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李国豪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程国政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1929年秋,少年李国豪如愿进入同济大学德文补习班。开始数学、物理的成绩不太好, “到了补习班二年级,几门在高中没有系统学的课程就赶上去了。”李国豪回忆,两年中,他还偷空强化了英文,听、说、写全能运用自如。

按照同济大学当年的学制,不论学习何种专业,均先学两年德文。每天3个小时的德语课,每周6天18个小时的德语课。每个星期六测试一周的学习成果,测试方式是将中文翻译成德文,两年下来,成绩合格者升人心仪的专业学习。

预科学习结束时,李国豪成绩优异,获得继续学习资格,但他却面临着医科还是工科的艰难选择。遵父命选择医科吧,但室友们(李国豪大学期间与医科生同住一室)聊起解剖、打针之类的事情就让他头晕; “还是结构比较奥妙”,李国豪决定选择工科,先上了再说。

1931年秋天,李国豪进入工科学习。

当时同济大学的学制带有鲜明的德国高等教育印记,非常注重从实习中积累经验和学科的感性认识。第一学年在实习工厂,要熟悉包括钳工、车工、铣床、磨床、翻砂、模型、锅炉、土木等工种、工具的基本操作程序和技术,为将来的理论学习打下实践基础,与此同时还要学习德文、工厂须知、机械画、数学等课程;第二学年主要学习理论,课程包括物理、化学、应用力学、流体力学、投影几何学、机械元件学、工艺学。“念到二年级觉得机械没意思,像什么‘工艺学’、‘机械元件学’很枯燥,比较奥妙的还是结构学。”李国豪最终选择了土木结构。

有意思的是,当时的同济大学安排学生住宿打破了专业界限,将医、工专业的学生混编进入同一宿舍,进入大学的李国豪就与学医的同学同住一室。这样一来,平目的卧谈,讨论时的相互问难和激发,不同专业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碰撞让李国豪受益终生,以至于晚年李国豪常常提起这段往事,并赞赏有加。

大学的头几年里,李国豪的生活可以说是有声有色、衣食无忧。那时,父亲在南洋的生意不错,每个学期都能按时寄来钱款,一心念想着儿子学业完成后就去南洋开诊所的李晃宗默默地支持着李国豪每年七八百元(1927—1936年间,在上海_块银元可买16斤大米、4~5斤猪肉)的开销。

国立之后,同济大学学生需缴纳的学习费用大为减少。据《同济大学概览(1934)》记载的每学期缴费情形:工学院包括学费25元、宿费10元、晒图费3元、制服费15元、体育费2元、图书费2元、保证金10元、备用金20元。在这些费用中,制服费并不是每个学期都需缴纳的,备用金、保证金只要不是损坏公物、设备也是可以退还的,这样,每个学期所缴费用不过42元。

但,李国豪每个学期的花销达到三四百元之巨,这些钱都用到哪里去了呢?

大学期间,李国豪是学校网球队队员。时间标明为“1933年6月”的一张,“国立同济大学网球队”照片证明,当时李国豪是学校网球队4名成员之一。在当时,网球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尚不知为何物,从球拍到用球到装束,所有设备均为国外进口。要从事这项运动,除了学校少量的资金支持外,平时一切开销都得个人自掏腰包。不仅如此,李国豪还对当时十分流行的留声机、收音机等新鲜东西兴趣极浓;周末,还跟随喜欢跳舞的同学到大光明电影院楼上的大沪舞厅做观众,看同学们翩翩起舞。2013年1月3日,曾任同济大学校长的吴启迪接受采访时谈道:“李校长任名誉校长期间,对学校的一些文娱活动依然兴趣浓厚,比如艺术节期间的音乐会,新年前夕的‘新年舞会’,他都会携夫人一同参加,活跃胜于年轻人。”

会玩的李国豪学习成绩同样十分优异,大学5年,在每年全校仅有的三四名免费生中,虽然其他同学的面孔经常改换,他却始终牢牢占据一席。

办法总比困难多

李国豪读同济的7年正是同济大学迅速发展的“黄金岁月”,虽然淞沪抗战,地处交战区域的吴淞——同济校园受到重创,但并没有拽住同济高速发展的步伐。

和今天的大学生一样,作为学生的李国豪,当年也~样较少感受到学校的风云际会。他当时的处境是:1934年以后,远在南洋的父亲再也支撑不住李国豪的花销了。 “第五年不能供应,第六年父亲来信要我休学找工作。”李国豪回忆说, “学医多半自己开业,机械在军工系统,土木没什么门路。”当时,同济机械系毕业生基本都去了军工系统;医学毕业生基本都是自谋生路,或自开诊所或出洋深造;而土木类毕业生,由于当时相关政府部门主事者大都是唐山交通大学校友,其他院校土木毕业生要谋到一份公差十分不容易。

李国豪思来想去,自己已经欠了好友李敦谊四五百元,要是不读了,这些钱就没有办法还了。P10-13

后记

不再是键盘的“咔咔”声,当输入最后一个字符后,坐在电脑前的我已经难以自已,脑海里,李国豪、同济大学、国家、学校、桥梁、工程教育……一个人和一所学校、一个人和一个民族,它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它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关系?李国豪,放到中华民族优秀子孙的长长名单中,究竟应该是怎样的一个位置?

