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孙慎先生获得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中国音乐金钟奖是经中宣部批准的、中国音乐界唯一的综合性专家大奖,这是对成绩卓著、贡献突出的音乐家的最高肯定。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这本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创作的《孙慎曲文集(上下)》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孙慎曲文集(上下)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作者 | 人民音乐出版社编 |
出版社 | 人民音乐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2001年,孙慎先生获得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中国音乐金钟奖是经中宣部批准的、中国音乐界唯一的综合性专家大奖,这是对成绩卓著、贡献突出的音乐家的最高肯定。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这本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创作的《孙慎曲文集(上下)》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内容推荐 这本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创作的《孙慎曲文集(上下)》收录了孙慎先生创作的最具代表性和社会影响力的群众歌曲、少儿歌曲(附钢琴伴奏谱)等音乐作品,此外还有《为革命斗争而歌唱——作曲家孙慎》、《论孙慎的歌曲艺术》、《读解孙慎》、《我是怎样开始音乐学徒生涯的》等相关文章,全面地反映了孙慎先生在音乐创作领域、音乐文化交流以及音乐出版领域的卓越贡献。 目录 义勇军进行曲的姊妹篇一《评救亡进行曲》(代序) 自述篇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我是怎样开始音乐学徒生涯的 第八集团军战地服务队中共特别支部 我和新中国剧社 关于《新音乐》华南版的回忆 关于《新音乐》及新音乐社的一点回忆 歌曲篇 群众歌曲 前进 救亡进行曲 救亡进行曲(齐唱、合唱) 大家看 自由射击手 摇篮歌 缉私歌 空军歌 新文字歌 战地服务队队歌 火海中的孤军 春耕歌(男女声对唱) 反侵略歌 打铁歌 钱亦石先生挽歌 自卫队歌 干训团歌——献给受训的同志 死守大武汉 我们是宣传队 战地工作歌(四部合唱) 募寒衣(领唱、伴唱) 讨汪歌 宪政歌(四部合唱) 一元还债歌 “一·二八”纪念歌 生命诚可贵 游击队之歌 煮豆燃豆萁 箫(四部合唱) 新中国序曲——庆祝中美中英平等新约(二部合唱) 想一想吧 高歌前进 将军泪诵唱长诗《岁寒曲》歌唱部分之八(齐唱、合唱) 转进进行曲诵唱长诗《岁寒曲》歌唱部分之十一(领唱、合唱) 民主是哪样(二部合唱) 我们反对这个(四部合唱) 胜利灾(领唱、合唱) 政协决定,不准推翻! 少儿歌曲 新少年歌 小侦探 小朋友 我们是民族小英豪(二部合唱) 风度学校校歌 好爸爸好妈妈 向太阳(二部合唱) 做新儿童的榜样——坤维慈幼院院歌 比乐中学校歌 做工 行船 苦苦苦 我们是少年先锋(二部合唱) 东圃小学校歌 群众歌曲(附钢琴伴奏) 前进 救亡进行曲 附:《救亡进行曲》(管弦乐总谱) 救亡进行曲(齐唱、四部合唱) 摇篮歌 空军歌 战地服务队队歌 春耕歌(男女声对唱) 打铁歌 生命诚可贵 游击队之歌 煮豆燃豆萁 民主是哪样(二部合唱) 我们反对这个(四部合唱) 南浔好风光 少儿歌曲(附钢琴伴奏) 小朋友 我们是民族小英豪(二部合唱) 好爸爸好妈妈 向太阳(二部合唱) 做新儿童的榜样——坤维慈幼院院歌 做工 行船 苦苦苦 我们是少年先锋(二部合唱卜 评述篇 为革命斗争而歌唱——作曲家孙慎 论孙慎的歌曲艺术 心是源头歌是泉——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孙慎 激励人们奋进的号角一孙慎的《救亡进行曲》 孙慎和他写在战地烽火中的歌 战歌,回荡在流血的土地上一孙慎《救亡进行曲》 为救亡而奋起呐喊一访作曲家孙慎 音乐要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一读孙慎新著《音乐散论》 第一支反内战的歌曲一《我们反对这个》 孙慎与南浔 平淡之中见真情 《救亡进行曲》的作曲家孙慎 先驱再忆烽火情一《救亡进行曲》诞生始末 纪念中国音协成立60周年 ——一位音乐老人的历史记忆访中国音协顾问孙慎 “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一访音乐家孙慎 孙慎:为民族解放而歌唱 孙慎年表 文字篇 《五月的鲜花》说明 介绍《二期抗战新歌初集》 只有用集体的力量才能建立最坚强的音乐阵线 指挥法 与缪天瑞先生就简谱系统问题的讨论 ——从简谱系统问题想起来的(附:答孙慎先生) 谈乐曲的节奏 在死亡中创造(战地来信) 检讨八年新音乐工作 用歌声迎接战斗的五月 深人全面地研究星海 聂耳——我们的先驱 聂耳年谱初稿 欣欣向荣的捷克斯洛伐克音乐 喜谈郭兰英独唱音乐会 为革命的音乐事业而献身的光辉战士~追思张曙同志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编委会上的总结发言 