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第一部以珍贵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把热切探寻与发现的目光投向了广袤华北大地上一个风情独具的魅力大镇——天津城西的杨柳青,投向了这块美丽而富有诗意土地上的独特产物——杨柳青年画。历经数百年的流传与发展,杨柳青年画的艺术成就已被推为中国木版年画艺术的顶尖明珠,其最鲜明风格的代表作《莲年有鱼》图,早已随着炎黄子孙的脚步飞出华夏大地,传播四海,被公认为具有极高审美意义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画坊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扈其震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作为我国第一部以珍贵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把热切探寻与发现的目光投向了广袤华北大地上一个风情独具的魅力大镇——天津城西的杨柳青,投向了这块美丽而富有诗意土地上的独特产物——杨柳青年画。历经数百年的流传与发展,杨柳青年画的艺术成就已被推为中国木版年画艺术的顶尖明珠,其最鲜明风格的代表作《莲年有鱼》图,早已随着炎黄子孙的脚步飞出华夏大地,传播四海,被公认为具有极高审美意义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 内容推荐 这是我国第一部以珍贵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为中心题材的原创作品。故事以清朝中后期的天津卫杨柳青镇为时代和地域背景,描述了两个年画家族三代人近百年的生存、奋斗、冲突过程,并折射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发展和画业商道竞争的历史。 目录 画人·画魂·画卷——《大画坊》序 楔 子 第一章 少女入画图 第二章 古镇运河图 第三章 争强出头图 第四章 情欲熬煎图 第五章 福祸倚伏图 第六章 命运起落图 第七章 世道艰辛图 第八章 灵肉撕裂图 第九章 人生苦短图 尾 声 后 记 试读章节 金老太爷也向对方求情认错,然后就开始了商谈赔款之事。由两个族长与赵廉私下议论裁决,再由赵廉当众宣布: 金守诚向米家赔偿160两银锭小元宝,再加上80块卫画木版,其中包括门神神荼、郁垒的祖传画版。小元宝在年底之前分三次偿还,画版明儿个送到米家。画版名录全记在单子上了。 “不,不行!”金守诚按捺不住,高声喊叫起来,“我不能答应。多赔点儿钱我认命,画版我可不能撒手。那两块门神版,祖传三代到我手里,那是我们金家的命根子啊!”金守诚知道,由于自家的画要通过米家销售,所以对自家的画版情况,米增寿了如指掌。米家列在单子上的这些画版名录,全是金守诚手中的精华,现在一下子被掠夺走,真如同摘心割胆让他难受。 “金守诚!你对本官的裁决不服吗?我可是一碗水端平,公平裁断。难道你想让我把你的孽子锁人大牢,将你全家东西查抄抵债,你才低头吗?”赵廉怒目圆睁,拍响了惊堂木。 金守诚热泪纵横,喃喃争辩:“画版要是毁在我手里,我可没脸见祖宗啦,这真是要我的命来的呀!我情愿多赔点儿银子,哪怕把房子抵押给米家……” 米增寿又大闹大嚷起来:“我什么都不要金家赔,我只要儿子的眼珠子哇!” 米氏族长对金守诚道:“金守诚,你可要懂得好歹,正因为我看你家拿不出更多的钱,怕让你家今后的日子过不下去,心生侧隐,才勉强同意用你的画版来充数的。你不要分不清哪头轻,哪头重。” 金老太爷忙打圆场:“赵大人息怒,千万不要跟贱民一般见识。米氏族长大仁大义,慈悲心怀,让我老朽感激不尽。既已如此,赔偿的事我替守诚做主了。只是今后请米家不要再找守诚家的麻烦,劝阻大少爷不要再跟那傻小子过不去。这里有劳赵大人和米老爷子多多美言。还望增寿大兄弟多多担待,宽容我们。” 米氏族长说:“这好办,我说句话,那广智小哥俩就不会纠缠不放了。金守诚,你就认便宜吧,若不是我在这里主持公道,镇唬住米增寿一家和米姓那么多的老少爷们,你金守诚在大佛寺村一天也住不下去。不就是几块破木头板子么,你还有什么舍不得的!” “米、金两家伤人纠纷,到此审议完毕。裁决一出,不得更改,遵照执行,违者严惩。退堂!”惊堂木再度响起,赵廉下了逐客令。 P27-28 序言 这是我期待已久的一部作品,也是天津作家扈其震先生历经数载披肝沥胆、颇见其写作功力的一部心血之作,是填补中国文坛以民间年画为中心题材空白的一部优秀之作。 