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岛崎藤村散文选/外国名家散文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日)岛崎藤村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岛崎藤村是日本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小说家,他的散文精深厚重,用语讲究,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眷恋之情,富有浓郁的田园生活情趣。本书包括《千曲川风情》和《静静的草屋》两个部分,充分展示了藤村散文的艺术风格。

目录

为陈德文先生鼓掌(代序) 岛崎绿二(1)

千曲川风情

序(3)

学生的家(6)

天牛虫(9)

乌帽子山麓的牧场(10)

青麦熟了的时候(14)

少年群(16)

麦田 (18)

古城初夏(21)

山庄(27)

卖解毒药的女人(31)

银傻瓜(32)

祗园祭前夕(33)

十三日的祗园(35)

节日之后(39)

中棚 (40)

袍树阴(44)

山间温泉(45)

学校生活(48)

乡村牧师(50)

九月的田埂(51)

山中生活 (53)

护山人(56)

秋季的见习旅行(59)

甲州公路(60)

山村一夜(62)

高原上(64)

落叶(68)

炉边话(71)

小阳春(73)

小阳春下的山冈 (74)

农民的生活(77)

收获(80)

巡礼之歌(83)

便餐馆(85)

松林深处(87)

深山灯影 (90)

山上的早餐(94)

雪国的圣诞节(96)

长野气象站(100)

铁道草(102)

屠牛(103)

沿着千曲川(110)

河船(113)

雪海(115)

爱的标记(117)

到山上去(118)

住在山上的人们(120)

柳田茂十郎(126)

佃农之家(127)

路旁杂草(134)

学生之死(137)

暖雨(139)

北山狼及其他(141)

赔礼(143)

春之先驱(145)

星(146)

第一朵花(147)

山上的春天(148)

后记(150)

静静的草屋及其他

三位来客(161)

信浓的妇女(166)

身边琐事(一)(168)

太阳的故事(174)

待春(177)

放生鲤鱼(180)

近江的商人(181)

花草的对话(183)

夜话(195)

枕畔(199)

身边琐事(二)(201)

小诸的回忆(207)

芥川龙之介君(211)

访花袋君(217)

青春的玫瑰(220)

牵牛花(222)

近江的自然(224)

我写三部长篇的时候(225)

桃(232)

短夜(235)

秋草(239)

昼寝(242)

第三只眼(246)

雪窗(248)

献给母亲,信浓(251)

有岛生马印象(253)

给有志于文学的青年们(256)

给楠雄(259)

再婚的信(262)

故乡情思(265)

我的夏日的书斋(269)

日本海和太平洋(272)

鲁迅的话(275)

伊豆之旅(276)

卞道湖旅情(292)

话说伊香保(295)

京都日记(300)

译后记(305)

试读章节

每年十月二十日,可以看到初霜。在城里,只有冬天来到杂木丛生的布满平坦耕地的武藏野的时候,才能看到薄薄的、令人喜悦的微霜。你对这些是司空见惯了的,我很想让你也瞧一瞧这高山的霜景呢。这儿的桑园,要是来上三四场霜,那就看吧,桑叶会骤然缩成卷儿,像烧焦了似的,田里的土块也会迅速松散开来……看了这种景象,着实有点怕人哩。显示着冬天浩大威力的,正是这霜啊!到时候,你会感到雪反而是柔美的,那厚厚的积雪给人的是一种平和的感觉。

十月末的一个早晨,我走出自家的后门,望着被深秋的雨水染红的柿子树叶,欣欣然向地上飘落。柿树的叶片,肉质肥厚,即使经秋霜打过,也不凋残,不蜷曲。当朝暾初升、霜花渐溶的时候,叶片耐不住重量,才变脆脱落下来。我伫立良久,茫然眺望着眼前的景色。心想,这天早晨定是下了一场罕见的严霜吧。

  二

进入十一月,寒气骤然加剧。天长节①清晨,起来一看,上下一白,桑园、菜地、家家户户的屋顶都布满了霜,望不到边际。后门口的柿子树叶,一下子落了,连路都埋了起来。没有一丝风,那叶子是一片、两片,静静地飘零下来的。屋顶上鸟雀欢叫,听起来比平常嘹亮,悦耳。

这是个阴霾的天气,空中弥漫着灰蒙蒙的雨雾。我真想到厨房里暖一暖冻僵的双手。穿着布袜子的脚趾也感到冷冰冰的。看样子,可怕的冬天就要临近了。住在这座山_上的人们,从十一月到明年三月,几乎要度过五个月漫长的冬季,他们要为过冬做好准备。

  三

寒冷的北风刮了起来。

这是十一月中旬,一天早晨,我被奔腾的潮水般的响声惊醒,原来是风在高空呼啸。时而渐渐趋于平息,时而又狂吹起来,震得门窗咯咯有声。尤其是朝南的窗子,树叶纷纷敲打着窗纸,劈劈啪啪响个不停。千曲川河水,听起来更觉得近在咫尺了。

打开窗户,树叶就飞到屋内来。天气晴朗,白云悠悠。屋后小溪岸边的杨柳,在猛烈的北风中披头散发地挺立着。干枯的桑园里,经霜染黄的残叶,左右飘飞。P68-69

序言

为陈德文先生鼓掌

(代序)

