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描写苏云执掌中国电影红都帅印生平的文学传记。书中以大量鲜为人知的素材,用细腻充满激情的笔触再现了苏云亲历新中国电影由拓荒、耕耘、到硕果累累的风雨历程。从创造长影辉煌历史、历经影坛的政治风雨和人生沉浮,人们可以从书中涉及到的影坛大事件和众多著名电影艺术家及其电影作品中,透过苏云的人生轨迹看到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的坎坷历程,感受到一代电影人为艺术献身的豪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红都影帅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曹积三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描写苏云执掌中国电影红都帅印生平的文学传记。书中以大量鲜为人知的素材,用细腻充满激情的笔触再现了苏云亲历新中国电影由拓荒、耕耘、到硕果累累的风雨历程。从创造长影辉煌历史、历经影坛的政治风雨和人生沉浮,人们可以从书中涉及到的影坛大事件和众多著名电影艺术家及其电影作品中,透过苏云的人生轨迹看到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的坎坷历程,感受到一代电影人为艺术献身的豪情。 内容推荐 这是描摹红色经典时代,一位赤诚电影之子的人生图画。 从那远去的步履中,可以追寻一代电影人栉风沐雨,百折不挠的沧桑岁月。 当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在为即将“呱呱”坠地的共和国催生的时候,从延安,从上海,从香港,从后方和前线的野战部队,一批优秀的文艺工作者,便陆续朝东北汇聚,在边陲兴山,建立了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东北电影制片厂,开始了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拓荒工作,开启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红色经典时代,不仅拍摄了光耀电影史册的名片,而且,为全国的电影事业培养并输送了大批英才,使那里,成为中国电影的红都。 在电影红都,出现过一位位叱咤影坛的将帅之材,而在那里工作时间最长,长期执掌帅印的,当属本书的传主苏云。 他从一九四八年五月,随西北电影公学队进入东影,直到一九八五年五月奉调进京主持中国电影家协会工作,在长影,他工作了近半个世纪之久。他经历了新中国电影的春华秋实,风风雨雨,见证了红色经典的整个时代。 在那个时代,中国电影的一大特色,便是它的创作活动,总是与政治和政治斗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使电影人难逃与政治的干系。苏云作为电影厂影片创作的直接决策者和领导者,更是首当其冲。恰恰是在这一点上,更可以考验一个电影人,他的人格、襟怀和对事业的忠诚。所以,当笔者在梳理苏云纷繁往事的时候,理所当然地不能越过有关的事件,但是,传主本人出于某种考虑,特意叮嘱笔者,行文时,不要涉及某些影片及其事件,笔者只好尊重他的意见。 目录 序言 卷首语 与精灵共舞 卷1 城门上悬挂着人头 卷2 烽火少年 卷3 走进太行山 卷4 战火中的神奇世界 卷5 突围,九死一生 卷6 黄河两岸 卷7 七月剧社 卷8 北上,一路杏花 卷9 抵达电影红都 卷10 拓荒,群英荟萃 卷11 送别 卷12 涅槃之凤 卷13 风萧萧 卷14 特立独行 卷15 期望 卷16 山雨欲来 卷17 恶浪滔天 卷18 “间谍”表 卷19 惊天《创业》 卷20 人到盛年 卷21 宏图 后记 附录:苏云年表 试读章节 巍峨的太行山,蜿蜒在华夏的腹地,煞似一条仰天长啸,觊觎碧涛的巨龙! 