抓紧发掘和抢救多声部民歌遗产 ——在全国部分省、自治区多声部民歌座谈会闭幕式上的总结发言 怀念老友周钢鸣 悼念赵元任先生 更嘹亮地唱起《义勇军进行曲》 祝愿贺绿汀同志永葆艺术青春一在贺绿汀作品音乐会上的讲语 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期望 张文纲歌集一《我们的田野》序 追忆刘雪庵先生 继承发扬聂耳的革命音乐传统 中国音乐家协会五年来会务工作报告 抗战时期的群众歌咏活动 顽强学习的楷模——聂耳、星海 论“乐” 重视理论建设,促进曲艺音乐改革创新 ——在全国曲艺音乐学术讨论会上的闭幕词 对抗战时期歌曲创作的回顾 关于电视节目的建议 关于马思聪的随想 哀悼联抗 吕骥同志和救亡歌咏运动一祝贺吕骥同志从事音乐工作60周年 更好地促进古琴艺术向前发展一中国古琴艺术国际交流会闭幕词 让中国传统音乐更加发扬光大一国际中国传统音乐研讨会开幕词 在第24届国际音理会上的发言 纪念黎锦晖诞辰1OO周年 祝贺吕骥作品专辑《凤凰涅桀》唱片出版发行 ——存首发式卜的致辞 《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总序 中国新音乐的宝贵遗产——纪念赵元任诞辰100周年 向李凌同志致以最热烈的祝贺 ——在李凌音乐思想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总结施光南音乐创作的成功经验一在施光南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曲艺音乐,乐坛奇葩 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时代的最强音 ——《胜利进行曲》序 抗日救亡歌曲和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 陈田鹤先生逝世40周年纪念 刘天华诞辰100周年纪念暨“天华杯”全国少年二胡比赛上的致辞 悼念寄明同志 难忘徐迟 学习、研究马思聪的创作经验 晓河《在我的大学里》论文集序 纪念张曙诞辰90周年 党在30年代对音乐工作的领导 《塞上谈乐》序 悼念老友赵讽、李德伦 音乐界的一颗巨星陨落了一悼吕骥同志 你走得太突然了一悼念瞿维同志 缅怀田汉同志 《倪和文歌曲集》序 吴伯超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 《麦新著作卷》序 纪念冼星海同志诞辰100周年 音乐是我们战斗的武器一抗战胜利60周年记者访谈录 钱君匀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 纪念张曙同志百年诞辰 永怀乐漾 梁伦《我的艺术生涯》序 《赵讽全集》序言 祝贺《中国朝鲜族音乐文化史》出版发行 回忆合唱指挥家徐守廉同志 回忆杰出的人民音乐家吕骥同志 《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序 为音乐教育和创作做出卓越贡献的音乐家一怀念向隅同志 纪念人民音乐家聂耳诞辰100周年一《国之歌》序言 向十大志书的出版致贺 抗战的号角时代的强音一纪念张光年同志诞辰100周年 追念老友李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贺人民音乐出版社成立60周年 怀念周巍峙同志 试读章节 唱到第62小节,再反复至开始处,有如回旋曲式,充分显示出结构的力量。 《救亡进行曲》问世后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唱遍各个抗日战场,给抗日军民以巨大的鼓舞和力量。今天,每当我们唱起或听到这首著名的《救亡进行曲》时,仍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令我感到惊异的是,孙慎同志写作《救亡进行曲》时才只有20岁。但《救亡进行曲》的结构严谨、技法纯熟,像是一个创作经验丰富的作者的作品。这是我没有想到而又不能不由衷钦佩的。 孙慎同志1935年加入左翼作家联盟、业余合唱团。1936年加入词曲作者联谊会,创作了《救亡进行曲》《大家看》《前进》《摇篮歌》《缉私歌》。1937年4月经吕骥、周钢鸣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写了《战地服务队歌》《春耕歌》《火海中的孤军》《反侵略歌》《募寒衣》《自卫队歌》。1939—1944年创作了《游击队歌》《生命诚可贵》《心防》《煮豆燃豆萁》《高歌前进》《好爸爸好妈妈》《我们是民族小英豪》《向太阳》《岁寒曲》,歌集《战地新歌》。其间任第八集团军战地服务队中共特别支部书记。1945年赴昆明参加新中国剧社任合唱指挥,创作了《我们反对这个》《民主是哪样》。因被特务列上黑名单而离开昆明,1946年抵达广州,主编《新音乐月刊》,创作了《胜利灾》《行船》《做工》《苦苦苦》。同年抵达上海,担任上海南洋女中、比乐中学音乐教员,同时兼任《时代日报》(苏联塔斯社在上海办的中文报纸)副刊《新音乐》的主编。1948年7月由于躲避国民党特务追捕,经诗人徐迟(时在家乡浙江南浔镇任南浔中学教务主任)介绍赴南浔中学任音乐教员。 1950年调北京国家文化部任艺术局音乐处处长。1953年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秘书长、党组副书记。1954年兼任音乐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前身)总编辑、社长。1966年“文革”中受迫害、被审查、下放干校。1974年恢复出版社工作。