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岳嵩山,在河南省西部,为五岳之尊。八千年的历史文明进程为广大的嵩山地区笼罩上了独具中原特色的浓浓文化气息。从三皇五帝到汉家江山,从三教同源到禅宗少林,从帝王封禅祈祀,到名士风流云集,魅力的嵩山,不但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名人佳话,也为民间的文化生成提供了厚厚的底蕴。
美丽的山川造就了雄浑博大的中原历史文化,培植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瑰宝,也形成了斑斓多姿的民风民俗活动。不管是渊源深厚的节日庆典活动、含蓄婉约的古典婚嫁风俗,还是隆重考究的传统丧葬仪式,都令人回味再三,扼腕赞叹。其意蕴优美的乡土风情、妙趣横生的特色小吃,以及活泼灵俏的民间情趣更是令人忍俊不禁,流连难舍。
嵩山民俗,渊源极深,流布甚广,深深植根于中原文化的丰厚沃土,是解读中原人生产、生活及精神现象的重要切口。本书仅从嵩山地区的风俗习惯人手,串以散落在民间的故事传说,简浅铺陈,意为广大读者了解中原民风民俗提供一个具有现代精神的文化视角。
[艾意萦门过端午]
嵩山人非常喜欢乡野生活。到了春天,暖风轻拂,草木应吋而发,大地开始孕穗吐绿的时候,大家只要得了空闲,就会一趟一趟地往山野里跑,嵩山脚下自然是他们最常去的地方。他们或挖野菜、或采草药,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做,就那么随随便便地走走、看看,尽情地享受乡野的气息。一株无名的小草,一朵羞涩的小花,一片嫩嫩的叶子,都能让他们玩赏半日,流连忘返。农历五月,遍野的艾萬一片青绿的时候,端午节就要到来了,大家纷纷拿起镰刀,去山腰里采割艾蒿,村村巷巷里便到处洋溢着艾蒿的清香气息了,挥之不去,令人沉醉。
到了端午这一天,嵩山人家家户户都要在大门上齐刷刷地插上几枝艾蒿,看上去绿意盎然、妙趣横生,既漂亮又别致。城里人看了非常好奇:为什么要在门头插上这种青青绿绿的草叶子呢?其实,关于“门头插艾”的习俗,当地还流传着一个十分动听的传说。
说是有一年五月,天上有个野神仙,听说嵩山上到处都是宝贝,有千年的人参,还有罕见的灵芝草、稀世的“头顶一颗珠”等,就禁不住贪欲,偷偷地下来盗采。这个野神仙非常贪婪,把还投有长成的人参都挖了出来,人们看他糟踏得实在太厉害了,简直是暴殄天物,便毫不客气地赶走了他,连一口水也没给他喝。他回到天上以后,便在玉皇大帝面前进谗言说:嵩山脚下的人很坏,几乎没有一个善良之人,连给过路人一碗水喝都不肯。玉皇是个暴性子,一听就发了怒,不管三七二十一,便派太白金星到嵩山一带降灾,要用灾难唤醒人们的善良和美德。
这太白金星领了旨以后,不敢怠慢,出了南天门,云头一驾,仙风飘飘地到了嵩山上空。嵩山脚下的人听说玉皇要降灾,都扯家带口地纷纷去逃难。太白金星不经意地朝下一看,只见一个三十来岁的村妇,怀里抱着个大孩子,后面跟着个小孩子,在急急地往前赶路。那个小孩子太过年幼,紧赶慢跑,累得苦不堪言。他还吃力地一边努力往前跑,一边哭着、喊着。然而,那村妇不仅不抱他,而且还回过头来打了他一巴掌。太白金星看不过去了,心想:怪不得玉皇爷说,这里的人心坏透啦,原来果真如此!那村妇一定不是小孩子的亲娘。
太白金星把头往下一探,伴着一道蓝光落到了地上,长袖飘风地走至近前,问道:“人家都是抱着小的牵着大的,你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呢?”那村妇回答说:“那大的是我丈夫哥哥的孩子,这苦命的侄儿爹娘都不在了,我不疼他谁疼他?这小的才是我自己生养的。瘟疫要来了,我想:如果实在躲不过的话,就把自己的孩子丢下算了。我真是顾不上那么多了。”
太白金星听了,一阵感动。心想:这女子宁可舍弃自己的亲生骨肉,也要紧抱着别人的孩子。这样的人,不应该遭难的。想了想,就悄悄地对村妇说:“我是天上的太白金星,玉皇爷命我下来播降瘟疫。你只要在自家门头上插上几枝艾蒿,瘟疫就进不了你家,这样你一家就可免除灾难、平平安安了。”
村妇有些不相信地问:“是真的吗?有艾就会免灾?”
