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少年天子宋哲宗/赵宋王朝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李之亮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回 新皇帝初登大宝 老丞相劳累成疾

元丰八年三月初六,年仅九岁零三个月的佣儿改名赵煦,身穿特制的小龙袍,在他父皇赵顼崩逝的福宁殿里继承了皇位,成为大宋朝的第七代皇帝。他是被母亲连扯带拽来到福宁殿的,这一天也是他头一次见到这么杂乱闹哄的场景,特别是弟弟佶儿的母亲,也就是翘楚娘娘一头撞在父皇的龙床前,那几声撕心裂肺的长号,竟然把他吓哭了。直到宦者和嬷嬷们把翘楚抬出殿门,他母亲桃夭不停地抚弄着他的头囟子哄他:“佣儿不哭,佣儿别怕,来,快穿上龙袍,你现在是咱大宋朝的皇帝了!”赵煦才渐渐止住啼哭,茫然地看着太医、黄门、嬷嬷、侍女们往来穿梭,恨不得立刻逃离这个乱糟糟的地方。很快,在太后高氏、皇后向氏和母亲的簇拥下,他离开了福宁殿,回到内东门小殿,接受了几个老臣的跪拜,又听了些他完全听不懂的议论,才跟着老黄门甘昭吉和他母亲朱桃天离开小殿,来到母亲和他居住了好几年的圣瑞宫。

甘昭吉从怀里掏出几卷墨迹未干的圣旨放在案上一一展开,躬身向桃夭禀道:

“启禀德妃娘娘,老太后吩咐,这几道圣命,必须让皇上亲自画可。”

“什么圣命?”

“先皇帝归天,依照祖宗的礼法和先皇帝的遗诏,老太后应当由皇上亲自册封太皇太后,向皇后册封为皇太后。德妃娘娘诞降圣君,功德齐天,按礼法册封为皇太妃。”

就这样,新朝必需的一应礼仪,都在很短时间内定了下来:首相王珪进封岐国公,担任先皇帝的山陵使;二十七天大丧释服之后,由太皇太后高氏垂帘,与新皇帝赵煦一同听政。

一连几天都是阴霾蔽日,这会儿又下起雨来。这场雨下得很怪:按说三月的雨都不会太大,更不会有电闪雷鸣,可今天天刚发亮,很快又阴沉下来,暗得整个儿天空像被一块硕大的黑布罩住了一样,紧接着是一声令人心惊胆裂的炸雷,蚕豆大的雨点儿随之猛砸下来,顷刻之间,汴京城里不少街道都积满了水。雨势刚刚放缓,那越来越细的雨滴竟然逐渐变成了小冰粒子,带着沙啦沙啦的响声落到地上,融进浑黄的泥水之中。这种小冰粒子叫“霰”,一般出现在初冬,哪有春暖花开时还飘这东西的?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天终于放晴了。市肆里重新开张叫卖,百姓也三三两两走出家门,凑到街头巷尾相互议论。按照耆老们的说法,这种反常的天气叫做“阴散阳升”,三十年五十载也难得遇到一回。据说这种天象是既有喜又有忧:“阴散”说的是朝廷中的小人纷纷散去,也有老人说是预示后宫里近日会有贵人升天;“阳升”预示着朝廷很快会有直道大臣受天帝之命治理天下。可惜这场“霰”下的时间太短,一阳之升怕也不会长久。果然,暖融融的骄阳仅仅逗留了片刻,便重新被阴云遮蔽起来,这种雨雪之后的阴森,让人感到从骨头缝儿里往外冒冷气。

后宫里的陈翘楚终于慢慢睁开了眼,迷离惝恍之中,她看见身边站着好几个熟悉的人,有侍女、嬷嬷,还有小黄门童贯。她最想见到的儿子佶儿,就在童贯怀里抱着呢。

“贵妃娘娘醒了!贵妃娘娘醒了!”站在榻前的侍女又惊又喜地叫起来。

“贵妃娘娘!贵妃娘娘!贵妃娘娘!”所有人都兴奋得不知说什么好,还是那位年纪稍长些的嬷嬷头脑冷静,立即吩咐侍女道:“快,快去把人参汤端过来!”