它从京西的平原上弓起腰身,摇动巨石的鳞甲,翘首摆尾,喷云吐雾,朝着西南,穿晋北,越冀西,直奔豫北那滚滚滔滔的黄河之水而去…… 就在那龙颈的部位上,有一座方圆数里的小城,名日陵川。 公元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陵川城外北关的苏大孩家,又喜添犬子,取名法儿,大号苏怀法。 苏家先前已有一儿一女,怀法排行为三。 这苏家祖上原本是个书香门第,岂料到了苏大孩父辈那一代,不幸家道中落,惟留下几箱子的线装书,成了不值一文的废物,堆放在屋中的角落,无人以继。 苏大孩目不识丁,但他却难以割舍读书人家的声望,总希冀膝下的儿子们能再续祖上读书的香火。 怀法过“百岁”那一天,苏大孩特意从那陈年的紫檀木箱子里取出一册线装书;又让妻子蒸了几个香馍;随后,他又拿出一摞铜板,将它们分三处放在孩子的面前,一探孩子究竟会爬向何方,是抓钱,抓馍,还是抓书,占卜这怀法来日究竟会有怎样的造化…… 也许是那香馍最先触动了孩子的嗅觉,小怀法开始径直朝那馍馍爬去…… 苏大孩见此情状,心中好不失望。 他绝望地“唉”叹了一声,闭上了眼睛,将头扭向了身后。可就在那随后的一瞬间里,儿子改变了爬的方向。他伸着胖嘟嘟的小手,朝着那本黄里泛黑的线装书爬去…… 只听得妻子惊喜地叫道: “快看,快看,法儿抓了书哇!” 苏大孩这才调转头来。两行热泪,从他的眼窝里涌出。他一把将法儿举到了半空。接着,又将他那满是胡茬儿的嘴巴贴在儿子的脸蛋上狂亲起来,扎得法儿“哇哇”地哭叫起来…… 苏大孩虽居乡野却不务农。凭借为人的厚诚淳朴和做事的精明勤快,在一家杂货铺当上了掌柜。尽管收入微薄,一家人的吃穿倒也无虞。 他和妻子勤勉度日,节俭有加,望子成龙。 怀法六岁上便与哥哥一起被送去读私塾。那私塾先生不仅教书刻板,调教学生的一套法子更是十分的严苛,常把怀法弟兄的手掌用板子打得肿胀起来。苏大孩夫妇见了,煞是心疼。 于是,他们又把两个儿子改送东关小学,去读所谓的洋学堂。 随后,怀法与哥哥一道考取了县立高级小学。 少年怀法个子不高,腰板却十分的挺拔。在学堂里,听课、习字,端端正正:回到家里,担煤、挑柴,从不驼背塌腰。 他言语不多,却虎虎有生气。红润的脸膛上,有一双慧气盈盈的眼睛,常爱思谋一些事情。 对于老师讲的功课,学得颇为用心。孟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句话,激起他无限的遐思。尽管对这话的宏旨深髓无法尽知其详,可他常常一个人跑到城西卧龙岗上的崇安寺,登上古陵楼,凝视着天上的飞鸟和云朵出神。他的思绪早已穿透四面矗立的黄黄褐褐青青紫紫嵯峨峻增的山峰,心仪山外的世界了。他渴望知道那山外面的天,有多广;地,有多阔;那景致,会有多新奇…… 就在这当口儿,怀法听到一个疹人的消息。说在山外的延安,来了一彪强盗,旗号红军,首领毛润之、朱德,诨号朱毛。他们杀人越货,共产共妻。一个个长得红毛、绿眼睛…… 怀法又怕又疑,跑回家摇着娘的袖子问: “妈!妈!强盗咋会长成红毛、绿眼睛呢?” 娘压根儿不信,说: “你看哪个人长红毛、绿眼睛呀?那是吓唬人的胡咧咧!” 怀法信娘,可那疹人的消息,在他的脑际驱也驱不走。 走到城门前,事隔不久,这天早晨,怀法像往日一样,背着书包从北门进城去上学。 两个凶神恶煞般的警察横枪拦住了他们,喝道: “站住!今天一律走东门!” 怀法和几个同学只好绕道去东门。 远远地,他们望见东门下围聚着一群人。 怀法好奇地挤到了前面。 抬头一望,呀!呀! ——那城门上,高高地悬挂着一颗还凝着鲜血的人头。那头颅上的一双眼睛,竞像活人一般,瞪得老大,射着一股怒光…… 怀法望着那头颅,一种恐惧直袭心庭。他紧忙闭上了眼睛,不敢再瞧。 只听得身旁有人在悄悄地议论着…… “这是什么人的头哇?” “朱毛的红军呐!” “你怎么知道?” “那墙上不是贴着告示吗!” 苏怀法一听那头颅是红军的,便不顾一切地又睁开眼,朝那人头仔细望去。因为,他要看个清楚,这红军到底是不是长着红毛、绿眼睛。 他瞪大眼睛仔细地望着,望着…… 终于看清那头颅上分明长着的是黑黑的头发,绝非红色;那怒睁着的双眼,更是黑白分明,绝对不是绿的…… 从这一刻起,少年怀法有了心事。 回到家里,他暗自思忖: 那被砍了头的红军,分明是与普通人长得一模一样,可为什么会被人说成是红毛、绿眼睛? 