1929年9月,一名客家少年走进国立同济大学,和很多富家子弟一样接受德式高等教育;和很多富家子弟不一样的是,他经常要为学费发愁。千难万险地完成学业之后,走向社会却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还是母校张开了宽厚的怀抱接纳了他。在同济大学,他获得了洪堡奖学金资助得以负笈德国深造,可以说是同济大学成就了李国豪。

8年之后,李国豪回到祖国。他也曾想过为国家干些修桥建楼之类实务;也想过到中央研究院,为此他还请长期在国民政府中任要职的校友朱家骅帮忙,但他最终还是和母校不分不离、患难与共。“一·二九”、大搜捕、院系调整、反右、“文革”、两个转变……作为同济的教师、领导者,李国豪与母校一起经受考验,一起煎熬等待,一起大展宏图,同济大学今天已经成为一所在中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李国豪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

是同济养成了李国豪求真务实、勇于追问的学术品格,李国豪给同济也带来了爱国爱校的大局意识、勇担大任的做人品格、独立勇敢的学术精神、淡薄名利的人生境界和团结合作的集体观念。虽然,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在空前的政治灾难中,李国豪彷徨过、犹豫过、悲观过,但这些却如一面镜子,照出的正是一名为学术而生的知识分子的善良与无奈。

作为一名学者的李国豪,在民族、个人均遭厄运的困难时期恰恰是最先从学术研究中找回了做人的尊严,找回了做人的自信,找回了学校的希望。孟子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李国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没有做出多少自己能引为满意的在大范围或小范围内有益于劳动人民和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事。”哪怕是厄难不能苟免的艰难岁月里,尽管遍体鳞伤,李国豪也没有去怨天尤人,他的心中想着的还是大小范围内“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之事,他的报国之心依然不改,于是,甫一改革开放,李国豪随即站到国家发展的时代前沿:“历史将会证明”、“让外国人在虎门造桥是不可想象的”、“海上波涛翻滚,大小洋山风平浪静”……斯人已去,言犹在耳,“每当国家需要,我自贡献绵薄”。深厚的学术素养、独立的学术品格、强烈的爱国之心,让李国豪从一名普通的科学工作者成为了一名中华民族急需但又稀缺的战略科学家。

李国豪身上让我们汲取的东西很多很多……

坦率地说,我来写大师李国豪的条件是不够的。我既不是他的人室弟子,也和他没有什么交往,加上对结构力学、桥梁理论的陌生,唯一有的只是对李国豪先生的学问和人格的高山仰止、风从影随。

既然领了命,自己暗下决心,把这次机会当成自己洗涤灵魂、陶冶人生的一次长征。于是,2006年初开始,在北风呼啸的隆冬季节开始了资料搜集,在春光明媚的三月到了先生故乡梅州,那里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和祖国其他地方并无二致,不同的是奇特的民居建筑和那里古老的风俗。形制奇特的围龙屋围住了客家人的凝聚力,以祭祀祖先、教子勉读为核心的风俗固守住了客家人的传统,挽住了客家人的未来。留住了传统,走遍天下的客家人还是团结的一家人;挽住了未来,天下的客家人都是有为的炎黄子孙,李国豪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资料工作是枯燥而繁琐的,好在李国豪先生的亲朋好友、学生弟子以及学校老领导、相关部门的同志们鼎力相助。他们是孙钧、王建云、吴启迪、周家伦、朱绍中、陈小龙等领导、专家,李国豪的夫人林凤棣,公子李沪曾、李乐曾,先生的弟子和再传弟子项海帆、袁国干、葛耀君,先生的同事赵其昌、赵松龄、赵振寰、肖友瑟、朱照宏等,党委宣传部长吴为民、副部长孔德懿及同事们,同济大学出版社前社长郭超、现社长支文军等,还有上海市政协、上海市科协、同济大学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东海大桥指挥部、上海长江隧桥指挥部、宝钢……词短话长,难以尽述,是大家的倾力支持,最终促成这本传记的成形,因此,也可以说这篇东西是集体的劳动果实;李先生的早期经历,参考了代绣、庄辛二先生所著《一片丹心化彩虹》及其他同志的回忆文章等等,难以尽述。在这里,笔者对大家的无私帮助一并表示感谢!

