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彩虹南非/叶永烈看世界系列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作者 叶永烈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彩虹南非》是“叶永烈看世界”系列之一。在写作之余,作者有两大爱好:一是旅游,二是摄影。

叶永烈先生注重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去观察每一个国家和地区。在他看来,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历史是人类的脚印。正因为这样,只有以文化和历史这“双筒望远镜”观察世界,才能撩开瑰丽多彩的表象轻纱,深层次地揭示丰富深邃的内涵。他把他的所见、所闻、所记、所思凝聚笔端,写出这部“行走文学”作品。

内容推荐

南非,人称“非洲的欧洲”,不仅到处可见欧式建筑,而且经济发达,是非洲唯一的“金砖”国家,也是非洲唯一参加G20会议的国家。南非又称“彩虹国家”,不仅风景秀丽如同彩虹一般,而且在结束了“黑白对立”的种族隔离时代后,共建彩虹社会。《彩虹南非》作者叶永烈从诸多生动的细节与花絮,展现南非的苦难与幸福,困惑与希望,带你走进彩虹南非。

目录

飞越印度洋

 寒冬腊月准备夏装

 彩虹之国

 飞越1/3地球

 色彩鲜明的国旗

 南非的货币——兰特

 乘坐“绿蜻蜓”客机

最美城市开普敦

 三个首都的国家

 南非最漂亮的城市

 上帝的餐桌

 葡萄牙探险家的第一个脚印

 大名鼎鼎好望角

 无比壮丽开普角

开普敦半岛好风光

 遭遇“目中无人”的狒狒

 南非的黄金海岸

 克里夫顿湾·豪特湾·龙虾

 趣味盎然海豹岛

 企鹅滩上的“绅士”

 步入“鸵鸟之都”

徜徉花园大道

 如花似锦的长廊

 法兰西风情小镇

 酒香四溢的葡萄庄园

 “南非的荷兰”

 英国人创立的度假天堂

 以英国国王名字命名的小镇

第一大城约堡

 南非的上海

 黄金之城

 钻石之国

 走近铁皮屋

 “世界上最危险的城市”

 “非洲瓦盆”式的足球场

 非洲的拉斯维加斯

 在野生动物园

白人之间

 小山之巅的纪念馆

 “先民”的足迹

 牛车与“血河之战”

 总统庄园里的茅草屋顶

 集公园与博物馆于一身

 钻石与黄金的诱惑

黑白之间

 “黑白分明”的种族隔离

 黑人有了领袖曼德拉

 “国际孤儿”与“老鳄鱼”

 “黑白双星”

 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

 曼德拉的人格魅力

紫色的首都

 南非的行政首都

 一座欧化的城市

 漫步在南非总统府

 曼德拉的新铜像

 政要云集的追悼会

尾声:希望与困惑并存

 第五块“金砖”

 愿彩虹之国无限美好

试读章节

寒冬腊月准备夏装

窗外,朔风正在横扫大地,温度计里的水银柱萧瑟地缩到摄氏零度之下。上海街头的行人再不缓步踟蹰,而是疾步迅走。人们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即便是围巾把脖子围得严严实实,还是“缩头缩脑”。

窗内,我正在往拉杆箱里放T恤、阳伞、长舌网球帽以及防晒霜。另外,还准备了一个很大的折叠尼龙袋,以备在飞行途中放置脱下的厚重的冬装。

此行目的地,乃是南非。

1月,当北半球处于冰封雪飘的隆冬季节,地处南半球——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南非,正是盛暑,“三伏天”。

为了寻觅“冬天里的一把火”,我选择了1月飞往南非。

对于南非而言,四季分明,6月、7月、8月是严冬,而11月、12月、1月是炎夏。据统计,南非主要城市1月份的最高气温:约翰内斯堡26℃,开普敦260(:,德班28%:。1月份的最低气温,约翰内斯堡15qC,开普敦16℃,德班21℃。

南非从北到南跨越了13个纬度,但是气温相差并不明显,不像中国哈尔滨与三亚在冬日温差甚大。南非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草原类型气候,西部沿海为热带沙漠气候,南部沿海为地中海气候。

约翰内斯堡在南非东北部,开普敦在南非西南端,冬天气温相差无几。德班地处南非东部沿海,印度洋暖流流经那里,气温略高一些。

1月的南非,日照时间也长。约翰内斯堡的日出时间为5:26,而日落时间为19:05,白昼的时间差不多达12小时。

对于旅游者而言,1月的南非气候干燥,万里晴空,阳光强烈,是摄影的好季节。南非的年平均降雨量只有464毫米,远低于世界年平均降雨量857毫米,冬天降雨更少。当然,例外的是开普敦,那里地处印度洋与大西洋交汇之处,空气湿度大,下雨的概率也就比处于内陆的约翰内斯堡高。在约翰内斯堡,1月的傍晚有时会下起雷阵雨,不过一阵雷鸣电闪之后,雨住云散,依然一片晴空。

