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石壁立西江(中国三峡工程决策建设实录)
分类 科学技术-建筑-水利水电
作者 张立先
出版社 长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石壁立江西:中国三峡工程决策建设实录》是一部全景式状写三峡和三峡工程的长篇报告文学。作者长期置身于三峡热土,既亲历工程建设,亦追踪三峡移民,力求客观公允地为三峡工程作传。

内容推荐

《石壁立江西:中国三峡工程决策建设实录》是一部全景式状写三峡和三峡工程的长篇报告文学。作者长期置身于三峡热土,既亲历工程建设,亦追踪三峡移民,力求客观公允地为三峡工程作传。

读这《石壁立江西:中国三峡工程决策建设实录》,您足不出户,便能对三峡工程的历史和现状有较深的了解。

目录

  引子 “驯龙”:历史性的时刻

第1章 三峡,多雾的岁月

永远的中堡岛

神奇的长江三峡

长江,历史上的悲剧

第2章 既生瑜,又生亮

50年代的“三峡热”

另一种声音

1958年:李锐与林一山“对簿公堂”

随周恩来查勘三峡:“话不投机惊满座”

李锐说:我同三峡的纠葛没有完

第3章 解读葛洲坝

毛泽东的古怪“批示”

断章 ,却不是空白

葛洲坝:“中国的新长城”

第4章 水位线牵着万人心

来自华盛顿的电波

围绕着水位线的争论

150方案的前前后后

三峡走来了孙越崎老人

李锐及其《论三峡工程》

库区人民在呼唤

第5章 困难与希望同在

移民,意味着什么

我国水库移民的昨天和今天

国外水库移民说略

故土情:隔河岩水库的一幕活剧

往事:一棵橘树被抬至县委招待所门前

剪不断,理还乱

第6章 李伯宁领命三峡行

北京的最高决策

李伯宁领命三峡行

移民,踏破铁鞋探新路

葛洲坝,柳暗花明见“新村”

第7章 “三峡热”,80年代再降温

重新论证,邓小平一诺千金

撤销建省计划,增设国务院“三经办”

试点,库区移民转忧为喜

89之春,李伯宁陈情驳李锐

程子华的“万言书”

第8章 问三峡,何处是家园

贫困的怪圈

“不三不四”:三峡库区经济现状

“不上不下”:三峡库区人口现状

故土淹,何处再安家

建三峡,移民费用知多少

日本人说:三峡工程80%的问题在移民

“开发性移民”新思维

移民专家谈库区环境容量

开发性试点面面观

第9章 三峡,从历史向我们走来

三峡喜润“毛毛雨”

三峡,考察团纷至沓来

解惑释疑:专家名流话三峡

自发捐款:人民掏出的仅仅是钱么?

4月3日: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

千人誓师,葛洲坝人抢滩大三峡

进军三峡,“总指挥部”诞生

陆佑楣:咬定青山不放松

第10章 七十年长梦今日圆

夜幕下,怀揣祝福入三峡

惊天动地一嗓子:“开工--!”

李鹏的三峡情结

陈赓仪“八年抗战”

“五虎上将”聚三峡

第11章 穿山越岭出三峡

“宜莲公路”血染成

“三桥一隧”竞夺标

洞,向历史延伸

桥,朝未来敷设

第12章 沸腾的三峡

长龙纵卧“中堡岛”

跨越过千万年

临时船闸摆战场

厂坝段,“愚公移山”

第13章 坛子岭下铸军魂

寄自北京的“请战书”

浴血坛子岭

肉体非凡,缘自使命崇高

第14章 淹没线下的思念

他交出土地,也献出一片赤诚

自毁家园,峡江涌动移民潮

党员是旗,民心是碑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第15章 神州暖风吹三峡

暖风入峡“援”声不断

涪陵喜迎“娃哈哈”

万县市民养“白猫”

“常柴”“三柴”结良缘

总理牵线三家结亲

第16章 奇迹是怎样创造的

三峡移民第一村

新老移民聚“平湖”

第17章城址之惑

巴东,新城“学费”知多少

奉节,“民主决策”定新址

凤凰岭,真能栖“凤凰”么

第18章另一种“三峡热”

都喊没钱,却都在淹没区内投资

巫山县城,几幢秀楼江边起

忠县,“吊脚楼”赫然耸立

奉节县,争先恐后“塞空档”