那么,说红军杀人放火,共产共妻,会不会也是骗人呢? 倘若这一切都是骗人的,那被砍了头的红军不就被冤枉了吗? 这一个个谜团在怀法的心庭里打着转转…… 一九三七年夏天,日本侵略者的炮火硝烟遮蔽了芦沟晓月。随着日寇施虐的铁蹄向华北推进,国民党的部队节节败下阵来,一队队的残兵溃退到陵川。 苏大孩的家里竟住了一个班。 怀法见家里来了如许穿着军装的客人,满心欢喜。他上前拉住那班长的手央求说: “叔叔,给我讲个打鬼子的故事吧!” 那班长竞挣脱了手,一挥胳膊,张嘴便骂: “老子烦的就是打仗!你想送死,就自己去!日本兵一刺刀就能攮你个透心凉!” 怀法原想这当兵的个个都是打日本强盗的英雄,哪料到他们早被日本鬼子吓破了胆。 晚上一进家门,怀法闻到满屋子的肉香。只见那班长和几个大兵正围着桌子在大嚼大咽,而娘却在灶台边拭着泪水。 怀法急问: “妈,你怎么啦?” 娘心疼地悄悄说: “那三只正下蛋的母鸡,和那大芦花公鸡都被他们宰啦!” 怀法气愤至极,想冲进屋与那几个匪兵讲理,却被娘拽住了胳膊。P1-3 序言 这是描摹红色经典时代,一位赤诚电影之子的人生图画。 从那远去的步履中,可以追寻一代电影人栉风沐雨,百折不挠的沧桑岁月。 当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在为即将“呱呱”坠地的共和国催生的时候,从延安,从上海,从香港,从后方和前线的野战部队,一批优秀的文艺工作者,便陆续朝东北汇聚,在边陲兴山,建立了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东北电影制片厂,开始了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拓荒工作,开启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红色经典时代,不仅拍摄了光耀电影史册的名片,而且,为全国的电影事业培养并输送了大批英才,使那里,成为中国电影的红都。 在电影红都,出现过一位位叱咤影坛的将帅之材,而在那里工作时间最长,长期执掌帅印的,当属本书的传主苏云。 他从一九四八年五月,随西北电影公学队进入东影,直到一九八五年五月奉调进京主持中国电影家协会工作,在长影,他工作了近半个世纪之久。他经历了新中国电影的春华秋实,风风雨雨,见证了红色经典的整个时代。 在那个时代,中国电影的一大特色,便是它的创作活动,总是与政治和政治斗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使电影人难逃与政治的干系。苏云作为电影厂影片创作的直接决策者和领导者,更是首当其冲。恰恰是在这一点上,更可以考验一个电影人,他的人格、襟怀和对事业的忠诚。所以,当笔者在梳理苏云纷繁往事的时候,理所当然地不能越过有关的事件,但是,传主本人出于某种考虑,特意叮嘱笔者,行文时,不要涉及某些影片及其事件,笔者只好尊重他的意见。 苏云同许多前辈电影人一样,由热血的革命战士,成为忠诚的文艺战士:他少小离家,参加革命,是由烽火之途而踏入影坛的。如果对于他青少年时期的革命经历轻描淡写,就会使他而后的作为缺失了应有的依据。因此,有关章节,笔者不敢放弃笔墨。 苏云离开长影之后,赴京主持中国电影家协会和电影基金会的工作,特别是在中国电影家协会工作期间,奉献了许多心血,展示了人生的许多精彩。作为传记,记叙传主的全部人生岁月,也许更尽人意。但是,苏云出于某种考虑,他再三叮嘱笔者,这一段的事情,不要入传,一笔带过即可。因此。本书写到他离开长影后,便不得不停笔了。 书稿写罢前十章之后,笔者曾赶赴北京,请传主过目。苏云病重期间,笔者应约对其进行了最后的采访,令人感慨良多。 多么希望传主能见到这部传记的问世,却未能如愿,成为遗憾。 谨以此书纪念苏云;纪念将生命、才情奉献于人民电影事业的一代电影人! 曹积三 二○○六年九月二十五日 于美国查尔斯顿,松树谷。 后记 今天上午,接到中国文史出版社编辑室主任梁志安先生的电话,说《红都影帅》决定出版,并在明年初出书。