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一生中,能够立自身根基的事不外乎有两件: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做事。的确,做人之难,难于从躁动的情绪和欲望中稳定心态;成事之难,难于从纷乱的矛盾和利益的交织中理出头绪。而最能促进自己、发展自己和成就自己的人生之道便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本书立足于现实,取材于我们熟悉的生活,既有着幽默风趣的历史典故,又没有丝毫拘泥于世俗生活的痕迹。它语言平实、优美,娓娓叙来又无哗众取宠之意,且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希望本书能让你在掌握做人做事之精髓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尽快地在爱情中体验甜蜜,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幸福!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并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一句口头禅,而是一种受用终身的处世哲学。我们可以把“低调做人”理解为一种心态、一种谋略、一种胸襟,将“高调做事”理解为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一门学问。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度,而重要的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低调”与“高调”交错的方式都是—种最实用的处世艺术。
秦朝灭亡之后,中原地区发生了混战,匈奴又乘机发展壮大起来,势力越来越强盛,渐渐地成为大漠南北广大地区的主宰。
刘邦建立西汉之后,国内基本平定下来,唯一的心头大患就变成了北方日益强盛的匈奴部落。匈奴的冒顿单于也不甘示弱,经常率领骑兵南下,掠夺北部边郡的人口、牲畜和财物。公元前201年,冒顿单于率领40万人马大举南犯,刘邦也尽起全国之兵30万迎战。
匈奴骑兵人强马壮,刘邦却错误地估计了敌我双方的实力,中了对方的诱敌深入之计,被围困在白登七天七夜,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狼狈不堪。最后还是陈平献计,重金贿赂匈奴王妃才逃了出来。
白登之围后,刘邦意识到了实力的差别,不敢再轻易对匈奴用兵,转而使用“和亲”的政策。他把宗室女子作为公主嫁给单于,并每年奉送给匈奴大量的丝绸、布匹、酒、米等大量物品和财物,还开放边市贸易,与匈奴互通有无。在国力薄弱的情况下,这种忍辱称臣外加进贡的“和亲”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缓解了中原与匈奴的关系。
汉朝统治者一边低调退让,一边不忘乘机发展壮大实力,休养生息。汉文帝、汉景帝年问,轻徭薄赋,皇帝带头倡导节约、发展生产。汉文帝鼓励臣下大胆地提出不同意见,并发表声明,认为百官的错误和罪过,皇帝也要负责。他在位23年,既不大兴土木修建皇家园林,也不给自己增添车马、服饰,还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后宫的妃嫔也都衣着朴素。汉文帝曾想建造一座露台,听说要花费百金,等于十户中等人家的财产,便下令作罢。因为皇帝提倡俭约,所以当时国家的财政开支都得到了节制和缩减,贵族官僚也都不敢搜刮、奢侈,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汉景帝即位之后,进一步延续、发展了文帝的政策。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有了显著发展,粮仓里堆满了粮食,库房里串钱的绳子都因久不动用而腐烂了,国力大大增强,初步具备了盛世气象,史称“文景之治”。
到了汉景帝的儿子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后,实力已经足够强大,可以跟匈奴一较高下了。于是,刘彻一改过去屈辱称臣的“低调”做法,在匈奴兵侵犯、骚扰时给予坚决的反击。
他前后三次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等率兵反攻匈奴,收回了河套地区,并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区,使匈奴元气大伤。从此以后,匈奴逐渐向西北迁徙,出现了“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的景象,匈奴对汉朝的军事威胁基本上解除了。
落在下风的匈奴无计可施,便怀念起了“和亲”政策。他们向汉朝提出请求,希望能像以前一样迎娶汉朝公主,接受汉朝的“岁贡”。但形势比人强,实力壮大起来的汉武帝怎么会同意仍旧称臣呢?他要求匈奴像汉朝称臣,并派王子前来为质,一扫此前数十年的屈辱闷气。最后,匈奴的梦想只好落空,被逼无奈之下选择了迁移。
试想,如果不是那数十年称臣的低调,汉朝哪有机会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最后大破匈奴呢?想必表面上越是隐忍退让,胸中那股斗志便燃烧得越是热烈,最终磨练了自己,成就了匈奴的衰落灭亡。
人生悟语
低调做人,无论是在官场、商场还是政治军事斗争中都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实则高深的处世谋略,同时也是最好的磨练之法,导引着我们从逆境转入顺境。
