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北洋崛起--从曾国藩到袁世凯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玉茗堂闲客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玉茗堂闲客编著的《北洋崛起:从曾国藩到袁世凯》介绍了清末到民国初年的那段历史以及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全书以细致的历史人物传记和史评笔法,分为三辑,从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和袁世凯的北洋军着手,详细介绍了清末到民国初年一些著名人物的生平事迹,详细分析了那段时期的一些重大事件的背景和人物的抉择。

内容推荐

  清末到民国这段时间里,诞生了三支全新的武装力量,湘军、淮军和北洋军。当初清军入关仰仗的八旗,和镇压三藩崛起的绿营,在时间的腐蚀下已经不堪一击了,正是这三支军队异军突起,才撑起了清朝整个国防大事。

玉茗堂闲客编著的《北洋崛起:从曾国藩到袁世凯》以翔实的史料为依据,客观公正地揭示了北洋崛起的全过程,从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淮军和袁世凯的北洋军阀,以追求求真务实的宗旨,论述了清末北洋势力的崛起,以人物为经,以时间为纬,生动再现整个北洋崛起的面貌,以及这些历史精英们为推动中国进步做出艰难的尝试的过程。

目录

第一卷 威名声震九万里,旷世难逢天下才

第一章 湘军,无声的崛起

 1.“完人”曾国藩

 2.我本湘潭一书生

 3.“笨拙”之师,举步维艰

第二章 功盖寰宇,晚节不保

 1.靖港惨败,湘潭大捷!

 2.军容十万转风雷

 3.天津教案,英雄毁于民怨

第二卷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第三章 师生传承,北洋崛起

 1.老师,学生走投无路了

 2.好马亦吃回头草

 3.上海滩的“乞丐军”

 4.苏州杀降,李大人摊上事了

第四章 宗棠往左,鸿章向右

 1.一个幕府,三样心思

 2.别人的兵的确不好带

 3.平捻必守河

第五章 兴洋务以自强

 1.枪炮强军,洋务兴国!

 2.北洋水师,悲乎?冤乎?

 3.注定失败的外交

第三卷 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

第六章 袁大头还是袁大头

 1.奋斗在朝鲜的“临时工”

 2. 20世纪什么最贵?军队!

 2.中堂借我力,扶摇直上九万里

第七章 戊戌变法

 1.皇帝亲政,先颁新政

 2.举国反对的维新

 3.“救世主”袁世凯?

 4.变节者的苦衷

第八章 时势造枭雄

 1.磨刀霍霍的新军

 2.把义和团赶到北京去

 3.袁氏改革PK百日维新

第四卷 晚清“三国杀”

第九章革命势不可当

 1.武昌打响第一枪

 2.拔树之法

 3.欲擒故纵

 4.谁也别动我的大总统

第十章北洋政权下的中国

 1.日本是永远的敌人

 2.称帝,拯救中国的最后机会?

 3.拿破仑模式,民主的终点

试读章节

2.我本湘潭一书生

1790年,湖南湘潭大界曾家的曾玉屏家里添了一个儿子,曾玉屏给他取名为曾麟书。曾玉屏农民出身,凭借一双手发家致富,之后立志要培养出一个经天纬地的读书人来,他把一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曾麟书身上。曾麟书长大后不干农活,一生只有一件事,那便是读书。

可惜曾麟书天分不高,平生虽然勤于学习,但光是考童生就考了足足有10次,10次都名落孙山,因为村中就属他有文化,便在山乡当着塾师,继续考试。

皇天不负苦心人,曾麟书终于在他43岁那年,参加这辈子第17次科考的时候,考取了曾家几百年来的第一个秀才,得以补县学生员。有趣的是,就在第二年,曾麟书的儿子竞也得以补县学生员,他的这个儿子,就是开近代史百年的头号人物——曾国藩。

据说,曾国藩出生前的晚上,他的曾祖父梦见一条飞蟒从天而降,一开始在庭院左右盘旋,然后又进入内庭蹲踞很久。曾祖父从梦中惊醒,正琢磨梦的吉凶时,有人来报孙媳江氏生了个男孩,这便是曾国藩。

