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燕煦编著的这本《条约解释的要素与结构》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对条约的解释提出了“六要素论”,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条约解释的要素与结构》不囿于通常教科书式地对条约解释的阐述,第一次创见性、系统性地提出了条约解释的“六要素论”、条约解释的“三对基本矛盾”、条约解释的“两种结构”和条约解释的“四大循环原理”,整体上颇具突破性。
韩燕煦编著的这本《条约解释的要素与结构》旨在探究条约解释的基本原理,着重对条约解释的要素结构、本质特征、运行原理和变动趋势进行研究。
为了将研究引向深入,作者在立足于国际法自身特性的基础上,将解释学与法律解释的一般原理运用到条约解释的研究中。作者认为,条约解释由主体、客体、方法、目的、时空和结果六大要素构成。条约解释六要素紧密联系、互相作用,形成了条约解释的静态结构。在条约解释中始终存在着三对基本矛盾:一般性与个别性的矛盾,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矛盾,以及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矛盾。条约解释过程实质上是不断平衡和解决三对基本矛盾的过程。在目的要素的支配和三对基本矛盾的影响下,条约解释最终会形成从解释到修改,到新规则制定,最后又回到解释的动态循环结构。全书还对条约解释的分类、条约有权解释的界定、条约解释方法的分类与关系、条约解释目的的内涵与层次、嗣后实践方法的法理基础等具体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