在6月至8月,南非进入冬季。约翰内斯堡冬季的平均气温为11℃左右,也不算太冷。

相对而言,南非暑日没有36℃以上的酷热,冬天没有0℃以下的严寒,就气候来说,是很不错的。

我曾经计划在10月中下旬、11月初前往南非,因为去过南非的朋友告诉我,此时正值南非暮春时节,南非穿上华丽的紫色纱裙,是最为楚楚动人的时刻。

那华丽的紫色纱裙,是由漫山遍野成千上万的紫葳花所织成。尤其是在南非首都比勒陀利亚,8万棵紫葳树盛开紫花,简直成了紫色的海洋。这时,镜头里的山、水、林、屋,都因紫色而生辉。

我在樱花烂漫的季节前往日本,而在枫叶红似火的时刻前往韩国,粉红的樱花与艳红的枫叶,使我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我理应会选择在紫葳花盛开的季节前往南非。

无奈,当南非成为一片紫色海洋的时候,我工作正忙,无法脱身。我只能退而求其次,在岁末年初工作能够放得下的时候,选择在1月飞往暖意融融的南非。

彩虹之国

南非深深吸引着我。

早在上中学地理课的时候,就知道南非的好望角,知道世界最大的钻石出自南非,知道南非盛产璀璨的黄金……

自从我爱上旅游,便听说南非名列“最值得去的国家”之中,所以南非也就早早列入我的行走计划。有两顶“桂冠”概括了南非的特色:

第一顶“桂冠”日“彩虹之国”。

确实,南非每次下过一场雷雨,天空中往往会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彩虹之国”的含义之一,是指南非的自然景观瑰丽多姿,宛若彩虹。有人扳着手指头说——

红,南非强烈的阳光——红太阳;

橙,阳光下众多的野生动物;

黄,丰盛的谷物与水果;

绿,郁郁葱葱,草茂林密,堪称“绿色王国”;

青,占南非人口多数的是皮肤黝黑的黑人;

蓝,南非东、南、西三面是蓝莹莹的海洋;

紫,紫葳花开遍整个南非。此外,满山遍野的紫色的葡萄酿出了南非葡萄美酒。

不过,称南非为“彩虹之国”,更多的是比喻。“彩虹之国”的含义之二,是指南非黑、白等不同肤色种族的人们。南非前大主教图图,便曾用彩虹比喻南非种族与文化的多样性。“彩虹之国”意即南非像彩虹中的七色一股和谐共处。

第二顶“桂冠”日“游一国等于环游全世界”。

此话怎讲?这是南非错综复杂的历史所造成的。南非曾经长期遭受荷兰、英国的殖民统治,有着众多的欧式建筑,有着各国风情,所以南非人自豪地声称是“拥有全世界所有国家的风光”。

正因为如此,有人说,游览南非是“南”忘一生,“非”常记忆。

南非地处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如果说非洲大陆是一位曼妙的舞者,南非就是踮起的足。

P2-5

序言

在写作之余,我有两大爱好:一是旅游,二是摄影。

小时候,我很羡慕父亲常常拎着个皮箱从温州乘船出差到上海。我也很希望有机会到温州以外的地方旅行。父亲说,那很简单,在你的额头贴张邮票,把你从邮局寄出去就行了。

可惜,我直到高中毕业,还没有从邮局寄出去,没有离开过小小的温州。直至考上北京大学,这才终于远涉千里,来到首都北京,大开眼界。

大学毕业之后,我在电影制片厂工作,出差成了家常便饭。我几乎走遍中国大陆。

随着国门的开放,我有机会走出去,周游世界。光是美国,我就去了八趟,每一回住一两个月,从夏威夷直至纽约,都留下我的足迹。我也七次来到祖国宝岛台湾,走遍台、澎、金、马,走遍台湾22个县市。

我的旅行,常常是“自由行”。比如我应邀到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讲学,就顺便在澳大利亚自由行,走了很多地方。美国爆发“9·11事件”,我特地从上海赶往纽约进行采访,写作50万字的纪实长篇《受伤的美国》。我也参加各种各样的旅行团,到各国旅行。通常,我总是选择那种旅程较长的旅游团,以求深入了解那个国家。

记得,在朝鲜旅行的时候,我问导游,明天——7月27日,你们国家会有什么样的庆祝活动?那位导游马上很“警觉”地反问我:“叶先生,你以前是否来过朝鲜?”此后好几次,当我跟他交谈时,他又这么问我。我确实是第一次去朝鲜。但是我在去每一个国家之前,都事先充分“备课”。去朝鲜之前,我曾经十分详细研究过朝鲜的历史和文化,知道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朝鲜把这一天定为“祖国解放战争胜利日”,年年庆祝。然而,在朝鲜导游看来,一个对朝鲜情况如此熟知的游客,势必是此前来过朝鲜。