建房。沿江刮起攀比风

第19章1997:截流,截流

长江委:不夜的院子

临时船闸:竖起“倒记时”牌

预进占:排兵布阵有雄师

弥足珍贵的纪念

第20章陆佑楣的“五虎将”

“三峡管家”李永安

“政治经理”袁国林

“工程经理”贺恭

“中国儒商”秦中一

“技术经理”王家柱

第21章三峡大业主

业主:荣誉与责任

招投标:进军三峡的“门票”

工程监理:崭新的话题

投资:静与动的辩证法

现代企业:业主的追求

第22章“苦恋”三峡的人们

钱正英:跟随周总理治水数十年

林一山:治理长江的“总工程师”

潘家铮:愿为三峡献残生

三峡:痛失设计大师曹乐安

魂归三峡:李先念、王任重在大坝永生

第23章凤凰今夜无眠

屈原故里新城游

静幽幽,思悠悠

第24章挑战伊泰普

“648 1227”礼赞

五虎“闹”三峡

三峡的字典里没有夜晚

下岸溪,不竭的“粮仓”

第25章一半是你,另一半是我

一台机组与26颗明珠

机组招标:三峡“奥运会”

中国工程师的骄傲

第26章雄性峡谷写风流

直立墙耸成铁血男儿塑像

输水网印证“地下铁军”风采

第27章三峡走来了李锐老人

“记录历史要客观,更要真实”

“我赞成150方案,用的是缓兵之计”

“中央已然决策。就力争把三峡建好”

第28章探秘“前方指挥部”

彭启友印象

每个人都是一个支点

团结才有力量

第29章“高峡平湖”现眼边

江水涨潮,心海涨潮

归州消逝,涛声不再似旧时

船入支流,河湖之变眼前发生

第30章库岸千里长镜头

感受“平湖”,不一样的三峡

新城:耸成靓丽风景线

第31章文物抢救大行动

扫描:三峡文物知多少?

难题:众多文物如何保护?

专家评说三峡文物十大价值

10年:三峡地下文物保护一瞥

白鹤梁:无可奈何的选择

第32章千家企业:窘境与出路

唇亡齿寒:怎一个愁字了得?

“关停并转”,千家企业走向末路

“对口支援”,引发生机与活力

第33章库区人心中永远的痛

滑坡:犹如恶梦惊扰

危岩:危言绝非耸听

边坡:治理任务艰巨

第34章喜与忧:库区生态调查

2:50一个沉重的话题

喜事:三峡有了“植物避难所”

传奇:万州出了个“植物狂人”向秀发

善举:鱼类也有了“保护基地”

隐忧:“平湖”内治污任重道远

第35章生命,消亡或者延续

隐忧,并不如烟的往事

中华鲟,神奇的生命轨迹

拯救,艰难的人工繁殖历程

祈盼,中华鲟与我们人类永远相伴

第36章外迁路,我与移民同行

镇安父老:雨后送别乡亲

十二小时:从开县夜奔乐至

天池乡:访出一个“忧”字

孔雀乡:移民把欢乐写在脸上三峡机组投产:每年一座葛洲坝

第37章东溪啊,今天我就要离开你

客轮载走亲人,也牵扯相思

赶轮渡:探访移民村

兴旺村:离愁笼罩着的家园

别了,东溪镇

第38章移民资金是“唐僧肉”吗?

四百亿:支撑百万大移民

移民资金:漆林“约法三章’

钱,使违纪违法者“层出不穷”

死刑:鬼城丰都真出了“鬼”

农信社:赫然悬15亿元坏账

繁荣:库区人爱你需思量

第39章横空出世耀九州

盛夏:三峡电宛若“雪中炭”

三峡电能消纳,如何实施?

三峡电:千里姻缘银线牵

第40章左牵黄,右擎苍

迎难受命:葛电精英聚三峡

洋为我用.心中点亮一盏灯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左牵黄,右擎苍

第41章右岸:风景这边独好

地下电站:从幕后走向台前

地下电站:设计规模与施工难度

地下电站:藏在山内人未识

第42章“空中电梯”升船机

世界升船机史话

三峡大坝缘何需要升船机?

