,作家们对我国境内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或作自然地理的倾情探检,或作历史文化遗址遗物的悉心考察,或对正在进行中的重大工程项目做专门采访,或对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做真切体验,以触摸丝路脉搏的律动,倾听丝路文明的诉说,同时经受丝路文化的熏陶、丝路精神的武装、丝路壮美的感动,用诗心、美文、丰情、佳辞、丽句、神韵对丝路遗产进行价值判断、地位确定、意义审视、诉求表达,以智慧、爱心、忠诚记录下我们这个时代的强音,留存住人民作家、诗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行迹、担当及审美经验。

中国作协组织这一活动当然出于传承“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传统,更是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倡议中阿合作建设丝绸之路经济文化带,以及于2013年10月在印度尼西亚倡建中国与东盟合作建设面向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号召,积极、主动地为党和国家制定的“一带一路”战略提供文学助力、美学推动、精神支撑,鼓舞全国各族人民以饱满的热情、开放的心态、创新的精神投入到这场重振汉唐雄风、再造中华文明的伟大洪流之中。

阅读这部专集中有关戈壁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的篇篇什什,已让我强烈感受到作家们的政治高度、思想深度、文化厚度、美学向度,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诗文,更使我照见作家们的国际视野、人类情怀、国家责任、民族担当,令人心驰神往,激昂奋进,深感中国文学及中国作协在这个重振丝路雄风的历史进程中没有缺位,在捍卫国家主权方面没有失职,而是立于社会船头,发出时代先声,积极回应了人民的期盼,进行了精彩的精神创造,奉献了美轮美奂的文学精品。

值得一提的是,正当我们用文学的火炬烛照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之际,新世纪“一带一路”建设因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多助而渐入佳境;从东亚、南亚、中亚、西亚到北非、南欧,从太平洋西岸到爱琴海、地中海周边,丝绸之路沿线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都被它所激荡、所激活;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国际形象因此而灿然生辉;“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共识、共享正在一天天变为现实;一个政治互信、经济互利、文化互尊的国际商贸大通道、东西文化大纽带、欧亚生命共同体进一步形成;作为新世纪“一带一路”建设经济支撑的亚投行与“一带一路”基金业已正式设立并开始运营,新疆的中国面向西部桥头堡、兰州的“一带一路”文化论坛、银川的中国阿拉伯合作博览会及空中“一带一路”交通枢纽、西安的“一带一路”博览会、福州的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及文化论坛、昆明的中国面向南亚桥头堡、南宁的中国面向东南亚贸易辐射中心等如雨后春笋勃然生发,由此带来的投资热、建设热、旅游热、文化热一浪高过一浪,藉它带来的世界和平、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繁花似锦。在此期间,我们还喜闻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天山北段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

这一切所昭示的新世纪“一带一路”建设之生命力是何等的强劲!其前景是何等的灿烂!它使我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更加信心满满,它也给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无限的可能。作为组织者,我为本次考察活动在新世纪“一带一路”建设启动之初就能深度介入到其中并尽情发力而引以为幸,为中国作协没有游离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又一个闪光节点而欢喜鼓舞。

受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的委托,也因自己的职责所在,我于2013年岁末起便致力于对丝路历史文化的再学习、再认识,并肩负起创意有关主题考察、创作、交流的重任,参加了对印度、印尼、捷克、意大利等丝路沿线国家的访问,策划了中国作协所有丝路文学考察活动、创作项目,还与有关作家朋友们一道用双脚丈量了从陕西西安经河西走廊直至南疆喀什的戈壁丝绸之路,与从宁夏银川经巴彦淖尔、包头、呼和浩特直至齐齐哈尔、黑河的草原丝绸之路,以走进丝路历史的深处,体验丝路现实的巨变,从而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洗礼了灵魂、振奋了精神,并初步建立起自己的丝路文化观。

倾听这部专集中作家们的声声心语,展现在我眼前的丝绸之路比李希霍芬笔下的丝路时间更为悠远、空间更为广阔、内涵更为丰富、作用更为重大。我开始懂得:它以欧亚大陆物资交流通道为主要特点,但它还是东西方精神交流的大动脉,科学、技术联系的生命线;它虽一般限定于唐以后及洛阳、西安至罗马之间的陆上交通,却在秦汉以前就已经存在中原、巴蜀、滇云经南亚次大陆、中亚、西亚直至北非、南欧的另一要道——蜀身毒道,唐宋以后复衍生出从中原逶迤东抵朝鲜、日本的东亚段,以及经黑龙江直达西伯利亚的丝绸之路远东段,元明以后更出现了从太平洋西岸经马六甲海峡、印度洋、阿拉伯海湾通往爱琴海、地中海的海上丝绸之路;它虽在李希霍芬的命名中以丝绸作为标志性符号却远不止于此,宝石、茶叶、药材、瓷器、皮毛、玉石等都是它不可或缺的商品;罗马神话、希腊史诗、阿拉伯故事、印度戏剧由西东渐,李白、白居易、纳瓦依、阿拜作品的从东西传,无不缘此而实现;氐羌人、斯基泰人、波斯人、匈奴人、乌孙人、突厥人、阿拉伯人的迁徙融合,拜火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道教、儒教的传播辐射都无不借此而进行;中华历代文明与古罗马、古希腊、古波斯、古印度的对话无不与它休戚相关,无数商旅传奇、英雄壮歌、离人悲叹、贤哲玄思、文明成果和它共同生命;更有那象雄、突厥、吐蕃、南诏、西夏、辽、金、大元、清等帝国在它的身旁相继崛起,《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突厥语大辞典》《福乐智慧》从它的土地上传向四方……于是,张骞凿空西域、班超飞越葱岭、甘英饮马地中海、法显探寻佛香国境、玄奘西行求经、周达观采撷真腊风土、郑和七下西洋,直至马可·波罗、白图泰、李希霍芬、伯希和、斯文赫定、斯坦因纷起撩开它的面纱、揭示它的秘密,使之永续不熄的薪火。

在这些心语中,我听到了作家们对世界和平的祈愿、对人类文明的祝祷、对真善美的讴歌,我亦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自信、自尊、自豪,以及神州大地的风采、希望、前景,中国人民的精、气、神。从而,《丝路心语》在我的心目中也就成了值得珍藏的一份记忆,值得一读的一部佳作。回首八千里路云和月,中国作协需要高度评价文学界对新世纪“一带一路”建设国家战略的生命投入、情感倾注、美学贡献;我本人更要衷心感谢参加“‘一带一路’文学之旅”各个分团的作家朋友对此次活动的积极参与,还要对有关省、自治区作协的全力支持及作家出版社促成本专集的及时出版表示崇高的敬意。

2016年11月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3: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