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组成,又各有三十六峰,峰峰有典。夏日泉水晶莹,翠柏参天,冬日白雪皑皑,尘埃尽绝,七十二峰中数不尽的碧潭、银瀑、幽谷、奇洞、古柏与悦耳的鸟鸣,丝丝缕缕的雾霭萦绕天际,一派人间仙境的景象。
自古灵山多奇异,往事悠悠越千年。也许是这里历来地处天中,又有绝致美景,在遥远的古代,便成了中国佛、道、儒三大宗教的圣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嵩山佛道儒/嵩山故事系列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刘恪//苗梅玲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嵩山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组成,又各有三十六峰,峰峰有典。夏日泉水晶莹,翠柏参天,冬日白雪皑皑,尘埃尽绝,七十二峰中数不尽的碧潭、银瀑、幽谷、奇洞、古柏与悦耳的鸟鸣,丝丝缕缕的雾霭萦绕天际,一派人间仙境的景象。 自古灵山多奇异,往事悠悠越千年。也许是这里历来地处天中,又有绝致美景,在遥远的古代,便成了中国佛、道、儒三大宗教的圣地。 内容推荐 从古到今,嵩山吸引着无数的人们前来追寻,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平民百姓,他们到底在寻找什么呢?有人说,嵩山是中国宗教文化的首都。这里有着太多的美丽传说和历史故事,有着太多的佛、道、儒的圣迹,有着太多的仙、圣、高人的踪影。佛、道、儒三教均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居着重要地位。 本书共六部分,佛、道、儒各占两部分,尽管有些内容不够完善,但真心希望本书能给读者在这喧嚣浮躁的世界里带来宁静与清凉。 目录 第壹章 佛史长河 [蚩尤与觉悟] [求佛与立雪] [和尚与石头] [芦苇与江流] [芒鞋与归宿] [六祖与五叶] 第贰章 佛学印迹 [公主心中的法王] [少林寺与佛经传播] [甘露与老虎] [觉远访师学艺] [少林寺与皇权] [慧安与元珪] [佛学的地缘文化] [嵩山地缘的佛学播散] 第叁章 道家瞭望 [中华道教的渊源] [岳立天中] [有凤来仪] [一代女皇与千秋柏] [铁人丹心] [哭泣的宝瓶] [五岳图与四岳殿] [神秘的道术] 第肆章 道家名流 [王子晋神话] [道教祖师] [入道] [得道] [传道] [鬼谷子猜想] 第伍章 嵩阳大儒 [程门立雪以后] [程门与立雪] [二程槐树] [理学的背后] [司马光著书] [众妙之门同一理] 第陆章 儒学风景 [时间雕塑的风景] [霓裳羽衣曲] [巧立唐碑] [重塑碑林] [桃李满天下] 试读章节 [蚩尤与觉悟] 五乳峰一如嵩山精选的珠叶镶嵌在太室山与少室山之间,山岩褶皱汇聚起来的溪河丰盈地注入平畴旷野,星散的农庄把春华秋实写在土地上,也许是佛光的恩泽把芸芸众生的梦变成了季节的河流。 农人便是这般把自己的一生在土地上锻炼成佛。 把日子回溯上去,佛也是这般把自己锻炼成农民,像五乳峰上的一棵树,牢牢地扎在大地的岩石和泥土里。 达摩禅师这尊佛就是如此长成的。 五乳峰并不高峻,在太室与少室的山群之中,倚北朝南连成五个峰,俯视而下正好是少林寺。山顶之下数十米有一个隐蔽的山洞,叫蚩尤洞。达摩从洛阳而来选择此洞清修也许另有一番深意。他随时可以看到太室山的万千褶皱,与少室山的青松翠柏,可以听到东溪淙淙的流水声。蚩尤洞与古蚩尤有关。蚩尤原为炎帝臣,灭炎帝而代仍称炎帝。他人身鸟脚,头上长一长角,四个眼睛六只手,专拣铁石食用,有八十八个兄弟。蚩尤特别喜欢制造兵器,是上古最有名的战神,常与黄帝发生战争,战败,被杀于黎山之首。嵩山乃黄帝的活动中心,蚩尤来少室山不足为奇,他死后民间以洞祠祭奠,故而有了蚩尤洞。那时达摩面对这样一位东方战神的祭祠,深居而修,恐怕也会有自己的一番心思。 果然,达摩居于洞中引来了一些麻烦。他在洞中一边修炼一边传法,引来了众多徒弟。太乙观的道长寇谦之天师夜梦,真武大帝指责他掌教不严,持教无方,让达摩与弟子占据了嵩山,夺走了信徒神光。寇天师大梦方觉,立志夺回山林,次日施法,画一青符,命令瘟道人去五乳峰下,贴在洞顶之上。瘟道人到蚩尤洞,达摩正在面壁,周围弟子正在护法。他偷偷把睡魔与瘟疫撒进山洞。这些瘟魔附在和尚身上,钻进眼鼻口耳。和尚们只要打坐面壁就开始打哈欠,眼泪汪汪,昏昏沉沉地想睡觉。瘟魔飘动让和尚们冷热难禁,似重病附身。达摩知道有高人捣乱,于是让弟子们在山野间采来许多金银花,每天常喝常饮,又从鼻孔中抠出睡虫。达摩告诫弟子在面壁修炼吋反复念洗心经,同时推拿心意拳。数月之后,僧人身体反而强壮了许多,满脸红光,精神抖擞。寇天师眼见一策失败,又心生一计,命一广法道士驱赶狼群进山林。