三峡升船机:中德联合设计

升船机最终设计方案解读

第43章我是长江“驯龙人”

联合调度,效益难题需解答

两坝一峡,心中悬有一步“梯”

175:未来的日子还远吗

第44章上市:“长江电力”独领风骚

铜锣一响.股市震荡

改制:葛洲坝真正成了“组成部分”

以小托大:打造“水电航母”

捆绑上市:“长江电力”幸入“绿色通道”

第45章李永安:紧握历史“接力棒” 

从隔河岩到三斗坪

十年风雨,迎来“三朵花”竞放

辞别三峡:陆佑楣欣然传递“接力棒”

“四个一”理念:一江春水蕴诗情

第46章创新:三峡工程的灵魂

创新才能做出前人未做过的事

坚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三峡工程是集成创新的结晶

创新:三峡工程实现“六化”

创新:构建集团财务管理体系

创新:进军新能源开发领域

创新:时代赋予的使命

创新:总公司前景会越来越美好

创新:对理想的追求

笫47章张光斗与三峡工程

三峡:使我有幸与先生交谈

张光斗:您只是个“倔老头”么?

第48章潘家铮:毕生智慧献三峡

认识升华:从“ 反对者”到“主上派”

建设三峡:谏言献策不遗余力

胸有成竹:面对责难排众议

评说质量:给工程历史“断代”

笫49章郑守仁:呕心沥血绘宏图

四十年痴心不改

四十年工地为“家”

四十年功勋卓薯

第50章我站在大坝之巅

在坝顶,见证历史时刻

在坝顶,感悟数字魅力

在坝顶,体验中国气派

在坝顶,怀念梦境中人

在坝顶。期冀一种奖项

试为三峡工程作传(后记)

试读章节

第7章 “三峡热?”80年代再降温

重新论证,邓小平一诺千金

就在三峡工程紧锣密鼓进行开工准备,“三峡省”筹备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的时候,北京的政坛出现了骚动:

先是重庆市提出改“150方案”为“180方案”的建议,直接上报中央:

接着是孙越崎等人的长篇调查报告《三峡工程近期不能上》;

跟着就有李锐的《论三峡工程》的公开出版……

再便是各式各样的座谈会、吹风会、辩论会,为数众多的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纷纷发表演讲、撰写文章,反对上三峡工程,推责长办提交的国务院已原则批准的“150方案” 是“舍上保下”、“顾此失彼”……

与此同时,海外舆论大哗。美国环境政策研究所布拉克韦尔特博士以《中国卷入大型水电和大坝的巨浪》为题,说中国在20世纪内将修建三峡电站,已向美国有关部门寻找技术帮助,向世界银行贷款。说像这样突出发展水电,将重复美国已经犯过的错误,并断言,中国如建设此大坝将严重影响生态环境,毁坏文物古迹,造成巨大债务。

美国《工程新闻记录》亦发表《中国人进行巨大的水利计划》的文章,介绍和评价三峡工程方案(即“150方案”):

香港等地区的传媒,则着重报道有关三峡工程反对意见和少数人士的文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本来,国务院原则批准的“150方案”,中央打算在修改补充后提交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这一来,工作便无法进行了。实际上,许多人对三峡工程的指责未必中肯,意见也未必正确。他们中的大多数并非懂水懂电的专家,也不清楚几十年来长办数千名工程技术人员为三峡工程作过多少次试验,钻了多少个检验坝址地质情况的钻孔,更不知晓设计人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为三峡工程付出了多大代价……还要求论证,实际上就是重复计算、重新作试验、继续钻孔!

为了使不明真相的同志明白真相,使持怀疑态度的人士在其参与工作的情况下经过耳闻目睹后转变观点,中央决定放缓三峡工程建设步伐,以重新论证的最后结果促使持不同意见者明白真相,取得共识。

1986年3月31日,中顾委主任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中报》董事长傅朝枢先生。谈话中,傅向邓小平询问海外备受关注的三峡工程问题。邓小平神情严肃地望着傅,十分慎重地告诉他:

“有了一个好处最大,坏处最小的方案时,才会决定开工,否则是决不会草率从事的。”

 这个讲话,被迅速传往海外…… 1986年4月3日,六届四次人代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在记者询问三峡工程情况时,李鹏作了以下回答:

三峡工程是一项包括发电、防洪、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巨大工程,这项工程不仅关系到我国当代的“四化”建设,而且是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的大事。对这项工程,中国政府采取既积极又慎重的态度。现在还没有对这项工程作出是否开工的决定。

李鹏说,对这项巨大工程,我们虽然已经作了30年的准备,进行了大量调查和科研工作,收集了大量资料,但有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国务院准备成立三峡工程论证委员会,不仅要吸收国内外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听取他们的意见,还要向一些建设水电有经验的国家的专家们进行咨询,听取意见。论证的情况,委员会将及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汇报,同全国政协协商。