谦卑处世,笑到最后
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一副得意忘形的面孔,一副颐指气使的神情,一副专横跋扈的气势……以这种傲慢的姿态处世,迟早会失败。要知道,社会的门楣有高有低,只有以谦卑的姿态行走于其问,才能顺利地通过所有的门庭。
晋朝名臣羊祜出身于官宦世家,是蔡邕的外孙,晋景帝司马师的献皇后的同母弟。但他为人清廉谦恭,毫无官宦人家奢侈骄横的恶习,一生安居高位,安享晚年。
羊祜年轻时曾被荐举为上计吏,州官四次征辟他为从事、秀才,五府也想请他做官,但他都一一谢绝了。于是,就有人把他比做孑L子最喜欢的学生——谦恭好学的颜回。
曹爽专权时,羊祜和王沈一起被征用。王沈兴高采烈地劝他一起就职,羊祜却淡淡地回答道:“委身侍奉别人,谈何容易!”后来曹爽被诛,王沈因为是他的属官而被免职。他悔恨地对羊祜说:“我应该铭记你说的话啊!”羊祜听了,并不夸耀自己有先见之明,反而却说:“这不是预先能想到的。”
晋武帝司马炎称帝后,因为羊祜有辅助之功,被任命为中军将军,加官散骑常侍,封为郡公,食邑三千户。但他坚持辞让,于是由原爵晋升为侯,其间设置郎中令,备设九官之职。虽然身居高位,但他对于王佑、贾充、裴秀等前朝有名望的大臣们,总是处处谦让,不敢位列其上。
后来羊祜又因功被封车骑将军,地位与三公相同。但他却上表坚决推辞:“我人仕才十几年就官位显赫,因此日夜战战兢兢,把荣华当做忧患。我身为外戚,理应避免受到过分的宠爱。但陛下屡屡降下诏书,给我太多的荣耀,使我怎么能承受,怎么能心安?现在朝中有不少德才兼备之士,光禄大夫李熹高风亮节,鲁艺洁身寡欲,李胤清廉朴素,都没有获得高位,而我无才无德,地位却超过他们,这怎么能平息天下人的怨愤呢?乞望皇上收回成命!”但皇帝没有同意。
晋武帝咸宁三年,皇帝又封羊祜为南城侯,羊祜坚辞不受。他每次晋升都要坚辞,态度恳切,因此名声远播,朝野人士都对他推崇备至,以至于认为他应居宰相的高位。晋武帝当时正想兼并东吴,要倚仗羊祜承担平定江南的大任,所以此事被搁置下来。P2-4
在人的一生中,能够立自身根基的事不外乎有两件: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做事。的确,做人之难,难于从躁动的情绪和欲望中稳定心态;成事之难,难于从纷乱的矛盾和利益的交织中理出头绪。而最能促进自己、发展自己和成就自己的人生之道便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低调做人既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智慧,一种谋略,一种胸襟。低调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间的一切。低调做人,更容易被他人接受。一个人应该和周围的环境相适应,适者生存。曲高者,和必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浮于众,众必毁之。低调做人才能有一颗平常的心,才不至于被外界所左右,才能够冷静,才能够务实,这是一个人成就大事的最起码的前提。
高调做事则是一种境界,是做事的尺度。高调做事不仅可以激发人的志气和潜能,而且可以提升做人的品质和层次。高调做事也绝对不等于“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事,而是应该有一个既定目标。一个人只有有了目标,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其成事必然顺理成章,其人生必然恢弘壮丽。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一门精深的学问,也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遵循此理能使我们获得一片广阔的天地,成就一份完美的事业,更重要的足我们能赢得一个涵蕴厚重、丰富充实的人生。古人云:“欲成事先成人。”这也是一生做人做事的准则。其中蕴含的道理绝非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当然也绝非我辈所能参透、所能悟出的,它需要生活的积累,需要生活的历练。
有些人进取精神不强,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要求不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工作中不走在人前,也不落在人后,随大流;有干好工作的热情,但自身综合能力缺乏,办法少、点子少、找不准切入点,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好心办成坏事。有些人说起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是,这也行,那也行,但工作起来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结果一事无成。
本书立足于现实,取材于我们熟悉的生活,既有着幽默风趣的历史典故,又没有丝毫拘泥于世俗生活的痕迹。它语言平实、优美,娓娓叙来又无哗众取宠之意,且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希望本书能让你在掌握做人做事之精髓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尽快地在爱情中体验甜蜜,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幸福!
编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