作为我国第一部以珍贵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把热切探寻与发现的目光投向了广袤华北大地上一个风情独具的魅力大镇——天津城西的杨柳青,投向了这块美丽而富有诗意土地上的独特产物——杨柳青年画。历经数百年的流传与发展,杨柳青年画的艺术成就已被推为中国木版年画艺术的顶尖明珠,其最鲜明风格的代表作《莲年有鱼》图,早已随着炎黄子孙的脚步飞出华夏大地,传播四海,被公认为具有极高审美意义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画以地名,地以画闻。2005年中央电视台通过社会评选,将杨柳青镇评为“文化传承魅力名镇”,使得杨柳青年画的名声更加响亮。 以民间年画作为创作题材,无疑有着民族文化、历史与审美上的多重意义。正因此,这部最终定名为《大画坊》的长篇小说,早被中国作协慧眼识珠,确定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扶持的文学作品项目之一。这既足以证明题材的珍贵,又给选择这一过于专业的题材而使创作颇具难度的作者增加了无形的压力。而在我的脑海里,春节似乎总是在贴上杨柳青年画后才喜气洋洋到来的记忆弥足深刻。在我的家乡,在辽远淳朴的北方农村,乃至在更广阔的地域范围,杨柳青年画都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存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实在讲,听到有人要写出那些美丽画图后蕴藏的故事,我在欣喜与期待之余,不免替作者捏了把汗。 在天津和平区群文系统工作的扈其震先生,曾写过一批“津味儿小说”,又是颇有成就的民俗学者,对家乡厚土和民族传统文化的由衷热爱,让他责无旁贷地选择了这块难啃的骨头。要写出年画艺术的美妙,离不开对年画创作技艺的刻画。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是既讨巧又追随时尚地云山雾罩的戏说,还是尊重历史,以严谨现实的创作态度去追寻刻画这一独特领域可能发生的故事?扈其震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也就意味着选择了辛勤与付出。他一头扎进了年画艺术世界。钻研,揣摩,读史,采风,几度寒暑,他把自己变成了一个通晓年画技艺的行家,从构思、起草墨稿、绘制图样、刻版、上色、自制颜料……他将年画的全套工序技法与艺术的发展历程穿插在主人公白俊英们一步步行走在年画世界的过程中,穿插在那些为年画而悲、而喜、而生、而死的画人们的故事中,塑造了一批让人耳目一新的年画传承人形象,这些与此前的文学作品人物绝无相似或雷同的形象,显示了作者在人物创作上的创新追求,而白俊英这一女性主人公的设计,暗合了杨柳青年画传达的以繁衍、兴旺、祥和、生生不息为生活期望的民俗文化主题,从而使作品的人物有了与内容相一致的精神人格与生命意义。 在主人公白俊英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以“仁”、“义”、“礼”、“智”、“信”为准则的真善美的道德追求,而情节人物刻画的扎实真切,又让读者感到她并非作者理想化虚拟出的人物,而是有血有肉、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人。她与公爹金守诚亦父亦师的恩情,与丑陋的金画彩建立在亲情基础上的夫妻之情,对杨木疙瘩炽热压抑又忠贞不渝的爱情,对老画师钱沛奉养晚年养老送终的善良之情……作者写活了《大画坊》的人物,关键在于写活了一个“情”字。长篇小说的成功与否,说到底是要靠立得住的人物来说话,靠独特生动而扣人心弦的人物命运去引领读者欲罢不能地阅读。作者在这部作品中,所展示的人物与情节刻画的功力无疑是扎实深厚的、令人叹服的。 盎然着诗情画意的杨柳青,士农工商云集的古镇及运河图,浓墨鲜彩的活泼泼的人物群像,从金守诚到白俊英、杨木疙瘩,从米增寿到米广智,杨柳青的画师画工们及其他人物呼之欲出,带着田野的清新和古镇的繁华气息向我们走来,挟裹着清晨薄雾般氤氲在河面的水汽和烈日烤灼下蒸腾在田间道路上的乡土气,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时而工笔,时而泼墨,流畅传神地在读者眼前渐渐展开。作品从小村小镇连接到朝廷及整个社会,使其具备了一种史诗性的品格。