相传曾国藩出生当日,曾家屋后死掉的树上竟然长了一株苍藤,这苍藤缠绕于树上,树虽死了,但藤却日益苍翠繁茂,垂荫竟有一亩地,十分罕见,而苍藤的形状又和曾祖父梦到的巨蟒十分相似。更巧的是,曾国藩得志时,此藤便繁茂勃发;他失意时,此藤也跟着萎衰不盛。

曾国藩自7岁起便在父亲曾麟书执教的私塾中读书。20岁时外出求学,先后在衡阳唐氏私塾和湘乡涟滨书院求学。1833年,23岁的曾国藩参加科举,中秀才。同年年底,他与欧阳小姐成婚。

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虽然不善于考试,但他对自己孩子的教育非常严格。孩子们不耐烦的时候,曾麟书便说:“吾固钝拙,训告尔辈钝者,不以为烦苦也。”这是因为他从小也被父亲教育,不要担心家中的事,只管去读书好了。曾麟书从父辈身上获得太多的爱而无法报答,便把这份报答转嫁给了他的5个儿子。

曾家同时要供5个孩子读书,经济上其实并不富裕,但只要是儿子读书需要用到的,曾麟书总是会尽量满足。关于如何考试,曾麟书更是言传身教,以自己十多次落榜的经验教导这几个孩子,让他们专注于经学,少走了许多弯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才能心无旁骛专心读书。

关于曾国藩读书有一桩趣事。相传他经常背书到深夜,有一天晚上,曾国藩在房中背书,很晚了也不肯睡觉,大有不背出来绝不罢休之意。不料当时屋中房梁上有一个小偷,在上面潜伏多时,准备等曾国藩睡觉后下手。

但曾国藩打定主意,死活都要把文章背完才肯休息,两人不知不觉就在这种环境下对峙着。两个时辰之后,小偷都快睡着了,可是曾国藩却依然没有背出来,那小偷便一跃而下,说:“你怎么这么笨,来来,我背给你听。”

那小偷洋洋洒洒把一篇雄文背了出来,背完之后摇了摇头,说:“这么笨还考什么举人。”说完撇下曾国藩便扬长而去。

曾国藩也不气馁,他大概很早就知道自己不是个聪明人,所以他这辈子给自己立下的信条,就是“拙诚”。

尽管记性不怎么样,但曾国藩凭借努力,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的会试上,中了第38名贡士。殿试取在三甲第42名,赐同进士出身。曾家总算是有了第一个进士了,但曾国藩拿到这个名次,却怎么也乐不起来,因为这个名次,在举子中应该是倒数的。

赐同进士出身,虽然比进士出身多了一个字,但待遇却差得很远。进士也得分级别,前三甲分别是状元、榜眼和探花,为进士及第,考中了就等于一只脚踏进了翰林院,翰林院是明清两代的人才储备所,向来有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进士出身则能授各部门主事、县令等官;而同进士出身,如果不出意外,将来肯定是要去穷乡僻壤从七品县令的候补开始熬。

但在新科进士取得出身后的朝考时,曾国藩超水平发挥,竟然考取了第一等第三名,道光皇帝看了他的文章后,又大笔一挥拔置第二名,授翰林院庶吉士。这庶吉士可不简单,相当于现在的研究生,3年一考查,合格者直接留翰林院或者发送各部任主事。

曾国藩自1840年得授翰林院检讨,到1849年已经升任礼部右侍郎,才10年工夫,就已经连跃10级,而成为二品大员。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回思善化馆中同车出入,万顺店中徒步过从,疏野之性,肮脏之貌,不特仆不自意其速化至此,即知好三数人,亦不敢为此不近人情之称许。”

可见曾国藩自己也没想到他能升迁得这么快,感觉早上还在卖鸡蛋灌饼,到晚上竟开起贵宾楼饭店了。其实他能平步青云,最要感谢的人是穆彰阿。

穆彰阿是道光托孤的重臣,曾国藩的恩师。曾国藩三上春闱,穆彰阿时为会考总裁,从此二人有了师生之谊。穆彰阿对曾国藩的学问、文章和行事都大为赞赏,当年也正是他极力在道光面前推荐曾国藩,才有曾国藩在朝考的逆袭。有此贵人相助,自然官运亨通。曾国藩升到内阁学士兼礼部右侍郎的时候,只有37岁,可谓前途无量。

