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困兽手记(在柠檬与灯塔之间)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张畅所著的《困兽手记(在柠檬与灯塔之间)》,专注于写正处于“四分之一人生危机”的群体——他们的生存状态,他们的心理。被世人仰慕和神话的利兰大学坐落于大洋彼岸的太阳之城,是万千学子的终极梦想。在这座平静祥和的校园里,留学生们勇敢地面对一个人漂泊在异乡的孤独,努力地融入全新的环境、活出自己的精彩。主人公小优和“我”不断探求真相,不断陷入迷茫,却从未曾放弃思索活着的意义。

内容推荐

被世人仰慕和神化的利兰大学坐落于大洋彼岸的太阳之城,是万千学子的终极梦想。意想不到的是,这座看似平静祥和的校园里,每天都上演着与孤独搏斗、和抑郁抗衡、企图自杀未遂的剧情。甚至,杀人凶手就在你身边。主人公小优和“我”不断探求真相,不断陷入迷茫,却从未曾放弃思索活着的意义。

张畅所著的《困兽手记(在柠檬与灯塔之间)》——献给每一个处于人生危机之中痛苦彷徨的你:在世上,最让人畏瞑的恰恰是通向自己的道路。但这条路,我、们、必、须、走。

目录

艾福侃

小优啊小优

地下室笔记

吉姆与克里斯蒂

阿娜尔

搬迁聚会

一个人的圣诞节

苍老的一夜

酒精与挨饿

几个不着边际的故事

迷途不知返

阳光之城

语言深潭

蝴蝶兰君和柠檬树

乡关何处?

老鲁的回探

午夜电影院

与桃子对话录

没有炬火

劫难过后

疲倦的想象

困兽手记

悬浮者

十年祭

后记:最美的谎言往往最残忍

试读章节

艾福侃

一把错了的钥匙

配一把错了的锁

无边的风从孔中经过

离群的黑鸟 收拢双翼

从密林上空

垂直坠入

没有玫瑰的谷底

谷底便有了玫瑰香气

一只手插入漫长的暗夜

尘世的血和恨

在指尖停留 呼吸 哽咽

再一次被梦境缠绕

毒蛇的信子

在耳边舔舐

溃烂的伤口

人群中放不下一个微笑

我便把微笑

投以天空、大地和江河湖沼

——困兽手记之一

我开始渐渐适应了无聊,就像新生儿适应了空气一样。

阳光最好的时候,小优叫我一起喝咖啡。下了课,我们沿着学校最风光的一条路走到咖啡店,点了两杯拿铁。途中碰巧有人过来问路,小优笑得嘴快咧到耳朵,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滔滔不绝。没人知道,三天前他刚刚砸烂了心理医生的办公桌,被一群人按到一边,一针镇定剂,然后丢到马路上。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从我们走过的这条路获得灵感,咔嚓一下,之后匆匆将光影装进行囊。工程师、教授、投资商、银行家、家庭主妇和大大小小的孩子……人们把这条路的留影放在包里,带在身上。各大电视媒体的访谈、主流杂志的约稿、中学生同学录的“理想”一栏,时常出现这条路的名字——艾福侃。

葱茏的绿树遮天蔽日,道路正中央的环形喷泉肆意喷涌,水时而变成红色,像浩瀚的马群在天幕下奔腾;时而变成蓝色,如同神秘莫测的湖泊。两侧的古老建筑保留了英式高贵典雅的风范,一行英文写得斑斑驳驳,似乎已经习惯了让华美在悠长渺远的时间里旁若无人地脱落。形形色色的人来了又走,这里的红色见证了太多情侣间的吻、陌生人之间的问候和老人口中的陈年旧事。红色,这所享誉全球的高校的幸运色,多彩而单调、热情也稚嫩的颜色。人们循规蹈矩地享用仿佛是与生俱来的红色特权,红色的自行车、红色的课本封皮、红色的书包、红色的水杯、红色的路牌、红色的假发和烟斗。犹如已经疲倦了这个世界对于想象力的大力吹捧,整座学校淹没在日复一日的红色里,如同我和小优安静而枯燥的生活。