 一个小侍女飞快地将汤取了过来,递到嬷嬷手里。嬷嬷小心翼翼地凑到翘楚身边,哽哽咽咽地说道:

“贵妃娘娘,你总算是醒过来了!万一娘娘藏在暗处不愿再见我们这些奴婢,小皇弟可……”

“闭嘴!”嬷嬷话没说完,童贯粗暴地喝住,瞪了她一眼,“贵妃娘娘贵体安康,怎么还说这丧气话!”说罢抢到翘楚榻前,将估儿抱到离翘楚最近的地方。“贵妃娘娘,宁国公喊了娘娘好几天,总算把娘娘唤醒了!”

宁国公是估儿一岁时授的爵位。

翘楚的眼睛越睁越大,眼角儿淌出了泪水。她很想伸手去抚摸佶儿,只是浑身没有一点儿气力,膀子扭动了两下,胳膊还是没能抬起来。停了片刻,责备童贯道:

“不要斥责嬷嬷,她没错。”

嬷嬷得了台阶儿下,连忙凑上前道:“奴婢这张不把门儿的破嘴,该骂,该骂!贵妃娘娘,快喝点儿汤吧,不凉不热的,正合适!”舀起一匙就往翘楚嘴上送。

翘楚微微摇了一下头。

“母妃!”两岁半的估儿怯怯地喊了一声,“你饿了好几天,嬷嬷喂你,你就喝吧!”

“贵妃娘娘,看在宁国公的面上,你也得喝几口啊!”童贯紧接了一句。

翘楚的身体太虚弱了,她没再说什么,张开嘴一连喝了几匙。不知是汤水起了作用,还是真的缓过了神儿,原本十分苍白的脸上泛起微红,眼睛也显得有神了。她瞅着童贯问道:

“你说宁国公喊了本宫好几天?真的吗?本宫只记得和官家说了几句话就睡去了。刚才听见雷公打了个霹雳火,才醒过来。”

众人都明白,是刚才那声炸雷把她震醒了。

“贵妃娘娘睡下已经好几天了!”

“官家呢?”

