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爱的艺术/哲学枕边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美)艾里希·弗洛姆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弗洛姆并未使用艰涩难懂的心理学术语,因为这本书就是写给大众,它提醒大家重视爱对人类生存的必要性。在这里,爱不仅仅只是狭隘的男女爱情,也并非藉由磨练增进技巧即可获取。爱是整体人格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则需要努力去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创造性目标迈进。爱不是占有和被占有,而是一个人是否拥有成熟的人格的体现。爱,绝不是两个人独立成一个世界;爱,是两个人共同去欣赏这个世界。

内容推荐

关于整本书的架构,作者分成三个部分。首先他对于爱是否是艺术的问题做了说明,将学习艺术的程序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论、二是实践。在爱的理论方面,作者由人类生存的关键来谈爱,并将生活中可能的爱的形式做了区分探讨,意图指出在形式之下,爱的本质是相同的;包含了照顾、责任、尊重与了解。而关于实践,爱与一般艺术没有两样,必须能自律、专注、耐心,能察觉到爱对己身的重要性。

本书中,作者仍不免对现今西方现代社会做了批判,批判西方社会中爱的瓦解;而此可由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来判读。因此,弗洛姆是一个对现代社会高度关怀的学者,由其一系列著作中可体会他对自由与爱——这些人类的生存条件的重视与强调。弗洛姆认为。应该使得人不再同自己的力量产生异化,并且不再通过崇拜新偶像——国家、权力、消费的方式去体验自己的力量,只有在这样一个社会,正如马克思所说,当个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所有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时,爱,才会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态度。

目录

第一章 爱是一门艺术吗

第二章 爱的理论

第三章 当代西方社会中的爱与爱的溃散

第四章 爱的实践

试读章节

    第三章 当代西方社会中的爱与爱的溃散

如果说爱是成熟的创造性人格中的一种能力,那么,我们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生活在任何特定的社会中的人,其所具有的爱的能力,是由这一社会对这个人的性格所产生的影响决定的。当我们谈到当代西方社会中的爱这个问题时,就会遇到这样的疑问,西方文明的社会结构以及这一社会结构所产生的思想意识是否有助于爱的发展。提出这一问题就意味着我们会得到一个否定的答案。任何一个客观地看待西方生活的人都会十分肯定地表示:包括博爱、母爱和性爱等诸多形式的爱,在西方社会中几乎很难发现。博爱、母爱和性爱,它们的作用和地位被形形色色的虚假的爱的形式所取代。这些虚假的爱的形式,实际上是爱的衰亡的表现。

资本主义社会,一方面在政治上实行自由原则;另一方面,市场原则既调节、主宰着一切经济活动,又调节、主宰着一切社会关系。商品市场决定了商品交换的条件。劳动力市场调节劳动力的出售和买进。市场规定了公平、自愿的原则,按照这个原则,有用的物质变成了交换的商品;人,根据市场需要,有用的人力和技能也变成了可以交换的商品。让我们以鞋来举例说明,尽管鞋是有实用价值的生活必需品,但如果市场上无人问津,也就失去了任何经济价值(交换价值)。劳动力和劳动技能也是如此,市场需要决定他们的价值。资本的拥有者可以购买劳动力,并驱使他们为其资本的投资利润而劳动。劳动力的拥有者为了维持生计,必须根据当时的市场条件出售其劳动力。西方社会的价值体系就反映了这种经济结构。资本控制劳动力,无生命的物体的价值要高于劳动力,高于人的技能,高于一切有生命的物体。

这种经济结构从一开始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尽管这种社会结构至今仍然是现代资本主义的标志,然而,一些因素发生了变化,这些因素的变化赋予了现代资本主义新的特点,并对现代人的性格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是资本的不断集中。大的企业在规模上越来越大,小的企业也越来越受到排挤。在大企业中,资本的所有权与管理权越来越走向分离。成千上万的股东“拥有”这些企业,但企业的管理权却属于那些管理阶层。这些管理阶层收入颇丰,但不拥有企业的所有权。这些管理阶层热衷于扩大企业从而扩大自身权力,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远远超过了获取高额利润的兴趣。资本的日益集中、日渐强大的管理阶层,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趋势。这种趋势也反映在工人运动的发展上。

P91-92

序言

《爱的艺术》是当代心理分析学家弗洛姆的著作。作者艾里希·弗洛姆1900年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他年轻的时候在有着悠久学术传统、景色优美的海德堡大学和慕尼黑大学学习。这期间他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横扫德国的可怕的文化破产。1922年在海德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弗洛姆进入柏林心理分析学院做研究工作。稍后,他又在法兰克福心理分析学院及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所一边教书一边研究。当时,他是著名的“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之一。到了30年代,纳粹开始在德国执政,反犹、排犹的恐怖风潮席卷了德国。1933年,弗洛姆移居美国。从此,他在美国及墨西哥许多大学及学院中讲学。1965年起他全力投入研究工作。1980年3月在瑞士洛迦去世。

战争、文化幻灭、心理分析探索、漂泊感、极权主义——这些都是弗洛姆的世界中主要的论题。他是生活在上帝渐渐死亡的20世纪,他所有的作品都表示着他认为西方人的生活严重走错了方向。这使得他的作品成了对现在的社会的有系统的、强烈的批判。对于现代西方社会的疾病,很少有作家像弗洛姆这样试图进行充分的诊断。