写作的过程虽然十分吃力,但是快乐也如影随形。循着先生的人生轨迹,我们不止一次地猜想,如果当时先生作了另外的选择,如果先生当时放弃了,如果……哲学史家任继愈说:“历史没有如果。”风风雨雨、曲曲折折,有时有些狼狈、有些颠仆,甚至有些落魄,有些无奈,但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客家之子李国豪骨子里的坚毅与顽强没有改变,客家人的豁达与恬淡始终如一。正因为如此,作为科学家的李国豪让历史、让中华民族的振兴大业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了他。“我主要听了李国豪教授的意见。我从工作中感到,他的深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经验、认真负责的精神、严肃的科学态度,使我在决策时感到心里踏实。”(陈锦华语)在上海、在中国土木工程界,李国豪成为了科学风骨的代名词——既然天降大任,我便站立潮头。  斯人已去,其风长存;风过草偃,高山仰止。共和国正处在前所未有的政明治晏大好时期,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国家需要更多的“李国豪”,需要更多兴国兴邦的科学家、大师。当国家召唤时,我们就能站到前排,大声说:我担当!于是,中国崛起有望,强盛可期。

2012年夏,学校开始了李校长百年诞辰的前期筹备。因为有百年校庆之前撰写《李国豪与同济大学》书稿的积累,我再次领命拿起拙笔,以数年间所撰有关李国豪的文字为基础,进一步增补、扩充和改写,结为专册,以纪念老人家百年诞辰。这次撰写,除了将原有文字重新梳理之外,还增补了许多新发现、新出版的资料,包括多位同志为李国豪百年诞辰而撰写的纪念文章,采访了同济大学前校长吴启迪、原党委书记周家伦等众多当年亲历者。我的同事姜锡祥老师为本书提供了大量图片。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自己学浅识陋、辞拙笔涩,能力十分有限,书稿中必然存在大量难尽人意的地方,未能将大家的满心期待尽数变为现实,还望大家多多包涵并不吝指出,希望日后还有机会补充、完善和进一步的提升!谢谢大家!

笔者谨识

2012年12月于同济园

2013年春节前夕再改于居所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同济求学

 “母亲挑不动了,就分一点给我”

 “还是结构比较奥妙”

 办法总比困难多

第二章 留学德国

 争取到洪堡奖学金

 “我们骑车去赣州”

 “到了达姆施塔特,我已是两袖清风了”

 “抵德一个月,获准直接攻读博士”

 跟随克勒佩尔做钢结构

 赢得“悬索桥李”称号

 获“特许任教工学博士”学位

 “听到大批的飞机和雷鸣般的爆炸声”

第三章 回到同济

 大使说:中国留学生可以经由法国回国

 修理外白渡桥

 主持土木系系务

 市长掉进水沟里

 “李校长早就是我们的战友了!”

 院系调整中的李国豪

 “1955年开始”

第四章 动荡岁月里

 担任武汉长江大桥顾问

 通车那天,大桥晃动起来……

 猜疑、冲击和光环一起来

 设法保护弟子项海帆

 南京长江大桥,中国自己建

 武汉长江大桥为何晃动?

 缝纫机变身试验台

 “多用的40¨DO吨钢没有必要”

 滨州黄河桥工地劳动

第五章 复兴同济

 先进表彰会上当选校长

 同济开始“两个转变”

 34年后,再次踏上德国土地

 获得“歌德奖章 ”

 “高中初结合”与“四条腿落地”

 “两个转变”的速度惊人

 名誉校长

 百年同济:与祖国同行

第六章 杰出的教育家

 “科研就像到陌生的城市,先找‘地图一’”

 新时期,同济抗震研究从唐山开始

 抗震研究,捧回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风洞,越建越多”

 “我们的工作是站在巨人的肩上进行的”

 结构理论研究结出丰硕成果

 “研究课题要有工程背景”

 “要有国际化视野”

 大跨度桥梁的“开创性贡献”

 老同济人眼里的李校长

 桃李满天下

第七章 战略科学家

 南京大桥,李国豪提出钢桁梁方案

 科协主席李国豪:“对宝钢事业,历史将会作证”

 “水源问题,主要听了李国豪教授的意见”

 “发挥专家的作用,将会产生多么巨大的经济效益”

 “南浦大桥,中国人可以自己建”

 “让外国人在虎门造桥是不可想象的”

 “海上波涛翻卷,到了那里就风平浪静了”

 “绝不能盲目争什么世界第一”

第八章 政协主席

 “老李,保持你过去的风格!”

 “平反摘帽、落实政策工作要加快进度”

 “我看就在原址建大楼”

 “大家一起努力办好《政协报》”

 成立“政协之友社”

第九章 晚霞满天

 阔别44年后,再回老家

 “既是大学又是研究院”

 建桥名誉校长

 “我认为正确而有意义的生活是……”

 “每隔一步放一块大石头,人就能过河了”

 “顾问,既顾又问”

 苏通大桥:“建设长江口越江通道非常之迫切”

 学术界,他爱做“桥梁”

 长寿其实有秘诀

 李国豪生平大事年表

后记

内容推荐

程国政编著的《李国豪》讲述李国豪求真务实、勇于追问的学术品格,李国豪给同济也带来了爱国爱校的大局意识、勇担大任的做人品格、独立勇敢的学术精神、淡薄名利的人生境界和团结合作的集体观念。虽然,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在空前的政治灾难中,《李国豪》中李国豪彷徨过、犹豫过、悲观过,但这些却如一面镜子,照出的正是一名为学术而生的知识分子的善良与无奈。

编辑推荐

程国政编著的《李国豪》讲述作为一名学者的李国豪,在民族、个人均遭厄运的困难时期恰恰是最先从学术研究中找回了做人的尊严,找回了做人的自信,找回了学校的希望。孟子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李国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4: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