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旻宁是十六周岁那年被皇父秘密确定为皇位继承人的。但他自己做了二十二年皇帝,年届六十,仍未确定继位人。
按照雍正帝秘密建储家法,确定皇储是皇帝一个人的事,他人绝对不允许过问,更不允许瞎掺和。谁不识时务,谁就没好果子吃,这方面已有许多足以警示后人的血腥先例。王公大臣对道光帝迟迟不确定继位人之事,只能暗自着急,徒唤奈何。
大清国自开国以来,论确定继位人时皇帝自身的年龄(开国皇帝皇太极除外,他去世时按父亲努尔哈赤的政治嘱托,未指定继位人),数道光帝最大:
——清世祖福临临死前指定继位人时,差一个月二十三周岁;
——清圣祖玄烨第一次册立皇太子时,年仅二十一周岁;
——清世宗雍正帝创立秘密建储制度并秘密确定继位人时,差两个月四十五周岁;
——清高宗乾隆帝首次秘密确定继位人时,差一个月二十五周岁;
——清仁宗嘉庆帝内定继位人时,三十八周岁半。
是不是道光帝觉得皇子还太小?皇子年龄的确不大,但这不是充分理由。道光帝曼宁生于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1782年9月16日),他六十周岁那年,健在的皇四子奕泞已十一周岁零两个月,按当时算法,他已经十二岁。清朝历代皇帝,除道光帝曼宁当年被确定为皇太子时年龄稍大一些——十六周岁零八个月外,其他被指定或秘密确定为继位人时的年龄,都比奕泞年龄要小或基本相仿:清世祖福临死前指定的继位人玄烨,年仅六周岁;康熙帝首次册立的皇太子胤初,年仅一周岁零七个月;弘历被雍正帝秘密确定为皇太子时,年仅十二周岁;乾隆帝初次秘密确定的皇太子永琏,年仅六周岁。
道光帝迟迟没有确定皇太子,有三个重要原因。首先,他深知当皇帝是天下第一份苦差事,尤其想当个好皇帝更不容易,祖宗打下的江山绝不能随便交给哪位皇子。他是在大清帝国急剧衰败之时坐上龙椅的。执政以来,勤政图治,事必躬亲,力倡节俭,甚至穿破裤临朝,想干出一番辉煌业绩,但诸如吏治、河工、禁烟、漕运、盐政等方面均无明显起色,到头来反落下遗恨无穷的内忧外患。尤其是鸦片战争,使他暴得名声,就知名度而言,超过大清国有史以来任何一位皇帝。然而,鸦片战争给他带来的不是什么好名声,这场战争使他蒙受永远洗刷不掉的耻辱。战后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爱新觉罗氏自满洲崛起到人主中原以来二百多年问前所未有的奇耻大辱,它使天朝颜面丢尽,皇帝尊严扫地。他欲收拾祖宗留下的危机四伏的烂摊子,颇想炼石补天,但回天乏力,眼看江山一天天破败,社稷一天天腐朽。备尝守业艰难的道光帝,满心想把屁股底下的龙椅交给最优秀的一位皇子。然而,担得起江山社稷沉沉重担的皇子到底是哪一位呢?这太值得他好好思量了!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头三个皇子先后夭折,使他精神备受打击,希望一再落空,而其他儿子都是在二十四虚岁的长子死后才出生的。道光帝一生有许多后妃,生了很多子女,确切数字,史家说法不一。著《道光帝》传的孙文范、冯士钵、于伯铭先生认为,曼宁自嘉庆元年(1796年)成婚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去世,先后册封过十六位后妃:(1)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户部尚书、一等子布颜达赍之女;(2)孝慎成皇后佟佳氏,三等承恩公舒明阿之女;(3)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二等侍卫、一等男颐龄之女;(4)孝静成皇后博尔济锦氏,刑部员外郎花良阿之女;(5)庄顺皇贵妃乌雅氏;(6)彤贵妃舒穆禄氏;(7)和妃那拉氏;(8)祥妃钮祜禄氏;(9)佳贵妃郭佳氏;(10)成贵妃钮祜禄氏;(11)常妃赫舍里氏;(12)顺嫔失其氏;(13)恒嫔蔡佳氏;(14)豫妃尚佳氏;(15)贵人李氏;(16)贵人那氏。道光帝虽然妻妾成群,但有九位后妃没有生育子女,其他七位后妃为他生下九个儿子、九个女儿。著∥同治帝咸丰帝》的徐立亭先生也持这一说。但著有《道光帝曼宁》传略的潘振平先生则认为,道光帝妻妾共达二十人,为他生下了九男十女。此两说不仅后妃数量不同,皇女数量也有差异。
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