P1-2

目录

第一回 小皇帝初登大宝 老丞相劳累成疾

第二回 蔡侍郎机关算尽 司马光慷慨陈情

第三回 王丞相因病崩逝 张参政割爱求生

第四回 吴处厚一再受挫 司马光集议新法

第五回 司马光废保马法 曾子宣辞尚书郎

第六回 章枢密小殿发威 范谏议良言规劝

第七回 文彦博高年受命 苏东坡坦率陈词

第八回 刘挚上书弹蔡确 岑探聚众破新州

第九回 宝慈宫郝随受斥 开封府蔡京施奸

第十回 童招讨残杀无辜 小浆桃天涯亡命

第十一回 刘中丞常朝发难 蔡侍郎用尽机关

第十二回 程颐初到崇政殿 高氏探望老相国

第十三回 司马光遽归仙乡 张商英暗中蓄志

第十四回 王岩叟奏弹苏轼 吕公著部署西征

第十五回 吕丞相艰难运筹 游将军轻擒鬼章

第十六回 吕公著小殿求退 苏东坡巧对楹联

第十七回 蔡确再伤吴处厚 苏轼重遭御史劾

第十八回 老丞相执意辞位 小盗贼失手遭殃

第十九回 周春花慈悲为怀 刘浆桃意外得救

第二十回 吴处厚汉阳上书 范纯仁寡不敌众

第二十一回 蔡知州重窜岭外 范侍郎黯然离朝

第二十二回 周春花临终揭秘 琵琶姐购得珍禽

第二十三回 浆桃应召入后宫 刘挚一念救章惇

第二十四回 杨御史密下苏州 刘正言犯颜上谏

第二十五回 杨御史回京复命 茹排岸黑手陷人

第二十六回 茹东济害人害己 老太后惦念皇孙

第二十七回 杨狗丢赴官苏州 琵琶姐岭南认命

第二十八回 杨畏奏弹刘侍郎 高氏属意孟家女

第二十九回 刘挚毅然离庙堂 赵煦欣喜得忠慧

第三十回 赵煦迎娶孟皇后 蔡确失却琵琶姐

第三十一回 皇帝私赏教坊女 谪臣奇遇柳絮儿

第三十二回 蔡确重病死新州 苏辙义愤讽杨畏

第三十三回 苏颂辞官赴京口 高氏受惊病卧床

第三十四回 苏轼北上知定州 高后安然归极乐

第三十五回 杨畏轮对荐旧相 冬梅侍寝得内情

第三十六回 曾子宣意外得用 刘浆桃被迫归家

第三十七回 刘浆桃出宫入宫 单冬梅得宠失宠

第三十八回 章侍郎登峰造极 单冬梅魂归泉壤

第三十九回 杨畏两访章丞相 郝随偶遇周监察

第四十回 元祐人相继遭贬 绍圣年暗伏杀机

第四十一回 郝随精心图重位 浆桃顺势为身谋

第四十二回 张商英献党人策 小天子笔下留情

第四十三回 吕大忠朝见天子 章丞相埋藏杀机

第四十四回 章惇曾布暂携手 苏轼朝云永暌隔

第四十五回 吕大防流放循州 刘浆桃当众受辱

第四十六回 章丞相又谋新策 荆夫人暗埋祸胎

第四十七回 沁香殿异味泄密 信丰县冤魂滞留

第四十八回 陈迎儿严刑招供 文及甫暗泄玄机

第四十九回 慈安院侍女毕命 同文馆酷吏发威

第五十回 天子暗访曾枢密 皇后竟贬瑶华宫

第五十一回 内东门章惇发飙 白鹤观苏轼奇遇

第五十二回 浆桃探亲回钱府 梁焘南迁别家人

第五十三回 化州城外现冤魂 大官寺里起阴风

第五十四回 刘正言循州弈棋 邢中丞莫名遭贬

第五十五回 浆桃生子封皇后 赵佶成婚添佳人

第五十六回 小皇子赵茂夭折 大丞相章惇失宠

第五十七回 张承旨密奏寝宫 童公公献策后苑

第五十八回 赵煦再访曾布府 童贯暗围瑶华宫

第五十九回 滴翠宫浆桃反常 睿思殿赵煦患病

第六十回 隆祐宫郝随入瓮 崇政殿向氏立君

序言

《赵宋王朝》是一部真实详尽地展现有宋一代三百余年历史的多卷本长篇小说,起于后周世宗柴荣显德元年(公元955年),止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作者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经过高度的艺术加工和锤炼,将这一王朝十八代皇帝、数百位臣僚、各阶层百姓的风云叱咤、悲欢离合再现给读者。《少年天子宋哲宗》是全书的第五部。

本书以宋朝第七代皇帝赵煦在位的十六年(1085—1101)为经,展现这段历史的风云变幻。元丰八年神宗死后,九岁的长子赵煦即位,因年纪太小,由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神宗在位时,高氏严格恪守皇家规矩,绝不干预朝政,但她对熙宁变法及疆土西扩并不赞成,对王安石大肆贬谪朝廷大臣,更是感到十分惋惜,所以她垂帘后,立即将闲置在洛阳十五年之久的老臣司马光召回朝廷,委以重任,同时将顽固坚持熙丰新政的蔡确、章悖、张璨等人先后贬出京城。不料司马光执政不足一年便溘然长逝,高氏继续任用吕公著、文彦博、吕大防、刘挚等旧臣,革除熙丰新政留下的弊端。八年后高氏病逝,年轻的哲宗赵煦在一班大臣的蛊惑下,决意恢复熙丰新政,于是章悖回到了朝廷,并很快执掌了大权。章悖是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成员之一,他掌权后,立刻全面彻底地否定了太皇太后高氏、司马光、吕公著等人的主张,重新施行熙丰新政,使朝廷政策在几年之内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不仅如此,章悖、曾布、邢恕、蔡卞等人还沆瀣一气,对元祐大臣残酷打击,甚至不惜捏造太皇太后高氏曾有废新君、立昌王的大罪,妄图将元祐人一举全歼。哲宗后期,元事占大臣遭到前所未有的迫害和打击,连高氏所立的皇后都未能幸免而被废,有些元祐大臣甚至在贬窜岭南之后又遭暗杀,废后孟氏也险遭不测。哲宗在位时间虽然不长,却因年纪太轻,善恶难辨,形成了北宋政治经济军事腐败无法自拔的又一拐点。他错误地任用章悖、蔡卞、蔡京等佞臣,此后奸臣当道,最终使北宋走向了灭亡。

