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编著的《图解天工开物(全方位图解美绘版)》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欧洲学者称为“技术的百科全书”。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对农业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了总结。全面反映了工艺技术的成就。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图解天工开物(全方位图解美绘版)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
作者 | (明)宋应星 |
出版社 |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宋应星编著的《图解天工开物(全方位图解美绘版)》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欧洲学者称为“技术的百科全书”。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对农业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了总结。全面反映了工艺技术的成就。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 内容推荐 宋应星编著的《图解天工开物(全方位图解美绘版)》是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科技著作,记载和总结了中国古代在农业、工业和手工业三大领域内三十个部门的生产技术和科技成就。《图解天工开物(全方位图解美绘版)》分上中下三卷,共18章,分别记述了农作物栽培与加工、养蚕与纺织、染料与染色、制盐、甘蔗种植与制糖、陶瓷制造、金属冶炼与加工、采矿、榨油、造纸、酿造、颜料、舟车、兵器、珠玉等生产过程、生产工艺、工具设备等,并附有生产流程和工具设备图。 目录 乃粒第一 总名 稻 稻宜 稻工 稻灾 水利 麦 麦工 麦灾 黍稷、粱粟 麻 菽 乃服第二 蚕种 蚕浴 种忌 种类 抱养 养忌 叶料 食忌 病症 老足 结茧 取茧 物害 择茧 造绵 治丝 调丝 纬络 经具 过糊 边维 经数 花机式 腰机式 结花本 穿经 分名 熟练 龙袍 倭缎 布衣 枲着 夏服 裘 褐、毡 彰施第三 诸色质料 蓝淀 红花 造红花饼法 附:燕脂 附:槐花 粹精第四 攻稻 攻麦 攻黍、稷、粟、粱、麻、菽 作咸第五 盐产 海水盐 池盐 井盐 末盐 崖盐 甘嗜第六 蔗种 蔗品 造糖 造白糖 饴饧 蜂蜜 附:造兽糖 陶埏第七 瓦 砖 罂、瓮 白瓷附:青瓷 附:窑变、回青 冶铸第八 鼎 钟 釜 像 炮 镜 钱 附:铁钱 舟车第九 舟 漕舫 海舟 杂舟 车 锤锻第十 冶铁 斤斧 锄、铸 锉 锥 锯 刨 凿 锚 针 治铜 燔石第十一 石灰 蛎灰 煤炭 矾石、白矾 青矾、红矾、黄矾、胆矾 硫黄 砒石 膏液第十二 油品 法具 皮油 杀青第十三 纸料 造竹纸 造皮纸 五金第十四 黄金 银 附:朱砂银 铜 附:倭铅 铁 锡 铅 附:胡粉 附:黄丹 佳兵第十五 弧矢 弩 干 火药料 硝石 硫黄详见《燔石》卷 火器 丹青第十六 朱 墨 附:诸色颜料 麴檗第十七 酒母 神曲 丹曲 珠玉第十八 珠 宝 玉 附:玛瑙 附:水晶 附:琉璃 后记 试读章节 【原文】 凡玉人中国,贵重用者尽出于阗、(汉时西国号,后代或名别失八里。