艾福侃,这条我每天上学经过的路,却像一条巨蟒紧紧盘住我的生活。  “怎么办呢?”小优经常忧心忡忡却装作若无其事地自言自语。

“什么怎么办?”我通常这样回答。

在这个热情似火、没有阴雨天的干燥的小镇,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随时可见慢跑的人,晒红了的手臂上挂着测心跳和血压的仪器;骑在儿童车上嬉笑的孩子,就像他是这世界上最快乐的一个;路边的小操场,打篮球的男孩赤裸着上身,露出厚实的肌肉,他们涨红的脸和拼了命的姿态都似向全世界叫嚣。还有周末提着购物袋到各大超级市场抢购的家庭主妇,拖带着四五个孩子,一边做孩子王一边逃不掉柴米油盐;路边的乞丐边晒太阳边在树荫下睡午觉,帽子里散落的钱币在风中来回摇摆。

“什么怎么办?”我知道他在问什么,只是我自己也没有答案。

艾福侃,这条据称是激发了无数人生活灵感和事业野心的“成功之路”日日夜夜静卧在校园偏北的角落里。路尽头高耸的淡色钟楼,依旧夺目的红色房顶,不厌其烦地敲打出这座校园里看似井然有序的生活节奏。底端透明的建筑结构露出钟摆最丑陋的样子,神秘的机械运动刻画着分秒,让人一瞬间忘记了赋予时间的情感因素,以为自己能够通过凝视或破坏使之停摆。

阳光,一直是这里最耀眼的语言,敞开怀抱迎接每一个初来乍到的人。这座远离城市车流和人群拥挤的校园,如同被大自然遗弃的天然农场,柳暗花明过后的桃花源,被媒体评为“世界学子们的天堂”。金色的奖杯沉甸甸地矗立在图书馆入口处最醒目的地方,顶端披着红色缎带的地球被往来不绝的游客摸得发亮。

每逢盛大活动,比如十年一次的校友返校日或是万圣节,这条路会在一夜之间被鲜花和彩灯装点得辨认不出原样。学校请来不同风格的乐队,音乐和歌声响彻整个农场。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们相互拥抱、贴脸,一句How are you doing?仿佛在最短时间里消弭了种族和文化的隔阂。每个人像家人一样谈天说地。他们大概是最无忧无虑的人了吧。就像父母眼中的我们一样。

往往在人潮渐渐退去之后,小优才会鼓起勇气重新走到那条街上。静谧得有些瘆人的黑漆漆的街,没有月亮的晚上。小优独自躺在喷泉外围的长椅上,晚风很凉。

“怎么办呢?”他在心里反反复复地问。

P2-4

序言

序:虽迷惘,却动人

张雅文

看到张畅发来的小说书稿,我在想: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女孩子,在异国他乡的陌生土地上,跟一群同龄的年轻人在一起,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情感的碰撞,文化的差异,语言的不畅……会撞击出怎样的人生火花呢?

我带着好奇和疑问,一口气读完了90后作家张畅的长篇小说《困兽手记:在柠檬与灯塔之间》,使我感到震撼的首先是她鲜活、带着晨露般朝气的语言,那是我们这代老作家所不及的。大洋彼岸的利兰校园,就像上个世纪的一场梦,带着那个时代清新而略微苦涩的微风,出现在我这昏花的老眼面前,我戴着老花镜认真地凝视它,透过交错的万花筒,一群带着不同个性、不同追求的年轻人走到我的“面前”——

主人公“我”,在枯燥的学术生活中努力逃遁,在找寻自我的路途中处处碰壁。直到十年后终于冲到围城之外,才发现围城内的好。回味之余,才开始怀念青春,为理想的破灭而感到深深的遗憾。患了抑郁症的小优,每日同孤独和绝望抗衡,却不忘把他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别人。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生的意义。却迟迟找不到答案,就用自毁的方式企图了断。他彷徨茫然,满腹残留的少年壮志。眼前却是无穷无尽的折磨和苦痛。这种折磨。来自于精神上的无所依凭,也来自成长本身的漫长痛苦。因为敏感和脆弱,他不得不承受外人难以体会的艰辛,他质疑自己为什么不快乐,却找不到解脱之妙药。

苏晴为在人前的美所付出的心思:艾文琪为了掩盖自己的不合群而酿成的恶果;古若飞因童年留下的心理创伤,苦苦找寻一份无果的爱情;莫珊珊在家庭破裂之后,把孩子当作最后的一根稻草:吴一峰在一夜的欢愉过后重新反躬自省;罗子鹏面对触手可及的感情不敢言说;桃子因为放不下过去而从人群中消失……