阔别已久,接到陈德文先生的来信。信中说,他已完成《千曲川风情》和《静静的草屋》的中文翻译,明年还想到日本来。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高兴,同时也应该向他道一声“辛苦了”。尤其在藤村的文体中,经常使用一些具有微妙意义的语言,我想一定给译者带来了许多苦恼。陈先生以前就对日本现代文学感兴趣,特别对藤村文学倾注了力量。他曾经将《破戒》、《家》、《春》等名著译成中文;不仅如此,他还来到日本,实地考察了这些小说产生的舞台。其间,我和他多次见面交谈,深为先生对藤村文学倾注的热情所惊倒。

作为诗人,藤村自成一家,不过,他也摸索着将诗所不能传达的内容运用散文加以表现。《千曲川风情》就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他观察了北信州小诸地区的风景和人物,将这些写入文章,同以后出版的名著《破戒》具有密切的关系。《静静的草屋》本来是东京饭仓时代藤村住居的屋梁,陈先生所翻译的《静静的草屋》就是藤村这个时期写的随笔(essay)、游记,可以说具有和小说不同的魅力。有的近似童话,有的来自民间故事,有的描述社会风俗,多种多样。然而,基本内容却以藤村独特的哲学思想为核心,表现方法也像松尾芭蕉的诗一般,用语讲究,发挥了日语所具有的精深、优美、厚重和暧昧的特色。所有这些,都是藤村本人耳闻目睹、发自内心的感物之情的流露。

藤村以诗人走上文坛,他虽然后来转为散文、小说作家,但他的文学生涯始终贯穿着无愧于诗人时代的诗魂。陈德文先生敢于向这种繁杂的日语继续挑战,我应当为他鼓掌。我祝愿通过文化来促进日本和中国乃至世界的交流。我感谢陈先生的劳作。

长野县木曾郡马笼

藤村纪念乡理事长

岛崎绿二

后记

岛崎藤村(1872—1943),日本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小说家。本名春树,出生于长野县木曾郡马笼的封建地主家庭。岛崎家族是世代相袭的“本阵”(诸侯赴京参观途中停宿的旅馆)、“问屋”(批发商)和“庄屋”(相当于村长)。藤村的父亲正树是第十七代“当主”,他崇仰汉学,是平田笃胤的信徒。明治维新时期,家道中落,在“文明开化”的潮流冲击下,忧闷而死。

藤村十岁到东京求学,和北村透谷等有志于文学的青年共同创办《文学界》杂志,为日本现代文学的建立与成长做出了重要贡献。1891年,藤村应邀到仙台东北学院教书,从这个时期开始诗歌创作,先后发表了《嫩菜集》、《一叶舟》、《夏草》和《落梅集》,不久合并为《藤村诗集》出版发行,成为浪漫派新诗运动的代表人物。

1899年4月,岛崎藤村到长野县小诸义塾担任英语和国文教员,在这个高原城镇住了七年,创作了写生文集《千曲川风情》。这部散文作品描述了千曲川两岸的自然景色和风土人物,表达了作者对山乡的热爱与眷恋,富有浓郁的田园生活情趣,标志着岛崎藤村由诗人向小说家的转变历程。

1905年,藤村举家迁居东京,日俄战争后,他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破戒》,这是一部反映野蛮身份制度和腐朽教育制度的杰作,代表了日本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此后,他又以个人经历和家族历史撰写了长篇小说《春》和《家》,文学创作进入了成熟期。1914年,藤村只身赴法国游学,在巴黎住了三年,目睹了大战中的欧洲社会。回国后他写了《新生》,以告白和忏悔的笔触表达了满心的阴郁和苦恼。

1928年,藤村再婚,翌年着手创作《黎明之前》。作者在这部作品中,以自己的封建家族为题材,以父亲岛崎正树为核心,细致描述了日本由封建主义走向资本主义的演化过程,生动地反映了明治维新时期动荡的社会现实和复杂的阶级关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藤村疏散到神奈川县的大矶,开始创作最后的长篇小说《东方之门》,中途因病辍笔,1943年8月22日逝世。

岛崎藤村一生著作丰富,除诗歌、小说外,他还留下了大量的童话,散文随笔作品,主要有《千曲川风情》、《寄自新片町》、《问大海》、《饭仓通讯》、《浅草通讯》、《待春》、《桃的水滴》、《巡礼》等。1938年,藤村应新潮社之约,编纂十卷本《藤村文库》,将主要散文作品结集为《静静的草屋》出版。作者在《序言》中写道:

从《嫩菜集》到《黎明之前》的文学生涯,有着许多回忆。我之所以要编这卷文库本,是想就各卷所写的事情再加以回忆,以此来反省自己。……这是我对六十多年人世沧桑的追怀。

对于藤村散文随笔的特色,岛崎绿二先生在本书代序中作了十分精当的说明。绿二先生是藤村的嫡孙,书中写到的岛崎楠雄之子。他现在是马笼藤村纪念乡理事长。1986年春和1989年夏,我曾两次访问马笼,受到他和藤村纪念馆蜂谷宜彦馆长的热情接待。绿二先生每谈起藤村来,总是怀着深深的景仰之情,他是深知乃祖的文学之魂的。他说要为我鼓掌,这使我感到愧怍,在介绍和研究藤村文学方面,我做的还少,成果也不大,我倒要向绿二先生表示谢意,谢谢他对我的美好情谊和真诚的协力。

《千曲川风情》六年前已经译完,迟迟未能单独出书,今年初,谢大光同志建议再增译一部分,合成专集,纳入“外国名家散文丛书”。大光是出版家,更是散文家,我佩服他的眼光和勇气。于是欣然从命,花了整整一个夏天,从《静静的草屋》等集子里又补译了部分篇章,辑成一册。我觉得这样一个选本是可以代表藤村散文的概貌的。不知读者以为然否。

译者

1992年新秋于南京苦居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