或统服赤斤蒙古。定名未详)葱岭。所谓蓝田,即葱岭出玉别地名,而后世误以为西安之蓝田也。其岭水发源名阿耨山,至葱岭分界两河,一日白玉河,一日绿玉河。后晋人高居诲作《于阗国行程记》载有乌玉河,此节则妄也。玉璞不藏深土,源泉峻急激映而生。然取者不于所生处,以急湍无着手。俟其夏月水涨,璞随湍流徙,或百里,或二三百里,取之河中。凡玉映月精光而生,故国人沿河取玉者,多于秋间明月夜,望河候视。玉璞堆聚处,其月色倍明亮。凡璞随水流,仍错杂乱石浅流之中,提出辨认而后知也。 白玉河流向东南,绿玉河流向西北。亦力把里。地,其地有名望野者,河水多聚玉。其俗以女人赤身没水而取者,云阴气相召,则玉留不逝,易于捞取,此或夷人之愚也(夷中不贵此物,更流数百里,途远莫货,则弃而不用)。 凡玉唯白与绿两色。绿者中国名菜玉。其赤玉、黄玉之说,皆奇石、琅歼之类,价即不下于玉,然非玉也。凡玉璞根系山石流水,未推出位时,璞中玉软如棉絮,推出位时则已硬,人尘见风则愈硬。谓世间琢磨有软玉,则又非也。凡璞藏玉,其外者日玉皮,取为砚托之类,其值无几。璞中之玉有纵横尺余无瑕玷者,古者帝王取以为玺。所谓连城之璧,亦不易得。其纵横五六寸无瑕者,治以为杯■,此亦当世重宝也。 此外唯西洋琐里。有异玉,平时白色,晴日下看映出红色。阴雨时又为青色,此可谓之玉妖。尚方有之。朝鲜西北太尉山有千年璞,中藏羊脂玉,与葱岭美者无殊异。其他虽有载志,闻见则未经也。凡玉由彼地缠头回(其俗人首一岁裹布一层,老则臃肿之甚,故名缠头回子。其国王亦谨不见发。问其故,则云见发则岁凶荒,可笑之甚),或溯河舟,或驾橐驼,经庄浪人嘉峪,而至于甘州与肃州。中国贩玉者,至此互市而得之,东入中华,卸萃燕京。玉工辨璞高下定价,而后琢之(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 凡玉初剖时,冶铁为圆盘,以盆水盛沙,足踏圆盘使转,添沙剖玉,逐忽划断。中国解玉沙,出顺天玉田与真定邢台两邑,其沙非出河中,有泉流出,精粹如面,藉以攻玉,永无耗折。既解之后,别施精巧工夫,得镔铁刀者,则为利器也(镔铁亦出西番哈密卫砺石中,剖之乃得)。 凡玉器琢余碎,取人钿花用。又碎不堪者,碾筛和灰涂琴瑟,琴有玉音,以此故也。凡镂刻绝细处,难施锥刃者,以蟾酥填画而后锲之。物理制服,殆不可晓。凡假玉以硖斌充者,如锡之于银,昭然易辨。近则捣舂上料白瓷器,细过微尘,以白敛诸汁调成为器,干燥玉色烨然,此伪最巧云。 凡珠玉、金银,胎性相反。金银受日精,必沉埋深土结成。珠玉、宝石受月华,不受土寸掩盖。宝石在井上透碧空,珠在重渊,玉在峻滩,但受空明、水色盖上。珠有螺城,螺母居中,龙神守护,人不敢犯。数应人世用者,螺母推出人取。玉初孕处,亦不可得。玉神推徙入河,然后恣取,与珠宫同神异云。 【译文】 贩运到中原内地的玉,贵重的都出在于阗(汉代时西域的一个地名,后代叫别失八里,或属于赤斤蒙古,具体名称未详)的葱岭。所谓蓝田,是出玉的葱岭的另一地名,而后世误以为是西安附近的蓝田。葱岭的河水发源于阿耨山,流到葱岭后分为两条河,一日白玉河,一日绿玉河。后晋人高居诲作《于阗行程记》载有乌玉河,这段记载是错误的。 含玉的石不藏于深土,而是在靠近山间河源处的急流河水中激映而生。但采玉的人并不去原产地采,因为河水流急而无从下手。待夏天涨水时,含玉之石随湍流冲至一百里或二三百里处,再在河中采玉。玉是感受月之精光而生,所以当地人沿河取石多是在秋天明月之夜,守在河处观察。含玉之石堆聚的地方,就显得那里的月光倍加明亮。含玉的璞石随河水而流,免不了要夹杂些浅滩上的乱石。