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心才是“铁饭碗”
2012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报名正式结束。报名合格总人数超过百万,总竞争比已达54.1:1,热门职位如税务、海关等,竟然出现4559人竞争一个职位的现象。这个数字足以说明公务员这个职业吸引着太多的择业人。究其原因,一是因为福利待遇好,如在政府食堂就餐,每餐的费用只是象征性地收几块钱,而在外面同样的标准最少每餐需要花费20元。这就让公务员每个月能“旱涝保收”。二是公务员的职业是“铁饭碗”,上班没有压力,在公务员队伍做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样混也能混到退休。
难道公务员职业真的是“铁饭碗”吗?其实,当上公务员,并不意味着永远地“旱涝保收”,或者“能进不能出”。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施行,当时的公务员制度中特别设立了辞职辞退制度。其中违反以下5条规定者就将被辞退: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因单位调整、撤销、合并或者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旷工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者1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不履行国家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国家公务员纪律,经多次教育仍无转变,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的。
2005年,我国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基本保留了上述有关辞退的条款,并规定,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制。2008年,我国一些地方如广东深圳、浙江温州、上海浦东等已经开始试行公务员聘任制,其他一些地区也表示将在适当的时候推行这一打破“铁饭碗”的聘任制。同时,现在有很多地方政府机关已经实行末位淘汰制。这些都在向公务员的“铁饭碗”挑战。更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6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其中有11个字意味深长:“建立公务员正常退出机制。”
时代飞速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将更加完善,这是毫无疑问的。因此公务员应该明白,自己手中捧着的并不是“铁饭碗”,每个人都要有忧患意识,不能在公务员岗位上混日子,认为清福永远可享。如果你在自己的岗位上缺乏责任心,庸庸碌碌,不干实事,那这个“铁饭碗”也许瞬间就变成了“泥饭碗”,随时有被打破的危险。
在基层中,有一位“白面书生”公务员叫魏华伟,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对于未来他本可以有各种美丽的规划,可他偏偏选择在河南文楼一个人人避之不及的艾滋病村扎根。最初,为了与村民增进感情,他仅用两个月就走访了700多户村民,与艾滋病病人一同吃饭、喝酒,赢得了村民的认可,并且变成了他们知心人;为了让这些找不到工作只能靠卖血养家、辛苦培育出的木耳没人敢要的村民致富,他一心扑在为村里跑项目、找出路上,不仅让囤积的木耳有了销路,还积极发展木耳、鸡腿菇、白灵菇、平菇和反季节香菇,让更多的人发家致富、实现就业。5年时间,魏华伟让文楼村人均年收入翻了近一番,让一个被病魔折磨20多年的村子产生了勃勃生机。
如今,魏华伟用他为人民造福的责任心,用一个个实际行动,将过去的穷村变成新农村示范村。他的能力同时得到上级认可,现任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团委副书记、青联主席,芦岗乡文楼村党支部书记。2011年6月他先后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好干部”的称号。
从魏华伟的事迹中,我们不难看出,只有他这样有责任心的公务员才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和爱戴,成为国家大力扶持的优秀公务员,才能握住职业的“铁饭碗”,拥有灿烂的明天。
最近几年,国家加强了对行政问责制的重视和实施,坚持有责必问、有错必究,依法追究违法和不当行使权力或者不作为的公务员的纪律责任,这更是在给公务员传递一个信号:混日子的时代已经渐渐远去,责任时代将要来临。
因此,公务员要想保住自己的饭碗,就必须接受国家对自己岗位职责的拷问,积极负责,努力进取,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在正确的地方,为百姓办实事,为政府的高效运转加油出力。
P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