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克雷洛夫等编著的《俄罗斯童话》里,我们可以找到这些文学巨人的身影。同时我们也可读到那些毕生为儿童们写作的儿童文学作家的童话名篇,如马尔夏克的《十二个月》,奥陀耶夫斯基的《严寒老人》,诺索夫的《爱吹牛的巴尔鲍斯》,马明一西比里亚克的《灰脖鸭》等。
美丽的俄罗斯童话,从整体上看,和别的国家与民族的童话一样具有浓郁的情感力量和哲理趣味,同时它们还具有一些在别的国家的童话里所稀见的特质。首先,俄罗斯童话里总是回响着大自然的回声。小树林、野兽、云彩、河流、僻静的灌木丛……这些来自大自然的景色赋予了作家们十分独特的内心感觉,这种内心感觉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并赋予俄罗斯童话一种特殊的气质和面貌。细心的读者会从这本童话选集里领略到大自然内在的美质和秘密,感受到俄罗斯大自然的温柔、宽阔、包容和坚韧的性格;我们也从童话里那些形形色色的动物的生存方式与生命状态里,感知和发现大自然中的生存法则与和谐相处的秘密。
克雷洛夫等编著的《俄罗斯童话》里总是回响着大自然的回声:小树林、野兽、河流、僻静的灌木丛……这些来自大自然的景色赋予了作家们十分独特的内心感觉,这种内心感觉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并赋予俄罗斯童话一种特殊的气质和面貌。细心的读者会从《俄罗斯童话》这本童话集里领略到大自然内在的关质和秘密,感受到俄罗斯大自然的温柔、宽阔、包容和坚韧的性格。
小竹雀
阿·托尔斯泰
小竹雀蹲在台阶和墙壁中间能晒着太阳的草丛里,惊恐地看着走过来的尼基达。
它把头往后一仰,带黄条的鸟嘴搁在肥大的下巴上,全身的羽毛竖了起来,双腿缩到肚皮下。尼基达弯腰凑近它,张开嘴巴,想吓唬吓唬它。尼基达把它放在手掌上。这还是一只小鸟,大概是想从鸟窠里出来飞一飞,可是,没有本领的翅膀不听使唤,它掉下来了,躲到角落里蒲公英的叶子上。
小竹雀心跳得很厉害,它想:“连哎一声都来不及,就要被吃掉了。”它很清楚,这完全像自己刨小虫子、苍蝇和毛毛虫一样。
小孩把它放到嘴跟前。竹雀睁开黑眼睛,心在抖动,尼基达只在它头上呵了一口气,带进屋:看来还不饿,等一会儿才吃它呢。
阿列克山德拉·列昂奇叶芙娜看见了小竹雀,她也和尼基达一样,把它放在手心上,在它头上呵一口气。
“才这么大一点,可怜的小鸟,”她说,“多好的黄嘴巴鸟,小竹雀。”
竹雀被放在靠花园的窗台上,窗台用窗纱蒙上了。里面同样用窗纱挡住。它躺在角落里,尽力显示出,它的生命不是不值钱的。
外面,轻雾般的窗纱那边,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那些讨厌的麻雀在厮打。另一面,尼基达隔着窗纱在观看,他那迷人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不停地转动着。“完了,完了!”小竹雀想。
可是,直到晚上,尼基达一直没有吃它,只是往窗纱里边放了些苍蝇和小蚯蚓。“想把我喂得肥一点。”小竹雀想,它斜眼瞅了一下没眼睛的红色小蚯蚓,小蚯蚓像蛇一样在它嘴跟前蜷曲挣扎。“我不吃,这小蚯蚓是假的,骗我。”
太阳落下了树梢,昏暗的暮色蒙住了眼睛,小竹雀的爪子更紧地抓住了窗台。现在,什么也看不见了。花园里的小鸟也安静了。它朦朦胧胧地闻到了甜甜的潮湿气味和青草味。它又往羽绒里缩了缩脑袋,气愤地展开了羽毛,稍微向前挪动了一下,然后,尾巴往地上一支,睡着了。
麻雀把它吵醒了——它们在丁香树枝上吵闹、厮打。潮湿的树枝挂在灰暗的光亮中。远处的竹雀甜润地叫起来,还夹杂着嗑啄树木的喀嚓声。“没劲了——想吃点东西,我还有点恶心。”小竹雀想着。它看见了那条小蚯蚓,有半截已经钻到窗台的缝里去了。它跳过去,啄住了尾端,拉出来,吞了下去。“不错,这小蚯蚓还有点味道。”天空变得更蓝了,鸟儿唱起了歌。这时,一束温暖耀眼的阳光透过树叶射到小鸟的身上。“我还要活下去。”小竹雀想,它又跳过去啄住了苍蝇,吞了下去。
这时,响起了脚步声,尼基达走过来,向窗纱里伸进来一只大手,张开手指,把苍蝇和小蚯蚓撒到窗台上。小竹雀害怕地躲到角落里,张开双翅,看着这只手,可这只手停在它的头顶上,又缩了回去。那双奇怪的、折磨人的眼睛闪动着,盯着它。