只有采出来经过辨认而后才知何者为玉、何者为石。 白玉河流向东南,绿玉河流向西北。亦力把里地区有个地方叫望野,附近河水多聚玉。当地的风俗是由妇女赤身下水取玉,据说是由于受妇女的阴气相召,玉就会停而不流,易于捞取。这或可说明当地人不明事理,当地并不贵重此物,如果沿河再过数百里,路途远,卖不出去,便弃而不用。 玉只有白、绿两种颜色,绿玉在中原地区叫菜玉。所谓赤玉、黄玉之说,都指奇石、琅开(似玉的美石)之类,虽然价钱不下于玉,但终究不是玉。含玉之石产于山石流水之中,未剖出时璞中之玉软如绵絮,剖露出来后就已变硬,遇到风尘则变得更硬。世间有所谓琢磨软玉的,这又错了。玉藏于璞中,其外层叫玉皮,取来作砚和托座,值不了多少钱。璞中之玉有纵横一尺多而无瑕疵的,古时帝王用以作印玺。所谓价值连城之璧,亦不易得。纵横五六寸而无瑕的玉,用来加工成酒器,这在当时已经是重宝了。 此外,只有西洋琐里产有异玉,平时白色,晴天在阳光下显出红色,阴雨时又成青色,这可谓之玉妖,宫廷内才有这种玉。朝鲜西北的太尉山有一种千年璞,中间藏有羊脂玉,与葱岭所出的美玉没有什么不同。其余各种玉虽书中有记载,但笔者未曾见闻。玉由葱岭的缠头的回族人其风俗是男人经年在头部裹一层布,故名缠头回人。其上层统治者也是不将头发露在外面,问其原因,则据说一露头发就会年成不好,这种习俗很好笑或者是沿河乘船,或者是骑骆驼,经庄浪卫运人嘉峪关,而到甘肃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内地j4反玉的人来到这里从互市而得到玉后,再向东运,一直会集到北京卸货。玉工辨别玉石等级而定价后开始琢磨。良玉虽集中于北京,但琢玉的工巧则首推苏州。 开始剖玉时,用铁做个圆形转盘,将水与沙放入盆内,用脚踏动圆麟转,再添沙剖玉,一点点把玉划断。剖玉所用的沙,在内地出创顷天府玉田(今河北玉田)和真定府邢台(今河北邢台)两地,此沙不是产于河中,而是从泉中流出的细如面粉的细沙,用以磨玉永不耗损。玉石剖开后,再用一种利器镔铁刀施以精巧工艺制成玉器。镔铁也出于新疆哈密的类似磨刀石的岩石中,剖开就能炼取。 琢磨玉器时剩下的碎玉,可取来作钿花。碎不堪用的则碾成粉,过筛后与灰混合来涂琴瑟,由此使琴有玉器的音色。雕刻玉器时,在细微的地方难以下锥刀,就以蟾蜍汁填画在玉上,再以刀刻。这种一物克一物的道理很难弄清。用硖碔冒充假玉,有如以锡充银,很容易辨别。最近有将上料白瓷器捣得极碎,再用白蔹等汁液黏调成器物,干燥后有发光的玉色,这种作伪方法最为巧妙。 珠玉与金银的生成方式相反。金银受日精,必定埋在深土内形成;而珠玉、宝石则受月华,不要一点泥土掩盖。宝石在井中直透青空,珠在深水里,而玉在险峻湍急的河滩,但都受着明亮的天空或河水覆盖。珠有螺城,螺母在里面,由龙神守护,人不敢犯。那些注定应用于世间的珠,由螺母推出供人取用。在原来孕玉的地方,也无法令人接近。只有由玉神将其推迁到河里,才能任人采取,与珠宫同属神异。P517-523 后记 【原文】 凡硝见火还空,其质本无,而黑铅为重质之物。两物假火为媒,硝欲引铅还空,铅欲留硝住世,和同一釜之中,透出光明形象。此乾坤造化隐现于容易地面。《天工》卷末,着而出之。 【译文】 硝石经过灼烧后就会分解消失,其原来成分便不再存在。黑铅是重质之物。将硝和黑铅两种物质放在一起,将火作为媒介,两者之间就会发生变化,硝会消失,而铅在与硝的结合过程中保留了自己。如果将二者与琉璃石、羊角等放在同一釜中烧炼,就会得到透明发光的玻璃。这是自然界隐约的变化机制在该简单过程中之重现。在《天工开物》卷末,特地记录于此。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