鲜明的性格特征,一波三折的人物命运,高潮迭起却又合情入理、真切感人的情节设置,显然,作者对传统小说与戏曲艺术的写作技法有相当的了解甚至欣赏,并善加运用。金守诚一出场,就是善良仁厚的君子仁人的亮相,白俊英则集聪慧美丽善良于一身,具有传统小说主要人物的审美特征,吻合了中华民族传统审美心理,以及因在现实中的失望而寄希望于神话、故事、小说、戏剧中的人物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心理期待,而使读者不由得为主人公的命运去牵挂、担忧,吸引着读者去阅读。伏笔的运用使整体叙事蕴藉饱满,如第一章里白俊明被抓丁时对领头营官狰狞凶暴的描写,为白俊明演变到后来的人性之恶埋下了伏笔;白俊英跟着金守诚为祭祀画神去镇里的描写,写活了画面感很强的花会、戏曲的热闹场面,为白俊英日后出新画稿埋下了伏笔;水子爹猎鹰,白俊英把鹰的标本挂在屋中痴迷地反复临摹,又为和钱沛比画技、吓死鹩哥的精彩情节埋下了伏笔……一系列伏笔的运用,增加了整幅画卷的纵深层次感。 借米增寿向巡检赵廉讲画版来讲卫画(即年画)的奥秘,天衣无缝地穿插叙述了杨柳青卫画的特点、技艺、绝活;米增寿贿赂赵廉却又不甘不忿的复杂心态及其在掠夺了金守诚大批珍贵画版与儿子广勇失去一只眼之间高兴与得意大于怜子之痛的微妙心理的描写等诸多情节,生动独特,刻画入微。冲突迭起间,绘画、医术、民间戏曲、历史人物、风土人情……种种细节,看似信手拈来,却丝丝入扣,精准到位,严谨而不呆板,充分展示了细节刻画的功力。这自然得益于作为民俗学家的作者日常广泛涉猎的苦功和深厚生活积累,正所谓“功夫在诗外”;而各种素材与情节穿插得当,气韵生动贯通,浑然一体,显示了作者纯熟的文字驾驭功力和小说技巧笔法。 本分善良的金守诚成为宫廷画师后变得骄矜浮躁,后因为娘娘画稿题词不当给自己和家人招来横祸;起初拼命保护妹妹却不肯收金守诚钱的白俊明当兵回来变得薄情寡义;曾经顽劣的米家二少爷却在塾师教育和白俊英正直善良的感召下悄悄转变等情节,写出了生活的多样性和人性的复杂性。一家人苦熬二十年终于去罪后安排住处一节,杨木疙瘩的怜子之情、金万强的心性仁厚、金万雄的自私无情、要端平一碗水的白俊英的豁达胸襟,等等,令人感叹:作者以“世事洞明”的敏锐和对世态人心的谙熟把握写活了人性。而心胸狭窄的米广智的下场、米广勇最终成为白俊英的知己朋友的结局,皆是在情节中渐进演变,合理合情。我想:“这些令人叹服的细节不止源于作者缜密严谨的构思与笔法,更源于这部作品浸透了作者一生的人生感悟与智慧,‘厚积而薄发’。” 年画为老百姓喜闻乐见,为平凡生活增添色彩,让苦日子有盼头。一年“鼓”一张画、画中的人物或动物走下来给人们带来幸运的传说,更符合了人民群众追求真善美、追求美好幸福的心灵需求,是年画在农耕文化时代具有强大生命力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作者写的那几个“鼓”画故事也有味道,让属于民间文学范畴的传说故事弥补了年画这种民间美术难以涵盖的文化底蕴。整部作品与创作对象有着一致的审美取向,即源于生活、植根杨柳青这片热土的大俗大雅和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充分体现了对形成杨柳青年画这一独特地域文化的自然、社会与人的关注与关怀,使读者感到,正因为作者已深深参透年画之美的精髓,才有了自由酣畅的审美创造,形成了打动读者的强烈艺术感染力和冲击力,写活了年画追求真善美的画魂。 尽管故事本身有着通俗和传奇色彩,《大画坊》的品位却显然远远超出了通俗小说的意义。这个以近百年风云变幻为大背景,人物命运和年画艺术紧紧相连的大开大合、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大彻大悟的故事,有着作者弥漫于胸的大爱,包罗了人间真情、世事百态、人生至理以及民族传统意义上的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因而有了足以滋润人心的深厚蕴涵,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个述说民族性格与心灵的大故事。作者借金守诚、白俊英等人对杨柳青年画这一传统文化艺术的执著追求,折射传达出一种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精神追求和坚韧力量。这种梅花香自苦寒来、凤凰浴火重生般的顽强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写照。