1979年以后当选中国音协常务副主席、秘书长,兼任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获聘中国音协顾问、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曾主编《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出版文集《音乐散论》和歌集《孙慎歌曲集》。 按照孙慎同志的才华本来是可以写出更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的。但是,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党在文艺战线的优秀工作者,他服从党的安排,长期以来担任文艺团体的行政领导组织工作。不论是组织救亡歌咏团体,~@-ge、办刊物.还是在白色恐怖的地下斗争中,在敌军营垒的统一战线工作中,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国家文化部、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国音乐家协会等单位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默默无闻、艰辛奉献了自己的才华和精力。想到这些,令我肃然起敬,孙慎同志在我心中。 2015年面目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人们对于故乡总是怀有特殊的感情,离开故乡越久,这种感情越是来得亲切。 我的家乡在浙东镇海,我的童年生活就是在那里度过的。虽然我在家乡的时间总共只有十五六个年头,但是故乡的风土人情,故乡的一草一木,至今仍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我的家乡在离县城七八里的一个小村镇里。村名叫作港口。依山傍海,大约有三百户人家。有一条用石板铺成的街道和两所私立小学。一所专收男生,一所专收女生。 港口产盐。有一块面积不大的泥场。人们利用泥场的泥提取卤水,每逢骄阳炎烈的夏日,就把卤水注在一块块木质的晒盐板上,这晒盐板类似床板,不同之处是它的四周有框,以防卤水溢出。经过一天暴晒之后,卤水变成白色的结晶体。用铜制的耙子一耙,就成了一颗颗洁白的盐粒。为了逃避沉重的盐税,乡亲们三三两两挑着盐担到几十里以外的地方去兜卖,压弯的扁担吱吱直响,深褐色的脊背闪着汗光,那盐粒何尝是卤水的结晶,是盐民们汗水与辛劳的结晶啊! 港口生产的盐质量是很好的,可惜产量不多,再加上当时反动统治的压榨,盐的生产就日渐衰落;到了抗日战争时期,由于遭到日军的狂轰滥炸,整个村子毁于炮火,盐的生产也就遭到完全破坏。1947年我回过一次家乡,这留在我童年记忆里的村子已荡然无存,只余下一堆堆瓦砾。这就是我的故乡,我们苦难深重的祖国的一小片被蹂躏的土地。 新中国成立后,换了人间,特别是粉碎“四人帮”以后,故乡的面貌更是焕然一新。昔日镇海码头只能停靠由宁波到上海的客轮,现在已经在北仑港建设起能够停泊数万吨巨轮的港IZl。这是多么巨大的变化啊!我虽然远离故乡,却为故乡的成就感到骄傲。 故乡的民间音乐也给我以深刻的印象。它的体裁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内容也丰富多彩,是我国民族音乐宝贵遗产的组成部分。我在童年时所听到的民间音乐,在说唱音乐方面就有“四明文书”和“唱新闻”。每当夏日傍晚,人们在天井里摇着蒲扇纳凉,村里就传来了“唱新闻”的锣鼓声。名叫“唱新闻”,实际唱的却是长篇故事。演唱者多是盲艺人,伴奏乐器很简单,只有一面镗锣和一个小腰鼓。一个人自唱自奏。这种曲艺形式比起“四明文书”来虽然音乐性不是很强,但因为内容通俗又富有戏剧性,所以很受人们的欢迎,有时一篇故事可以连续唱好几个晚上。“唱新闻”这种形式简便灵活,又是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我想,如果把当代的优秀小说、戏剧、电影移植过来,用“唱新闻”的形式加以推广,这对于鼓舞群众进行四化建设和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可能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每逢迎神赛会还可以听到民间器乐的演奏。在抬阁、高跷等等的后面,总有“鼓船”相随。“鼓船”一般由七八个人组成的一支丝竹乐队。用彩绸装饰起来的船形轿子上,抬的是各种敲击乐器,演奏者边敲边走;后面跟着笙、笛、二胡等乐器的演奏者,他们奏的都是些欢快的乐曲,奏得非常富有生气,至今仍留有美好的记忆。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叫“八出头”的民间音乐演唱者,好像是在放焰口或做道场之后给人助兴的。他们不但演奏民间乐曲,也唱戏曲选段和小调。这些艺人都是多面手,不但会唱会奏,而且一人会好几样乐器。那时,小村镇谈不上什么文化生活,所以每遇演出时,附近的大人小孩都闻风而至,视如盛会。 镇海一带最流行的民歌要算“马灯调”了。大人小孩几乎没有人不熟悉的。它的曲调是很有特点的,是一种角调式的曲子。这在民歌中不是太常见的。 这些就是我童年时所接触的故乡的民间音乐。它们培植起我对音乐的兴趣。 