一群年轻人,正如张畅笔下所写的那样,正处于“四分之一生命危机”。二十几岁,与过去“断奶”之时,必须独立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他们时而坚强,心里怀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梦想;时而懦弱胆怯,面对现实的种种残酷却又束手无策。他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望着各个方向涌动的人潮,感到自己完全可以有所成就。低下头独自面对黑夜时,却不得不在自我怀疑中彷徨、迷茫和期待。他们期待着成功,期待着成长。他们有许多弯路要走,也许失望多于满足。

我想,这种困境不仅属于这群留学在外的年轻人,也属于那些为生计发愁、为未来担忧的所有这个年龄的年轻人。他们年轻,是时间上的富翁。他们亟需证明自己,亟需社会的承认,渴望在社会上立足。社会却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残酷地挑选着羽翼渐丰的成熟者。而他们必须鼓起并不强悍的翅膀,熬过艰难,羽翼渐丰之后才会被有形的大手所选中。他们想紧紧抓住的感情,也不得不经受时间的考验和躁动不安的内心的反复拷问。他们一面渴望成为生活的主人,一面又不知不觉成为他人的旁观者。

在小说里,张畅从“我”的视角,去观望他人的生活,她看到居住在美国的基督徒夫妇吉姆和克里斯蒂,因病过世的新疆姑娘阿娜尔,前来探望“我”的老鲁,在火车上短暂相识的两个对生活失望透顶的陌生人……透过他们的故事,可以让人感受到,他们同样是背负着生活的重压、被信仰质问、在家庭和爱情之间徘徊、戴着脚镣跳舞的一群人。

这些看似松散的一个个小故事,其实是在表达一种超出作者年龄层面的深层观照。在“疲倦的想象”一章,作者甚至和时间玩起了游戏,打乱人从出生到死亡的自然规律,将“我”的童年变成老年,将老鲁的老年变为青年,然后安排他们相遇、相识,到产生爱意。这种写法,虽然看似无厘头,其实是作者对于破碎的时空别样的观感与领悟。这种想象,在小说中通过梦境、酒精作用下的呓语、错乱的时间和倒置的空间来传达给读者。虽然这些表达在某种程度上打乱了小说整体的叙事,但却并不是闲笔。它们更加给读者一种感官上的冲击,为读者更好地呈现出这个年龄段、这个群体中的一些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此外,这部小说另一方面值得称道的是,对异国生活的描摹,很准确,很精彩,因为她身临其境,因为她就在异国他乡生活和学习,不像我在创作长篇小说《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时那么艰难,必须借助大量的采访才能完成。在阅读《困兽手记》时,我觉得我和张畅的创作感受很相通,对文学都充满了一种敬畏。我似乎感到二十五岁的张畅,在大洋彼岸的岁月里,如我一样,为自己的文学梦孜孜不倦,苦熬苦守,孤独度日,潜心打磨,艰难地匍匐在文学朝圣的路上。

我读着张畅笔下这些青年人的故事,不由自主走回过去的年轻时光。那时,物资贫乏,精神匮乏,却并不缺少年轻生命所惯有的天性——幻想与憧憬,渴望成功,渴望被承认,渴望在青春的路上奔跑与博弈。当然也有过迷茫和沮丧,但从没有绝望,即使山穷水尽也总是幻想着“天道酬勤”的天道,幻想着某一天能生出翅膀在天空邀翔。

《困兽手记》最打动我的,是年轻人对于自我处境的反思。张畅用她细腻却不事雕琢的语言,把人物们的尴尬处境讲述出来,她用诗和摘抄中外文学经典中的文句,洋洋洒洒构成了一部“困兽手记”。书中有对于壮志未酬的感叹,有无法排解的困惑,对易逝青春的眷恋,对故土的回忆,对爱情不可捉摸的渴望与忧虑。她小小年纪,对现代社会所承受的压力,有着清醒的认识。这种反思尤为珍贵,尤其是在当下成功学和快速阅读泛滥的时代,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了。

张畅在书中写了一首诗:“有一天/我不需要用自傲彰显伟大/用退让证明修养/靠修饰引人注意/用大笑掩盖悲伤/眼看自己被周遭吞噬。有一天/我知我所爱/知我所恶/却依旧磊落。有一天/我开始相信真诚、神明和爱情/像小时候一样/重新在这世间/欣喜而炽烈地活着。”这段真挚而感人的文字,表达出一个年轻人热爱生活却被生活所困的窘境,也蕴藏着对未知的未来所彰显的期待。