而透过作者笔下白俊英、金守诚、单郎中等人身上体现出的“仁”、“义”、“礼”、“智”、“信”,善良、勇敢、宽容,笃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不畏艰险,坚忍不拔等中华民族传统优秀人格,弘扬的是民族传统的人文精神,从而使这部作品具有了中华民族艰难曲折前进道路与心路历程大写真的独特审美意义。 另外,作品对封建社会文字狱的批判,也很独到深刻。九个章节的名称,都起得贴切,并都带有“图”字,这与写“画”的中心情节非常吻合。作者为书中莲花落写的几段唱词,俗中透雅,颇耐咀嚼,还有一些自创楹联的巧妙运用等,表明了作者的传统文化功底和对全书各个小环节的精细安排。 令我惊讶的是,这样一部作品的创作,竟是在几乎全业余状态下完成的。扈其震先生因几十年热心坚持文学组织辅导工作而在天津颇有名望,他辅导过的弟子,已不乏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实力派小说家、影视剧作家。经他培养的文学作者有三十多人加入了天津市作家协会。而他在自身繁忙的文化馆群文工作之外,长期担任天津和平作家协会副主席、天津七月诗社社长等职务,自身的小说创作反而要让位于后。试问在今天还有几人能做到呢?或许是“苦心人,天不负”,他竞真的用边边角角的时间,拿下了这样一个颇具难度的题材,拿出了一部从历史、从绘画艺术、从小说创作等诸多角度称得上优秀的沉甸甸的作品。 我唯有表示由衷的敬意。 南北萍 2009年5月于天津 (作者系天津知名评论家) 后记 将长篇小说《大画坊》画上最后一个句号,我呆坐在电脑前,久久没有动窝。是从心底升起的经过艰辛劳作后终于看到成果的一种喜悦,还是对书中的那些人物今后将要独立地走向社会、从此不受作者管束而产生的一种恋恋难舍的失落?或是对这四年多来时时魂牵梦绕纠缠于我、压迫于我的一种精神上的彻底解脱?一时竟说不准是哪种情感。感觉有很多话要说,遂哕唆一番,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作者,理解作品。 (一) 创作这样一部以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萌生的想法是在2004年4月。之后开始构思,学习年画知识,进行生活补充,编织故事,想象人物,反复推敲大纲,到2005年7月才动笔来写,至2008年6月中旬完成第一稿,2009年5月完成第三稿的修改,前后历时五年。 我的远祖是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徙到的河北省枣强县的。我父亲很小来到天津谋生,我便在天津长大。几十年喝着海河水,一种对家乡热土眷恋的情感愈积愈重。2004年是天津建城设卫600周年,身为一名写者,自然也想着要为故乡做点儿什么。在此之前我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天津历史文化方面的资料,并写过一点儿带有天津地域特色的中短篇小说——有个公认的词儿叫“津味儿小说”。就想着要写部有些分量的作品。于是就集中一些时间翻看天津史料,思考着那些能够让国人、世人认可的天津遗存。当杨柳青年画那一幅幅精美的画页在我面前“鼓”活起来的时候,我的眼前忽然灵光闪烁,我的心潮顿翻滚滚热浪,我知道,我寻找到了。 中国民间木版年画,属于珍贵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杨柳青年画艺术成就,被专家们排在中国各地几十个年画品类之首。充分反映杨柳青艺术风格的著名年画《莲年有鱼》图案,早已传播四海,被公认为具有极高审美意义的中华民族文化代表的一种符号。2005年中央电视台通过社会评选,将杨柳青镇评为“文化传承魅力名镇”,使得杨柳青年画的名声更加响亮。 写作以民间木版年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 于是进行必要的准备。学习美术知识,了解年画历史,熟悉杨柳青年画的艺术特色,分辨杨柳青年画与其他地区年画艺术上的异同点,掌握年画刻版印刷绘制等工艺流程……我自费到武强县年画博物馆参观,到杨柳青的“古一张”霍庆有的画作坊及其他画店深入采访,在杨柳青年画馆徜徉陶醉,千方百计购买有关版画、年画的图书资料并进行钻研,了解清朝的政治、经济、商业、习俗、社会生活……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