我所接触的民间音乐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而我省的民间音乐包括民歌、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曲等等是非常丰富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已经失传了,有的面临失传的危险,因此搜集整理这一宝贵遗产,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我建议有关部门重视这一工作,组织力量进行搜集、记录,这不但对于保存民族音乐遗产是必要的,同时对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的民族的音乐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算是我对于故乡的一种期望吧。 《浙江日报》1980年8月10日P7-9 序言 在日寇铁蹄踏破祖国河山的1935年,聂耳写下了《义勇军进行曲》;在抗日烽火遍地燃烧、全面抗战爆发前的1936年,孙慎写出了《救亡进行曲》。在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生死关头,这两首伟大的抗日战歌,动员并鼓舞了一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高举战旗、同仇敌忾与日本侵略军做英勇斗争,在抗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1948年3月,东北音乐工作团成立,团长吕骥,副团长瞿维,以及和他们一道从延安鲁艺或其他战场调到东北来的关立人、寄明、刘炽、王卓、晓星、蒋玉衡等一批“三八式”或者更早参加革命的老同志,都是我们走上音乐道路的启蒙老师。在他们给我们上的音乐课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教唱抗日救亡歌曲,讲述革命音乐传统。其中,《救亡进行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当中,在众多的抗日救亡歌曲当中,在流传广泛、影响巨大的抗日歌曲当中,孙慎同志作曲、周钢鸣作词的《救亡进行曲》名列前茅、脍炙人口,几乎成了抗日救亡的代名词。在影片《青春之歌》当中,有一个场面:林道静、江华等主人公和北大、清华等许多北平学生上街游行示威,抗议政府不抵抗政策,这是1935年“一二·九”运动的生动写照。当林道静在电车上高呼口号并散发传单,当江华、林道静等青年学生“脚步合着脚步,臂膀扣着臂膀”迎着荷枪实弹的反动军警、迎着高压水流的攻击英勇前进的时候,画面中所有的动作和口型全是无声的,只有激昂的《救亡进行曲》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和音乐代表着人民的怒吼和时代的呼声:“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拿起我们的铁锤刀枪,走出工厂田庄课堂,到前线去吧,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起来,起来,起来!”“我们要建设大众的国防,大家起来武装,打倒汉奸走狗,枪口朝外响”;“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救亡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此起彼伏交相呼应高潮迭起,加上乐队的有力烘托,一切都在歌声中、一切都在音乐中、一切都在抗日救亡的激情中,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再现了抗日烽火年代群众斗争的生活。《青春之歌》的导演崔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称赞这段音乐对《救亡进行曲》和《义勇军进行曲》的处理真实、生动、成功地再现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的情景。我认为瞿希贤在影片《青春之歌》中的这段精彩音乐创作,恰恰说明了《救亡进行曲》在抗日救亡歌曲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说《救亡进行曲》是《义勇军进行曲》的姊妹篇是当之无愧的。 《救亡进行曲》之所以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除了归功于它在作品的主题思想上选择了抗日救亡这样一个时代主题、反映了大众的呼声之外,它在艺术上的成就也是不可忽视的。首先,它具有鲜明、生动、群众性、流畅上口,并与歌词的语调紧密结合的音乐语言:“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拿起我们的铁锤刀枪”,主题鲜明、生动有力,如战鼓频催般的附点节奏贯穿全曲,为歌曲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催动着音乐一泻千里般地向前发展。这铿锵的节奏,反映了人们内心的呼唤:“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歌曲结构严谨,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大致上可分为三个段落,前奏的9小节有如小军鼓的敲击。从歌词开始第l一18小节为第一段,第19—44小节为第二段,第45—62小节为第三段,层层推进,一段一个台阶,一浪高过一浪,有如抗日救亡的洪流,汇合成浩瀚的海洋,凝聚起巨大的力量,团结成宏大的队伍而势不可挡!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