尼基达离去后,小竹雀恢复了常态,它想:“看样子,他是不会吃我了。这么说,他不吃鸟。好吧,那就没有什么可害怕的了。”
小竹雀吃饱了,用嘴尖理着羽毛,沿着窗台跳过去,看着那些麻雀。它注视着一只后脑勺破了皮的老麻雀,过去逗弄它。小竹雀转动着脑袋,叫着说:“嘘,唧——唧,嘘。”麻雀发火了,竖起羽毛,张大嘴巴向小竹雀扑过来——撞到了窗纱上。“怎么,够着了?噢,怪不得。”小竹雀想着,摇摇摆摆地沿着窗台走起来。 尼基达又来了,他把手伸进来。这一次,手是空的,离它很近。小竹雀跳过去,用足力气啄了一下他的手指后跳开了,继续准备着进攻。可尼基达只是咧开大嘴笑:“哈——哈——哈。”
这样过了一天——已用不着害怕了,它吃得很好,就是有点无聊。小竹雀终于等来了黄昏,这一夜它睡得真舒服。
清晨,它唱了一阵,又开始观察着,怎样才能钻出窗纱。它走遍了整个窗台,哪儿也找不到一条缝。这时,它跳到小碟子跟前喝起水来。它把水吸入口中,再吞下去——水像一个小珠子沿着喉咙滚了下去。
一天的时间真长。尼基达拿来小虫子,用鹅毛清扫窗台。后来,秃顶的麻雀想和寒鸦打一架。寒鸦狠狠啄了它一顿——麻雀像小石头一样躲在树叶里,竖起羽毛窥视着。
有一只喜鹊不知为什么飞到了窗下,它喋喋不休地唧唧喳喳了一阵,摇晃着尾巴,一点有用的事儿都没干。
八哥温柔地歌唱着温暖的阳光——小竹雀忧郁了:它的喉咙也痒痒了,它想唱,但不是站在这窗台上,而是在外边!
它再一次走遍了窗台,看见了一个可怕的动物:它悄悄地用柔软而短短的脚掌走路,腹部贴着地面。脑袋滚圆,稀疏的胡须直立着,眼睛发绿,瞳孔射出狠毒的凶光。小竹雀一屁股坐到地上,一动也动不了。
公猫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轻轻往上一跳,长长的尖爪抓住了窗台的边沿,透过窗纱盯着小竹雀,张开了嘴……天哪!猫嘴里露出的獠牙比它小竹雀的鸟嘴还长呢……公猫用脚掌一击,又猛然一撕窗纱……小竹雀的心一阵紧缩,翅膀耷拉了下来……这时,简直太及时了,尼基达来了,他抓住了猫的脖子,往门口一扔。公猫委屈地叫着,拖着尾巴逃跑了。
“没有谁比尼基达更厉害的了。”从此,小竹雀总这样想。当尼基达又来的时候,它让他抚摩了一下脑袋,不过,还是吓得尾巴耷拉到了地下。
这一天又结束了。次日早晨,快乐的小竹雀又巡视起它的住处来。突然,它发现被公猫撕揪过的窗纱上有一个窟窿。小竹雀把脑袋伸过去,向四面张望了一会,钻了出去,它微微抖动着翅膀,顺着温和的气流,贴着地板飞了起来。
在门口,它往上飞,看见第二个房间里的圆桌旁坐着四个人。他们在吃饭——用手抓起大块的东西往嘴里塞。四个人都回过头来,一动不动地看着小竹雀。它明白,必须停下来,向后转,可它做不了这个快速飞行时突然转弯的高难动作——一下子摔到了椅子上,一翻身又坐在桌子上果酱瓶和糖罐之间……现在,它才看清面前的人正是尼基达。小竹雀毫不犹豫地跳上果酱瓶,又从瓶子上跳到尼基达的肩上,张开羽毛。薄眼皮挡住了半个眼睛。
在尼基达肩上待了一会儿后,它就飞到天花板底下逮苍蝇,在盆景的橡皮树上歇一歇,围着吊灯打转转,饿了就飞到自己的窗口去,那儿已为它准备了新鲜的小虫。
傍晚,尼基达在窗台上放了一座带台阶、小门和两个小窗户的小木屋。小竹雀喜欢小屋里的黑暗,它跳进去,扭扭身子,睡着了。
这天夜里,公猫因抢劫未遂被锁在小贮藏室里。它嘶哑地喊叫着,也不想逮老鼠,蹲在门口咪咪叫,连它自个儿听起来也觉得很伤心。
这样,在这个家庭里,除了公猫和刺猬,又有了第三只动物——小竹雀。小竹雀聪颖、精明。它喜欢听人们谈话,当人们围坐在桌旁时,它低头倾听,用它的歌喉发出“萨沙”的声音,完了还要鞠个躬。阿列克山德拉·列昂奇叶芙娜认定是在向她鞠躬。老大娘见了小竹雀,总要对它说:“你好啊,灰色的小鸟,多精神,多活泼的小鸟。”小竹雀就立即跳到大娘的裙子后襟上,让她带着走,这样,它才心满意足了。
就这样,在秋天到来之前,它长大了,满身披上了像乌鸦翅膀那样黑色闪亮的羽毛。它还学会了讲俄语,几乎整天待在花园里,但一到天黑,总是回到它窗台上的“家”里去。
八月里,一群野竹雀来引诱它,教它飞翔。当花园里开始落黄叶的时候,小竹雀跟着候鸟飞过了海洋,飞到非洲去了。
惠树成 尤建初译
P45-49
徐鲁
国际安徒生文学奖获得者、俄罗斯著名儿童文学家和教育家米哈尔科夫(本书中的童话《狗熊捡烟斗》的作者),曾经写过一本关于儿童成长问题的散文名著《一切从童年开始》,他在这本书的开篇就指出:
无论孩子们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多么有趣,可是如果不去阅读一些美好、有趣和珍贵的书,也就像被夺去了童年最可贵的财富一样,其损失将是不可弥补的。很难设想一个没有阅读、没有好书的记忆的童年会是什么样子。他在书中还专门谈到了阅读对一个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和影响力量。他认为,有一些书,一个人如果不在童年时读到它们,不曾在童年时代为它们动过真情、流过眼泪,那么这个入的本性和他整个的精神成长,就可能有所欠缺,甚至“将是愚昧和不文明的”。他举了自己在八岁时所记住的诗人涅克拉索夫的几行诗为例:
在我们这块低洼的沼泽地方,
要不是总有人用网去捕,用绳索去下套,
各种野兽会比现在多五倍,
免子当然也一样,真让人气恼。
他说,过去了许多年——超过了半个世纪之后,这些诗句仍然没有失去当年迷人的魅力,它们仍然在不断地唤醒他的良知和爱心,像童年时一样。他小时候还读过一本文字优美的诗体小说《马扎依爷爷》,当他自己也成了一名作家后,他仍然要特地去看看当年马扎依爷爷搭救可怜的小兔子的地方。他举这些小例子只为了说明,一个人,只有从小热爱、珍惜和尊重自己祖国和世界最优秀的文学遗产——那些读也读不尽的好书——你的精神世界才会变得丰富、健全、美好和高尚。
米哈尔科夫在这里还同时传达了一些信息,值得我们特别注意,那就是:俄罗斯儿童文学的管弦乐中,有一部分最优美、最真挚、最感人的乐章,是由一些大师级的诗人和文学家用他们那伟大和善良的心谱写而成的。他们当中包括“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列夫·托尔斯泰,俄罗斯文豪高尔基,以及涅克拉索夫、陀斯妥耶夫斯基、克雷洛夫、阿·托尔斯泰,等等。他们的作品,可以视为一代文学大师与幼小者们的心灵对话,是一棵棵参天大树对身边和脚下的小花小草们的关怀与祝福,是属于全人类的文学遗产中尤其珍贵和美好的一部分。
从《俄罗斯童话》里,我们可以找到这些文学巨人的身影。同时我们也可读到那些毕生为儿童们写作的儿童文学作家的童话名篇,如马尔夏克的《十二个月》,奥陀耶夫斯基的《严寒老人》,诺索夫的《爱吹牛的巴尔鲍斯》,马明一西比里亚克的《灰脖鸭》等。
美丽的俄罗斯童话,从整体上看,和别的国家与民族的童话一样具有浓郁的情感力量和哲理趣味,同时它们还具有一些在别的国家的童话里所稀见的特质。首先,俄罗斯童话里总是回响着大自然的回声。小树林、野兽、云彩、河流、僻静的灌木丛……这些来自大自然的景色赋予了作家们十分独特的内心感觉,这种内心感觉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并赋予俄罗斯童话一种特殊的气质和面貌。细心的读者会从这本童话选集里领略到大自然内在的美质和秘密,感受到俄罗斯大自然的温柔、宽阔、包容和坚韧的性格;我们也从童话里那些形形色色的动物的生存方式与生命状态里,感知和发现大自然中的生存法则与和谐相处的秘密。
其次,俄罗斯童话里具有一种特别的趣味性、教育性和知识性。如果按照文学教科书上的归类,其中有些童话或许可归类为“德育童话”或“知识童话”。但是由于童话家巧妙的构思和非凡的想象,这些作品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十分适合小孩子的阅读心理,往往在一个轻松好玩的故事里,满足了每一个小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例如,写过《八音盒里的小城》和《严寒老人》等童话名篇的奥陀耶夫斯基,为孩子们写过知识性童话集《伊利涅爷爷的童话》等。他的作品里不仅有美丽的想象,更有许多有趣的科普知识和自然哲理,再加上生动细腻的描写,在一个短小的篇幅里展开,真是别开生面。
阅读着俄罗斯童话里的这些优美的小经典,我觉得就像是在擦试一盏落满了灰尘的旧风灯,既要小心翼翼,又是满怀欣悦。因为,只要你轻轻擦拭就会发现,每一盏风灯都在闪烁着一些新的光亮。
(徐鲁:著名作家、书评家,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