张畅曾对我说,她希望自己能够创作出一部像赫尔曼·黑塞的《荒原狼》那样的画像,上面有一张清晰的脸,那就是一个时代千万人的精神现状。她觉得在创作上,还有许多条路可走,只是不确定这些路是否能行得通,是否会被广大读者所接受。我相信无论她走哪一条路,只要她努力,她的才华都会使她的路越走越好,越走越风景无限。

我和她,同是黑土地养育出来的作家,同样站在生活面前沉思,她是那么年轻,才华横溢,浑身喷发着才气,我为她感到骄傲。我期待有一天,张畅能在文学路上书写出更加美丽壮观的篇章。

张雅文:

国家一级作家,黑龙江作协名誉副主席,国家政府津贴享受者,黑龙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第一届百佳优秀电视艺术工作者。

出版有《生命的呐喊》《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与魔鬼博弈——留给未来的思考》《百年钟声——香港沉思录》《趟过男人河的女人》等著作近三十部,发表未结集的小说、报告文学、散文作品百余篇:编剧并投拍44集电视剧《趟过男人河的女人》、16集电视剧《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三部20集电视剧《不共戴天》《冰雪人生》《妈妈拉我一把》等;其作品获鲁迅奖、“五个一工程”奖、徐迟报告文学杯等多项大奖,多部作品被译成英文,《盖》剧在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播放。

后记

后记:最美的谎言往往最残忍

年少无知时不懂得迷惘,天一放晴就值得奔跑和欢笑。当有一天,你开始迷惑、困扰、甚至郁闷和绝望,周围会有千万个声音告诉你:振作起来,会好起来的。或者:你还年轻啊,混到我们这把年纪就好了。

这无疑是我听过最美丽的谎言。

不巧的是,我们一边过着并不如意的生活,一边还喜欢听信这些谎言。不巧的是,偏偏这样的谎言最受欢迎,成为图书市场的热销。我们称之为鸡汤文学,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看起来明白无误的逻辑,让你深信:只要肯熬,一切会好。再搭配上成功人士的口号式语录,仿佛只要努力就会有结果,只要耕耘就会收获。捧读这些书的人,一定和这些书所宣传的理念一样,仅仅关注成功本身,而忽视其背后的成分,无比确信自己会成为下一位成功者。

我曾经也是这样的读者。

只是,我不再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的作者——靠好言相劝获得同情.通过掩盖事实让读者盲目乐观。在碎片化的阅读年代,那些简短而毫无营养的文字如同着了魔一样为大众洗脑,哄骗他们勉强过眼前惨淡的生活,把理想挂在嘴边却毫无行动。这是我见多了的伎俩,却有太多人肯为它买单。

这就是我写这部小说的初衷。从根本上也是为了戳穿谎言——针对出国留学的种种偏见和盲目乐观,以及对于90后精神状态的误解和诋毁。

人们往往只看见留学生活的光鲜亮丽,以及学成回国之后的成就感,却忽视了这种生活本身就是由孤独和不被理解作为前提的。其间经历的苦辣辛酸,若非写下来,也没有什么渠道可以抒发。随着时间流逝.可能会渐渐变成你性格的一部分,而始终不被知晓。

法国才女作家弗朗索瓦丝·萨冈说:所有漂泊的人生都梦想着平静、童年、杜鹃花,正如所有平静的人生都幻想伏特加、乐队和醉生梦死。留学生活就是漂泊感和孤独感的合体,夹杂着对于平静、童年和杜鹃花的幻想,同时也经历着伏特加和醉生梦死的幻灭感。

这里没有想象中的热闹和欢乐,大多数时候,都需要学会独处和冷静。虽然氛围自由。但也敌不过随之而来的空虚和无助。虽然彼此客气,但也不及左邻右舍家长里短来得亲切温暖。沿途的风景美不胜收,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填满每一条街道,无论是西部的农场还是东部的摩天大楼,都把自我隔绝的文明演绎到淋漓尽致。

最后的最后,只有自得其乐。你会渐渐觉得自己的声音从世间消失,无论怎样呐喊,都没人听见。整个宇宙,只剩下自己。每个晚上的梦境里,少不了的是与旧友的重逢、与亲人的攀谈,和站在人群之中的踏实感,当然也有它们的反面:即使在人群之中也挥之不去的寂寞。