“两会”结束后,赵紫阳、李鹏便率有关领导到三峡地区实地考察。

1986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三峡工程论证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即15号文件)。

15号文件确定:由水电部广泛组织各方面的专家,进一步论证修改原来的三峡工程可行性报告。在广泛征求意见、深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重新提出三峡工程的可行性报告。

撤销建省计划,增设国务院“三经办”

中发[1985]4号文件,虽鲜为人知,却是意义非常重大的一项决策,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成立“三峡省”筹备组的通知》。

这个文件规定了“三峡省”筹备组的五项主要任务,其中第二项任务就是“制定开发型的移民安置规划”,第三项任务要求“做好安置移民的试点工作”。

到了1986年,面对三峡工程尚未动工即要求停止准备工作的一片呼声,当中央15号文件传到宜昌时,李伯宁感到困惑不安,而他的追随者则大多茫然不知所措。

上午得到消息,下午就有人坐飞机“拜拜”了。

李伯宁心情沉重地传达完文件后,坚定地说:“无论三峡工程的命运如何,我们都要将三峡的建设搞上去!三峡地区的老百姓,这30年来折腾得够苦了哇……”

说着说着李伯宁动了感情:“我们……说什么也不能再让老百姓受累了。我已向国务院请命,将“三峡省”筹备班子转为‘国务院三峡地区经济开发办公室’,不要行政级别,就干一件事,让三峡的老百姓富起来!”

他动了真情,与会者都动了真情。

于是,“三峡省”筹备组撤销,国务院宣布成立三峡地区经济开发办公室,委任李伯宁为主任。负责指导和协助川、鄂两省进行三峡地区经济开发和三峡库区移民试点工作。

“三经办”地点设在北京。

为了工作便利,“三经办”仍在宜昌市宝塔河保留了一个办事机构——宜昌办事处。

从此,宜昌与北京,北京与川、鄂两省,就三峡库区的经济开发规划和移民试点工作紧密联系,相互支持,伴随着三峡工程的艰难论证,移民试点工作在整个库区逐步展开……

P48-50

后记

试为三峡工程作传

屈指算来,我与三峡“恋爱”了近30年。

  有缘亲近三峡,有幸歌唱三峡,是我人生的骄傲。

呈现在您面前的这本书,是我这些年苦心经营的采访“作业”,也算是一种“交代”。这样的交代,是一个记者的良知,更是一个作家的责任。这样的交代,需要勇气,更需要坚守精神。纵然是断断续续,但却是一厢情愿(无人请亦无人逼)且持之以恒,如圆梦似兴建三峡工程一般,终于也完成了这部中国跨世纪的宏伟水利工程“传记”。

置身三峡热土,既参与三峡工程建设,也追踪库区百万移民。近30个寒暑,既见证葛洲坝工程完建,亦见证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的建设全过程,泱泱华夏,多少人有此幸运?

面对一座举世无双的钢筋混凝土大坝巍然耸立在万里峡江,面对一座里程碑似的“银龙”神奇般展现在雄鸡形版图西部,我想,只要是有正常思维的中国人,谁都会为她的“横空出世”而喝彩!

因为,这是中国人自己完成的自万里长城以来最宏伟的工程!

因为,这是世界水利史上空前绝后的伟大壮举。它向世界昭示着中国国力,亦向世界彰显着中国人的智慧、凝聚力和民族精神。

我有幸见证三峡建设者宵衣旰食16载,在一个叫做三斗坪的宽阔江湾之中堡岛水域,成功筑成了全长2309米的拦河巨坝;

我有幸见证了’94开工典礼、’97大江截流、’02明渠截流、’03水库初期蓄水、船闸试通航、电站首批机组发电、’06大坝浇筑全线到顶及尔后的水库蓄水156米、右岸首批机组投产等三峡工程重大事件;

我还将有幸见证水库蓄水175米、地下电厂首批机组发电、升船机通航、三峡工程全面竣工。

作为三峡参建者,作为一名当代作家,我看到的大坝具有多种功能和多重属性……

2003年6月1日,三峡大坝落闸蓄水,持续半个月后,大坝至重庆以下近600公里范围的狭长水库壅成“高峡平湖”,水位涨至海拔135米高程。

水库涨水,心海涨潮。这期间,我曾有幸以记者身份乘船三峡区间,亲历库岸壅水过程,感受长江上游不可逆转的河“湖”之变。

百万移民大行动期间,我曾疯子般东窜西走,与外迁移民同吃同住、并一同前往迁入地,亲身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与心底祈盼……

三峡工程自1994年年底正式开工,转瞬16年过去。大坝上游“平湖”内泥沙沉淀,整个库区呈现出山清水秀的喜人景象。175水位线下,沿江10余座破旧低矮的旧城,早在涨水前拆迁,在人们的视野里消逝了。取而代之的,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10余座崭新的现代化城镇。

面对新变化,库区人把欢乐写在脸上;

面对新生活,库区人把甜蜜注入心中!