P5-7

序言

北洋,历史的拐点

清末到民国这段时间里,诞生了三支全新的武装力量:湘军、淮军和北洋军。当初清军入关仰仗的八旗和镇压三藩崛起的绿营,在时间的腐蚀下已经不堪一击了。正是这三支军队异军突起,才撑起了清朝的整个国防大事。

自太平天国起事后,清朝正规军队被打得溃不成军,朝中无军可用,不得已用各省大员自办乡勇抵抗太平军,这样一来便产生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湘军和淮军。

曾国藩回家奔母丧的时候,接到了朝廷的旨意,命他同湖南巡抚张亮基督办湖南团练。奉旨后,他深以为团练自道光年开始,一直都不堪重用,保家尚可,要想消灭太平军,怕只能是做梦。于是曾国藩决心组建一支全新的军队,他仿效明朝戚继光抗倭组建的戚家军制,挑选家乡的农民,将其武装起来练兵,这便是纵横天下几十年的湘军。

曾国藩以一介书生办军队,边打边学,操办湘军之初,被石达开的太平军打得找不着北,吃了许多败仗,他却毫不气馁,别人嘲笑他屡战屡败,他便嘲笑自己屡败屡战,等他卷土重来时,已能跟太平军打成平手。

天京事变后,太平军内耗极重,石达开也负气出走,终在四川被骆秉章所擒。失去四王的太平天国气数已尽,曾国藩趁机一举攻克南京,覆灭天国,奠定了湘军中兴清朝的历史地位。

人说“中兴将相十九湖湘”,曾国藩的麾下人才辈出,湘军将领和他的幕僚成为当时中国政治、军事舞台的主角。晚清中兴四大臣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全部都出自湘军,而纵观整个湘军,位至总督的有15人,位至巡抚的也有14人,其他大小文武官员数不胜数。

在与太平天国作战的十几年里,各地才俊都慕名而来,投入到曾国藩麾下,其中不乏谋略出众的军师,而且还有一些卓越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如李善兰、徐寿、容闳)。他们最先是为湘军设计水师和攻城器械的,太平天国覆灭后,这些人成为曾国藩倡导洋务运动的硬件基础。

曾帅府的幕僚多达三四百人。除了他的亲九弟曾国荃与嫡传弟子李鸿章外,还有左宗棠、李续宾、罗泽南、彭玉麟、郭嵩焘、刘坤一这些一等一的人物,他们也成就了晚清最后的辉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左宗棠,他后来在西北用兵,收复新疆,晚清在备受欺凌的局势下竞能开疆扩土,左宗棠居功至伟。

淮军是李鸿章一手带起来的,原本作为湘军的辅军,后来能在国防上取湘军而代之,一方面由于朝廷对曾国藩的猜忌,另一方面则是李鸿章的政治手腕。他本是曾国藩的弟子,和曾国藩一样,他也被朝廷派回老家在安徽操办团练,可他练的乡勇却被太平军打得大败,李鸿章本人险些殁于军中。败军之将难言勇,李鸿章的前途一片灰暗,于是便投奔到老师曾国藩的幕下。

然而李鸿章又岂是寄人篱下之辈,他在曾帅府几次和老师的意见相左,有一次闹起来,李鸿章便负气出走了。后来听得曾国藩拿下安庆的消息,李鸿章便有些悔意,觉得若不是意气用事,安庆的战功怎会少得了他的,于是便写了一封信道贺曾国藩。

曾国藩何等精明,看出李鸿章有吃回头草的心,也素知这个弟子才堪大用,便把李鸿章重新招来幕府。后来上海被李秀成围困,曾国藩便让李鸿章回乡操办淮军,以救援上海。李鸿章不愧人杰,在上海指挥仅万人的部队和洋枪队,便击退了李秀成大军,解了上海之围,淮军就此崛起。

太平军覆灭之后,捻军依旧在中原活动,清朝皇族最后的仰仗一僧格林沁亲王在山东被捻军围击,亲王战死。朝廷震动,只好让曾国藩来剿,曾国藩设立河防之策,于四省十三府堵截合围,但此时湘军已裁,曾国藩所率大多为淮军,不服指挥,加上各省巡抚地方保护主义极强,种种原因下,捻军突破了曾国藩的河防封锁线,曾国藩黯然让贤。