对于90后精神状态的误解的批判,源自前一段时间国内某知名学者发文批判80后和90后:“80后、90后是我见过最乖、最被动、最有悖青春本能、最缺乏表达意识的两代人,和‘垮掉的一代’比,和嬉皮士比,更是笑话。”诸如此类,批判“中国的年轻一代不如西方的年轻一代”的文章数不胜数。

不必搬出任何深奥的社会学理论加以反驳。单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我身边的同辈人,有人在大学毕业之后独自一人在大城市打拼,有的年纪轻轻就靠打工赚的钱四处旅行,有的成为最年轻的一批博士,有人在硅谷、东京谋到一份职位,有人在二线城市安安心心结婚生子,有人正经历创业当中的起起伏伏……中国2000多万的90后,在各自的领域和生活里耕耘。

被称为“90后”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而言,都是一种牺牲,一种忽略个体个性而认同整体契约的牺牲。同样的,这部小说也并没有为90后著书立传的企图,而仅仅是其中有限的几个人对于现有生活的感受、所受教育的反思,以及对于不受理解的一次澄清。仅此而已。

在国外各自生活空间里行走和思考的年轻人,在讲英语的课堂上发呆、在科技公司做工、为了身份问题发愁、经受的孤独无法解释也无处排遣。他们同国内那些在清晨的地铁上啃煎饼果子、在农村的土地上挥着锄头、在火车卧铺上读书和酣睡、在菜市场和老街坊里拍照的年轻人没有两样,都是用自己的身躯和理念阐释自己的生存空间,都是在用自己的行动捍卫作为一个人的尊严。

最好的安慰,并非来自人生巅峰的人英雄式的呐喊,而是来自人生谷底的人的娓娓道来。

最由衷的关心,不是不断告诉你一切会好,而是让你清楚地知道:有时候你以为人生已经够糟了,其实还有更糟的事在后面等你。

所谓勇敢,不是任何条件下都会迎头而上,而是明明你害怕得不行。还要去做。的确已经够糟了,可是因为还有更糟的事在后面等你.所以只能拿出百倍的勇气,才能绝处求生。

这实在是一件太刺激的事。

当我经历心灰意冷,在阳光明媚的校园里感受不到任何能够宽慰自己的东西时;当我失落、绝望、孤独,甚至因为抑郁想死的时候,我都会停下手中的一切功课和工作,投入到这篇小说的创作中。写作对于我而言,是莫大的拯救。它给予我的快乐和痛苦,都远远超出我能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和获得的。它让我看见自己的背面。

在图书馆无人光顾的角落,在飞机场喧哗的快餐店,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火车或飞机上,在无法入眠的深夜、从睡梦中醒来的清晨、阴晴雨雪的陪伴中,前前后后一年半的时间。我终于完成了人生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长篇。  对于写作这件事。我并不企求有怎样的好运,能够让自己的文字被大众读到,更不奢求欣赏。甚至,没有想过借此获得怎样的结果。只要有一个人,能从我的文字中,看见自己,并且停下来回想哪怕一秒钟,我写作的意义,就会在那一秒钟实现。

卡夫卡在《城堡》里写:“努力想得到什么东西,其实只要沉着镇静、实事求是,就可以轻易地、神不知鬼不觉地达到目的。而如果过于使劲,闹得太凶,太幼稚,太没有经验,像一个小孩扯桌布,结果一无所获,只不过把桌上的好东西都扯到地上,永远也得不到了。”

我对于文学的追求,大概就像一个小孩扯桌布一样。太幼稚太没有经验。然而回顾这几年的创作经验,扯到地上的东西、桌上的东西,就算没有照单全收.哪怕远远望着,也未尝不是一种收获。

写这部《困兽手记:柠檬与灯塔之间》,没有别的企图,只是想要从曾经笃信的美丽谎言中醒过来,同时让周围的人也能清醒。

小优的故事,还远没有完结。

作者

2015年6月7日

改于2015年9月3日

书评(媒体评论)

张畅擅长书写“永不褪色的青春故事”,她的语言锋利、准确,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年轻人的困境,让人荡气回肠,过后又不得不沉思叹息;她的语言优美、富有哲思,像一条幽长的深巷弥漫二胡的古调,闻者不免些微的惆怅。

——编辑推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0: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