风雨16年,三峡工程从梦境变成现实,万千建设者在以中堡岛为轴线的千古峡江上成功地建造出一座举世无双的钢筋混凝土大坝。

物质的大坝,耸成世界奇观。坝区制高点坛子岭上,海内外游人如织。

梦想近百年,争论五十载,三峡工程可谓命运多舛。

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既有阳光,亦有风雨。既是为三峡工程作传,便不可舆论一律,或以偏概全,除却官方舆论,亦应有不同声音。真诚地面对现实,客观地述说史实,这才是“记”者的本分。

关于这项工程的设计方案及其试验数据汗牛充栋,关于这项工程的不同声音从来就不绝于耳。可以说,三峡大坝是在反对者怀疑担忧的目光中建设起来的。

壬午年春季,著名的三峡工程反对派代表人物——85岁高龄的李锐先生悄然来到了三峡工地,并接受了我的独家专访。1958年,李锐曾就三峡问题与林一山在南宁会议上“对簿公堂”。几十年来,老先生曾先后给几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上书,陈述反对三峡工程上马的意见,还专门出版了一本《论三峡工程》的书,甚至抛出了一个自认为投资省、见效快的“替代方案”,藉以替代三峡、阻止三峡工程上马。

李锐44年后重游三峡,参观座谈后留下了一首期待和祝福的七言绝句:“横空出世史超前。高峡平湖现眼边;但愿无愁更无恙,巫山神女总开颜。”

除李锐外,人民政协一些爱国人士和社会名流也对三峡工程上马持怀疑态度,但更多的则是担忧。应该说,这很正常,“任何事情,只有一种声音是非常危险的”(李锐语)。

可以说。没有以李锐为代表的三峡反对派意见,三峡工程便会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150方案”开工。该方案与现在的“175方案”相比,无论是防洪还是发电,效益相差甚远。反过来说,如果不是当时反对“150方案”的呼声强烈,便不会有1986_1988年长达三年的“重新论证”。412位专家对三峡工程涉及的泥沙、防洪、投资、移民、航运、机电设备等14个重大课题重新审视和深入研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后来被直接应用于建设中的三峡,使这项民族工程少走了弯路,避免了重大失误,这难道不是三峡之幸、国家之幸?!

假如中国创立“重大决策参考意见奖”,我非常乐意第一个对向三峡工程提出过有价值建议者,尤其是持不同意见的人士申请该项奖励!

因为,从兼听则明这个角度看,从在不同意见中吸取养分进而引发思考和警觉的作用看,反对者促进了三峡工程科学试验及研究的深入,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和参照,着实功不可没!

诚然,三峡工程作为一项全球特大工程,如同其他事物一样,有利必有弊,在产生巨大效益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生态与环境方面的负面影响,甚至是无可挽回的损失:譬如库区蓄水后流速减缓,支流水质恶化;地面城镇和文物古迹尚可迁移,而尚有许多藏在地下未知的来不及抢救的地下文物将永存水底了;水库蓄水后泥沙的变化和河床演变是未知数,实验室数据和模型演示与长江上游自然状态能否互相吻合,有待时间检验。此外,还有对水生动物生存环境的影响,对库岸陆生植物尤其是珍稀物种的破坏,再就是水库壅水形成对古滑坡体的长年浸泡可能导致新的滑坡或崩岸以及是否会诱发局部地震等,均有待于时间的检验。

三峡大坝已然建成且已发挥巨大效益,对于这项工程的不同意见和不同声音,仍将继续。“还要争论50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家铮语)。

三峡工程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当年参加重新论证的400多名专家不是傻子,库区人民和所有关心三峡工程的人士都不是聋子和瞎子。

就库区而言,20个受淹没影响的县市都因三峡建设的天赐良机改变了现状,一个“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新库区”,已显端倪。

功过三峡,当代人只可以做,没必要说。

张立先

2010年3月17日于废思堂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