全书在结构上依旧注意宏观和微观的把握,在重大历史事件和主要历史人物上面,力求遵照历史的真实。有些小人物,如蔡确的歌妓琵琶姐、苏轼所遇惠州都监之女温超超等,也都于史有征。哲宗第二任皇后刘浆桃,虽然入宫之前有些虚构,但入宫后的所行所止,则基本上是遵照史实来写的。聪明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哪些是真实的历史,哪些是合理的虚构,基本上都能看得出来。我写《赵宋王朝》的初衷并不是单纯想写一部小说那么简单,说句读者未必认可的大话,我真的有一种使命感,希望把一个尽可能真实的宋朝展示给今天的读者和后来的读者,告诉读者那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最人性、最仁义的朝代,从秦到清,没有哪个朝代在这一方面能和宋朝相比。同时也想告诉读者,任何一种政策或理念,都存在两面性,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什么尽善尽美。比如宋朝,抑武重文必然造成军队没有战斗力,同时滋长文人阴暗心理的恶性泛滥;而要想国富兵强,又很容易导致与民争利的严重后果,只不过军阀用刀枪抢劫,变法用法律和权力抢劫。我们看宋朝,只能看统治者的宏观执政理念是有否利于广大百姓的生存。这个王朝的光明面远大于阴暗面,就已经难能可贵了。我在第一部开篇前写下题词说的“世之精粹,人之毓秀,地之灵蕴,天之造化”,主要是针对宋朝的读书人而言。宋朝很多读书人,敢于以天下为己任,敢于倾吐真实的思想和理念,敢于为坚持他们认为的真理舍弃一切。这些社会的脊梁,是我最尊重的“世之精粹”,我写《赵宋王朝》,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为了讴歌这些人。如果一个王朝里没有一批精粹,所有读书人都变成向皇权献媚的哈巴狗,都成了低下阴暗肮脏自私的伪君子或真小人,这个王朝不灭亡才怪。

借此机会,我还想对读者说一声抱歉,因为第四部和第五部之间,空了三年的时间,可能让关注此书的读者十分失望。我原打算花上五六年时间,集中精力将全书十部完整地奉献给热爱宋朝历史和宋朝文化的读者,但身在体制之内,很多事不是自己想怎么做就能一意孤行的。就在全书写到《宋神宗》时,接到了一项国家重点古籍整理项目,要求我尽快完成,于是从2007年年末始,只能夜以继日,将全部精力投人到司马光文集的笺注整理工作中。这部《司马温公集编年笺注》,将司马光所有诗文一一进行了编年、注释和考证,全书350多万字,相当于《赵宋王朝》前四部字数的总和。然而这件工作的结束,并没有使我立即转回《赵宋王朝》第五部的写作中来,一个规模更加宏大的国家重点古籍整理项目《苏轼文集编年笺注》再次落到我头上。这部书最初估计500万字左右,2011年10月出版后,核定字数竟高达880万字,比十部《赵宋王朝》的总和还要多100万字。热爱和关注《赵宋王朝》的朋友们可以想象,我一直处在怎样的一种工作状态。讲这些话,只是想请读者理解和原谅我为什么将《赵宋王朝》的完成时限向后推移。如今我的宋朝文献整理校注工作暂时告一段落,即使再有项目,我也不再承担,因为我必须偿还还在关注《赵宋王朝》的读者对我的期待甚至责难,必须对等候我三年多的江苏文艺出版社领导同志和责任编辑做出补偿性的交代。江苏文艺出版社领导汪修荣先生为了把这部史诗性的超大型长篇小说做好,对全书的构思及写作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对此我一直心存感激。他的敬业精神,一直鼓励着我竭尽全力把书写好,写精彩,为祖国的文化事业贡献一点微薄之力。《赵宋王朝》前两部的责任编辑朱建华先生没有来得及将全书编完,因癌症不幸去世,谨在此表示沉痛的哀悼。第三部以后的责任编辑王宏波博士,已经为全书的编辑出版付出了很多心血,并将继续付出他的努力。宏波同志以他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和江南秀士特有的精细,不但对原稿中的笔误一一做了订正,甚至在前后情节的接续、人物称谓的统一、事件时间的精准等方面,都做了不厌其烦的审读。我原以为宏波同志可以继续将后面几部编完,然而工作上的变动,使他无法再做具体的编辑工作,于是社里将这部《少年天子宋哲宗》交到了孙衍同志手中。小孙同志对这项工作抓得很紧,且工作精益求精。有这样出色的编辑为本书把关,我心里非常踏实,我想读者也可以放心。