这位狼道长把方圆百里的狼群都引来山谷,白天黑夜地在五乳峰下嗷嗷嚎叫,和尚们打坐完功后去山林打柴,溪边挑水,那些饿狼便在身后紧追不舍,还咬伤了几人。于是和尚中有些信心动摇的人说,大师,我们去一个清静的地方修炼吧。达摩说,狼没什么可怕的,这是有人想赶我们离开少室山,你们首先要心定,心定就不会害怕,同时我们要强身练拳。年长日久和尚们又练会了金钟罩护体,打得一手好拳,那些山林溪边追踪的狼群也害怕了,只能远远地追随。神光和几个和尚把那位为首的道长抓住了带回山洞,达摩一看便责备徒弟,你们怎么能打伤道长呢,并给他治伤,安慰道士说,天没边,地没沿,佛道两家各传心法,我们应该团结,广交善缘,方成正果。 寇天师也无计可施,看看达摩也无恶意,相约以城西山岭为界,各守一边,称之为禁东岭。于是佛道两家在嵩山地区就和睦相处了,达摩便带领弟子在五乳峰下静心修炼。达摩在蚩尤洞一共九年,据梁武帝萧衍的《达摩大师碑颂》讲,达摩于大同二年十二月五日终于洛州禹门。这个时间是公元537年12月。武帝与达摩是同时代人,他作碑文应该是十分准确的,前推九年,达摩应该在528年到嵩山。达摩在洞中面壁修炼九年,蚩尤洞口光线很少,达摩身材高大,他背对洞口而总是面向一块光洁的石壁,双掌合十,五心向天,整个身体由外向内作垂拱状态。这是一种壁观婆罗门方法,其要旨为:清净吾心,进行静虑。采用此法可外息诸缘,内心纯无,心如墙壁,意可入道。 达摩在洞中九年面壁,难道断绝了思维吗?如果九年处于纯空状态,那他又如何传授弟子呢?那他又如何创立中国的禅宗呢?由此看来这九年中,他是一边参佛,一边也在寻找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佛教在此之前分为两大派:小乘与大乘。小乘为婆沙和经部。大乘为中观和瑜伽。小乘历来为官方所认可,强调读最初的经典,立了许多清规戒律,是经院式方法。大乘被视为婆罗门外道,简化修炼形式,不强化文字经典传承而采取口传,强调佛的觉悟人人可为。前者为《阿含经》,后者为《道行般若经》。达摩来中国是传大乘经。他强调口传,所著《二入四行论》也是极为简洁的碎片体,总共才44节,基本采用问答形式,所问为启发,所答为悟。所谓二入,一为理入,直观不移,排除执见和欲望,坐禅壁观,简单说是一种顿悟。一为行入,指日常生活的道行要入。前者讲精神的化入,后者讲个人行为要入。所谓四行:一是极怨行,即甘愿受苦;二是随缘行,即苦乐随缘天命所定;三是无所求行,没有一切欲求,无求是乐;四是称法行,用行为实践法的贯彻。这种二入四行大大简化了佛教的修炼程式,大师只讲要旨,而细的义理强调佛者心修。这样就可以佛法广度,自然修佛的弟子云集。 达摩大师的这一切归纳为一个禅字。禅为禅定,意思为静虑,禅那(dhyana)译音为禅,静中思虑,悟自本性,因而叫参禅悟道。如果仅是入定静纯,那只要求信徒心空便可以了。这许多人都能做到,关键在于悟,悟是一个觉醒过程,最后的果为得道。从禅宗的经典和修悟方式我们发现,一方面是个人智慧的领悟,二是大师的引导而参悟,无论如何悟都含有一个思辨过程。这是一种机辨,玄思,含有神秘主义的因素。这种心性的顿修顿悟在西文佛教并没有传承,它创发于中国而且是在南北朝时期,这表明禅受中国魏晋时代清淡之风的影响。谈玄是文化人所为,禅是一种内化了的心灵思辨,构成了独特的中国式谈玄悟道。因此禅宗是一种中国宗教。 九年的面壁悟道实际上是达摩寻找二入四行的一个过程。当他把自己这套方法确定为一种新的教派即禅宗的时候,他认为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既然是开宗立派,他就要寻找衣钵传人。由此,禅宗开始走入由开到传的新纪元。P1-5 序言 中岳含翠,大河流金。巍奥嵩山坐落在五岳之中,南依登封,北临黄河,在洛伊二水之间,连绵数十公里,风景这边独尊。嵩山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组成,又各有三十六峰,峰峰有典。夏日泉水晶莹,翠柏参天,冬日白雪皑皑,尘埃尽绝,七十二峰中数不尽的碧潭、银瀑、幽谷、奇洞、古柏与悦耳的鸟鸣,丝丝缕缕的雾霭萦绕天际,一派人间仙境的景象。 自古灵山多奇异,往事悠悠越千年。也许是这里历来地处天中,又有绝致美景,在遥远的古代,便成了中国佛、道、儒三大宗教的圣地。 从古到今,这里吸引着无数的人们前来追寻,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平民百姓,他们到底在寻找什么呢?有人说,嵩山是中国宗教文化的首都。这里有着太多的美丽传说和历史故事,有着太多的佛、道、儒的圣迹,有着太多的仙、圣、高人的踪影。佛、道、儒三教均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居着重要地位。 本书共六部分,佛、道、儒各占两部分,尽管有些内容不够完善,但真心希望本书能给读者在这喧嚣浮躁的世界里带来宁静与清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