太白金星话里有话地说:“是真的,逢‘爱’免灾,有‘爱’不死。这是天理。可不要对别人讲。”说完,一阵清风就不见了。
这位忠厚善良的村妇听了太白金星的话,着急地想:我怎么能光顾着自家的安危,而让大家遭灾受难呢?于是,她逢人就说、见人就讲,把太白金星的话一字不漏地都告诉了大家。大家听了以后,都纷纷到山上采来艾蒿插在自家门头上,结果全都免除了灾难。这个善良的村妇用自己宽厚的爱心拯救了一村子的人。人们为了表达对她的感激之情,以后每一年到了端午节那一天,便家家户户都在门头上插上艾蒿。这个习俗一直沿袭到今天。
这个故事虽然只是神话传说,但“艾蒿”这种植物具有药用价值倒是真的。它属于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叶的背面呈青白色,正面淡绿,生有茸毛,会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浓郁香气。用艾蒿来治病,我国很早就有记载。《孟子》一书中,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到了夏季,把晒干的艾蒿拧成“艾绳”,或做成“艾棒”,在蚊蝇较多的时候点燃烟熏,既可使屋内消毒,又可驱除蚊蝇,保持室内清净。由于是纯天然绿色制品,不会造成任何污染,非常受人欢迎。
艾蒿这种植物许多地方都有,但嵩山的“艾”又与别处不同。由于特殊的土质,使得这里生长的艾蒿香味更加浓郁,药用价值也更高。特别是野生的,晒干以后,可以直接入药。当地人都相信:它可以给人们带来吉祥和安康,因为它是“爱”的化身。许多外地人到了这里,都要寻上几株艾蒿带走。他们也相信:让“爱”伴随在身边,生活就会幸福美满。P1-4
中岳嵩山,在河南省西部,为五岳之尊。八千年的历史文明进程为广大的嵩山地区笼罩上了独具中原特色的浓浓文化气息。从三皇五帝到汉家江山,从三教同源到禅宗少林,从帝王封禅祈祀,到名士风流云集,魅力的嵩山,不但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名人佳话,也为民间的文化生成提供了厚厚的底蕴。
美丽的山川造就了雄浑博大的中原历史文化,培植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瑰宝,也形成了斑斓多姿的民风民俗活动。它们浑厚淳朴,优美典雅,承传悠久,意蕴深远,既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又与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们一年一年地传承,也一代一代地延伸,既带有历史的烙印,又吸纳了古典的精粹,一如精神的血液,在这片土地的最深处流淌,与人民的灵魂共舞。不管是渊源深厚的节日庆典活动、含蓄婉约的古典婚嫁风俗,还是隆重考究的传统丧葬仪式,都令人回味再三,扼腕赞叹。其意蕴优美的乡土风情、妙趣横生的特色小吃,以及活泼灵俏的民间情趣更是令人忍俊不禁,流连难舍。
嵩山民俗,渊源极深,流布甚广,深深植根于中原文化的丰厚沃土,是解读中原人生产、生活及精神现象的重要切口。本书仅从嵩山地区的风俗习惯人手,串以散落在民间的故事传说,简浅铺陈,意为广大读者了解中原民风民俗提供一个具有现代精神的文化视角。
由于笔力所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