很多人问我,在上海住了将近半个世纪,为什么只写过几篇关于上海的散文,却没有写过一本关于上海风土人情的书。我的回答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总在一个地方居住,我的目光被“钝化”了,往往“视而不见”。当我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陌生的城市,往往会有一种新鲜感。这种新鲜感是非常可贵的,使我的目光变得异常敏锐。出于职业习惯,我每到一个国家,都会以我的特有的目光进行观察,“捕捉”各种各样的细节。在东京,我注意到在空中盘旋着成群的乌鸦,肆无忌惮地在漂亮的轿车上丢下“粪弹”,东京人居然熟视无睹。我写了《东京的乌鸦》,写出中日两国不同的“乌鸦观”,乌鸦的习性,为什么乌鸦在东京喜欢“住”郊区,乌鸦如何到东京“上班”,日本人如何对乌鸦奉若神明。我的这篇阐述日本“乌鸦文化”的散文发表之后,被众多的报刊转载,原因在于我写出了“人人眼中有,个个笔下无”。

漫步在海角天边,把沉思写在白云之上,写在浮萍之上。至今我仍是不倦的“驴友”。我的双肩包里装着手提电脑和照相机,我的足迹遍及亚、欧、美、澳、非五大洲近40个国家和地区。

我注重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去观察每一个国家和地区。在我看来,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历史是人类的脚印。正因为这样,只有以文化和历史这“双筒望远镜”观察世界,才能撩开瑰丽多彩的表象轻纱,深层次地揭示丰富深邃的内涵。我把我的所见、所闻、所记、所思凝聚笔端,写出一部又一部“行走文学”作品。

我把旅游视为特殊的考察,特殊的采访。我在台湾日月潭旅行时,住在涵碧楼。我在事先做“功课”时知道,涵碧楼原本是蒋介石父子在台湾的行宫。我特地跑到当地旅游局,希望查阅两蒋在涵碧楼的历史资料。他们告诉我,在涵碧楼里,就有一个专门的展览馆。于是,我到涵碧楼总台,打听展览馆在哪里。总台小姐很惊讶地说:“那个展览馆已经关闭多年,因为几乎没有什么客人前去参观,难得有叶先生这样喜欢研究历史的人。”她打开尘封已久的展览馆的大门,我在那里“泡”了两小时,有了重大发现,因为那里的展品记载了蒋介石父子在涵碧楼接见曹聚仁。曹聚仁乃是奔走于海峡两岸的“密使”,但是台湾方面从未提及此事。我把这一发现写进发表于上海《文汇报》的文章里,引起海峡两岸的关注……

我爱好摄影,则是因为在电影制片厂做了18年编导,整天跟摄影打交道,所以很注重“画面感”。我在旅行时,边游边摄,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在我的电脑里,如今保存了十几万张照片。除了拍摄各种各样的景点照片之外,我也很注意拍摄“特殊”的照片。比如,我在迪拜看见封闭式的公共汽车站,立即“咔嚓”一声拍了下来。因为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公共汽车站,内中安装了冷气机。这一细节,充分反映了迪拜人观念的领先以及迪拜的富有和豪华。在韩国一家餐馆的外墙,我看见把一个个泡菜坛嵌进墙里,也拍了下来,因为这充分体现韩国人浓浓的泡菜情结。在马来西亚一家宾馆里,我看见办公室内挂着温家宝总理与汶川地震灾区的孩子在一起的大幅照片,很受感动,表明马来西亚人对中国的关注。只是已经到了下班时间,办公室的门锁上了,我只能从透过玻璃窗拍摄。门卫见了,打开办公室的门,让我入内拍摄,终于拍到满意的照片……照片是形象的视觉艺术。一张精彩照片所包含的信息量是很丰富的,是文字所无法替代的。

每一次出国归来,我要进行“总结”。这时候,我的本职——作家,与我的两大爱好旅行与摄影“三合一”——我把我的观察写成文字,配上所拍摄的图片,写成一本又一本图文并茂的书。日积月累,我竟然出版了20多本这样的“行走文学”图书。

我的“行走文学”,着重于从历史、从文化的视角深度解读一个个国家和地区,不同于那些停留于景点介绍的浅层次的旅游图书。其实,出国旅游是打开一扇观察世界的窗口,而只有善于学习各地的长处,自己才能进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旅游是开阔眼界之旅,解放思想之旅,长知识,广见闻,旅游是学习之旅。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者不仅仅是观光客。

承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美意,在副总编刘佩英小姐的鼓励下,计划出版一套《叶永烈看世界》丛书,随着我一边“漫游”一边再继续出下去。我期望在继续完成一系列当代重大政治题材纪实文学的同时,能够不断向广大读者奉献轻松活泼的“行走文学”新作。

叶永烈

2010年6月28日初稿

2013年2月6日修改

2014年4月26日再改

于上海“沉思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6:4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