本书付梓之际,补充写这几句。现在第六部也已经写完,如果您依旧喜爱宋朝文史,敬请在2013年年底前后关注本书的第六部《徽钦二帝》。我将和出版方共同努力,争取尽早将十部全部出齐。

李之亮

2012年8月31日

内容推荐

李之亮编著的《赵宋王朝》是一部真实详尽地展现有宋一代三百余年历史的多卷本长篇小说,起于后周世宗柴荣显德元年(公元955年),止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

《赵宋王朝(第5部少年天子宋哲宗)》以宋朝第七代皇帝哲宗赵煦在位的十六年(1085—1101)为经,展现这段历史的风云变幻。

元丰八年神宗死后,九岁的长子赵煦即位,由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神宗在位时,高氏便对熙宁变法及疆土西扩有异议,对王安石大肆贬谪朝廷大臣感到惋惜,垂帘后立即将闲置在洛阳的老臣司马光召回朝廷委以重任,同时将顽固坚持熙丰新政的蔡确、章惇、张璪等人先后贬出京城。不料司马光执政不足一年便溘然长逝,高氏继续任用吕公著、文彦博、吕大防、刘挚等旧臣,革除熙丰新政留下的弊端。八年后高氏病逝,年轻的哲宗赵煦在一班大臣的蛊惑下,决意恢复熙丰新政,于是章惇回到了朝廷,并很快执掌了大权。章惇掌权后,重新施行熙丰新政,使朝廷政策在几年之内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不仅如此,章惇等人还对元祐大臣残酷打击,甚至不惜捏造高氏曾有废新君、立昌王的大罪,妄图将元祐人一举全歼。哲宗后期,元祐大臣遭到前所未有的迫害和打击,连高氏所立的皇后都未能幸免而被废,有些元祐大臣甚至在贬窜岭南之后又遭暗杀,废后孟氏也险遭不测。哲宗在位时间虽然不长,却因年纪太轻,善恶难辨,形成了北宋政治经济军事腐败无法自拔的拐点。他错误地任用章惇、蔡卞、蔡京等佞臣,此后奸臣当道,最终使北宋走向了灭亡。

编辑推荐

比肩《大秦帝国》、《康熙大帝》的历史巨著!9岁执政,推行新法,但仍加速了北宋的灭亡!最真实的宋朝史,著名宋史专家李之亮潜心十年之作!明争暗斗的官场纠葛,帝王权臣的命运沉浮!再现中国历史上最人性、最仁义的朝代!金庸小说《天龙八部》的时代背景!

李之亮编著的《赵宋王朝(第5部少年天子宋哲宗)》讲述了北宋较有作为的哲宗皇帝。是前任皇帝宋神宗第六子,原名佣,曾被封为延安郡王。神宗病危时立他为太子,元丰八年,神宗死,赵煦登基为皇帝,是为宋哲宗,改元“元祐”。在位15年,由于在新党与旧党之间的党争不但没有获得解决,反而在宋哲宗当政期间激化,种下了北宋灭亡的祸因。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4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