弗洛姆从青年时期就开始关注当代西方社会中的种种病态现象。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学说对弗洛姆的影响很大。弗洛伊德使他了解到作为个体的人存在的意义及秘密,并深入到意识之下的潜意识层次去解释人的各种行为;而马克思更使他对人以及人与人构成的社会建立了全面而宏观认识,人不仅作为个体存在,而且是所处的时代、社会结构的产物,了解到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的物质基础。沿着两位大师指引的道路,弗洛姆开始了自己长达几十年的研究。在自己的研究生涯中,弗洛姆并没有局限地以这两种思想画地为牢,他根据自己对病人进行精神分析所获得的经验对这两位大师的理论进行检验、补充和提出新的看法。

对于弗洛伊德,弗洛姆指出了他单纯地从人的生物性本能出发的缺陷,认为人既是生物的,又是社会的,只从人的生物属性的角度来分析人的行为并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答案,所以应该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发展他的理论。如果说在对人性及人的本质的认识上。弗洛姆是融合了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话,那么,在社会批判方面,弗洛姆则更多地吸收了马克思的思想。弗洛姆认同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观点,但他认为马克思的学说首先是关于人的学说,是关于人的全面解放、全面发展的理论。他并不是激进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接受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却把努力方向放到了现代西方社会个体的人的解放和发展上。与马克思将劳动、资本等经济学概念引入人类学范畴一样,弗洛姆也将交易、生产、消费等经济学概念引入人格研究和社会批判,并将人的性格分为创造型和消费型、交易型。

交易型性格的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强调的是投入与回报的平等,它根植于视自身为商品、其价值为交换价值的经验之中。人自身的价值已经市场化,同工业化时代的其他商品一样,人格也被按照市场需要批量制作,照此推衍下去,其结果必然是真正人格消失或异化。消费型人格分为接受、剥削、囤积等几种情况,其共同的特征是无视或吝啬于自身的人格价值,不想为社会付出任何东西,而只想获得和索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些人或消极等待,或巧取豪夺。因此,消费型人格对社会来说最具破坏性。创造型人格是弗洛姆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创造性是指人自由地、自觉地运用自身的力量,实现自身的潜能。创造型人格不仅仅是指物质创造,同时也包括精神创造如科学、艺术、文学等。

三种人格类型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弗洛姆认为,交易型人格则或多或少地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尤其是创造型人格,是“每个人都能具备的态度,除非他在心智上和情感上有毛病。”我们所要做的是增加创造型人格的因素,减少交易型,杜绝消费型。

弗洛姆主张对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但这种改革主要应通过人性的改造来实现。改革的目的就是把人从马克思所说的异化状态中解脱出来,还原为真正的人。而要改造人性,一是要培养生产型人格,二是爱。生产型人格是产生真爱的前提,爱是实现人性改造的核心。

《爱的艺术》一书集中阐述的就是这一思想。

所以,《爱的艺术》绝不是所谓的恋爱教科书,不像时下流行的《恋爱指南》那样告诉人们如何吸引异性的目光,约会的技巧是什么,怎样读懂他/她的心等等婚恋的“窍门”,诚如作者所讲,如果你是想得知简易的爱的艺术说明,你可能会失望。

关于爱是什么、为何我们需要爱等等问题,作者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爱的诠释。在这样的一本书中,弗洛姆并未使用艰涩难懂的心理学术语,因为这本书就是写给大众,提醒大家重视爱对人类生存的必要性。在这里,爱不仅仅只是狭隘的男女爱情,也并非藉由磨练增进技巧即可获取。爱是整体人格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则需要努力去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创造性目标迈进。

作者向我们指出,爱不是占有和被占有,而是一个人是否拥有成熟的人格的体现。因为爱,所以我爱所有的人,爱世界,也爱我自己。另一方面,爱也是两个特殊的人之间绝无仅有的联系。爱的独占性表现在:我只同一个人完全地、在灵魂上和肉体上融合为一体。译者想到一位诗人用更加形象和抒情的语言表达过同样的思想:爱,绝不是两个人独立成一个世界;爱,是两个人共同去欣赏这个世界。

所以,弗洛姆不仅仅是在向读者介绍自己对爱的研究,他是在教导我们该如何生活。

关于整本书的架构,作者分成三个部分。首先他对于爱是否是艺术的问题做了说明,将学习艺术的程序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论、二是实践。在爱的理论方面,作者由人类生存的关键来谈爱,并将生活中可能的爱的形式做了区分探讨,意图指出在形式之下,爱的本质是相同的;包含了照顾、责任、尊重与了解。而关于实践,爱与一般艺术没有两样,必须能自律、专注、耐心,能察觉到爱对己身的重要性。

本书中,作者仍不免对现今西方现代社会做了批判,批判西方社会中爱的瓦解;而此可由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来判读。因此,弗洛姆是一个对现代社会高度关怀的学者,由其一系列著作中可体会他对自由与爱——这些人类的生存条件的重视与强调。弗洛姆认为。应该使得人不再同自己的力量产生异化,并且不再通过崇拜新偶像——国家、权力、消费的方式去体验自己的力量,只有在这样一个社会,正如马克思所说,当个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所有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时,爱,才会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态度。

现代社会,正面临了多元价值充斥的时代,是好是坏尚难定论。光是一句道德沦丧、风气败坏,并不能帮我们多理解这社会什么。但我们,却可以去观察现代人价值观的变革历程。因此,如果你是个关怀自己、关怀现实社会的人,不妨就从这本《爱的艺术》开始,去认识弗洛姆这个人,或者能帮助我们找出适合自身需求的答案。

一无所知的人,就一无所爱;一事不做的人,就一事不懂;一事不懂的人,就一无所值。但是,善于了解的人同时也热爱一切、注意一切、明察一切。……对一件事情了解愈多,对它爱得就愈深。认为所有的水果都像草莓一样同时成熟的人,就对葡萄一无所知。

——巴拉塞尔苏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1: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