清朝要李鸿章接替剿捻不力的曾国藩,此时捻军已分为东、西两捻。东捻军入山东,西捻军进甘陕。李鸿章沿用曾国藩的河防之策,在山东运河一带划河为界,把东捻军“包了饺子”,又与左宗棠一起剿灭了西捻军,至此淮军正式取代湘军。当时局势,左宗棠镇西北,李鸿章守东南。

在名气上,李鸿章不输左宗棠;但在名声上,比起左宗棠来,李鸿章可差得远了。左宗棠有收复新疆之功,而李鸿章却徒添无数卖国之耻。两人向来不和,早在曾国藩幕中为宾时,文争武斗尚不自觉,后来都官至总督,便在海防与塞防问题上掰起了手腕,最后谁也没能赢,更可惜的是,海域没守住,塞北最后也丢了。李鸿章晚年颇为凄凉,一个老人背负着一个摇摇欲坠的王朝和一世的骂名,怎能不低头?就连梁启超也同情他,任公写《李鸿章传》,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也。”

李鸿章意欲只手将天补。他深谙为官之道,政治的事情他不敢碰,便在科技和军事上做文章。李鸿章在北洋经营多年,购来坚船利炮,以为海防万无一失,然而甲午一战,北洋水师竞遭遇灭顶之灾。海军尚且如此,落后的陆军在欧洲列强面前,岂非更加不堪一击?这让李鸿章下决心彻底改良军队。

1882年,朝鲜发生政变,作为藩国,朝鲜请清朝出兵平乱。

淮军将领吴长庆率军东渡朝鲜,他的世侄袁世凯也在军中,当时只有23岁。朝鲜之乱平复后,袁世凯便以帮办朝鲜军务身份驻藩属国朝鲜,实际上他已是朝鲜总督。袁世凯以一人之力在朝鲜与日本斡旋,维系清朝在朝鲜的主人地位,十分不易。这引起了李鸿章的注意,加上袁世凯又是淮军一系,于是他顺理成章地被李鸿章提拔,得到了在天津小站演练新式陆军的机会。这支新军便是北洋军的前身。

袁世凯不敢怠慢,他聘选了十多个德国军官担任教习,又从天津武备学堂中挑选了百余名学生任各级军官。这些人不但成为了袁世凯的亲信,之后大都成为清末民初的军政要人,如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张勋等。可以说这支军队真正完成了曾国藩和李鸿章洋务运动的军制改革,成为中国第一支新式军队。

李鸿章死时,正是八国联军肆虐时,袁世凯以保全山东之功,在慈禧还都后升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接过了李鸿章的担子。辛亥革命时,袁世凯更是反戈一击,通电全国。结束南北对立,清朝彻底灭亡。论功劳,他甚至要大过曾国藩和李鸿章二人,也因此被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中国虽然告别了封建王朝,但被列强欺凌的现状却依然未变。袁世凯在任上也体会到了李鸿章签约时的无奈。他晚年认为,中国似乎并不适合共和制,政客们彼此钩心斗角,甚至还有人勾结日本想要翻天覆地。袁世凯认为,一个强而有力的集权的中央,才是中国最需要的。

袁世凯改共和为君主立宪制,虽然这一制度比康粱所倡之宪制更加先进,然而时机已不可同日而语了。袁世凯称帝引发了极大反对,原本分封各省的亲信都不赞成,而云南的蔡锷和唐继尧更是宣布独立,发动护国战争。随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陕西等省相继宣布独立。为了避免国家分裂,袁世凯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此后忧愤成疾,不日身亡。

历史究竟为何物?历史无非是由无数人物的传记组成,无人则无事,无事则无史。如果不将一个人做过的事情说个明白就妄下结论,或者将之归为恶类,一棍子打死抹黑,都绝不是历史。我们常说做史的人必须客观,其实若说客观,历史也无所谓客观,因为其本身无法评价,我们评价的只是人物,只是这些人做的事。因为这些人和这些事,我们得以知晓过去,才能看清现在,抑或照亮不远之将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2:48:31