在他们看到书稿后,我们在网上进行过交流,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作出决定,其决策之果断,时间之快。令人感动。 我终于可以用这一消息告慰于乘鹤西行的老厂长苏云了! 这部书稿,缘起于二○○三年的秋天。 当时,我刚从内蒙草原回来,准备起笔以巴林石为题材的长篇电视连续剧《石魂》,突然接到了为苏老写传记的邀请。尽管力不从心,但觉得,这是一种责任,不可推脱,便搁下了电视剧,承担起这项任务。 好在我来长影,参加电影工作已逾三十年矣,长影发生的一些事情,许多,我亦亲历;一些影片的创作过程,我尚知一二;苏老传记中所涉及的不少人物我并不陌生。加之,在长影总编室、 《电影文学》、《大众电影》,以及《电影晚报》和后来的影视策划部工作期间,与电影界的人士有着较多的接触,■集了不少资料。这一切,无意间为写苏老的传记做了准备。 随后,几次赴京,与苏老及其夫人向隽殊大姐长谈,并在北京和长春两地采访相关的一些人士。 然而,身不由己的事常有发生。就在为这部书稿起笔不久,我像演员救场似的,又忝为总编辑,参与创办长影电影频道(即先前的吉林电视台电影频道)的繁忙事务,不得不半途停下笔来。频道开播后,多亏很快便有了机会,使我得以静下心来写这部传记。 苏老十四岁时,就参加了八路军太行山剧团,是由勇赴国难的热血革命战士,而成为人民的电影事业家的。 他于一九四七年的深秋,从晋西北七月剧社参加西北电影工学队,翌年五月,来到兴山,投身于中国电影的红都——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东北电影制片厂,从此,开始了影坛生涯。他亲历了新中国电影由拓荒,耕耘到硕果累累的全程;见证了中国电影红色经典的整个时代。 特别是他曾长期执掌长影的帅印,在创造长影辉煌历史的同时,历经影坛的政治风雨和人生沉浮…… 他的人生历程,就是前辈长影人和中国红色经典时代的电影人,为了新中国,为了人民的电影事业,浴血奋斗,万难不倒,开拓前进的缩影! 当我沉浸在电脑桌前,用手指敲打出一行行文字的时候,我一次次被传主的故事所打动,被他的精神所震撼…… 无奈我笨拙的手指,不能生花。在这部传记中所记叙的,仅仅是传主精彩人生中的一部分而已。 令人特别无奈的是,原本还有许多精彩和发人深省的东西,如电影《太阳与人》(即《苦恋》)搬上银幕的前前后后、苏老离开长影后,来京在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电影基金会工作期间所遇到、所处理、所参与的诸多事件,等等,囿于传主的种种考虑,他叮嘱笔者不要涉及,为了尊重苏老,我只能忍痛割爱。 为了追寻那远去的历史,我曾伫立在长影主楼的廊前,凝视脚下那两条无语的苍龙;我曾数次走近现已凋敝的小白楼,徜徉在它的周围,寻找老厂长和那些大师们“咚咚”的脚步…… 历时一年有余,我终于完成了书稿,可是,书尚未出版,老厂长苏云竟于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病重仙逝,令人悲痛不已!这位赤诚的电影之子,走得是如此之急,竟来不及参加电影人为中国电影百年华诞而举行的庆典。在那诚可纪念的日子里,于互联网上,我见到了胡锦涛主席在接见电影界人士时,与苏老的夫人向隽殊大姐握手的照片,令人浮想联翩…… 在欣慰之余,深信苏老留给我们的精神,将激励有为的后来者,去开辟中国电影的新天地。 在本书付梓前,谨向为本书的出版提供帮助的诸多人士,恕不一一列出,特别是向隽殊大姐,以及纪叶夫人吴莉大姐、王家乙夫人林白大姐、胡苏夫人王彤大姐;导演孙羽、王幸媛夫妇;贺捷生将军;关明国先生;导演高天红先生;著名配音演员徐雁先生;作家乔迈先生;著名摄影家柏雨果先生等再一次致谢!还要感谢已经辞世的著名导演苏里老和著名艺术家浦克老! 同时,再一次向出版此书的中国文史出版社领导、梁志安先生和该社发行部的诸位先生表示由衷的谢忱和崇高的敬意! 还要申明的是,限于时间和笔者的功力,书中如有不当、不确之处,敬请方家指教,以便本书有机会再版时,予以订正。 作者 二○○六年十二月七日, 于长春,长影阳光景都。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